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元扛鼎大將 佳能EF24-70/F4L IS評測(全文)_佳能 EF 24-70mm f...

2020-11-22 中關村在線

【寫在開頭兒】

  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可能有會網友疑問,為毛EF 24-70mm F4L IS是小三元的扛鼎大將啊?小三元的組合不早就成行了麼?沒錯,喜歡玩佳能的朋友將F2.8恆定光圈的那套16-35、24-70、70-200定義為大三元,而將F4恆定光圈的這套從17mm到200mm的仨兄弟叫做小三元,而小三元實際上也已經成形多年了。

·首支2470小三元 F4家族圓滿了

  不過就像大三元家族這兩年不斷更新一樣,小三元家族在經過愛死小小白換血小小白之後,這支新出的24-70mm F4L IS鏡頭我們可以看作是對小三元家族最合適的標變鏡頭的補充了。至此新的小三元便形成了17-40mm、24-70mm、70-200mm這種比較標準的鏡頭焦段組合,玩家再也不用糾結帶24-105是否還需要帶70-200mm的問題了。

  佳能EF24-70mm F4L IS在鏡頭結構上採用了輕量化的設計風格,12組15片鏡片結構其中有2片UD鏡片設計和2片非球面鏡頭。這樣的設計帶來的結果就是,這支鏡頭可以有效補償色差和球差對照片的影響。


圖片說明

  此外,該鏡頭採用了和EF 100mm F2.8L IS微距鏡頭一樣的雙重防抖系統,並且最高支持4級防抖能力。對普通玩家來說,日常拍攝的抖動住要來自縱向拍攝的晃動,而雙重防抖可以有效的抵消整體晃動和單向晃動的問題。同時4級防抖意味著我們可以使用比安全快門慢4級的快速度來拍攝,而保證畫面清晰銳利。


圖片說明

  作為一隻標準變焦鏡頭,佳能還賦予了這支鏡頭一項特殊的能力。那就是0.7倍放大倍率的微距拍攝功能,可以說讓這支鏡頭的可拍攝題材進一步的豐富了起來。文章後頁,筆者會對這一功能進行詳細的測試。

  簡單的闡述過這支鏡頭的特點之後,接下來還是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支鏡頭的整體外形設計。

·短小精悍 做工精細配金屬卡口

  佳能EF24-70mm F4L IS鏡頭的整體外形設計較之以往佳能標準變焦鏡頭有著很大的差別。主要的差別集中在了它的體型上。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對比圖,以便大家對於這支鏡頭的「小巧」有所體會。


左起:24-105\24-70 F4L\350多毫升水杯子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豁然開朗了。放在中間的EF 24-70mm F4L IS雖然和24-105鏡頭同為77mm濾鏡口徑,但是在個頭上卻短了不少啊。這就更不用去比82mm口徑的新24-70mm F2.8L II鏡頭了。


佳能EF24-70mm F4L IS鏡頭配EOS 6D感覺(蓮花遮光罩挺有品)

  雖然這支鏡頭體型不大,沒有了亮騷的外表,不過體型小巧也有小巧的好處。600克的體重,可算得上是輕量級選手了,因此外出旅遊帶著不會有負累感,這是該頭的一大優點了。


摘掉遮光罩可以看到鏡頭顯得低調了很多


磨砂噴漆塗層


蓮花形遮光罩固定在內層鏡筒上而非整體鏡身上


遮光罩採用內植絨+外磨砂噴漆設計

  這支鏡頭的整體外觀和配件就如上面展示的一樣,輕巧內斂、噴漆工藝也很精細。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鏡頭的重量配合EOS 6D機身很合適,平衡感剛剛好,這也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握持穩定性。

  不過通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筆者感覺這支鏡頭的外殼應該是採用的塑料或複合材料打造,這也是為什麼這支鏡頭如此之輕的原因吧。

·全新外觀設計 手感控制有提升

  整體外觀看過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這支鏡頭的細節做工都有哪些亮點。


鏡頭前端鏡片採用防汙氟鍍膜技術


全新設計的鏡筒防脫落鎖+微距開啟鎖扣設計


對焦模式切換和防抖開關


焦距顯示窗


70mm端鏡筒伸出狀態


防塵防水滴密封膠圈


撥動微距鎖切換到微距模式(最近對焦距離可為0.2米)


金屬卡口設計

  整體來看,這支鏡頭可以說考慮到了每一個細節之處的玩家使用需求。防汙氟鍍膜技術的應用令筆者感到有些意外,不過這一配置倒是很對得起該頭9000元左右的售價了。而除此以外,這支鏡頭為了防止鏡筒滑落問題專門設計了防脫落鎖扣。防塵防水滴密封圈的設計,則給予這顆鏡頭賦予了可在更多環境中拍攝的能力。

