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文章頭部
東方衛視綜藝節目《我們的歌2》請來譚詠麟與李健,才子李健現場追星成功。他清楚記得阿倫的生日、歌曲的名稱,甚至當年專輯的封面。
這當然不是臨場作秀的綜藝效果。
校長和李健(右)一同參加綜藝節目《我們的歌》
生於1974年的李健,和很多同時代的粉絲一樣,對於那個令人激動的時代記憶猶新。
一如他面對偶像的誠摯,當初的激情仿佛就在昨日。
一首《遲來的春天》娓娓幾句哼唱,將記憶拉回青春歲月。
①
孩兒出生一聲哭叫
曾替您倆佬慰寂寥
曾是願望夢幻的化身
時時刻刻關心相指引
教你養你已成人
獻出一生多少苦與辛…
——《孩兒》
七零年代末的香港,粵語流行歌剛剛起步。
處於地理及文化十字路口的香港吸引了很多西方歌手如貓王和披頭四出現,他們讓香港年輕人為之瘋狂。也因此,當時的香港流行樂壇主要以英文歌曲為主。
七零年代的香港百舸爭流,各種思想和文化匯集並存
直到羅文憑藉一首《家變》讓粵語歌登堂入室。
與此同時,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告示版》(Billboard)也注意到了粵語歌,首次以"Cantopop"這個英文專用名稱,稱呼粵語流行曲。
至此粵曲正式轉變為了「粵語流行曲」。
已故歌手羅文的《家變》在粵語流行歌的歷史上有重要地位
譚詠麟自然也跟上了這個潮流。
1979年2月20日,本來主打臺灣電影市場並已有所斬獲的他發行個人首張粵語專輯《反鬥星》,並憑藉該專輯獲得金唱片獎。
專輯中的歌曲《孩兒》獲得第一屆香港商業電臺金曲獎,這也是譚詠麟第一首得獎的個人作品。
歌曲的旋律在校長浩如繁星的作品中算不得出類拔萃,但其基於時代背景的意涵卻極為豐富。
《孩兒》收錄於專輯《反鬥星》
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是人類最為天然純粹的感情。
《孩兒》的每一句歌詞都道盡了父母對孩子舐犢情深的愛意和孩兒對父母寸草春暉難報萬一的深情。
這終究是塵世中最無私的情分,也是血液裡的聯繫,雖然似乎終究只是為了分離,但這落寞又無奈的詩意,在還能擁抱時,請抓緊時間擁抱多一些吧!
除了表現了一個普通家庭裡雙親對並不孝順的孩子的無私的愛以外,這首歌的產生其實也折射了當時香港社會的背景。
親情在中華文化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孩兒》非常到位的表達了父母與子女之間毫無雜質的感情
彼時的香江正處於經濟騰飛的前夜,電視機的普及也助推了娛樂業的發展。
同時港人愛國情懷倍增,港企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北上發展。對祖國母親的認同空前一致。
面對越南船民的湧入,香港最終以母親般的胸懷接納這些苦難的人們。
站在高處,《孩兒》不正是父母親情,家國情懷的寫照?
只不過人類悲喜並不相通,多年後,人們的情懷如何變遷,這是後話。
②
如何喜歡你
如何結識你
我似是一一地淡忘
唯獨情深一片
誰與我終身依戀
誰給我真心不變
只要我一息尚存
我也忘不了您…
——《忘不了您》
八零年代初日本流行文化對香港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日本舶來的玩具透過不同的船運到香港。小朋友們都喜歡日本玩具產品。
超級機器人系列玩具、鐵甲萬能俠及三一萬能俠是當時其中一些容易買到的機器人玩具。
文化的多元是香港的特點圖為八零年代初兼賣雜誌的洗衣店
彼時,日本的蒙面超人特攝片於香港首播。小童都為此著迷。他們模仿一些角色在天上飛的姿態,因而受傷。
1975年7月26日,兩名分別三歲半及四歲半的小童自九龍城七層大廈上飛躍而下。
事件中弟弟當場死亡,而兄長則奇蹟生還,同年上半年,長沙灣一幢公屋發生同類事件。導致相關電視節目一度被香港政府下令停播。
日本文化對香港的影響可見一斑。而香港樂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衝擊,翻唱日語歌曲在流行樂壇比比皆是,優秀作品也層出不窮。
日本文化對港臺的影響無處不在
1981年4月12日,譚詠麟發行個人第三張粵語專輯《忘不了您》,該專輯取得了四白金的成績,奠定了譚詠麟香港樂壇一線歌手的地位,同時《忘不了您》也是校長最為感人至深的作品。
《忘不了您》改編自日本歌手五輪真弓的歌曲《戀人啊》,該歌曲令香港樂迷開始認識日本流行音樂,並掀起了香港樂壇對日本流行曲的改編潮。
《忘不了您》亦是譚詠麟獨有的「倫式情歌」風格的正式開始,一改以往油脂小子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情深永恆的紳士風格。
五輪真弓
譚詠麟以獨有的演繹改變了這首哀歌原有的濃厚傷感格調,把它改造成了一首男人對初戀情人忠貞不渝的承諾和不忘初心的緬懷,主旋律是嚴肅,莊重。因此,具有獨樹一幟的魅力。
此時的都會前途未決,柴契爾夫人在長長石階上的那一跌讓許多華人同胞揚眉吐氣的同時也令遺老遺少們哀嘆不已。
緬懷夫人的英國民眾
當時的年輕人是矛盾而迷茫的。
一邊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一邊是繁華先進的宗主國,當然最多的還是對未知的恐懼。
於是很多人渴望在生活中找到個人感情的歸依。《忘不了您》正是一曲能夠滿足人們完美理想的情歌。
如何相識如何相愛都不重要,只要你真心不變與我終身依戀,那我一息善存也忘不了您。
一息尚存,我也忘不了您
一份篤定的承諾,一份不離不棄的感情,正是無數戀人渴求而不可得的安全感。對於那塊土地上的人們,其時心境何嘗不是如此?
