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醫療衛生考試網對康復治療學考試資料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大家總結低溫療法用於非 SCI 的臨床研究。
一些其他研究人員對現存文獻進行了綜述,並且也報導了他們個人的觀點和實驗結果。在 2005 年,Fehlings 和 Baptiste 對前瞻性隨機試驗進行了綜述,這些實驗的主要研究內容為不同藥物對急性 SCI 的作用。雖然他們沒有對低溫療法進行綜述,但卻將其列為有前景的治療方法。
在 2013 年,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 / 神經外科醫師大會(AANS/CNS)發布了關於脊柱和周圍神經損傷的正式指南,級別為 C 級,聲明全身適度低溫可以在人體中安全應用。在他們的 I 級推薦指南中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推薦或反對局部或全身低溫在急性 SCI 方面的應用。
就目前發表的文獻來說,只有一篇全身低溫治療 SCI 的病例報導。在所有先前發表的臨床研究和病理報導中,所有 SCI 冷療法都是在椎板切除術時的脊髓局部降溫。
在該綜述研究人員所在的實驗中心,其應用的是經股靜脈血管內導管誘導的輕度全身低溫療法,參與患者為 14 例 AIS 分級 A 級的頸段 SCI 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標準化 SCI 治療,包括減壓手術和固定術,並在手術時使用了低體溫療法。該方法可有效保持核心體溫 33℃48 小時。更重要的是,該研究發現適度低溫操作相對簡便且安全,並且與早期研究和匹配對照組相比,不會明顯增加併發症的發生。
該綜述研究人員隨後對患者進行了長達 1 年的隨訪評估,評估內容為臨床治療效果和併發症詳細分析。在 14 例患者中,有 6 例患者 AIS 評級提高了一個級別或更高。分別為,3 例患者提高到 AIS 分級 B 級,2 例患者提高到 AIS 分級 C 級,1 例患者提高到 AIS 分級 D 級。這些結果比其他多中心臨床試驗報導的自發恢復結果要好得多。
在其研究中,大多數患者的恢復主要發生在損傷後頭三個月,沒有一例發生在頭兩周。同時研究人員指出,SCI 嚴重程度的評估應該在損傷初始和 12 小時後分別進行,這樣才能更精確化地評估其嚴重度。該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因為像脊髓休克、鎮靜劑、麻痺和併發症等因素可能對 SCI 評估造成幹擾,並且可能會使一些非嚴重性 SCI 被評級為 AIS 分級 A 級。
SCI 主要的併發症為呼吸道疾病和自然狀態下的感染,並且與同一研究中年齡、損傷匹配組的發生率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初始低溫療法組沒有出現凝血障礙、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等併發症。
該研究是當代第一個前瞻性研究,評估了全身低溫療法對急性 SCI 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這些研究結果可以說明,血管內導管在緊急狀態下誘導和維持的全身低溫是安全可行的,並且該療法與年齡、損傷匹配組相比,有趨向更好治療效果的趨勢。
同時研究人員也指出,目前尚沒有多中心試驗驗證全身低溫療法對 SCI 的作用。邁阿密治癒偏癱計劃和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神經外科系合作進行的神經系統緊急治療試驗小組正在為該隨機試驗做最後的準備。
這個 17 中心的實驗小組將進行相關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 200 例患者,以提供關於適度低溫療法對急性 SCI 作用更明確的答案。申請已經提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行評估審核,並申請資助該研究。
相關推薦
2018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康復治療學:低溫療法用於非 SCI 的誘導方法
2018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康復治療學:低溫療法用於非 SCI 的目標溫度和體溫恢復
2018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康復治療學:理療學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kangqing)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