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諾貝爾獎」,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大家常常聽到這個獎項的名字;陌生則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夠拿到這個獎項。「諾貝爾獎」就像是活在大家心中的傳說一樣,離我們十分遙遠。
雖然作為咱們一般人,可能這一生都不會和「諾貝爾獎」有什麼關係。但雖然我們拿不到這個獎項,我們也還是可以來了解一下的。對於科學家來說,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話,不僅是無上的榮譽,更是對自己的肯定。
但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會對這個獎金有些許疑問?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成立至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僅有獎金還可以拿,而且現在的獎金數額卻一直在不斷地遞增。
那麼諾貝爾生前到底留下了多少遺產,才能支撐著這麼多年的諾貝爾獎項。即便諾貝爾是億萬富翁,感覺這麼多年,他的錢也應該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一探究竟吧!
其實,諾貝爾的家境一直不錯。他的父母親都是位科學家,母親是位科學家,2個哥哥也是科學家。因此,諾貝爾應該算是從小出生在科學世家了。本來,諾貝爾獎學術氛圍非常濃厚,這有益於諾貝爾學術方面的發展 。可惜諾貝爾從小身體不是很好,這就導致諾貝爾一生的命運比較坎坷。
但是就像大家常常所說的一樣,上帝永遠都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諾貝兒身體雖然不太好,但他很聰穎,再加上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學習上的進步是非常快的。
諾貝爾15歲時,因有一次去父親的廠裡幫忙,接觸到了炸藥,從此就與炸藥結緣了。17歲時,他作為一名工程師來到美國學習,隨後在歐洲各國進行了考察和學習,並開始對硝化甘油炸藥進行研究。在化學方面來說,諾貝爾是名副其實的天才。再加上他不懈的探索,最終衝向了炸藥事業的頂峰。
然而,優秀的人是各個方面都很優秀。諾貝爾其實還是一位商界奇才,他除了鑽研炸藥,還進行投資銷售,因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諾貝爾曾涉足科技、文學和經濟等各領域,並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惜,他傳奇的一生,一直缺少一個知心的愛人。諾貝爾一生都是單身,他死後就把自己掙來的3100萬克朗交給基金會進行打理。他還拿出一些獎金用於獎勵科學工作者,這個獎勵從1901年開始。
三千一百萬克朗,按今天的匯率來說,大概就是14億人民幣。諾貝爾獎的首筆獎金為十五萬克朗,與一位教授二十年的獎學金差不多。2000年以後,諾貝爾獎的獎學金又升至九百 W,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那麼諾貝爾的錢為什麼就像是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呢?
其實,這要多虧諾貝爾有一個好的經濟頭腦。在諾貝爾去世之後,他把所有遺產交給基金會處理。基金會裡都是專業人士,他們每年根據市場的行情進行精確的投資。而且,他們會選擇給基金會帶來穩定收益的穩定投資,一般不考慮高風險的投資。
因此,諾貝爾基金會實際上每年都是有進帳的。基金會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就是,絕不動「本金不動」。因此,基金會把通過投資掙來的錢,用於獎勵諾貝爾獎得主。這種「錢生錢」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
通過巨額本金的投資,諾貝爾獎金可以不斷地獲取收益,從而保證了資金鍊的穩定運行。
必須說明諾貝爾本人非常有遠見,而且基金會的管理非常好。但其實諾貝爾當時創立基金會時,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所以,一個人的格局和眼光真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