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及其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

2021-01-08 中國航空新聞網

F-22框鍛件。

鈦合金唇口。

海綿鈦。

鈦基複合材料。

鈦合金螺栓。

中國航空報訊:鈦是以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Titans)來命名的,它的發現要追溯到18世紀末期。1791年,英國牧師兼業餘礦物學家威廉·格列戈爾從一種黑色的磁鐵礦砂(鈦磁鐵礦)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並稱其為「墨納昆」。1795年,德國化學家M·H·克拉普羅特從一種非磁性的氧化物礦(天然金紅石礦)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命名為「鈦土」。幾年後證明,這兩種礦物中發現的所謂「墨納昆」和「鈦土」其實是同一種元素(Ti)的氧化物。

鈦化學活性高,在熔煉溫度下會與許多元素反應,包括與耐火材料表面發生反應,故鈦提煉相當困難。1910年,美國科學家採用「鈉法」(鈉還原TiCl4)獲得純度較高的金屬鈦,但鈦工業並沒有立即發展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盧森堡科學家發明的「鎂法」(鎂還原TiCl4)在美國用於生產之後鈦工業才開始起步。1948年杜邦公司已經可以生產出噸位級海綿鈦,海綿鈦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鈦工業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航空航天工業的快速發展,鈦合金材料及其應用得到了極大發展。1953年首飛的道格拉斯DC-7飛機,首次將鈦合金應用在發動機艙和隔熱板的設計中。1964年,首個「全鈦」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SR-71「黑鳥」首飛,鈦合金用量達到了飛機結構總重量的93%。

鈦合金的用量常被當作衡量飛機選材先進程度和航空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與飛機作戰能力密切相關。美國F-15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約26%,第四代戰鬥機F-22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則高達38.8%。F15飛機配備的F100-PW100渦輪風扇發動機鈦用量為25%~30%,F-22的V2500發動機鈦用量提高到了31%。

目前,航空工業的鈦材用量佔世界鈦材市場總量一半以上,是實至名歸的航空材料。

鈦及鈦合金

鈦元素分布廣泛,其含量超過地殼質量的0.4%,全球探明儲量約34億噸,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第10位。海綿鈦經過粉碎、放入真空電弧爐裡熔煉,才能鑄成鈦錠,而後經加工製成各種鈦材。儘管真空熔煉工藝要求嚴格、設備複雜、成本高,但仍是獲得優質鈦、鈦合金鑄錠的唯一可行途徑,這也是鈦合金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按照相關標準,航空用鈦合金鑄錠需經過三次真空熔煉獲得,以確保其成分的均勻性。

海綿鈦生產是鈦工業的基礎環節,近年來我國海綿鈦的產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品質的海綿鈦產量偏低,優質零級海綿鈦生產比例僅為40%。我國的鈦合金產品總體質量仍需提高、產業結構仍需優化。

純鈦的強度很低,做成航空航天結構材料沒有工業實用價值。第一個得到工業化應用的鈦合金是1953年美國凱斯勒和翰森開發的Ti-6Al-4V(TC4)。由於它具有耐熱、強韌、可焊接、耐腐蝕和抗疲勞等優異性能,已成為目前應用範圍最廣的一種鈦合金。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TC4基礎上又開發出了一系列的耐蝕鈦合金。目前,結構鈦合金已逐漸向高強、高韌、高模量、抗疲勞和損傷容限等方向發展。

鈦合金分類及製造方式

在鈦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國內通常將α型鈦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鈦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兩相混合的α+β型鈦合金以TC命名。如應用最為廣泛的兩項混合型鈦合金Ti-6Al-4V,其對應的國內牌號為TC4。國家標準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礎上,新納入54個牌號、刪除兩個牌號,鈦及鈦合金牌號總數量達到76個。鈦合金的材料種類有棒材、絲材、板材、帶材、鍛件等。

經過最近三個「五年計劃」的材料研製,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一代飛機骨幹鈦合金材料已初具規模。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強高損傷容限型鈦合金TC4-DT,名義成分與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斷裂韌度得到提高。Ti45Nb(絲材)、TA18(管材)、TB8(板材、絲材、鍛件)、TC21(鍛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應用。結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鍛件、板材、絲材)和ZTC4鑄造鈦合金,形成了從低強高塑性、中強高塑性、高強高塑性、超高強鈦合金和鑄造鈦合金的完整主幹材料體系。

