Zen3架構!銳龍5000G桌面APU樣品現身:單核戰平i9-10900K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AMD本周就會推出基於Zen3架構的銳龍5000U/5000H APU系列移動版處理器,而面向桌面的銳龍5000G系列看起來也不遠了,代號都是Cezanne。

USB-IF組織日前就曝光了一款銳龍7 5700G,雖然沒有給出具體規格,但不難猜測會是8核心,65W熱設計功耗。

在萬能的國內某二手平臺上,已經有玩家曬出了這顆新U的工程樣品,但不確定具體型號,可能是5700G,也可能是5600G。

典型的工程樣品,表面沒有印刷具體型號,只標註了「ENG SAMPLE」。

CPU-Z可以識別出代號Cezanne、接口AM4、工藝7nm、8核心16線程、基礎主頻4.4GHz、二級緩存4MB、三級緩存16MB,但同樣沒有型號,顯然是早期樣品。

單核心跑分613.6,已經持平Intel十代酷睿旗艦i9-10900K,並相當接近銳龍5 5600X。多核心跑分6296.2,超過了同樣8核心的i9-9900KS、銳龍7 4750G。

當然支持超頻,1.468V電壓下可以跑到全核4.7GHz,此時單核心跑分達647.4,多核心則有6960.0,前者接近、後者超過銳龍7 5800X。

銳龍4000G系列一直僅供SI、OEM渠道,從未零售上市,銳龍5000G這麼急匆匆地現身,大概率這次要開放零售了,但是按照目前的大環境,供貨緊張是絕對的。

相關焦點

  • 銳龍5000G桌面APU殺來:顛覆i9
    AMD本周就會推出基於Zen3架構的銳龍5000U/5000H APU系列移動版處理器,而面向桌面的銳龍5000G系列看起來也不遠了,代號都是Cezanne。銳龍5000G桌面APU殺來:顛覆i9典型的工程樣品,表面沒有印刷具體型號,只標註了「ENG SAMPLE」。
  • 銳龍7 5700G跑分成績曝光 單核性能超i9-10900K
    CES 2021即將拉開帷幕,預計基於Zen3架構的移動版處理器——銳龍5000U和銳龍5000H將會在本周發布。而桌面級的銳龍5000G處理器似乎很快就能和大家見面,代號為Cezanne。最近,國外的USB-IF組織就曝光了銳龍7 5700G,雖然具體規格沒有透露,但這款處理器可能繼續會採用8核心,熱設計功耗為65W。CPU-Z已經識別出了新款銳龍處理器的信息,代號為Cezanne,採用AM4接口,基於7nm製程,擁有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為4.4GHz,三級緩存為16MB,據推測就應該是銳龍7 5700G。
  • AMD銳龍7 5800X大戰Intel酷睿i9-10900K:誰才是網遊神器
    今天我選擇了兩個呼聲最高的處理器型號進行測試,它們分別是來自AMD的銳龍 7 5800X處理器以及來自Intel的 酷睿 i9-10900K處理器,這兩顆處理器的Boost頻率都是非常高的,關於這兩顆處理器的詳細信息可以查看下表:AMD 銳龍 7 5800X處理器AMD的銳龍 7 5800X是一顆8核心16線程的處理器,相比5000系列的其餘低端產品來說,5800X
  • 單核性能持平i9-10900K,AMD銳龍7 5700G性能大爆發
    伴隨著用於筆記本電腦的Ryzen 5000U / H系列的發布在即,用於臺式機的Ryzen 5000G也不斷曝光。由於Ryzen 4000G幾乎終生僅限SI和OEM市場,因此具有新Zen3架構的Ryzen 5000G最終有望接過大旗,進入零售市場成為主打產品。
  • Intel新10核CPU功耗爆炸,AMD Zen 2笑了
    十代酷睿的桌面版處理器就是Comet Lake-S系列,至少有26款型號,全面升級HT超線程,最頂級的酷睿i9-10900K升級到了10核20線程,基礎頻率3.7GHz,全核心加速4.8GHz,單核加速頻率5.1GHz,TB 3.0加速也從之前的酷睿X系列下放了,可以再提升到5.2GHz,而新增的Velocity Boost加速模式,頻率直上5.3GHz
  • AMD 銳龍 7 5800X/銳龍 5 5600X評測:6核贏10核的好傢夥
    但對於各位消費者而言,銳龍7 5800X與銳龍5 5600X才是更值得購買的性價比之選,這篇文章將會把我們的銳龍 5000系列處理器評測做一個補全。 銳龍 5000系列規格一覽:Zen 3架構,7nm的高光時刻銳龍 5000系列規格對比CPU銳龍 9 5950X銳龍 9 5900X銳龍 7 5800X
  • 銳龍9 5900X/5950X首發評測:12核就能滅掉對手...
    換言之,銳龍5000的一切表現,都百分之百來自於Zen3架構本身的貢獻。「AMD只會堆核」、「AMD只會靠工藝吃飯」「AMD不能玩遊戲」的說法,終於都可以畫上休止符了。關於Zen3架構的底層技術細節、具體變化與提升,我們另有專門的深度解析,這裡就不再詳細展開。關於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規格特性,我們也已經反覆講過很多次,這裡也不再重複贅述。畢竟,大家等到今天,想看的就是跑分!跑分!跑分!那麼,就開始吧!
  • AMD的Zen 3 APU在CPU-Z方面強於Intel Core i9-10900K
