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照片學攝影 小彩燈DIY拍攝夢幻人像(全文)_佳能 EF 50mm f/1.2L...

2021-01-09 中關村在線

    這年頭玩兒攝影,誰手裡還沒個大光圈鏡頭呢?可是怎麼才能讓這些大光圈鏡頭拍出來的照片顯示出大光圈的價值呢?如何讓自己的照片中能出現可控的焦外光斑呢?本次,咱們就來自己動手DIY一下。


前景DIY 用好大光圈 自己製造絢爛虛化

    常年在海外的攝影網站上逛,筆者終於又看到了一個看上去比較靠譜的攝影師分享的營造虛化效果的小技巧。背景虛化咱們聊的多了,這次換個思路向前景虛化下手。攝影師Mark Wallace最近分享了一種製造前景虛化的方法。那麼他的這種方法是不是實用,這次筆者就來自己動手嘗試還原一下。


攝影師Mark Wallace分享的利用前景來製造炫麗光斑效果(圖片引自:petapixel)

    實際上,我們這次還是利用大光圈鏡頭的淺景深特性來製造我們的拍攝效果。之前我們介紹過利用錫箔紙製造的拍攝小技巧,當時利用的是淺景深與背景虛化的結合。而這次的拍攝技巧,實際上喝之前的是有些類似,但我們改以前景為目的,利用前景和淺景深來製造全新的虛化效果。


攝影師Mark Wallace展示的拍攝技巧,我們通過自己的設備來實踐還原一番

    我們在聊焦外虛化這個問題時,大家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背景虛化。而實際上淺景深虛化的效果不只是後面的背景,前面同樣也會被虛化。但是我們日常總是很少利用到前景,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這個問題。當然這和邏輯也是有關的,大家在拍攝時正常反應,誰都不希望有東西檔在自己的鏡頭前,可有時候就是要利用這種非常規思維來創造效果。


當然,除了拍人之外,拍攝靜物也可以利用這個技巧

    而實際上,這次我們不僅利用了焦外的虛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鏡頭的眩光。當然了,這也是有一定運氣成分的,因為不同鏡頭的鍍膜不一樣,抗眩光能力也不一樣。抗眩光弱的鏡頭在這時反而前景會顯得更豐富一些……也算是對鏡頭先天不足的一種利用了。


簡易示意圖:焦平面的前後在淺景深下都會虛化


之前筆者也曾介紹過製造背景光斑的小技巧(背景虛化技巧點這裡)

    PS:看照片學攝影系列的確很久沒更新了,因為筆者也在考慮攝影師們所分享的很多技巧,大家是否日常自己通過手中的裝備可以實現。所以咱們的系列欄目更新頻率會顯得「慢得可怕」。不過,畢竟大家需要的是實用的技巧,因此本系列內容還是保持以筆者看到靠譜的使用經驗並且親身實踐可用後,再分享給大家。

準備 大光圈鏡頭必備 聖誕LED燈登場

    先來看看我們需要用到的器材,器材準備方面,筆者在研究了攝影師Mark Wallace分享的內容後,根據自己的實拍經驗,筆者有更為明確一些器材的詳細參數基本需求,當然也對實際需求的器材做了一定的更改,希望能對各位的實際拍攝有更多幫助。


我們嘗試使用了不同的大光圈鏡頭來拍攝虛化效果(實際上f/2.0的光圈就夠用了)

器材準備:

    拍攝器材的準備很簡單,主要就是3樣必備:

    1.LED燈或是聖誕彩燈

    2.三腳架

    3.大光圈鏡頭(註:機身達到APS-C畫幅尺寸,有f/2.0的最大光圈即可。M4/3機身的話需要f/1.8甚至更大光圈鏡頭)。

    3大基本道具,目的很簡單,1,製造我們需要的前景,2,保證拍攝平臺穩定性方便進行布光,3,擁有足夠漂亮的虛化效果。都準備好了,咱們就可以準備拍攝了。


LED燈——我們常見的節日彩燈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筆者在拍攝時額外使用了一盞常明燈為人像拍攝補光

    除了和攝影師介紹到的道具外,筆者根據自己的實拍還增添了一件設備:常明燈。我們採用室內環境進行拍攝,在布光方面,筆者增加了一隻常明燈用於給模(tong)特(shi)補光。畢竟如果是拍攝人像,給人像主體保留一定的補光效果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是自己拍攝些小物件,不加常明燈其實沒什麼影響,實測)。各位可以考慮尋找家裡的頂燈在適合位置下當做補光的補充(閃光燈也可以)。