鈦合金及其零部件的製備與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煉、鍛造、機械加工、熱處理、淨近成形、焊接及表面處理。由於鈦具有高化學活性,鈦及其合金的鑄錠熔煉必須採用真空熔煉方法。鍛造變形是改變鑄鈦組織、獲得所需要的組織類型的關鍵手段。鈦合金的機械加工主要包括銑削加工、車削、鏜孔、鑽孔、攻絲等。高切削溫度、與刀具發生化學反應、彈性模量較低是鈦合金難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鈦合金的熱處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時效等。

近淨成形技術包括精密鑄造、等溫鍛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擴散連接、雷射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淨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過工藝控制可達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進加工技術。先進的鈦合金焊接技術有雷射焊接、電子束焊接等。鈦合金對表面狀態、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於其表面硬度低而易發生微動磨蝕等問題。近些年來,鈦合金表面處理技術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熱滲鍍、氣相沉積、三束改性、轉化膜、形變強化、熱噴塗、化學鍍、電鍍等技術發展迅速。

鈦合金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

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上的應用分為飛機結構鈦合金和發動機結構鈦合金。航天方面,鈦合金主要作為火箭、飛彈及宇宙飛船等的結構、容器製造材料。飛機結構鈦合金使用溫度要求一般為350℃以下,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良好的韌性、優異的抗疲勞性能、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等。發動機用鈦合金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熱穩定性好、抗氧化、抗蠕變等性能。航天飛行器除航空用鈦合金的性能需求外,還要求能夠耐高溫、抗輻射等。

飛機鈦合金結構件主要應用部位有起落架部件、框、梁、機身蒙皮、隔熱罩等。俄羅斯的伊爾-76飛機採用高強度BT22鈦合金製造起落架和承力梁等關鍵部件。波音747主起落架傳動橫梁材料為Ti-6Al-4V,鍛件長6.20米、寬0.95米,質量達1545千克。高強高韌Ti-62222S鈦合金被用在C-17飛機水平安定面轉軸關鍵部位。F-22飛機發動機所處的後機身區域及機尾隔熱罩設計為鈦合金薄壁結構,具備良好的耐溫性能。

航空發動機方面,鈦合金材料的應用領域有壓氣機盤、葉片、鼓筒、高壓壓氣機轉子、壓氣機機匣等。現代渦輪發動機結構重量的30%左右為採用鈦合金材料製造,鈦合金的應用降低了壓縮機葉片和風扇葉片的質量,同時還延長了零部件的壽命與檢查間隔。波音747-8GENX發動機風扇葉片的前緣與尖部,採用了鈦合金防護套,在10年的服役期內僅做過3次更換。

航空用鈦合金鍛件需要經過鑄錠、制坯、模鍛、機加等過程,獲得所需要的材料組織和性能,往往用其來製造飛機骨架主承力構件和發動機轉子等。按照HB5024-1989,大型鍛件的外徑不小於500毫米。隨著飛機和發動機的發展,航空鍛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尺寸越來越大、形狀越來越複雜。飛機結構件外形複雜,材料利用率一般不超過10%。F-22飛機四個大型主承力加強框材料為Ti-6Al-4V ELI,模鍛件的投影面積為4.06~5.67平方米。近年來,我國航空鈦合金的專業化鍛造設備有了大幅度提升,現已經可以生產出5平方米級別的鈦合金整體鍛件。

航天飛行器在超高溫、超低溫、高真空、高應力、強腐蝕等極端條件下工作,除需要高超的結構設計技術外,還依賴材料所具有的優異特性和功能。鈦合金在製造燃料儲箱、火箭發動機殼體、火箭噴嘴導管、人造衛星外殼等方面得到了典型應用。

由於鈦合金材料優異的性能,某些航空飛行器的重點部位也採用鈦合金材料製造。如進氣道唇口是採用鈦合金材料3D列印方式製造的零件,實現了結構件與功能件的整體化設計、製造等。

航空航天工業中常用的鈦合金緊固件主要包括鉚釘、螺栓及特種緊固件等。

美國F-22飛機上使用的鈦合金緊固件有:高強鈦合金螺栓、環槽釘、光杆錐度高鎖螺栓、自夾持螺栓、鈦鈮鉚釘及粘接螺母。我國2014年首飛的國產商用大飛機C919,單機鈦合金緊固件用量達20萬件以上。鈦合金緊固件的開發和應用,為飛機結構的進一步減重提供了可能。波音747飛機緊固件以鈦代鋼後,其結構重量減輕1814千克。俄羅斯的伊爾-96飛機一架用14.2萬緊固件,以鈦代鋼後減重600千克。