·一鏡兩用超實惠 自帶0.7倍微距

  第一頁我向大家介紹了這支鏡頭的特點裡,其中提到了該頭擁有不錯的微距拍攝能力,究竟0.7倍放大的微距功能會給我們提供怎樣的拍攝效果呢?這一頁的內容將為大家揭曉答案。

 
70mm端0.38米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開啟微距功能後0.2米近距離拍攝

  從上面的一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微距功能開啟前後的畫面效果差距,而0.7倍放大倍率的效果也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來。(點擊上圖可以放大原片瀏覽)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25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1.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5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8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22.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以上樣片均為EOS 6D+24-70 F4L IS實拍原片,點擊上圖可以放大瀏覽。放大瀏覽後我們不難看出,該鏡頭微距模式的拍攝效果比較出色。其表現為F4光圈對細節刻畫表現不錯,收縮一檔光圈到F5.6後便可以得到極佳的銳度表下。收到F8光圈後,照片的細節表現進一步得到提升,而從F11開始景深範圍會得以擴大,但銳度表現不會再有明顯改善。

·弱光拍攝不用愁 4級防抖表現不俗

  雖說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只有F4光圈,通光量低而導致在弱光環境中快門速度遠地於安全快門問題。為了應對畫面抖動而虛糊的問題,這支鏡頭給我們提供了雙重防抖和4級防抖的功能。這樣一來就意味著,當我們手持70mm端拍攝,即使使用1/10秒的快門速度,在防抖功能更的幫助下畫面也不會糊掉。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8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2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0.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1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5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放大來看一看100%截圖的效果


1/5秒截圖


1/10秒截圖


1/20秒截圖


1/40秒截圖


1/80秒截圖

  從樣片到截圖的效果來看,這支鏡頭的4級防抖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只要是拍攝靜止的物體,70mm端使用1/10秒拍攝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客觀測試:廣角端解析度表現犀利

  看過了鏡頭的特點功能之後,讓我們來對這支鏡頭的成像素質來測試一下,首先進行的是解析度和球差畸變的測試。


解析度在各檔光圈下的表現


桶形畸變表現


中心及邊緣銳度表現

  整體來看這支鏡頭在廣角端擁有著出色的解析度表現,特別是大光圈F4-F5.6均有著極為出色的發揮,從F8之後解析度開始衰減,不過即便是F22該鏡頭也能擁有約3000LW/PH的出色發揮。這裡可能有EOS 6D原本就十分出色的CMOS解析度成績的結果,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這支鏡頭還是很有實力的。

  此外在廣角端,我們可以看到較為明顯的桶形畸變痕跡,對於大部分超廣角變焦鏡頭來說,這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所以我們也不必太過糾結於此。

·客觀測試:長焦端解析度表現略遜

  看過廣角端的表現,讓我們來關注下該鏡頭在長焦端的解析度表現及球差表現。


長焦端各檔光圈下的解析度表現


枕形畸變表現


中心及邊緣解析度表現

  長焦端的解析度較之長焦端來說,其衰減的幅度還是蠻大的。不過該鏡頭大光圈銳度出色的特點在這一焦段依舊保持了下來。F4-5.6光圈可看作是這一焦段的最佳光圈,接近3000LW/PH的表現幾乎達到了高度可用的程度。枕形畸變問題在這個焦段完全體現不出來,所以玩家完全不用在意。

·實拍測試:邊緣色差及失光表現

  看過這支鏡頭廣角端和長焦端的風辨率表現和球差表現之後,讓我們來看一下該頭在邊緣失光和色差方面的表現吧。

 未開啟機身內部矯正      EOS 6D      開啟機身內部矯正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在EOS 6D機身內我們可以對鏡頭的邊緣失光問題進行改善,開啟這一功能後我們可以發現,EF24-70mm F4L IS鏡頭的暗角問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邊緣色散表現


焦距:24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8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邊緣色散在這支鏡頭上的表現並不明顯,即便不開啟6D機身內的色差矯正功能也能將紫邊問題控制的很好。

·實拍測試:焦外光斑表現不俗

  看過了邊緣色差的表現之後,我們再來關心一下這支鏡頭在營造焦外圓斑和星芒方面的表現。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焦外圓斑可以營造出怎樣的效果。

·焦外表現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64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3200 
曝光時間:1/8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1.0  ISO感光度:50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整體來看,由於採用了9片光圈葉片且為圓形光圈設計,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該鏡頭可以營造出比較出色的焦外圓斑效果。即便收縮光圈到F8,圓斑效果依然不錯。

