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
早在1824年,Graves首次詳細描述了三例女性甲狀腺腫和心悸。在隨後的報導中發現,甲亢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和系統,比如眼(眼外肌麻痺)、精神神經系統(震顫、情緒不穩、眩暈)、心血管系統(血壓高、心率快、心律失常)、皮膚(蕁麻疹、瘙癢、硬斑症)、血液系統(紅細胞、白細胞增多)、肝臟(肝壞死、硫脲類對肝臟的影響)等。
Graves病的發病機制是免疫反應產生的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RAb),TRAb刺激甲狀腺分泌T3、T4,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引起機體多系統興奮性增高及代謝亢進。而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的因素包括多種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及遺傳易感性。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施秉銀在甲亢臨床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總結如下:
Graves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同位素和藥物治療。三種方法都各有利弊,各有適應人群。
1.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是最早採用的一種治療,但因為碘131的興起,目前這種治療也成為最少使用的方法。
外科手術治療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麻醉風險、出血及對喉返神經、甲狀旁腺的損傷。隨著手術治療的進展,這些損傷的發生也越來越低了。
2.放射性碘治療
放射性碘治療在1946年首次用於甲亢治療,它主要的不良反應是甲減及放射性損傷。
有個案報導,放射性碘治療可能出現急性白血病及對外周血液系統和骨髓系統有影響,但後續的大型臨床研究則提示放射性碘治療不會引起白血病,對血液系統也沒有明顯的影響,而且也不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生。與對照組相比,甚至可降低甲狀腺癌的發生,但是對有妊娠計劃或者哺乳期的患者是禁忌的。
3.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作為甲亢的一種治療,有60餘年的使用經驗,因為其獨特的作用機制,比如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抑制T4向T3轉化及免疫調節作用,療效確切,副作用明了,是一種可逆性治療,而不是一種永久破壞性治療,它可以作為Graves病的長期基本治療方法,也可以用於手術前準備及同位素治療前後的短期治療。
甲亢的藥物治療包括兩種藥物,MMI及PTU。隨著時間的進展,選擇MMI的治療越來越廣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螞蟻醫生」平臺的甲狀腺私教課版塊裡面有詳細闡述)
資料連結:
三種療法的流行病學比對:有數據顯示,美國69%131I,30.5%藥物治療,歐洲22%131I,77%藥物治療,日本11%131I,88%藥物治療,歐洲及亞洲主要採用藥物治療,美國主要採用同位素治療。
對於腫大的甲狀腺結節採用手術治療的比例增加,無甲狀腺腫的藥物治療佔主要,老年患者131碘的治療偏多,年輕患者藥物治療偏多,藥物治療復發及手術治療復發後多採用碘131治療。
三種療法在療效方面的對比:治療後惡化比:放射碘33%,藥物治療10%和手術16%。
三種療法在長期生活質量及效價比方面的對比:90%患者滿意各自的治療,手術復發率最低,同位素不利突眼,甲狀腺大易復發。
總而言之,各種方法均有優缺點,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從醫生的考慮和病人的選擇出發,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但是藥物、手術、同位素都不是病因性治療,雖然藥物治療有免疫調節的作用,但是證據仍不充分。
下圖為Graves病的三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總結:
專家簡介:
施秉銀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3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 現為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常委暨甲狀腺專業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常委,陝西省內分泌疾病質量控制中心主任,陝西省三五人才。
美國《Thyroid》雜誌及《中華內科雜誌》、《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中華糖尿病雜誌》、《中國糖尿病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5部。
作為內分泌代謝病甲狀腺疾病領域的大專家,施秉銀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僅僅只有這些,更多精彩課程視頻均被收錄在螞蟻醫生平臺。想學習了解施秉銀教授的更多課程可在「螞蟻醫生」平臺註冊、認證。
螞蟻醫生平臺,是一個專注於內分泌代謝性慢病領域的醫學教育與學習平臺。該平臺服務於內分泌代謝領域疾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風、甲狀腺、骨質疏鬆、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兒科內分泌代謝疾病、婦科內分泌代謝疾病)相關的所有醫護人員,是為其提供有溫度、有態度、實用性、操作性強的學術資訊、指南更新、科普資料、系列課程、專家一對一私教課和直播課、病例解讀以及病例實戰模擬的綜合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