鈦合金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其正電位與碳纖維複合材料相匹配,可有效防止緊固件的電位腐蝕。Ti45Nb合金是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大量應用的鉚釘材料,該材料在退火狀態具有較好的拉伸性能和剪切強度,可替代純鈦鉚釘。Ti45Nb材料還具有較高的塑性,適合於複合材料製造用連接鉚釘。

近年來,美鋁公司開發的Timeta1555鈦合金高強螺栓,其固溶時效後抗拉強度達1300MPa以上、雙剪切強度大於745MPa,延伸率大於10%。為了緊跟國際高端鈦合金緊固件的發展趨勢,西工大超晶公司與信陽航天標準件廠聯合研發了緊固件專用TB8鈦合金棒絲材,用其製造的螺栓抗拉強度高達1280MPa。鈦合金緊固件研發是一項非常複雜和長期的工作。

鈦合金產業發展方向

未來航空飛行器對鈦合金的需求應該是兼具更高強度、更高韌性、更高損傷性能、更高耐高溫性能等。鈦合金材料應用發展方向將是:新型高超強度結構鈦合金、高性能的損傷容限型鈦合金、低成本抗疲勞鈦合金、新型高溫結構鈦合金、先進TiAl基材料、鈦基複合材料等方面。

現代飛行器對結構減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除鈦合金材料外,複合材料在飛行結構上也得到了大量應用。波音787飛機複合材料用量達到了50%,空客A380復材用量也達到了25%。就目前來講,複合材料還不能全面替代金屬,金屬材料還不可或缺。鈦合金與碳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彈性模量匹配、熱膨脹係數相近;並具有很好的化學相容性,不易發生電位腐蝕。F-18「大黃蜂」的翼身接頭曾採用了鈦合金接頭零件與複合材料蒙皮階梯形粘接的設計。經過數年的服役考驗,該項設計的可靠性得到了驗證。伴隨復材用量的增長,鈦合金材料用量也將進一步增加。

從近年來的開源信息可知,美國對下一代飛機結構材料的要求是更輕質高效、成本可控。按照2006年幣值計算,F-22的單機成本約為3.61億美元。F-35最初成本目標為3500萬美元,後增至1.38億美元。在龐大的成本開支中,鈦合金製造成本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低成本鈦合金是用Fe、O等元素代替比較昂貴的V、Mo等元素。美國Timetal公司採用廉價的Fe-Mo中間合金形式添加Fe元素,代替價格昂貴的V元素,開發出了一種高強度低成本的β型鈦合金Timetal-LCB,目標是替代價格較貴的Ti-10V-2Fe-3Al合金。

鈦合金焊接、近淨成形、冷成形等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工藝成本的有效方式。電子束焊接、雷射焊接等先進焊接技術,已在國內的一些型號上得到了成功應用。北航、西工大等一批雷射成形團隊,在鈦合金新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新型高溫鈦合金研究方面,國內曾在英國IMI829的550℃高溫鈦合金和美國的600℃的Ti-1100高溫鈦合金的基礎上,分別添加不到1%的稀土元素Gd和Y元素,通過形成稀土氧化物,淨化晶界、細化晶粒,提高了合金的強度、蠕變和持久性能。TA12(Ti55)是中科院金屬所與寶鈦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同研製的一種近α型高溫鈦合金,設計使用溫度為550℃。目前,Ti55材料相對成熟,穩定的使用溫度範圍為550℃~600℃。Ti65材料的設計使用溫度為600℃~650℃,相應的研究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

近年來國外把採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纖維或顆粒增強複合材料研製鈦合金作為高溫鈦合金的發展方向,使鈦合金的使用溫度可提高到650℃以上。中科院金屬所研發的鎢芯鈦基複合材料,已經在一定範圍內得到了應用。

