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幅攝影作品,除了主體突出、主題明確、構圖合理、用光恰當之外,畫面景深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合理地控制景深,也會反過來強化主體的突出和表達明確的主題。可以說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失敗、精緻與粗糙,都與景深的控制密切關聯,景深控制手段的運用屬於一般拍攝的「高級要求」。
什麼是畫面的景深呢?
我們拍攝的畫面,從本質上說,只是一幅平面圖畫,呈現的是二維世界,並不是三維空間。但是,攝影記錄的是真實世界,只是藉助於二維畫面,達到表現和還原三維空間的目標;世界是立體的,拍攝畫面是平面的;現實的空間有長度、寬度和深度,拍攝畫面只有長度和寬度,並不具有深度。
但是,我們拍攝、記錄的最終目的卻卻是為了反映三維空間,給讀者提供空間的存在和感覺,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除了對於主體部分給予「平面」的描寫和刻畫之外,就需要用運用適當的深度來描寫,這個深度就是景深。
景深有大有小,有的畫面需要很大的景深,比如眾多人物活動的大場景,比如視野廣闊的風光;有的畫面只需要較小的景深,比如少數或單個的人物,比如花卉;有的畫面基本不需要什麼景深,比如字畫的翻拍、工業產品等等;有的畫面則需要巧妙的、恰如其分的景深,比如幾個人物活動時的重要人物,比如一個事物的局部,等等。
具體的一個場景、一幅畫面需要什麼樣的景深控制,只有一般的規律,沒有死定的教條數據,對於景深的掌控還與拍攝者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理解相關,需要用心去想用心去做。
那麼,影響畫面景深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如何進行實際的控制呢?
以下,我們會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給出一般的思路。
影響畫面景深的因素主要包括光圈的大小、鏡頭焦距的長短、拍攝距離的遠近。
光圈、攝距和焦距這三者當中,每一項對畫面景深都有影響,它們共同作用、互相協同,最後綜合影響和決定著畫面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