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卉 編輯/曹樂溪
連重慶梅梅都掛在嘴邊的《七十七天》最近火了,雖然影片上映五日市場表現一般,票房目前累計1800萬,平均排片只有4%,但是上映前三天上座率高達20%左右,並獲得馮小剛、黃渤、徐崢、徐靜蕾、鄭淵潔等30多位明星及眾多微博、微信大號推薦,短短兩三日內爆紅於網絡,在影片自身質量之外,《七十七天》更恰如其分地滿足了許多人的精神需求。
大家都想走出去,但真正走出去的人卻沒幾個,《七十七天》講述了探險家楊柳松隻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經歷,從2010年楊柳松推著那輛利達公爵自行車邁出第一步,到2017年中國首部極地冒險電影《七十七天》上映,一個人的行走故事成為一群人放飛心靈的草場。
七十七天穿越無人區,斷過水斷過糧,見過熊遇過狼,從身體極限到意志極限楊柳松都經歷了個遍,如今在電影中這是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苦行,因為他有勇氣放棄和出走,他有毅力承受和前行,因為他的故事恰巧戳中了許多都市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尋找一塊未被城市化「汙染」的淨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所以說,《七十七天》是為某類人群準備的一部電影,是為那些想走的人帶來的禮物。
從真人秀到電影
戶外題材成銀幕新貴
有人選擇真正走到戶外與自然博弈,有人選擇坐在銀幕前觀看別人的挑戰,自然而然生發出一系列我願意演你願意看的戶外生存類節目。
2013年由「極限情侶」張昕宇、梁紅自製的戶外真人秀《侶行》上線,兩人相伴去全世界最危險、最獨特的地方冒險,如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探尋瑪雅水下墓穴,在亞馬遜森林跳入滿是食人魚的河谷,開闢北太平洋—白令海—美國西海岸的帆船航行新航線等。《侶行》上線三個月播放量便突破1億,第二季總播放量超過8億。
同時,一部環球探索紀錄片《冒險雷探長》也從2014年開始在網絡熱播,影片主要以全程自拍的方式講述雷探長的全球冒險之旅,包含埃及、土耳其、希臘、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近六十個國家的冒險經歷,影片播出後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
2015年,東方衛視將荒野求生專家貝爾·格利爾斯請到中國,以他為核心人物打造了一檔自然探索類真人秀《跟著貝爾去冒險》,同時邀請「最強大腦」教授以及多位明星嘉賓與一同參與野外冒險、學習生存技能。
短時間內戶外挑戰類真人秀如雨後春筍,這類節目將視角瞄準戶外生存挑戰,是一種新鮮生活方式的體驗與展現,節目中的人在經歷自己生命中最特別的一段挑戰,節目外的人既看個熱鬧新鮮,也會受到節目效果的驅動,有部分觀眾開始參與到類似運動當中。同時,這類節目也從一開始素人製作和演出(如《侶行》《冒險雷探長》)發展到有大量明星加盟,從個人出資到如今電視臺、網絡平臺紛紛出資搭建,更多目光和資源都向這一題材上聚集。
除了真人秀節目,戶外挑戰題材的影視劇也很多。國外一向喜歡把這類題材製作成商業大片,如《荒島餘生》《127小時》等,在表達故事主旨之外還為影片賦予更多驚險刺激的動作元素和商業節奏,成功將其送入奧斯卡提名。相比之下,國內電影涉及這類題材的影片更文藝向,往往將生存挑戰放置在第二位,而將心靈升華的過程作為表達重心,如《轉山》《喜馬拉雅天梯》,臺灣的《練習曲》,以及去年的《岡仁波齊》,這些影片主要講述一個或者一群人圍繞一個信念度過一段苦行僧之路,也正是《七十七天》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影片中既有絕美的風光,也有自然的殘酷,既有個人放飛心靈的快意也有意志磨練的痛苦。
對於大多數被禁錮在鋼鐵森林中的城市人來說,戶外總是一塊令人心馳神往的世外桃源,但不可能每個人都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坐在銀幕前看一眼別人拍攝的風景、聆聽別人講述的故事,雖然隔靴搔癢,但也還是有點畫餅充飢之效。
從中產到文青
戶外成為尋找自我的新方向
在那些可以真正將戶外運動付諸行動的人中,有生活富足的中產階級,也有一貧如洗搭車前行的驢友。
《侶行》背後的製作人張昕宇、梁紅夫婦曾是千萬級別的成功生意人,生意範圍從珠寶首飾到工程機械,從國內到外貿均有涉及,已經過上北京城中令人豔羨的中產階級生活,但是他們卻中途改道放棄原來的營生,用四年時間學習各地文化和生存技能,變賣家產置備環球旅行設備,在冒險中走過核輻射禁區、淋過酸雨、深入火山口、穿越索馬利亞,從衣食無憂走向刀尖舔血,「人生需要開闊眼界」是他們新的目標。
與「侶行夫婦」類似的,還有今日頭條副總裁林楚方,林楚方的工作履歷金光閃閃,但是2016年林楚方從公司辭職投身內容創業,他說:「接下來會做垂直領域的、有趣的、知識類的、能沉澱品牌和用戶的短視頻產品。」緊接著他就在網絡公開發布了「楚方的環球旅行計劃找同路人」的環球旅行招聘,招募志同道合的策劃、編導、攝影等同行人,並開設「行路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帳號,在微博上自定義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開始一邊環遊世界一邊寫遊記、發公號,也走上一條放棄中產生活走向真我自然的道路。
同樣的還有製片人關雅荻,電影製片做到一半跑去越野拉練,風吹日曬腳底磨泡,一邊參賽一邊製作了一檔越野跑步探索紀錄片《雅荻跑世界》,對於自己這種「自討苦吃」的行為,關雅荻也表示:「戶外運動從來都是一個相對形而上的追求,一般意義上建立在吃穿基本不愁,生存已不是第一焦慮之後才會去從事的一種愛好。」
如今,戶外已然成為一部分中產階級追求心靈滋養的一大潮流選擇,對於生活精緻的他們來說,返璞歸真才是再次感悟生命最佳選擇,有品質的生活可不僅僅是清晨的一杯鮮榨果汁,更多的是一雙沾滿泥巴的登山靴。
戶外不僅是中產階級淨化心靈的新圖騰,也是許多非中產人群的心靈天堂,《七十七天》打動的不僅僅是中產階級人群蠢蠢欲動的心,還勾起許多有類似經歷人的共鳴,許多曾經穿越藏區或者青海地區的旅遊留言感同身受,同時,影片投射出的壯美景色也震撼許多看慣了手機屏幕的眼睛,都市人距離自然太遙遠了,而《七十七天》喚起他們對於自然的嚮往。
生活的壓力不分彼此,無論是生活富裕還是條件有限,人生的正軌有一面就是默默忍受和承擔,從生活到工作、從車貸到房貸、從養老到育子,大多數人都在欣欣向榮的城市生活中承擔著這一切,所以出走自然也不僅僅是尋找自我、感悟生命,更多時候也是釋放壓力、放鬆自我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七十七天》不會受到很好的市場待遇,就像許多人都嚮往出走但卻始終沒移動腳步一樣,這樣的影片註定是個獨行者,但至少這部影片傳遞了一種出走的聲音,表達出一份出走的勇氣,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像片中江一燕那樣大喊一聲「去他媽的命運!」,但相信許多人心中依然溫存著一個純淨的自然夢想,先好好保留著吧,或許將來有一天真的就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