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陳贄超 劉世泉/文 通訊員 林映樹/圖
海都訊 海邊迷人的「藍眼淚」,隨著海水湧動,仿佛浩瀚星空的瑰麗畫面。然而,最近一則「金門船舶潤滑油外洩,使得『藍眼淚』變『黑眼淚』」的新聞,讓眾多市民心疼美景消失的同時,不免為福建省內同樣有「藍眼淚」的其他海域擔心:不少人夏天都喜歡去海邊度假,除了像這次船舶潤滑油外洩之外,遊人增加、亂丟垃圾等,會不會使美麗的「藍眼淚」消失?
沙灘變垃圾堆燒烤垃圾尤其多
今年5月,在平潭壇南灣又發現了「藍眼淚」,沙灘上那隨著海水不斷湧動的藍光,讓見過的市民都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們紛紛前往「一看究竟」,壇南灣也因此出現了各種汙染。
記者近日來到壇南灣,發現這裡垃圾密布。一眼望去,沙灘上散落著菸頭、紙巾、飲料瓶、廢木材、煙花筒。在所有垃圾中,燒烤垃圾佔了大頭,黑色的炭粒,啃剩的骨頭,還有一些燒烤留下的竹籤,竹籤一半埋在沙裡,尖頭露出沙面,遊客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據沙灘上一家小賣部老闆陳先生介紹,每年到旅遊旺季,沙灘上的垃圾就讓他頭痛不已。「一天最少要做兩次衛生,遊客多的時候,不到五分鐘就有一筐垃圾,其中燒烤垃圾佔一大部分。遊客亂扔垃圾,我們打掃得也很累。」
雖然近年相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整治措施,但一到旅遊旺季,壇南灣的垃圾便捲土重來。「這麼多垃圾,不知道會不會影響『藍眼淚』的形成。」不少市民開始為能否再見到「藍眼淚」而擔憂。
讓「藍眼淚」維持正常水平
海邊的旅遊汙染,會不會使「藍眼淚」這一美麗的景觀消失?
市海洋與漁業部門的專家表示,如果僅從「藍眼淚」的角度出發,這個還真的說不好。
「『藍眼淚』是海裡的微生物在海水的擾動下發出藍色的螢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專家說,人類活動對於海洋微生物會產生影響。像海水的富營養化,就會使「藍眼淚」增多;而金門的油汙洩漏,則會使海洋微生物因為缺氧死亡。「所以『藍眼淚』絕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作為一種自然景觀,還是希望穩定在一定的平衡範圍內。」因此,專家建議市民不要對「藍眼淚」過多追捧,希望能夠理智地去看待美景。
「沙灘不像陸地,打掃垃圾的難度更大,而且海水漲落可能將遊客扔在沙灘上的垃圾捲入海中,對於海洋生態環境也會帶來破壞。」對於夏季沙灘的環保問題,海洋與漁業部門工作人員呼籲,市民去海邊也要遵守公共場所的規範,不要亂丟垃圾,共同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