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是為了紀念耶穌誕生而設立的一個節日,就像中國人為了紀念屈原,將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中西方文化,本質上是相通的。聖誕節的慶祝習俗在歐洲和美洲流行起來以後,傳到了韓國、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改革開放以後,聖誕節在中國的流傳越來越廣,發展到本世紀初,聖誕文化在中國已經趨向成熟。現如今,每年的12月25日,很多中國人都會慶祝聖誕節,大街上、商場裡的節日氣息也越來越濃厚。但是你知道嗎?聖誕節最開始並不是定在12月25日,耶穌的生日也不是這一天……
聖誕節為什麼定在12月25日?
聖誕節又稱耶誕節,前面說到,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而制定的一個節日,按理說,應該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但是,耶穌的生日並不是12月25日,《聖經》也沒有留下任何記載耶穌是在這天出生的。大多數歷史學家傾向認為耶穌是在春天出生的,而不是冬天。直到公元336年才將聖誕節確定為12月25日。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把這一天定為聖誕節,是因為它跟異教徒的農神節相吻合,因此農神節的許多習俗也被轉用於聖誕節。
聖誕老人與可口可樂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聖誕老人和藹可親的樣子其實要歸功於美國的可口可樂。沒錯,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快樂肥宅水」。據說,聖誕老人最初的形象各異,沒有統一標準,直到1931年,可口可樂公司僱傭了一位名叫Haddon Sundblom的插畫師為雜誌廣告繪製海報,讓發禮物的聖尼古拉斯(聖誕老人的原型)喝可樂,這樣孩子們也會跟著喝可樂。可口可樂公司設計的聖誕老人形象意外走紅,大受歡迎,成功塑造了今天人們公認的紅衣白須、歡快喜慶的聖誕老人形象。不得不說,廣告的力量真不容小覷。
聖誕老人為什麼要把禮物放在襪子裡?
關於聖誕老人把禮物放在襪子裡這件事,據說這個習俗的來源是,一個窮人家有三個女兒,因為出不起嫁妝錢,女兒都沒辦法出嫁。聖誕老人就往那戶人家的煙囪裡丟下了三袋金子,結果,金子掉進了掛在壁爐旁邊的襪子裡,所以就有了聖誕老人把禮物放在襪子裡的習俗。
穿綠衣服的聖誕老人
你知道嗎?最早的時候,聖誕老人並不是穿紅衣服,而是穿的綠衣服。據說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會在冬至這天用綠色植物裝飾家裡,他們相信綠色植物擁有抵禦嚴寒的魔力,也孕育著希望。因此,同樣被認為擁有魔法的聖誕老人形象自然而然也成了穿綠衣服的白鬍子老人。直到1931年,因為可口可樂公司的重新設計,聖誕老人才換上了紅色的衣服。穿綠衣服的聖誕老人和穿紅衣服的聖誕老人,你pick誰?
聖誕樹頂為什麼會有一顆星星?
聖誕樹頂上的那顆星星叫伯利恆之星,也被稱為「聖誕之星」,據說是耶穌在伯利恆出生的時候,天邊突然閃現一顆明亮的星星。基督徒們認為,這顆伯利恆之星是一顆真實的星星,它的出現、移動和停下是一個神跡,標誌著耶穌的誕生。
聖誕節吃什麼?
各國的聖誕大餐也有差別。在英國,和一些英語文化圈國家,標準的聖誕大餐通常包括烤火雞、烤土豆、蔬菜、香腸和肉汁等,以聖誕布丁或碎肉派結尾。美國是移民大國,吸收了多民族的飲食文化,在美國,除了火雞、火腿、烤乳豬、聖誕布丁等美食,還有一道比較特別的美食——玉米粥,粥上有一層奶油,還會放一些果料,吃起來美味可口。加拿大的聖誕大餐偏甜,除了火雞、火腿等主食,還有蛋糕、奶油南瓜、蔓越莓醬等。德國最著名的聖誕美食是薑餅(Lebkuchen),聖誕節這天自然是吃薑餅了,雖然法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有薑餅,卻不如德國的薑餅有名,紐倫堡更是有"薑餅之都"的美譽。不過,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因為正值夏天,大多數家庭的聖誕晚餐則是由冷餐代替,在澳洲,龍蝦比火雞更受歡迎。
聖誕節後的狂歡
聖誕節後的第一天,也就是每年的12月26日,被稱之為節禮日(Boxing Day)。事實上,這和拳擊(boxing)並沒有什麼關係,真正的原因是,舊時貴族會在這一天給自己的隨從準備「禮盒」,於是才有了Boxing Day。節禮日是大英國協部分國家慶祝的節日,按照傳統,這一天上層要向服務業工人贈送禮物。節禮日曾一度銷聲匿跡,直到十九世紀才再度風行,英國的王室貴族習慣將賜予僕人的禮物用盒子包起來,到12月26日那一天送給他們,作為聖誕節前辛勤工作的獎勵。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購物節,商家會推出大減價促銷活動,有點像美國的黑色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