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天一號的軍用價值有限

2020-12-05 騰訊網

「神龍」由轟6掛載到空中投放進行自由飛行測試,神龍與美軍X-37B類似。

近段時間,國內外媒體上又出現了對我國神龍、遨天一號"空天飛機"的新猜測。最新的報導是,我國國神龍或遨天一號"空天飛機"已完成高速自主進場著陸試驗,這是進行實際發射試驗前的關鍵一步。

但我國"空天飛機"的官方報導目前仍然沒有,憑目前的信息來分析,神龍、遨天一號兩個項目應該都確實存在。神龍類似於美軍X-37B,發射重量在5噸左右,最早應該在2012年就已進行大氣層內自由飛行測試,甚至可能在2013年進行了首次亞軌道發射試驗。遨天一號則類似於內華達山脈(SNC)公司的"追夢者"(Dream Chaser)太空梭,發射重量在10噸左右,可能在2013年進行了首次自由飛行、自主進場著陸測試。遨天一號可能與追夢者一樣,目的是用於載人天地往返運輸,追夢者能搭載7名太空人往返太空。

遨天一號與美國追夢者太空梭類似,圖為追夢者進行自主著陸測試。

國內媒體在介紹美國空軍X-37B、我國神龍、遨天一號時,大都將它們稱為"空天飛機"。這是非常不準確的,按照航天業界的定義,它們都只能算作"太空梭",總體技術複雜性甚至還不及剛退役不久的美國載人太空梭。

上世紀60年代航天專家們在討論"可復用太空飛行器"時,提出了三種類型:第一類最簡單,就是用普通一次性運載火箭頂端發射一個可重複使用的返回艙,但它將採用升力體設計,並能在跑道上降落。第二類較為複雜,是分為助推級和軌道器兩部分的運載工具,助推級分離後自主降落,軌道器再入後同樣自主降落。第三類最為先進複雜,它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空天飛機,使用噴氣-火箭組合發動機,大氣層內吸氣發動機水平起降,大氣層外火箭發動機工作入軌。

按照這個定義,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載人太空梭介入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而美國X-37B、追夢者、我國神龍、遨天一號都只能算作第一類,與第三類真正的空天飛機,相距還非常遠。

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載人太空梭的目的是降低天地運輸成本。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當時計劃每架太空梭可以復用飛行100次,飛行頻率為每周一次,發射費用只有1000萬美元左右,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太空梭的實際使用效果非常不理想,當時所採用的技術遠遠不足以保證太空梭多次復用時的可靠性。美國一共造了5架太空梭,其中2架在執行任務時爆炸,14名太空人因此殉職。

太空梭退役後,各國要向國際空間站輸送太空人都只能使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美國當然不甘願受制於人,NASA很快開始向國內的私營航天企業招標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追夢者"太空梭就是其中之一。而美國空軍則自行發展了X-37B無人太空梭。

X-37B要裝在火箭上發射,它只是普通的太空梭。

對於美軍X-37B,國內外陰謀論者、甚至媒體曾有諸多猜測,總認為美軍發展X-37B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X-37B首次試飛期間,恰逢我國天宮一號(微博)目標飛行器發射,於是乎國內媒體就鬧出了"X-37B變軌後近距離窺看天宮一號"的笑話。

但實際上任何太空飛行器要在太空中進行大範圍變軌機動都是非常困難的。例如一顆低軌偵察衛星要將軌道面傾角改變60度的話,其動力系統要提供大約8000米/秒的速度增量,這樣大幅度變軌的能量消耗比將它從地面發射進太空所需的能量少不了多少。而一般低軌偵察衛星所攜帶的燃料能提供的速度增量不過數百米/秒,主要用於維持軌道高度(太空微弱的重力、空氣阻力仍會拉低衛星高度,保持高度對衛星的壽命至關重要),不可能進行大範圍變軌機動。

X-37B同樣如此,它所攜帶燃料能提供的總速度增量不過1000米/秒,比以前載人飛船、太空梭的300米/秒多,但還遠遠達不到大範圍變軌所需的水平。

要大範圍改變運行軌道,目前沒有太空飛行器能做得到。

X-37B之所有由美國空軍主導,原因還是航天當前仍是一個軍民通用領域。X-37A最初是在NASA的掌控下,用於驗證下一代太空梭先進技術。但小布希上臺後急於擺脫對俄羅斯飛船的依賴,促使NASA展開真正的載人飛船項目,X-37A項目則轉移到國防部先進技術研究局、美國空軍是"業主單位",X-37A最終在2006年演進成X-37B,但仍然只是一個太空梭技術驗證平臺。