    這可能是信譽良好的新Ryzen 5000U CPU的第一個預覽版。Uniko的硬體已收到有關在GPU-Z和Cinebench基準測試中採用AMD Ryzen 7 5800U的提示。AMD將於下周宣布其具有Zen3核心設計的Ryzen 5000系列。
  • Intel首次公布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性能:8核i9斬落銳龍12核
    原標題:Intel首次公布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性能:8核i9斬落銳龍12核   在這次的CES展會上,Intel一次性發布了50多款CPU,涉及四大家族。
  • 8核Zen3架構 銳龍7 5700G現身:這次終於有零售版了
    CES展會上,AMD就要發布銳龍5000移動版了,包括銳龍5000H及銳龍5000U,前者代號Cezanne,升級到8核16線程Zen3 CPU,不過核顯還是Vega架構的。憑藉Zen3架構的強大IPC性能,銳龍5000系列無疑會在筆記本市場上掀起一場大戰,但也別忘了銳龍APU的桌面版,去年Zen2架構的Renior處理器中,大家就沒等到零售版,只有OEM版,遺憾了一年。
  • Intel 11代酷睿旗艦跑分:反超銳龍、一雪前恥!
    CES 2021大展不日即將線上開幕,Intel會藉機預熱Rocket Lake11代桌面酷睿,3月份正式發布上市,Z590、B560、H510等主板也會陸續到來。  今天,博主潮玩客公布了旗艦型號i9-11900K的跑分情況,單核性能依然令人矚目。
  • 【MC年度評選】AMD Zen 3處理器力壓群雄、EPYC突飛猛進
    如果要找出2020年處理器技術進步最大的代表,那麼非AMD在2020年10月9日發布的Zen 3處理器架構莫屬;如果要體驗AMDZen 3處理器架構的最大威力,那麼銳龍9 5950X
  • 不懼十核旗艦,八核性能霸主銳龍7 5800X以一敵二
    一、規格與價格對比  酷睿i7-10700K和i9-10900K屬於第十代酷睿產品,在工藝方面它仍然採用14nm+,而AMD銳龍7 5800X製程工藝為7nm;熱設計功耗(TDP)方面AMD銳龍7 5800X為105W,而酷睿i7-10700K和i9-10900K則有125W;
  • i9 11900K工程版跑分曝光 性能破CPU-Z紀錄 單核反超銳龍
    近日,博主潮玩客搶先曝光了英特爾Core i9-11900K工程版的性能,其中單核心性能增長非常明顯,甚至刷新了CPU-Z的紀錄。CPU-Z檢測為8核心16線程、4MB二級緩存、16MB三級緩存,最高加速頻率5.3GHz,部分參數被抹掉,熱設計功耗(TDP)應該是125W。
  • 最新的基準測試中,八核i7-11700K擊敗了十核i9-10900K
    據報導,這款八核處理器的基礎時鐘為3.6 GHz。然而,在Geekbench 4的基準測試中,它的升壓時鐘只差幾兆赫就達到5千兆赫。在緩存端,酷睿i7-11700K展示了高達4MB的L2緩存和16MB的L3緩存。與Comet Lake-S不同的是,Rocket lakes不提供最多10核的SKU。
  • 或許是今年最「熱」的處理器 i9-10900K功耗溫度數據曝光
    近日微博用戶 Wolfstame(聯想中國遊戲臺式機產品規劃經理,原博已被刪除)公布了十代酷睿的散熱及功耗數據,i9-10900K很有可能成為本年度最「熱」的桌面處理器。相同條件下i9-10900K的滿載功耗為235W,峰值溫度93°C,平均溫度87°C。
  • CES 2021|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亮相 第一季度正式發布
    在CES 2021上,英特爾帶來了多款全新的產品,並且公布了500系列晶片組以及第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500系列晶片組將會在幾天後上市,而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則會在第一季度正式推出。在CES 2021上,英特爾表示Rocket Lake-S處理器將採用全新的Cypress CoveCPU架構,集成Xe GPU單元,支持AV1、HVEC編碼,支持核顯、獨顯同步運算,IPC提升19%,GPU性能增超50%,並且集成了Deep Learning Boost AI功能。
  • 10核心i9-10900K極限烤機:功耗超235W、溫度達93℃
    Intel桌面級十代酷睿的旗艦型號酷睿i9-10900K在做到10核心20線程的同時,極限加速頻率也高達5.3GHz,代價之一就是功耗設計了,官方標稱熱設計功耗125W,比之前的8核心16線程i9-9900K增加了30W。
  • 鑫谷冰焰V5矽脂體驗:能否壓住260W的i9-10900K
    測試方法:1、將i9-10900K超頻到全核5.1GHz,電壓給到1.3V,設置125W、200W、260W三個功耗牆,測試三款矽脂在3個功耗下的溫度表現。2、為了防止不同矽脂溫度不同導致散熱器風扇轉速不同,我們將風扇的轉速鎖定在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