·實拍測試:夜景星芒表現出色

  既然採用了9光圈葉片設計,自然夜景星芒的營造上也可以給我們提供不俗的表現。18根散射針線條將會給我們的夜景照片提供絢麗的效果。


焦距:24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32/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5/1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11.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8/1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20/1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22.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30/1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4/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6/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13/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1.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25/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5/1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22.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15/1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實拍樣片:廣角端實拍表現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這支鏡頭在廣角端的實拍樣片表現。


焦距:24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這支鏡頭廣角端的表現給人的印象很深,焦點中心銳度優異,大光圈狀態下也能提供質量極佳的樣片表現。

·實拍樣片:長焦端實拍表現

看過了廣角端的出色發揮,讓我們來考驗一下該頭在長焦端的表現吧。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5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65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500 
曝光時間:1/8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實拍樣片:更多微距模式表現

  在剛剛的文章中,僅僅是對這支鏡頭的微距表現力進行了測試,而在實際拍攝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25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2500 
曝光時間:1/8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5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5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7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評測總結:一鏡兩用 廣角表現出色

  借著新年假期的機會,筆得以有機會比較全面地體驗這支小三元的新成員——EF 24-70mm F4L IS鏡頭。整體來看這支鏡頭的優點十分突出,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首先,這支鏡頭在廣角端的優異表現給人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其次,該頭具備出色的防抖能力,如果結合24mm廣角來應用,應對弱光環境下的手持拍攝不成問題。第三,0.7倍放大倍率的微距能力,這在如今大部分標變鏡頭上不多見,因此這也讓這支鏡頭的實用性更近了一層。


佳能EF 24-70mm F4L IS鏡頭

  此外,這支鏡頭其他的特點還有諸如圓形光圈、9片光圈葉片這些,它們可以有效提升焦外柔焦效果的質感及夜景星芒效果的營造。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這支鏡頭採用的防汙氟鍍膜設計,憑藉這一鍍膜技術玩家完全可以不用為鏡頭配額外的保護鏡。當鏡頭遇到灰塵和沾水以後,只需一吹一擦頭前組鏡片便能恢復乾淨的狀態,同時玩家不用擔心如此操作會造成刮花鏡片的問題。


佳能EF 24-70mm F4L IS鏡頭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這支鏡頭的售價,現在這支鏡頭還處於剛上市的階段。因此該頭熱度較高,自然售價也隨著水漲船高。接近9000元的價格,的確令人覺得和小三元在廣大佳能粉絲心中的固有形象有些距離。相信隨著上市時間的推移,在這支鏡頭供應量增大之後,其售價還是有向下的空間。

·產品優點:

1.廣角端解析度出色
2.具備0.7倍微距拍攝
3.9片圓形光圈 焦外表現柔和
4.具備防汙氟鍍膜設計 容易清潔
5.雙重防抖+4級防抖 手持拍攝輕鬆
6.鏡頭小巧輕便 攜帶方便
7.鏡頭做工出色 細節處理的很好

·相對不足:

1.光圈有些小 快門速度在有些場景易受到制約
2.微距模式沒有刻度放大倍率提示 距離框信息不全
3.鏡頭原生狀態下邊角失光問題明顯

·附錄:產品參數

佳能 EF 24-70mm f/4L IS USM

鏡頭定位

135mm全畫幅鏡頭

鏡頭用途

標準鏡頭

鏡頭類型

變焦

鏡頭結構

12組15片

鏡頭卡口

佳能EF卡口

對焦方式

全時手動對焦,內對焦

濾鏡尺寸

77mm

驅動馬達

環形USM超聲波馬達

遮光罩

EW-83L

最大光圈

F4.0

最小光圈

F22

光圈葉片數

9片

焦距範圍

24-70mm

等效焦距

38-112mm

最大放大倍率

約0.21(微距模式時約0.7倍)倍

防抖性能

光學防抖(最大約4級)

鏡頭直徑

83.4mm

鏡頭長度

93mm

鏡頭重量

600g

16佳能EF 24-70mm f/4L IS USM詳細參數

佳能在過去的10年裡幾乎沒有更新過24-70mm這一標準焦段鏡頭,2012-2013兩年裡連續發力推出了24-70mm F2.8L II和24-70mm F4L IS鏡頭。在售價方面光圈為F4的這支標變鏡頭十分具有親和力,其優秀的畫質和出色的多功能特性,相信也更容易收到大眾玩家的歡迎。