F-22框鍛件。

鈦合金唇口。

海綿鈦。

鈦基複合材料。

鈦合金螺栓。

中國航空報訊:鈦是以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Titans)來命名的,它的發現要追溯到18世紀末期。1791年,英國牧師兼業餘礦物學家威廉·格列戈爾從一種黑色的磁鐵礦砂(鈦磁鐵礦)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並稱其為「墨納昆」。1795年,德國化學家M·H·克拉普羅特從一種非磁性的氧化物礦(天然金紅石礦)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命名為「鈦土」。幾年後證明,這兩種礦物中發現的所謂「墨納昆」和「鈦土」其實是同一種元素(Ti)的氧化物。

鈦化學活性高,在熔煉溫度下會與許多元素反應,包括與耐火材料表面發生反應,故鈦提煉相當困難。1910年,美國科學家採用「鈉法」(鈉還原TiCl4)獲得純度較高的金屬鈦,但鈦工業並沒有立即發展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盧森堡科學家發明的「鎂法」(鎂還原TiCl4)在美國用於生產之後鈦工業才開始起步。1948年杜邦公司已經可以生產出噸位級海綿鈦,海綿鈦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鈦工業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航空航天工業的快速發展,鈦合金材料及其應用得到了極大發展。1953年首飛的道格拉斯DC-7飛機,首次將鈦合金應用在發動機艙和隔熱板的設計中。1964年,首個「全鈦」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SR-71「黑鳥」首飛,鈦合金用量達到了飛機結構總重量的93%。

鈦合金的用量常被當作衡量飛機選材先進程度和航空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與飛機作戰能力密切相關。美國F-15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約26%,第四代戰鬥機F-22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則高達38.8%。F15飛機配備的F100-PW100渦輪風扇發動機鈦用量為25%~30%,F-22的V2500發動機鈦用量提高到了31%。

目前,航空工業的鈦材用量佔世界鈦材市場總量一半以上,是實至名歸的航空材料。

鈦及鈦合金

鈦元素分布廣泛,其含量超過地殼質量的0.4%,全球探明儲量約34億噸,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第10位。海綿鈦經過粉碎、放入真空電弧爐裡熔煉,才能鑄成鈦錠,而後經加工製成各種鈦材。儘管真空熔煉工藝要求嚴格、設備複雜、成本高,但仍是獲得優質鈦、鈦合金鑄錠的唯一可行途徑,這也是鈦合金成本高昂的原因之一。按照相關標準,航空用鈦合金鑄錠需經過三次真空熔煉獲得,以確保其成分的均勻性。

海綿鈦生產是鈦工業的基礎環節,近年來我國海綿鈦的產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品質的海綿鈦產量偏低,優質零級海綿鈦生產比例僅為40%。我國的鈦合金產品總體質量仍需提高、產業結構仍需優化。

純鈦的強度很低,做成航空航天結構材料沒有工業實用價值。第一個得到工業化應用的鈦合金是1953年美國凱斯勒和翰森開發的Ti-6Al-4V(TC4)。由於它具有耐熱、強韌、可焊接、耐腐蝕和抗疲勞等優異性能,已成為目前應用範圍最廣的一種鈦合金。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TC4基礎上又開發出了一系列的耐蝕鈦合金。目前,結構鈦合金已逐漸向高強、高韌、高模量、抗疲勞和損傷容限等方向發展。

鈦合金分類及製造方式

在鈦合金材料命名方面,國內通常將α型鈦合金(包括近α型合金)以TA命名,β型鈦合金(包括近β型合金)以TB命名,兩相混合的α+β型鈦合金以TC命名。如應用最為廣泛的兩項混合型鈦合金Ti-6Al-4V,其對應的國內牌號為TC4。國家標準GB/T3620.1-2007在1994年版本基礎上,新納入54個牌號、刪除兩個牌號,鈦及鈦合金牌號總數量達到76個。鈦合金的材料種類有棒材、絲材、板材、帶材、鍛件等。

經過最近三個「五年計劃」的材料研製,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一代飛機骨幹鈦合金材料已初具規模。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強高損傷容限型鈦合金TC4-DT,名義成分與TC4相同,但降低了氧含量、斷裂韌度得到提高。Ti45Nb(絲材)、TA18(管材)、TB8(板材、絲材、鍛件)、TC21(鍛件)等新材料也得到了良好的應用。結合已有的TC1/TC2(板材)、TC4(鍛件、板材、絲材)和ZTC4鑄造鈦合金,形成了從低強高塑性、中強高塑性、高強高塑性、超高強鈦合金和鑄造鈦合金的完整主幹材料體系。

