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8月2日拍攝的電視截圖畫面顯示俄羅斯科考隊的深海潛水器潛到北冰洋海面下。新華社/路透
俄羅斯北極科考隊8月2日完成了北極探險最重頭的表演,深海潛水艇成功潛至43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並將一面俄羅斯國旗插在上面,再次向世界表明了俄羅斯對北極宣誓主權之心。
人類首次在北極海底插旗下潛行動開始於莫斯科時間2日9時28分(北京時間13時28分),首先下水的「和平1號」微型潛水艇,上面載有領導這次考察的俄杜馬(議會下院)副主席阿爾圖爾·奇林加羅夫和杜馬議員格魯茲傑夫等三人。
當「和平1號」下潛300米之後,「和平2號」潛水艇也在科學家切爾尼亞耶夫的指揮下起程。兩個潛水艇都是在冰面上的一個長25米,寬10米的大洞處入海的。
莫斯科時間12時零8分(北京時間16時零8分),「和平1號」率先抵達了4261米的海底,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鈦合金俄羅斯國旗,並且留下一個密封艙,裡面存有考察隊給後人的信件。奇林加羅夫在洋底對海面的科考隊員表示:「海底很柔軟,有一層黃色的砂礫層,沒有發現看得見的深海生物。」「和平2號」隨後也抵達了4302米的北冰洋海底。
俄羅斯聖彼得堡兩極科學研究院成員謝爾蓋·巴利亞斯尼科夫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到北極點下海床(插旗),堪比在月球上插旗。」在完成土壤成分和生物樣本採集工作後,兩個海底潛水艇於俄羅斯時間13時36分(北京時間17時36分)開始上浮。
包括100多名專家在內的俄羅斯科考隊7月24日從俄北部港口摩爾曼斯克出發,由核動力破冰船「俄羅斯號」開道,「費奧多羅夫院士」號科考船緊隨其後,8月1日晚間到達北極。7月29日,科考隊員操縱深海潛水艇下潛至水下1300米處,這次「練兵」也讓俄科學家信心倍增。
意在為疆界擴張尋找依據就在兩個潛水艇下水之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日表示,俄正在進行的北極考察是為了從科學上證明,北極附近富含石油的大陸架是俄羅斯領土的自然延伸。根據俄羅斯科學家此前提出的主張,這塊區域指的是北冰洋水下綿延近2000公裡的羅蒙諾索夫海嶺。
如果俄方這一主張成立,這就意味著包括北極點在內的120萬平方公裡將成為俄羅斯的轄區,相當於法國、德國與義大利3國領土之和,還將與丹麥的格陵蘭島、加拿大、或許還有美國的水下管轄區交界。
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因此北極點及附近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北極一帶被視為國際範圍,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蓋的北冰洋屬於國際海域,由國際海底管理局監督管理。北極海外圍國家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和丹麥只擁有領海外圍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
聯合國法律還規定,一個國家大陸架如果超過200海裡,經濟專屬區就可以適度延伸。因此俄羅斯要尋找擴張大陸架範圍的理論根據,就必須證明該區域與其陸地領土的地質結構相似。
美國、加拿大也躍躍欲試對於俄羅斯已經完成的北極洋底潛水,加拿大外長彼得·麥凱2日在接受加拿大電視臺採訪時說:「現在不是15世紀了,你不能在世界遊逛一遭,到處插上自己的國旗,就聲稱"我們擁有這片領土"。」事實上,加拿大對這塊寶地也充滿覬覦之心,而丹麥也認為羅蒙諾索夫海嶺與格陵蘭島相連,因此應屬於該國的大陸架。美國也聲稱擁有面積比加利福尼亞州還大一倍半的北冰洋水下管轄區。
今年7月9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向西北航道的北極水域派出6到8艘巡邏艦,並將在當地修建一個深水港,以捍衛加拿大在此區域的領土主權。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7月31日表示,華盛頓將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從而加入一個對俄羅斯及其他國家所提出北極疆界主張進行審核的委員會。美國還計劃在8月6日派出自己的破冰船前往北極進行考察。康娟(中國日報特稿)
這張8月2日拍攝的電視截圖畫面顯示俄羅斯科考隊的船隻攜帶深海潛水器行駛在北冰洋的海面。 新華社/路透
俄羅斯此舉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成鍵表示:「俄羅斯的"插旗"之舉為處理這一地區爭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繼俄羅斯之後,加拿大、丹麥、挪威等國也可能會採取類似行動。」