相關焦點

  • ...佳能EF 24-70mm F2.8L_佳能 EF 24-70mm f/2.8L II USM_數碼...
    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是一枚擁有卓越光學素質的標準變焦鏡頭,24-70mm的焦段範圍,無論是拍攝風景、人像還是人文題材都非常的好用,而F2.8的恆定大光圈也為用戶帶來了出色的虛化效果以及弱光環境下足夠的通光量
  • 超廣新星 佳能EF 16-35mm f/4鏡頭評測(全文)_佳能 EF 16-35mm f/4...
    而隨著這款鏡頭的發布,佳能的「小三元」系列也終於集齊了三款鏡頭。這款佳能最新的紅圈L鏡頭近期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那麼這枚全新的超廣角鏡頭素質究竟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佳能湊齊了EF 16-35mm f/4L 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和EF 70-200mm f/4L USM三枚鏡頭,佳能「小三元」也真正的組合完成。
  • 實力強大的重武器 佳能RF28-70mm f/2評測(全文)_佳能 RF 28-70mm...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拖延很久的一個鏡頭評測,那就是佳能RF28-70mm f/2。這枚鏡頭最大的特點在於f/2的恆定大光圈,所以讓這枚鏡頭有了更大的替代作用,可以替代很多定焦鏡頭來拍攝很多特定題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枚鏡頭的實際測試。
  • 大三元的頭牌 24-70mm f/2.8鏡頭發展史_佳能 RF 28-70mm f/2L USM...
    例如1976年推出的FD28-50mm f/3.5 S.S.C.、以及FD80-200mm f/4 S.S.C.,1978年推出FD24-35mm f/3.5 S.S.C. 。我們如今所謂的大三元鏡頭,已經有了雛形。
  • 大師之選 佳能EF 70-200mm F2.8鏡頭解析(全文)_佳能 EF 70-200mm...
    這些白色的鏡頭均屬於佳能的EF系列遠射鏡頭,是專業攝影師以及攝影發燒友最常用的鏡頭。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就是一支這樣的鏡頭,該鏡頭不僅適合拍攝體育比賽,並且在風光以及人像攝影中均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詳細了解下該鏡頭,看看它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 高性價比長焦鏡 佳能70-300mm IS II評測(全文)_佳能 EF 70-300mm...
    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是EF 70-300mm f/4-5.6 IS USM這顆白胖鏡頭,而新推出的EF 70-300mm f/4-5.6 IS II USM實際上是之前一顆入門款EF 70-300mm f/4-5.6 IS USM鏡頭的升級,和白色的EF 70-300mm f/4-5.6L IS USM相比,鏡頭的定位要更親民。
  • 佳能RF 70-200mm f/4 L照片曝光 外變焦設計
    佳能RF 70-200mm f/4 L IS USM首批照片的曝光,證實了該鏡頭是為外部縮放設計的,將是數字時代最小的720 F4720 F4鏡頭,而從第三方製作的對比圖上看,略長於RF24-105mm F4 L IS USM。
  • 輕量化白炮 佳能400mm f/4 DO II評測(全文)_佳能 EF 400mm f/4 DO...
    近年來佳能發布了多枚高素質的長焦鏡頭,而在繼多枚高素質紅圈白炮新品問世後,佳能帶來了新款綠圈鏡頭——EF 400mm f/4 DO IS II USM。新一代大綠繼承了前代採用DO鏡片的光學設計思路,保持了小型化輕量化設計的鏡頭,讓我們在最低重量負擔下,可以擁有400mm的長焦和f/4的大光圈。
  • 佳能RF 70-200mm f/4 L IS USM或很快到來
    佳能在俄羅斯註冊了一款代號為SKU 4318C005的無反鏡頭,預計將為佳能RF 70-200mm f/4 L IS USM鏡頭。通常新鏡頭會在註冊後30-90天內發布,但目前尚未公布更多相關的規格參數。這款鏡頭是否會像佳能RF 70-200mm f/2.8 L IS USM鏡頭一樣在體積上給出驚喜嗎?
