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圍繞著太陽轉,而太陽圍繞著銀河系轉。月亮繞地球一周需要27天7小時43分11秒,而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6小時9分10秒。那麼問題來了:太陽繞銀河系一周需要多久呢?幾年?幾萬年?又或者是幾億年呢?

銀河系的直徑至少為為10萬光年,銀河系中包含了至少1500億顆恆星以及數不清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星球。而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為2.6萬光年。太陽和地球一樣,是可以自轉的,自轉方向和地球一樣,也是自西向東,而除了自轉之外,太陽還可以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公轉的話,周期就比自轉周期要長很多了。就自轉來說,太陽是一個氣體星球,所以不同維度處自轉的周期不一樣,赤道地區自轉周期最短,為25天。
從公轉的角度來看,太陽率領著整個太陽系,以每秒鐘25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公轉的周期,大概為2.5億年。但是為什麼太陽運行這麼快我們卻感受不到呢?那是因為我們太陽系所有的成員都跟隨太陽系運動,每一個成員都和太陽有一樣的運動速度,所以達到了相對靜止,故而感受不到。可以說宇宙中的任何物體,其實都不可能達到絕對靜止,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

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太陽的質量,佔到了太陽系所有物質質量總和的99.6%以上,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還有至少173顆衛星、5顆已經分辨出來了的矮行星以及數不清的太陽系小天體。而這些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帶天體、柯伊伯帶、彗星以及星際塵埃等。太陽系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大的,而且人類目前也很難走出太陽系,人類有史以來飛得最遠的飛行器旅行者一號飛行了40多年的時間目前還沒有走出廣義的太陽系,也就是以柯伊伯帶定義的太陽系外圍。
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始於46億年前的一片巨大的原始星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的塌縮。初始的原始星雲,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逐漸凝聚在一起,原始星雲具有原始角動量,在凝聚得越來越近的時候,星雲的自旋速度就越來越快,到最後星雲聚集得夠緊的時候,在星雲的中心,壓強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最後溫度壓強達到了要求,核反應就被點燃,這個時候就可以說太陽形成了。

太陽系每2.5億年繞銀河系一周,按照這個周期,那麼地球相當於正在經歷它的第20個銀河年。地球上會有一年四季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地軸是傾斜的,那麼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周期性運動的時候,會不會也有這種特徵呢?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獵戶臂上,而太陽在圍繞銀心公轉的時候,宇宙空間的輻射並不會有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因此應該是不存在類似的季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