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我天朝人民敢吃的喜歡吃的確實不少,但其實也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不想嘗試的,也不是因為它不能吃,實在是它的口味確實不太行。
就如我們今天所講的主角「錦鯉」一樣,對,你沒聽錯,就是那個被賦予幸運稱號的「錦鯉」!不過它也不是不能吃,不,就是不能吃。
想必有很多和我一樣的美食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會對它抱有一絲想法,畢竟作為「幸運」的代名詞,豈不是吃它就能夠帶來好運?
說起錦鯉,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鯉魚一族,要說起鯉魚,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童年回憶,可能你並不知道,鯉魚曾經可是北方人的餐桌一霸,端上來妥妥的是道硬菜。
尤其是很少吃到的糖醋鯉魚,那真是小時候最期待的味道,還有什麼燒汁鯉魚、紅燒鯉魚和燉鯉魚,讓當時的我覺得鯉魚就是超好吃的魚。
那有小夥伴就要問了,既然我都說鯉魚是超好吃的,那為啥同樣作為鯉魚一族的錦鯉不能吃呢?
雖說小時候的我確實認為鯉魚很好吃,但生活在魚類比較多的今天,它的味道確實相比其它魚類顯得不是那麼好吃,因其雜食的屬性,它的肉會自帶一種土腥味。
雖然現在通過淨水飼養、改善飼料、改變烹飪方法能夠稍稍減輕鯉魚自身的土腥味,但它的腥味卻幾乎無法根治。而在鯉魚當中最為好看的錦鯉,也並不是沒有被端上過餐桌,但因為它的土腥味相比人工飼養的鯉魚土腥味更重,肉質更為鬆散,口感差,才沒能夠廣為流傳。
其實不能吃錦鯉的原因除了口味不那麼受歡迎外,它身為觀賞魚的特質也不允許它被端上大家的餐桌。
因其為觀賞魚,為了能夠在飼養過程當中使其顏色更好看,長得更快,所以在投餵的飼料當中會添加一些激素和人造色素,而因錦鯉並不屬於食物,也不會受到食物安全限制的制約,所以就會導致它並不安全。所以為了大家的健康,錦鯉最終也沒能夠搬上大家的餐桌,而且作為一種幸運的象徵,要真能吃還是會一絲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