  • 時隔八年為高像素而生,佳能70-200mm F2.8 III評測|鈦極客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鏡頭「大三元」三個字,在攝影領域代表了16-35mm F2.8、24-70mm F2.8以及70-200mm F2.8這三支鏡頭。我拿上面這朵花做一個實例,採用200mm和F2.8光圈拍攝,背後的一些樹葉被很好的虛化掉,花朵邊緣與背景之間的過度也非常柔和並不突兀,並且透過樹枝投下的光斑形成了非常夢幻的效果。相比於此前評測過的70-200mm F4規格鏡頭,F2.8的光圈在虛化效果上更加給力,過度和背景油潤程度都有很大提升。
  • 佳能RF 70-135mm f/2L USM已進入測試階段
    佳能針對全畫幅微單的RF卡口鏡頭——70-135mm f/2L USM已分發給部分攝影師,進入測試階段,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布同時,由於即將發售和上市的佳能EOS R5、R6都搭載了機身防抖,所以為了節約鏡頭的重量和體積,這款70-135mm f/2L USM很可能沒有搭載防抖。
  • 恆定F2.0大光圈最牛變焦鏡頭 佳能RF28-70mm F2 L USM評測
    恆定F2.0大光圈最牛變焦鏡頭 佳能RF28-70mm F2 L USM評測 2019年02月16日 11:34作者:申沛編輯:申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
    在本環節我們就使用佳能35mm F1.4 II鏡頭拍攝標版測試這款鏡頭的軸向色散水平。為了更好的說明這款鏡頭BR光學元件的實力,我們採用了EF 24-105mm f/4L IS USM的35mm端作為對比來進行說明。首先我們通過佳能35mm F1.4鏡頭在光圈F1.4 、F2、F2.8下的表現來了解該款鏡頭的軸向色散是否嚴重。
  • RF 24-70mm F4L IS USM要來?佳能公布其專利
    【PConline 資訊】佳能RF鏡頭的公布思路往往是從高端開始的。RF15-35mm F2.8 L IS USM、RF24-70mm F2.8 L IS USM、RF70-200mm F2.8 L IS USM這三款恆定F2.8光圈鏡頭都相繼登場後,也是時候輪到恆定F4光圈鏡頭了。
  • 佳能16-35mm f/2.8L II/III畫質對比
    佳能的大三元序列中的中焦24-70和長焦70-200已經於2010年前後完成了更新,但是廣角序列中的16-35/2.8L II其實就有些尷尬,這款鏡頭上市於2007年,要說老,並沒有光學設計還處於20世紀的那些真·老頭(比如35/1.4L)那般有急切更新的緊迫性,但實際上2007年的圖像傳感器主流還是APS-C,全幅也不過1000萬像素出頭,那個年代的超廣角鏡頭放到現在,畫質能不能看都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
  • 相比EF卡口 佳能RF70-200mm F2.8有什麼區別?
    在幾個月前,佳能正式發布了RF70-200mm F2.8 L IS USM鏡頭,同樣是70-200mm焦段、同樣是恆定F2.8光圈L級紅圈頭,那麼這支鏡頭與佳能自家EF卡口的70-200mm F2.8 L鏡頭有和區別和特點呢?相信這也是不少人想知道的問題。
  • 風光攝影的必備武器 佳能廣角鏡頭的進化史_佳能 RF 15-35mm f/2.8...
    最近幾年間,從EF 11-24mm f/4的發布,到如今RF15-35mm F2.8的到來,佳能的廣角鏡頭,已經站在了廣角變焦鏡頭的頂尖行列。f/4、FD24mm f/2.8、FD28mm f/3.5、FD35mm f/2(I)、FD35mm f/3.5,以及一枚魚眼鏡頭FD7.5mm f/5.6,佳能的廣角鏡頭系統,算是湊齊了。
  • 出街旅遊好選擇 佳能EF-M 15-45mm評測(全文)_佳能 EOS M10套機...
    佳能EF-M 15-45mm f/3.5-6.3 IS STM鏡頭主要參數    焦距:15-45mm(等效35mm焦距約為24-72mm)    鏡頭結構:9組10片    光圈葉片:7片(圓形光圈設計)    最近對焦距離:約0.25米    最大放大倍率:約0.25倍
  • 大光圈BR鏡片 佳能35mm F1.4 II評測首發-搜狐數碼
    佳能35mm F1.4 II鏡頭底面鏡頭編號及產地等說明  在本次評測中,佳能35mm F1.4 II鏡頭搭配佳能旗艦級全畫幅相機EOS 5DS R機身,這款相機具備全畫幅約36×24mm影像傳感器,約5060萬的有效像素,配備了雙DIGIC 6數字影像處理器,61點高密度網狀陣列自動對焦感應器,迅速高效地捕捉被攝體。
  • 夜神傳奇 佳能RF50mm F1.2鏡頭的前世今生_佳能 RF 50mm f/1.2L...
    Canon 50mm f/0.95實拍圖片(圖片來自digiphoto:時候尚早)    當然,高水準的鏡頭也對應著高昂的價格。在1961年,佳能這枚鏡頭是與Canon7一同銷售,銷售價格高達86000日元,以日本公布的貨幣通脹率計算,這枚鏡頭如果在2019年,上市價格將會超過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