穩固的三腳架是拍攝的必備配件

    設備Tips:如果是拍攝人像,筆者建議各位除了使用LED燈外儘量想辦法給人像補光(主要是能補個眼神光)。因為在室內拍攝,筆者實際使用了一盞常明燈。筆者自己簡單嘗試過使用閃光燈代替,除了亮度稍低外,其他差不多,在此供各位參考。

拍攝 先對焦後拍攝 延時快門更便利

    接下來就是站位和相機位置的問題了,我們在拍攝時分別使用了50mm和35mm鏡頭進行了拍攝,我們也分別嘗試了f/1.4,f/2.0和f/2.8這樣的不同光圈值鏡頭進行了拍攝。這裡需要注意,因為焦距不同,我們相機的位置是會有所不同的。(註:50mm f/1.8這樣的入門大光圈鏡頭就完全可以,筆者之所以沒有用到是因為手頭的確沒有>_<


用燈光遮擋鏡頭的邊緣,從而營造前景光斑

    距離控制方面,因為我們的前景是「貼」在鏡頭上的,因此我們的距離把控只需要保證好想要拍攝主體的位置即可。比如,是想要拍攝半身像,那麼我們就將距離拉近一些,而如果是想要拍攝全身像,那麼我們就將距離拉遠一些。


快門速度需要控制,不能太快要避免頻閃,也不能太慢避免模特會擺動(圖中參數基本剛好)

    下面就是拍攝了,拍攝時我們使用大光圈拍攝,相應地因為使用了三腳架我們的快門速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下來。但也需要注意,我們的快門速度不能太低:因為人是不可能不動的。鑑於大家日常拍攝的不可能是專業模特,1/10-1/15s左右的快門速度就是下限了。因此保證好這些,安心拍攝即可。

    拍攝時,另外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焦了。這裡攝影師Mark Wallace的建議是手動對焦,因為我們在鏡頭前「貼」了燈光,這些燈會嚴重的影響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為了保證能夠讓相機正確合焦到要拍攝的主體上,因此採用先手動對焦後構圖拍攝的方式來拍攝。


先行對焦,之後利用延時快門,然後構圖拍攝,會讓拍攝便利不少

    這裡筆者的做法和攝影師的方法略有不同,筆者採用使用AF對焦先對焦到主體上,之後使用延時快門(為了有足夠時間擺燈,筆者設置的10秒),而後在延時時間內進行燈的擺位和構圖,而後等待快門自己落下就好了。


將LED燈擋在鏡頭前即可

    至於LED燈光的擺位,很簡單,我們在確保拍攝主體不被太過遮擋的前提下,讓我們使用的LED燈儘可能散開在主體周圍,從而營造出更為絢爛的效果。好了,都準備好了,按快門吧!

    實拍Tips:

    1.燈頭的數量可以儘量多,在鏡頭前的擺放甚至可以重疊,這樣說不定反而可以有很不錯的效果。

    2.使用拍攝的鏡頭光圈實際不一定非常大,從筆者的使用經驗來看,APS-C機身+f/2.0的最大光圈就完全可以達到效果(也就是說,用「小痰盂」這樣的標頭來拍攝輕輕鬆鬆)。

    3.如果是人像拍攝,筆者個人拍攝後認為還是單色的LED燈效果更好。當然,這屬於個人好惡,彩色筆者也有拍攝,各位可以根據圖片來參考。

    4.快門速度不僅有不能太慢的問題,而且不能太快,建議快門速度控制在1/80-1/125之間,太快的快門會出現明顯的頻閃問題。

後期 修正光比 色彩濃度控制有必要

    好了,前期的照片有了,咱們還是要有一個後期的「增光添彩」過程。我們在後期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兩大目的:1.控制照片對比度(高光保證不過曝前提下提亮,暗部進行必要壓暗),2,平衡照片色彩(不要出現色彩溢出的問題)。


在Camera Raw下筆者壓低了暗部,並提升了高光亮度

    筆者也是按照這個順序來簡單的後期處理照片,筆者的個人習慣,主要是通過ACR(Camera Raw)中的高光和陰影來修正照片。當然了,這也是根據筆者自己的個人愛好來處理。


HSL/灰度中,筆者主要調整了色彩亮度


彩色的飽和度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整

    此外則是色彩處理,因為在一些題材拍攝時筆者使用了彩色的LED燈作為前景,因此筆者個人傾向於讓前景的這些光斑色彩不要太過顯眼。此外,考慮到LED燈本身的亮度,這些彩色部分的色彩亮度筆者也進行了簡單調整。


簡單處理後的最終效果,在簡易的素材下,最終效果還不錯

    經過這些調整,最終的效果如上圖筆者所展示的,怎麼樣,總體效果還不錯吧!

