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共鳴?在物理學中,共鳴的定義是這樣的:當某一物體發生振動時,影響到另一物體(或另一物體的空間),如果另物體的振動頻率與原物體振動頻率相同或形成一定比例,便 與之產生共振的現象,稱之為共鳴。
在歌唱中,當我們進行發聲時,氣息衝擊聲帶產生基音,基音是很弱的。但正是這個聲音進入或影響了人體中固有的共鳴空間,產生了聲波的共振並且成功地結合在一起,使聲音得到修飾和擴大。因此,歌唱不僅需要嗓子好,還需要學會運用共鳴,才能獲得悅耳動聽的聲音。人體中有哪些共鳴腔?為了使我們的歌聲具有飽滿、悅耳的藝術效果.就必須在歌唱中充分利用人體中固有的共鳴器官。人體中的共鳴腔大致分為五個部分:①頭腔共鳴,由額竇和蝶竇組成;②鼻腔共鳴,由鼻咽腔和鼻腔組成;③口腔共鳴,由咽腔和口腔組成;④喉腔共鳴,由喉腔和喉咽腔組成:⑤胸腔共鳴,主要位於胸腔中肺上部。以上所述各個部位的共鳴結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是一一個統的共鳴整體。
什麼是頭腔共鳴?頭腔共鳴是指與鼻腔貫通的竇部,它包括額竇、蝶竇、眉心、鼻梁一帶所產生的共鳴 ,作用非常重要。 這個部位的共鳴腔體積很小,共鳴色彩明亮,在歌唱中,特別是在唱高音時,眉心部位會感覺到有些微微振動,似乎有點麻酥,這就是頭腔共鳴在起作用。唱高音時主要使用頭腔共鳴,產生豐富的高頻泛音,使聲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屬感。歌唱中怎樣體會頭腔共鳴的作用?初學者要掌握頭腔共鳴,首先是要找到頭腔共鳴的位置。在訓練中可以用韻母i的上滑音來體會效果不錯,這樣能感覺到聲音自口腔直上滑到頭腔部位,從而產生頭腔共鳴。另外對於頭腔共鳴的體會,還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練習發聲中感覺自己的眉心是否微微振動,另一方面也可以觀察歌聲是否有明亮度,頭腔共鳴越強歌聲則越明亮。
什麼是胸腔共鳴?胸腔共鳴的部位主要是指喉頭以下、氣管、支氣管和胸腔的整個部分。由於胸腔共鳴體積較大又處在較低的部位,因此,共鳴音色顯得厚實、低沉。就共鳴形式來說,胸腔共鳴是由氣息衝擊聲帶後,一部分帶聲氣息回流而產生的共振效果。當胸腔共鳴共振時,用手撫摸胸部可感覺到明顯的振動。胸腔共鳴是歌唱的基礎共鳴,初學者一般掌握較慢。
歌唱中怎樣體會胸腔共鳴的作用? 在歌唱中體會胸腔共鳴的感覺時,可以採用嘆氣的方法來體驗,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在練習中,可以先用氣息保持的方法,控制好胸腔共鳴的空間體積,然後再用大量的氣息均勻穩定地衝擊聲帶,發出"hai」的較長時值的低音,做嘆氣式的發聲練習。另外演唱者還可以用耳聽和手撫前胸的兩個感覺來分析。在聽覺上去體會胸腔共鳴的音響色彩,用手撫胸部去感覺歌唱發聲時胸腔的振動,這兩者,都能幫助我們正確體會胸腔共鳴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