為未來可能的爭端搶佔先機成鍵表示,早在上世紀20年代,蘇聯政府就曾對橫跨北極中心區域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宣示過主權,俄羅斯一直認為,這片區域是俄羅斯的「天然」主權範圍,俄潛艇這次下海「插旗」,也是為了尋找「科學證據」,證明這片面積為120萬平方公裡的區域是俄羅斯的「轄區」。
但俄羅斯的宣稱從來沒有得到過聯合國的認可。2001年,俄羅斯曾向聯合國遞交羅蒙諾索夫海嶺是俄領土的文件,遭到退回。但俄方的努力並沒有停止,此次帶有很強政府背景的行動,一方面是向世界宣示俄羅斯對此區域擁有「主權」,另一方面,也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爭端搶佔先機。
成鍵認為,此次「插旗」行動雖沒有得到普京總統的公開支持,但顯然是得到俄軍政方面大力支持的,俄羅斯中央電視1臺還進行了現場直播,體現了俄方對得到這片區域的「決心」。
成鍵說,北極海域據估計蘊藏了全球1/4的未勘探油氣資源,總規模有約100億噸。此外,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發展,羅蒙諾索夫海嶺海域還可能成為橫跨北極的重要海道,漁業、航運、能源等效益會成倍遞增,這些都是促使俄羅斯採取「插旗」行動的重要原因。
暫時還不至於引發激烈衝突成鍵表示,俄羅斯此舉為處理北極地區爭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因為與北冰洋相連的不僅有俄羅斯,還有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國,加上一直對此區域虎視眈眈的美國,這片區域有可能在將來成為引發主權爭端的熱點地區。
但他同時認為,羅蒙諾索夫海嶺爭端此次由冷變熱,既由全球變暖引起,也會繼續受其影響。按照目前速度,全球變暖雖然引發了北極地區部分海冰融化,但還沒有大規模融化,北冰洋大部分區域目前依然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據說俄羅斯破冰船這次在路上還一度拋錨,可見所謂的油氣資源,依然只是靜靜地沉默在海底,距離實際開發還有相當距離。
成鍵估計,按照目前的全球變暖速度,北冰洋地區在本世紀末之前還不至於全部融化,可以預見,至少在本世紀中期以前,各國在羅蒙諾索夫海嶺爭端上還不會有激烈的爭端和衝突。晨報記者田輝
俄國家杜馬副主席率隊在北冰洋洋底插國旗
新華網莫斯科8月2日電(記者劉洋)俄羅斯科考隊員2日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並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科考隊由俄知名北極專家、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羅夫率領。
「冷」戰南北極
《環球》雜誌:飛機的轟鳴劃破極地寂靜的天空,科考船隻往來穿梭;冰蓋之上,蹣跚著石油大亨的身影;海面之下,出沒著各種潛艇……
或覬覦南極和北極豐富的資源,或著眼於全球戰略的謀篇布局;又或出自於真正的科考目的,以及僅僅是為了探險好奇……百多年來,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億萬年孤絕沉寂的南北極。持續百年的極地之爭,在全球化時代顯現出許多新的特徵,新的趨勢。「政治入侵極地」,正在成為人類面臨的現實——極地皚皚冰雪之下,湧動著21世紀各國角逐的暗流。
北極「油庫」吸引各國進軍
新聞晨報:各國對北極地區的爭奪之所以如此激烈,當然不是想往冰雪世界大批移民,而是看上了尚未開發的豐富資源。據地質學家估計,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氣深藏在冰雪覆蓋的北冰洋海底,這裡很可能是個「大油庫」。而據俄羅斯估計,它所主張的區域中蘊藏著至少100億噸石油和天然氣。
美聯社:加拿大挑戰美國 增兵北極 爭奪石油
新華網專稿:據美聯社報導,加拿大9日公布了向北極地區增兵的計劃,試圖維護自己對北極西北通道享有的主權。這個地區可能蘊藏著大量石油。美國宣稱這裡是國際領土。
全球變暖讓北冰洋變寶藏
廣州日報:北冰洋上有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叫做漢斯島。隨著全球變暖現象的加劇,北冰洋可能將成為一座新的能源寶庫,北冰洋上諸如漢斯島等島嶼的戰略重要性也大大提高。目前,加拿大和丹麥對漢斯島的主權爭奪已進入了白熱化。因為漢斯島上擁有豐富的金剛石資源,而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那裡很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海上交通樞紐。
北極冰蓋消失可能引發危險角逐
中國國防報:近日,美國軍方和政府智囊機構成員喬·布夫在「美國軍事」網站上撰文分析,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冰層迅速解凍,北極的自然資源出現了大規模利用的可能,由此一場新的「冷戰」可能拉開帷幕。這場新「冷戰」的主要參加者是與北極有著密切地緣關係的挪威、丹麥、加拿大、美國以及俄羅斯5國。 (來源:新聞晨報)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