樣張 夢幻絢爛 活用原理讓大光圈更精彩

    當然了,彩燈的組合,彩燈位置的布置每次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筆者在此也分別嘗試使用其他鏡頭和機身進行了拍攝,此外筆者還嘗試了拍攝小靜物,下面咱們還是通過最後拍攝的效果來展示下這種DIY前景拍攝的效果吧。


彩燈前景人像展示


單色燈人像拍攝效果展示


單色燈前景人像拍攝效果展示

    在人像拍攝時,筆者最終個人感覺單色燈在人像拍攝時的效果相較於彩色燈要好一些。當然了,這可能和筆者本身拍攝時背景是單色有關。大家可以自己多去嘗試。總的來說,攝影師Mark Wallace分享的這個技巧,的確是蠻實用的。而且對設備的要求並不高,很容易上手。


彩燈前景拍攝靜物效果展示


彩燈前景拍攝靜物效果展示

    筆者總是認為,攝影是一件尋找樂趣的事情。而有時這種打破常規的拍攝方式的確會能帶來不錯的效果。同樣是淺景深的原理,換個思路我們能獲得更能讓自己滿意的照片。我們習慣了想方設法尋找背景,而實際上製造前景也能讓我們獲得很有特色的照片。而50mm f/1.8這樣規格的大光圈鏡頭價格也很容易為大家接受,利用小技巧我們能更好地展現這些大光圈鏡頭的優勢。各位有興趣,不妨拿起自己的相機,找一些LED小串燈來試一試。

拍攝總結實用Tips:

    三腳架很重要,保障拍攝穩定

    光圈不用太大,f/2.0就足以了(筆者展示的人像樣張基本都是f/2.0拍攝)

    快門速度要控制 太快快門速度小彩燈會出現頻閃

    鏡頭口徑小一些更方便,最好是大光圈的小口徑鏡頭,比如「小痰盂」這種

    人像拍攝,增加補光很有必要,眼神光能讓照片增色很多

    人像拍攝時,筆者個人建議使用單色LED燈(當然了,個人感受,僅作建議)