現在回味《忘不了您》,詞作者用戀人間少用的「您」而不是「你」,在當時的背景下或許無意間具備了某種隱藏的意味,令人浮想聯翩。
只不過安全感依賴他人給予,難免是鏡花水月。
許多時候對缺乏遠見和對大勢準確判斷的都會小市民而言,也只能將心底的茫然寄託於流行音樂。
③
歡呼聲時常衝擊我
教我踏步不畏懼
縱有困難亦要向前追
歲月無聲消逝
歡呼中不會醉
得到了我會繼續進取
信念藏於心內
感激暖暖熱愛
即使我有淚笑著強忍…
——《無言感激》
隨著聯合聲明發布,香港地位已定。
會彷徨的人一直彷徨,看好未來的人隨心而動。
香港經濟磅礴,躋身發達經濟體。與臺灣、韓國、新加坡並列,史稱亞洲四小龍。
那真是一個黃金年代,借都會騰飛的東風,樂壇百花齊放,人才輩出。
八零年代的香港學生
而譚詠麟在這神仙打架的大潮中脫穎而出,迎來了在華語樂壇的巔峰。
1986年7月18日,粵語專輯《第一滴淚》發行。專輯中的歌曲《無言感激》是譚詠麟音樂生涯的重要作品。在年終頒獎禮上,譚詠麟演唱的歌曲《朋友》、《無言感激》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獎。
樂於提攜後進的阿倫居然邀請名不見經傳的劉以達為其主打歌《第一滴淚》作曲。
劉以達在音樂人之外還具有超強的喜劇天賦
剛入寶麗金的新人劉以達收斂了他的鋒芒,小心翼翼地處理這個難得的機會,一首主流情歌寫得中規中矩又不失新意,為譚詠麟的東亞時尚風格增添了幾分歐陸貴族氣質。
專輯中傳唱更加久遠的是那首向歌迷致謝的《無言感激》。
歌詞真切道出譚詠麟拼搏歌壇的心路歷程,無限感慨盡在不言中。
《無言感激》的詞作者是郭富城的經紀人小美
他每一次現場演繹這首歌都真情流露,沛然莫御,令歌迷倍覺感動。
《無言感激》的詞作者是小美,也就是日後郭富城的經紀人梁美薇,她不僅是少見的女詞人,也是傑出的非情歌高手。
兩年後校長也是以這首歌終結譚張爭霸,告別所有頒獎禮。
1988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當場演唱《無言感激》淚灑舞臺。歌迷與阿倫齊聲合唱,現場氣氛令人激動、難忘。
1988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
那一刻的《無言感激》與之前的表演相比又別有意味。
在汗水與淚水洶湧的舞臺上,歌聲道盡高處不勝寒的無奈。又有倔強與不屈蘊含其中,無數人被感動的同時也鼓舞了人生路上的鬥志。
提到譚張爭霸,譚張風格的異同也是永恆話題。
繼校長之後,哥哥也宣布離去
個人覺得譚詠麟的音樂接近現實,而張國榮的音樂像夢境。
校長的歌對生活的激情很能感染人,他本人唱歌的狀態,傳達出來的情感都是很有力量的,如同霸氣又不失輕靈的六脈神劍。
而哥哥是婉約派,精緻典雅,如夢如幻,更像「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黯然銷魂掌。
相對校長的告別曲《無言感激》,次年哥哥在告別演唱會上的《風繼續吹》,雖然也很大氣,但多了些朦朧與纏綿,訴盡對歌迷的不舍與情愁,凸顯決然離去的淡然,但少了一份執著與堅持。
對真正的樂迷而言,二者沒有優劣,只有懷念與不舍。
④
國語:
粵語
:
這紛紛飛花已墜落
如倒映水中的鮮花
往日深情早已成空
只可看看未能摘去
這流水悠悠匆匆過
如飄於風中的花香
誰能將它片刻挽留…
虛虛渺渺淡然逝去…
——《水中花》
九零年代初的香港,回歸大局已定。
無論心有不甘,抑或迷惘,抑或忐忑,抑或焦慮,聰明人都清楚大勢所趨不可逆。
搞投資也好做事業也罷,擁抱趨勢,順流而動方得始終。
精明如阿倫,自然懂得其中道理。
多年前的香港銅鑼灣
《水中花》這首歌其實在校長的歌裡算不得突出。
特別國語版,初聽琅琅上口,但缺乏回味,多聽幾遍容易膩味。