X-37B主要是驗證270天的軌道駐留能力,此外還試驗了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自動導航返回著陸系統、新型碳-碳化矽放熱材料、先進的共形防熱氈和高效X波段通信天線等。至於它的軍事用途,沒有想像中的大範圍變軌機動能力,軍用價值實在有限、或者說是可以被替代的。美國的航天專家及軍事發燒友在討論X-37B時也非常納悶,有人甚至打趣說,"或許X-37B的軍事能力就是能在天上默默地飛行270天,誰都不知道它在上面幹了些什麼吧。"前面說了那麼多X-37B,主要還是希望讀者也不需要將神龍、遨天一號過於神秘化,總幻想著它們身上會有什麼新奇的軍事應用。

或許遨天一號以後真有可能會發展網友們"夢寐以求"的大範圍變軌機動能力。遨天一號與美國"追夢者"太空梭都採用了升力體設計,比起X-37B採用傳統機翼,遨天一號、追夢者的整體結構強度更高,有可能實現設想中的"氣動輔助變軌"。

所謂氣動輔助變軌是指太空梭再入大氣層,然後在高高空利用空氣阻力改變速度矢量,再重新加速進入新的軌道。這樣要消耗的能量不到直接依靠動力變軌的一半。當然氣動輔助變軌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遨天一號、追夢者最終有無可能採用,這要以後才能知道了。

