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藥物治療學》練習題及答案
一、如何理解循證醫學在臨床藥學中應用的意義?
1、根據EBM選擇治療方法及其實施步驟
2、EBM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藥物治療學中困惑的問題
3、用EBM的思想和方法幫助決策
如採用循證醫學方法進行藥物評價的結果,可以幫助:(1)醫院制定具體的藥品採購計劃;(2)醫院新藥品種的錄用;(3)招標品種的選擇;(4)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非處方藥品目錄的制定;(5)標準治療指南的制定;(6)淘汰藥品品種的選擇;(7)衛生經濟政策的制定等。
4、EBM藥物評價結果的其他應用
(1)幹預不合理用藥(2)幫助判定藥物的不良反應(3)為科學選題和企業開發新藥提供依據(4)用於藥學教育和繼續教育
5、利用和建立循證醫學證據
二、簡述酶抑制劑對肝藥酶的抑制作用及意義。
酶抑制劑能夠對肝臟細胞色素P450藥物代謝酶產生抑制作用,而使藥物代謝減慢、藥物作用時間延長、作用增強,同時也增加了引起毒性反應的危險。
下列是因為藥酶抑制而產生的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1)酮康唑、伊曲康唑、紅黴素和克拉黴素能抑制特非那丁的代謝,增加特非那丁的血藥濃度,從而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2)地爾硫卓、維拉帕米、伊曲康唑能抑制短效苯二氮卓類和咪達唑侖的代謝,延長其作用時間,增強其鎮靜強度;(3)地爾硫卓、維拉帕米、氮唑類抗真菌藥、紅黴素能抑制環孢素的代謝,增強後者對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
三、簡述A型藥物不良反應和B型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和發生的原因。
兩種類型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
項目 | A型 | B型 |
劑量 | 有關 | 無關 |
潛伏期 | 短 | 不定 |
遺傳性 | 無關 | 顯著 |
毒理篩選 | 易 | 難 |
發現時期 | 多在上市前 | 多在上市後 |
預測性 | 可以 | 不可 |
發生頻率 | 常見 | 少見 |
死亡率 | 低 | 高 |
給藥方案調整 | 減量或停藥 | 停藥 |
預後 | 一般良好 | 不定 |
1、A型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1)動力學方面的原因
①藥物的吸收
②藥物的分布
A、藥物在循環中分布的量和範圍取決於局部血液量和藥物穿透細胞膜的難易。
B、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
C、藥物與組織結合
③藥物的排洩
④藥物的代謝
(2)藥效動力學方面的原因
2、B型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1)藥物的因素:包括有效成分的分解產物、添加劑、增溶劑、穩定劑、著色劑、賦型劑、化學合成中產生的雜質等。
(2)患者的因素:①特異質因素,由於患者本身原因而引起的B型不良反應,主要與患者的特異性遺傳素質有關。②免疫學因素。
四、簡述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並比較四種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的特點。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有時間性指標、價值型指標和效率型指標三種,
評價方法 | 成本測量 | 收益測量 | 結果表示 | 主要考慮問題 | 疾病間比較 | 與非醫療開支比較 |
最小成本法 | 貨幣值 | 收益相等 | 成本差別 | 以最低成本達到特定目標 | 不能 | 不能 |
成本效益法 | 貨幣值 | 貨幣值 | 淨效益 | 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 | 能 | 能 |
成本效果法 | 貨幣值 | 臨床指標 | 成本效果比 | 最小的成本達到預期的目的 | 不能 | 不能 |
成本效用法 | 貨幣值 | QALYs | 成本效用比 | 生命的質量 | 能 | 不能 |
五、何謂特殊人群?對妊娠婦女和兒童用抗菌藥應特別注意什麼?
特殊人群是指嬰幼兒、妊娠婦女、哺乳婦女和老年人。
抗菌藥物是妊娠期間最常用的藥物,為了在感染部位達到足夠的藥物濃度,尤其是子宮內感染,必須增加藥物劑量,採用靜脈給藥。
妊娠期間可安全使用的抗菌藥
(1)青黴素是最為安全的抗菌藥,大量研究未發現對胎兒或胚胎有毒性;
(2)頭孢菌素類較難通過胎盤;
(3)紅黴素是妊娠期支原體感染治療的重要藥物,由於較難通過胎盤故對胎兒沒有治療作用;
(4)克林黴素常用於治療分娩期耐藥的厭氧菌感染,可通過胎盤在胎兒組織達到治療濃度。
妊娠期慎用和禁用的抗菌藥:①氨基糖苷類;②四環素類;③氟喹諾酮類;④磺胺類
小兒感染性疾病發生率較高,用藥原則與成人基本相同,但由於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許多重要器官的功能很不成熟,又處在迅速生長階段,容易遭受藥物毒性或異常反應的傷害。有的成人可用的藥在新生兒和嬰兒當視為禁忌。如磺胺類、氯黴素、慶大黴素注射劑等均不適於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使用。首次藥物過敏反應通常在幼兒或兒童發生,且反應嚴重,應予重視。在使用青黴素、鏈黴素一起其他特殊要求的抗生素時,均應做過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