    如果你的鏡頭眩光比較明顯,最終拍攝效果或許比筆者的要更好些

6佳能EF 50mm f/1.2L USM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夜神傳奇 佳能RF50mm F1.2鏡頭的前世今生_佳能 RF 50mm f/1.2L...
    1987年,EF卡口發布同時,佳能就公布了50mm f/1.0這麼一個可怕的鏡頭設計。2年之後的1989年9月份,佳能帶來了一顆真正意義上的紅圈超大光圈50mm定焦鏡頭:EF 50mm f/1.0L USM。這顆鏡頭可以看做是現在兩枚50mm f/1.2鏡頭的真正鼻祖。
  • ...佳能EF 24-70mm F2.8L_佳能 EF 24-70mm f/2.8L II USM_數碼...
    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是一枚擁有卓越光學素質的標準變焦鏡頭,24-70mm的焦段範圍,無論是拍攝風景、人像還是人文題材都非常的好用,而F2.8的恆定大光圈也為用戶帶來了出色的虛化效果以及弱光環境下足夠的通光量
  • 大師之選 佳能EF 70-200mm F2.8鏡頭解析(全文)_佳能 EF 70-200mm...
    這些白色的鏡頭均屬於佳能的EF系列遠射鏡頭,是專業攝影師以及攝影發燒友最常用的鏡頭。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就是一支這樣的鏡頭,該鏡頭不僅適合拍攝體育比賽,並且在風光以及人像攝影中均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詳細了解下該鏡頭,看看它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 超廣新星 佳能EF 16-35mm f/4鏡頭評測(全文)_佳能 EF 16-35mm f/4...
    ,佳能湊齊了EF 16-35mm f/4L 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和EF 70-200mm f/4L USM三枚鏡頭,佳能「小三元」也真正的組合完成。從最早的20-35mm f/2.8鏡頭到後來的17-35mm f/2.8,再到大三元的16-35mm f/2.8mm鏡頭。這些性能優異的佳能廣角鏡頭都給攝影愛好者們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不過這些鏡頭也著實不便宜,高昂的價格多少讓一些用戶望而卻步。而隨著新款EF 16-35mm f/4L IS USM的推出,佳能的用戶們又多了一個保持高畫質前提下,相對便宜些的選擇。
  • 當女神遇見三裡屯 佳能RF 50mm F1.2人像體驗
    小到拍拍朋友、拍拍女友,大到婚紗影樓,人像攝影始終是我們繞不開的攝影話題。拍攝人像有很多鏡頭焦段可以選擇,但最萬能的莫過於50mm這個定焦鏡頭焦段,可以拍全身、可以拍半身、可以拍特寫。鏡頭雖然很保值,但新款鏡頭終究會有更好的光學素質,這不筆者剛剛借到了朋友購買的佳能RF 50mm f/1.2L USM,今年9月份剛發布的大光圈鏡頭。
  • 實力強大的重武器 佳能RF28-70mm f/2評測(全文)_佳能 RF 28-70mm...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拖延很久的一個鏡頭評測,那就是佳能RF28-70mm f/2。這枚鏡頭最大的特點在於f/2的恆定大光圈,所以讓這枚鏡頭有了更大的替代作用,可以替代很多定焦鏡頭來拍攝很多特定題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枚鏡頭的實際測試。
  • 50mm的定焦鏡頭怎麼拍攝出完美照片?人像攝影必讀技巧
    50MM的定焦鏡頭,像我使用的是佳能EF 50mm f/1.2L USM,價格一萬多,我還有支小痰盂,即佳能(Canon)EF 50mm f/1.8 STM鏡頭,價格只要七百多就夠了。兩支鏡頭 價格差距很大,成像質量也很有區別,特性也完全不一樣。下面這張圖片,就是EF 50mm f/1.2L用最大光圈拍的。
  • 小三元扛鼎大將 佳能EF24-70/F4L IS評測(全文)_佳能 EF 24-70mm f...
    沒錯,喜歡玩佳能的朋友將F2.8恆定光圈的那套16-35、24-70、70-200定義為大三元,而將F4恆定光圈的這套從17mm到200mm的仨兄弟叫做小三元,而小三元實際上也已經成形多年了。·首支2470小三元 F4家族圓滿了  不過就像大三元家族這兩年不斷更新一樣,小三元家族在經過愛死小小白換血小小白之後,這支新出的24-70mm F4L IS鏡頭我們可以看作是對小三元家族最合適的標變鏡頭的補充了。
  • 誰是人像神鏡? 三款50mm鏡頭大比拼
    這裡筆者想說明一下,由於佳能50mm F1.4鏡頭的發布時間較早,價格定位也相對較低,因此沒有選用佳能50 1.4來進行同價位鏡頭PK。·對比一:便攜性與鏡頭規格    人像攝影不同於其它的攝影題材,它對配件各方面的要求比較高。
  • 佳能RF85mm F1.2 L USM DS評測:人像神頭再超越