追夢者太空梭採用升力體設計,日後有可能進行「氣動輔助變軌」嘗試。

所以,美國X-37B也好,中國的神龍、遨天一號也好,它們只是很普通的太空梭,並不是當年所設想的空天飛機,暫時也不會有軍事價值極高的大範圍變軌機動能力。(文/張雪松杜松濤)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講武堂》欄目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 成華東地區研學遊基地
    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 成華東地區研學遊基地,南昌「遨天一號」是是南昌首個太空科技體驗、科普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是華東地區首家以太空為主題的科技體驗館,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蠡湖大道國家電影產業園內
  • 夏日新去處 「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邀您「飛天」
    位於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的「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昨天(8月2日)正式對外開放,科技館通過仿真模擬器以及VR和聲光電等技術,給體驗者帶來了真實、震撼的「飛天」感受。   「遨天一號」是按照「天宮一號」一比一的比例仿製的,通過配備VR眼鏡和動感設備,可讓體驗者真實看到和感受到火箭從發射到升空的全過程。
  • 無錫遨天一號太空科技VR體驗館 VR飛行影院成熱門
    無錫遨天一號太空科技VR體驗館 VR飛行影院成熱門,位於無錫的「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是華東地區首家以太空為主題的科技體驗館,是集航天科技展覽展示、課外科普教育、科技互動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主題體驗館。
  • 「遨天一號」VR太空科技體驗館丨南昌唯一一家太空元素VR科技館
    開業以來,接到過太多的關於「遨天一號」是個什麼地方這樣的類似疑問了。最終還是決定寫篇文章來告訴大家,遨天一號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太空科技館。而遨天一號,正是這其中的佼佼者,他裡面有各種航空太空的模型以及藏品,再加上引導師的介紹,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課堂以及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大人在這裡面也可以感受到在平板液晶屏上體驗不到的刺激和熱血。
  • 第一架軍用無人機:「長空」一號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 題:第一架軍用無人機:「長空」一號  新華社記者於曉泉、解放軍報記者張磊峰  作為上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趙煦紮根邊陲半個世紀,從燒鍋爐做起,不斷學習鑽研,逐漸成長為我國無人機領域的權威專家,主導研製了我國第一架無人靶機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熱度攀升300%
    這兩天,隨著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熱度一度攀升300%。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激起了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記者從同程旅行平臺的數據了解到,截至7月23日14點,天文館、科技館等科學類博物館的搜索熱度迅速攀升,同比增長300%。
  • 同程旅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攀升300%
    今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激起了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從同程旅行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14點,天文館、科技館等科學類博物館的搜索熱度迅速攀升,同比增長300%。
  • 同程旅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熱度攀升300%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激起了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目前,遊客對天文類科技館關注度較高,主要有北京天文館、貴州中國天眼科普基地、上海科技館、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廣東科學中心等。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熱度攀升300%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激起了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目前,遊客對天文類科技館關注度較高,主要有北京天文館、貴州中國天眼科普基地、上海科技館、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廣東科學中心等。「很多科學類博物館會開設DIY實驗、科學表演、科普劇、探究式課程等活動,在陪孩子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係,有些博物館還是免門票,是暑期在家門口遛娃的好去處。」
  • 太空觀看黎巴嫩爆炸現場,吉林一號衛星大展身手,清晰度堪比直播
    圖為吉林一號吉林一號很清晰的拍攝到了爆炸現場,就連倉庫門口被炸出的大坑圖為吉林一號吉林一號拍攝系統目前已經發射了100多顆在軌衛星圖為吉林一號不過吉林一號畢竟只是民用衛星,所以它的解析度和軍用衛星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目前軍用衛星的精度都在亞米級別,而民用衛星只能達到米級的拍攝水平,不過從吉林一號這次從太空中傳回的照片來看,在民用衛星領域裡,吉林一號的拍攝水平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了,這款衛星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只要是在不需要高精度跟蹤拍攝的低烈度任務下,這款衛星可以憑藉數量優勢對各地進行實時監控
  • 回顧發射「北鬥一號」
    」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它與前2顆「北鬥一號」衛星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 據悉,「北鬥一號」定位精度達數十米,還有簡短的數字報文通信功能,這將極大地滿足中國國防建設對衛星導航的需求。
  • 中國商用衛星拍到美航母高清圖 軍用水平引猜想
    原標題:我商用衛星拍到美航母清晰圖軍用水平引猜想【環球網軍事5月26日報導】一組中國商用衛星高清圖片25日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引發強烈關注,原因就是這一商用級別的對地觀測衛星拍攝到了美國軍用造船廠的清晰圖片,其中美國航母與驅逐艦等清晰可見
  • 軍用版「北鬥」定位精度或達5米 帶動中國軍品出口
    與第一代採用主動工作模式的「北鬥一號」所不同的是,「北鬥二號」(二代)定位衛星採用與GPS相同的被動工作模式。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4月號(提前出版)刊發文章稱,二者的軍用區別為,第一代「北鬥」只能用於艦船和軍用航空平臺自己的定位,而2012年投入使用的第二代「北鬥」具備運用在各種飛彈武器上的精確打擊定位能力。
  •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發現美國軍用「殭屍」衛星
    比如「東方紅一號」這樣的衛星,它依然運行在軌道上,但是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功能。Tilley 通過瀏覽網際網路,他發現了一篇描述 LES-5.無線電頻率的論文,一顆實驗性軍用超高頻通信衛星如果它還活著的話。於是他決定決定嘗試接收該衛星的信號。Tilley 說:「這需要建造一個天線,建立一個新的結構來支撐它。前置放大器,過濾器,以及需要時間收集和組裝的東西」。「當你有一個家庭和一個繁忙的事業,你真的沒有太多的時間,」他說。
  • 軍工裡的快消品——軍用無人機
    軍用無人機:強消耗屬性裝備軍用無人機具有有效降低人員傷亡、低成本、配置靈活等核心優勢,在戰爭中的作用持續擴大。1)軍用無人機可以有效降低人員傷亡,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強。2)軍用無人機具有低成本、高效費比的特點。軍用無人機製造成本和維護成本低,無人機控制員訓練時間短費用低。可完成大量有人駕駛飛機可執行的任務,且低成本可使其專業化程度更高。3)軍用無人機配置靈活、任務多元化。
  • 國內無人機需求廣闊,無人機在軍用方面擁有強大動能與潛力
    在近期發生的幾起國際爭端中,無人機便真實展現了其軍用價值。不管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還是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可以看到,擁有更先進無人機的一方都明顯佔據著主動與優勢。這再次督促各國,需要進一步加大重視和發展。   作為無人機最早誕生的地方,現階段軍事領域對於無人機青睞度非常之高。
  • 盤點世界軍用衛星通信技術與未來發展趨勢
    泰國《亞洲軍事評論》雜誌刊登託馬斯•威辛頓的文章,簡要介紹了軍用衛星通信技術、世界主要的製造商提供的產品以及軍用衛星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轉播體育比賽到遠程醫療,衛星通信的應用已經大大縮小了世界各地的距離,並提供了跨越大洲的光速通信。現在,衛星正幫助軍用車輛與遠遠超出地平線的外界保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