但這首歌對於譚詠麟來講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1991年譚詠麟受邀攜《水中花》參加春節聯歡晚會。
由於春節聯歡晚會只能唱普通話版,而且歌曲等方面不能過於開放,所以譚詠麟只能西裝筆挺,站在舞臺中央唱了這首歌曲,阿倫自己表示有些不習慣。
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首《水中花》讓大江南北的觀眾認識了譚詠麟,讓阿倫的歌迷陡增數倍。
1991年譚詠麟登陸春晚
如果說此前他只是海外華語樂壇至尊,那麼,在春晚之後,全中國才真正認識了校長。
譚詠麟的許多歌都有兩個版本。和粵語版相比,很多國語歌都略遜一籌,《水中花》也是其一。
談到這首歌的創作思路,粵語詞作者簡寧曾回憶道:某天凌晨,喝了一點酒躺床上慢慢入睡,腦海裡突然飄起一段旋律,雖然人很困,但依然爬起來飛快地記下了旋律,當夜,就完成了《水中花》的旋律和大部分的粵語詞。
天賜佳作,妙手偶得。一切來得恰到好處。
⑤
我最不忍看你
背向我轉面
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
浮沉浪似人潮
哪會沒有思念
你我傷心到講不出再見…
——《講不出再見》
回歸臨近,斷斷續續的移民潮在1994年來到了巔峰。
很多事情需要時間來證明。但在被證明之前,人們多會選擇以逃避來面對惶恐。
於是,離愁別緒充滿了整個都會,各色男女,在世紀末的最後幾年選擇人生或被人生選擇。
1994年2月8日,譚詠麟發行粵語專輯《夢幻的笑容》,其中的《講不出再見》成為他在歌壇生涯中期的代表作品。
那時的校長
貌似情歌的《講不出再見》八成以上人代入這首歌的情感卻並非男女之情。
《講不出再見》的優點是離別的哀而不傷,曲風高亢有力,再見得有無比氣勢。
但這都不是最大的優點,它最大的優點,內核是朦朧,是不舍,具有非常的反差。
離別,可以有很多種
更早一些的《一生中最愛》也是類似的感覺,似有似無,如痴如醉,似愛非愛。
在香港各大高校的畢業典禮上,多年來,《講不出再見》都被當作畢業歌曲演唱。
它在內地和海外華人地區亦頗具知名度,堪稱一曲象徵著九十年代華麗與浪漫的驪歌。
講不出再見成為學子們畢業時必唱的驪歌
今年中秋,曾在某論壇看到有網友說起這首歌:
「剛剛在外婆家裡吃完螃蟹喝了點酒出來,坐上的士去車站,車裡正在放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師傅問我是不是回來過個十五又要走了,我點頭,沒有說話。歌曲放至高潮時,我和師傅一齊唱出「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師傅遞給我一根煙,安慰我說人生下來就是要走向遠方的,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我的眼裡瞬間也噙滿淚水。
心中有根弦,一如多年前在某個凌晨的街頭,被觸動。
「獨醉於街頭酒樽擲向半空像要把愛情消失於破裂中…」
……
那是你的歲月,也是我的歲月。
那講不出再見的時光,是一代人魂牽夢縈的舊時光。
後記: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校長億萬歌迷心中也有對他的億萬種解讀。
我對阿倫的印象始終停留在2000年以前,與現在那個大腹便便,唱歌吃力,正與上海灘範大將軍約飯的譚校長無關。
校長微博放出與範志毅約飯的照片
儘管他正能量滿滿,是香港愛國藝人的楷模。但作為歌手,他在我心中已經定格。
原諒我的固執。每個人都會有些堅持。
這五首歌不是我最愛,卻是我認為具有「節點」意義的歌曲。
人潮人海中,順流,逆流,時代的烙印每個人都逃不掉。
你我如是。校長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