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招聘QQ交流群:點擊加入
休克由於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區別,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變化特點。這些特點為:微循環障礙、代謝改變、身體重要臟器繼發性損害等。休克的分類和臨床表現總結如下: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為血管內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減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償,可導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導致有效循環血量銳減而引起周圍循環衰竭的一種症候群。一般15分鐘內失血少於全血量的10%時,機體可代償。若快速失血量超過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燒傷性休克 大面積燒傷,伴有血漿大量丟失,可引起燒傷性休克。休克早期與疼痛及低血容量有關,晚期可繼發感染,發展為感染性休克。
(3)創傷性休克 這種休克的發生與疼痛和失血有關。
2.血管擴張性休克
血管擴張性休克通常是由於血管擴張所致的血管內容量不足,其循環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臟充盈和組織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休克類型之一,臨床上以Gˉ桿菌感染最常見。根據血流動力學的特點有分為低動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動力性休克(暖休克)兩型。
(2)過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到抗原物質時,可發生強烈的變態反應,使容量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並出現彌散性非纖維蛋白血栓,血壓下降、組織灌注不良可使多臟器受累。
(3)神經源性休克 交感神經系統急性損傷或被藥物阻滯可引起影響的神經所支配的小動脈擴張,血容量增加,出現相對血容量不足和血壓下降;這類休克預後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臟泵功能受損或心臟血流排出道受損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償性血管快速收縮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環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壓狀態。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臟本身病變、心臟壓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而我們在外科上最常見的休克就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這些是需要我們去好好掌握的。
更多信息請訪問山東衛生招聘網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yangpeng)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