    【PConline 評測】我們之前評測過佳能的新一代人像神頭RF85mm F1.2 L USM,這款鏡頭當時給S君留下深刻印象(《RF85mm f/1.2 L USM評測:極致傳承的驚世之作》),包括它的銳度表現,抗眩光表現,抑制色差等,拍攝的畫質那可是相當的高。
  • 輕量化白炮 佳能400mm f/4 DO II評測(全文)_佳能 EF 400mm f/4 DO...
    首先我們還是先列出鏡頭的主要參數性能,供大家做簡單了解:    鏡頭焦距:400mm    鏡頭結構:12組18片(包含1片UD鏡片、1片研磨非球面鏡片、DO鏡片組)    光圈葉片數:9片(圓形光圈設計)    最大光圈:f/4.0    最小光圈:f/32    最近對焦距離:3.3m    最大放大倍率
  • 人像鏡皇對決 中一光學85mm f/1.2戰佳能
    國產鏡頭中,適合拍人像的鏡頭不少,但是真正可以算得上專業級人像鏡頭的不多,中一光學的85mm f/1.2可以算作一支。今天我們為了驗證這枚鏡頭的真實實力,拿來了佳能原廠的85mm f/1.2,來看一下中一光學這枚鏡頭能否逆襲。
  • 佳能RF 35mm f/1.8 Macro IS STM和佳能RF 85mm f/2 IS STM【參數...
    佳能RF 35mm f/1.8 Macro IS STM和佳能RF 85mm f/2 IS STM有什麼區別7556073.html report 3789         在攝影初學者選擇第一支鏡頭時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
    佳能於2015年8月27日正式發布了一款型號為EF 35mm F1.4L II USM的EF卡口全畫幅定焦鏡頭,此款鏡頭是佳能公司自1987年推出自動對焦單反系統「EOS」及EF系列鏡頭後的第四支35mm鏡頭,第一支EF 35mm F2鏡頭於1990年發布,1998年上市了一代EF 35mm F1.4L USM鏡頭,2012年發布35mm F2的升級產品EF 35mm f/2 IS USM鏡頭,而時至今日推出的二代
  • 佳能RF85 F2微距、RF600、800mm定焦及RF100-500mm鏡頭髮布
    而這款為EOS R系統開發的,適合人像攝影的中遠攝定焦鏡頭RF85mm F2 MACRO IS STM則被賦予了內置IS影像穩定器、支持0.5倍微距拍攝等增值功能,同時擁有實惠的價格、小巧的體積以及可以實現顯著虛化效果的f/2大光圈。無論是剛開始使用全畫幅專微的初學者,還是專注人像攝影的專業用戶,RF85mm F2 MACRO IS STM都將滿足日常拍攝需求,並提供令人期待的拍攝體驗。
  • 價格親民的人像微距鏡頭 佳能RF85mm F2 MACRO IS STM評測
    ·評測前言  28年前,佳能推出FEF 85mm f/1.8 USM,這麼多年這支鏡頭格外受到青睞,且一直熱度不減,28年後,佳能正式發布了RF系統的新成員:RF85mm F2 MACRO IS STM,作為專門為EOS R系統開發的鏡頭,RF85mm F2 MACRO IS STM被賦予了內置IS影像穩定器、支持0.5倍微距拍攝等增值功能
  • 放大倍率1:1 佳能100mm F2.8L微距鏡頭
    佳能100mm f2.8L IS USM鏡頭搭載了能夠在微距攝影時發揮出良好效果的雙重IS影像穩定器。因此,EF 100mm f/2.8L IS USM鏡頭能夠在通常的拍攝距離下實現約相當於4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效果。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搜狐數碼
    在攝影發展的近20年裡,由於變焦鏡頭操作的便捷性,和成像質量的逐漸提升,使之大幅佔領消費市場,而定焦鏡頭也逐步的走出了大家的視野,只有攝影玩家才會為了更好的像質,更大的光圈,使用定焦鏡頭拍攝。而本次推出的EF 35mm F1.4L II USM鏡頭在添加了多款特殊鏡片後,又首次增加了BR鏡片組的使用,這使得成像質量有了大幅提升。那麼這支鏡頭到底表現如何呢?
  • 風光攝影的必備武器 佳能廣角鏡頭的進化史_佳能 RF 15-35mm f/2.8...
    f/4、FD24mm f/2.8、FD28mm f/3.5、FD35mm f/2(I)、FD35mm f/3.5,以及一枚魚眼鏡頭FD7.5mm f/5.6,佳能的廣角鏡頭系統,算是湊齊了。    因為傳統光學結構,大多是為了解決50mm-135mm的光學設計而誕生的,而到了28mm以下時,鏡頭的球面像差、慧差和散光現象,往往難以得到很好解決,特別是大光圈廣角鏡頭,需要使用大尺寸的非球面鏡片進行校正。這還只是定焦鏡頭,如果到了變焦鏡頭,前後移動的鏡片組,是光學設計上的噩夢。    1974年,佳能發布了FD24mm f/1.4 S.S.C.
  • 佳能6D2搭配佳能35mm-105mm拍攝效果
    佳能 EF 35mm-105mm/3.5-4.5是一枚老鏡頭了,屬於遠攝變焦鏡頭,焦距35mm-105mm,最大光圈f/3.5-f/4.5、最小光圈f/29、視角(對焦)為63.00-23.50、鏡片結構為14片/11組、最近的對焦距離為8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