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環境人像的拍攝,其實也沒有什麼規定的稱法,只是一般習慣性的叫法,本質就是涉及人物處在特定場景的拍攝,比如旅遊紀念照、三兩個人的合影、人物風光照和選擇性場景的寫真照等等。
這些拍攝,往往是帶有一定環境元素和背景下的人像拍攝;人物是主體,其他的環境、背景都是陪體;人物為主,其他為輔。
作為主體與陪體的主與輔的關係,又有從重到輕、從實到虛的不同區別。
分別是這樣兩種情形:極端的「重」,比如主體(人物,下同)的影像是清晰細膩的,神情是豐富的,而陪體則是被虛化、朦朧的,有時候只剩下一片光斑而已;極端的輕,比如,只需交代主體隱隱約約的存在,甚至被虛化,而陪體卻卻是十分清晰細膩。對於這種情形,你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就是人物成為了陪體,而非人物反倒成了主體。
實際拍攝環境人像時,後一個極端的用法很少,假如真的是用上了,也是一種創意拍攝,但是已經不能叫做環境人像的拍攝了,因為人物元素已經降格成為了陪體。
遲些發教程~點讚關注哦!
需要將人物與陪體區別對待,運用的主要手段應該是光圈大小的設定。
以下我們會根據幾種不同的情況好需求,討論光圈大小的選擇。
光圈大小的設定,直接決定了畫面的景深,「景深範圍內」的元素一般是被寫實的,「景深範圍外」的元素一般是被虛化和淡化的,具有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的規律。因此,想要達成上述的創意設計,光圈大小的選擇就變成關鍵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