鈦合金及其零部件的製備與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煉、鍛造、機械加工、熱處理、淨近成形、焊接及表面處理。由於鈦具有高化學活性,鈦及其合金的鑄錠熔煉必須採用真空熔煉方法。鍛造變形是改變鑄鈦組織、獲得所需要的組織類型的關鍵手段。鈦合金的機械加工主要包括銑削加工、車削、鏜孔、鑽孔、攻絲等。高切削溫度、與刀具發生化學反應、彈性模量較低是鈦合金難以加工的主要原因。鈦合金的熱處理主要有退火、固溶和時效等。

近淨成形技術包括精密鑄造、等溫鍛造、粉末冶金、超塑成形/擴散連接、雷射快速成形、粉末注射成形等。近淨成形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通過工藝控制可達到一定的性能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先進加工技術。先進的鈦合金焊接技術有雷射焊接、電子束焊接等。鈦合金對表面狀態、表面完整性非常敏感,由於其表面硬度低而易發生微動磨蝕等問題。近些年來,鈦合金表面處理技術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熱滲鍍、氣相沉積、三束改性、轉化膜、形變強化、熱噴塗、化學鍍、電鍍等技術發展迅速。

鈦合金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

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上的應用分為飛機結構鈦合金和發動機結構鈦合金。航天方面,鈦合金主要作為火箭、飛彈及宇宙飛船等的結構、容器製造材料。飛機結構鈦合金使用溫度要求一般為350℃以下,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良好的韌性、優異的抗疲勞性能、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等。發動機用鈦合金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熱穩定性好、抗氧化、抗蠕變等性能。航天飛行器除航空用鈦合金的性能需求外,還要求能夠耐高溫、抗輻射等。

飛機鈦合金結構件主要應用部位有起落架部件、框、梁、機身蒙皮、隔熱罩等。俄羅斯的伊爾-76飛機採用高強度BT22鈦合金製造起落架和承力梁等關鍵部件。波音747主起落架傳動橫梁材料為Ti-6Al-4V,鍛件長6.20米、寬0.95米,質量達1545千克。高強高韌Ti-62222S鈦合金被用在C-17飛機水平安定面轉軸關鍵部位。F-22飛機發動機所處的後機身區域及機尾隔熱罩設計為鈦合金薄壁結構,具備良好的耐溫性能。

航空發動機方面,鈦合金材料的應用領域有壓氣機盤、葉片、鼓筒、高壓壓氣機轉子、壓氣機機匣等。現代渦輪發動機結構重量的30%左右為採用鈦合金材料製造,鈦合金的應用降低了壓縮機葉片和風扇葉片的質量,同時還延長了零部件的壽命與檢查間隔。波音747-8GENX發動機風扇葉片的前緣與尖部,採用了鈦合金防護套,在10年的服役期內僅做過3次更換。

航空用鈦合金鍛件需要經過鑄錠、制坯、模鍛、機加等過程,獲得所需要的材料組織和性能,往往用其來製造飛機骨架主承力構件和發動機轉子等。按照HB5024-1989,大型鍛件的外徑不小於500毫米。隨著飛機和發動機的發展,航空鍛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尺寸越來越大、形狀越來越複雜。飛機結構件外形複雜,材料利用率一般不超過10%。F-22飛機四個大型主承力加強框材料為Ti-6Al-4V ELI,模鍛件的投影面積為4.06~5.67平方米。近年來,我國航空鈦合金的專業化鍛造設備有了大幅度提升,現已經可以生產出5平方米級別的鈦合金整體鍛件。

航天飛行器在超高溫、超低溫、高真空、高應力、強腐蝕等極端條件下工作,除需要高超的結構設計技術外,還依賴材料所具有的優異特性和功能。鈦合金在製造燃料儲箱、火箭發動機殼體、火箭噴嘴導管、人造衛星外殼等方面得到了典型應用。

由於鈦合金材料優異的性能,某些航空飛行器的重點部位也採用鈦合金材料製造。如進氣道唇口是採用鈦合金材料3D列印方式製造的零件,實現了結構件與功能件的整體化設計、製造等。

航空航天工業中常用的鈦合金緊固件主要包括鉚釘、螺栓及特種緊固件等。

美國F-22飛機上使用的鈦合金緊固件有:高強鈦合金螺栓、環槽釘、光杆錐度高鎖螺栓、自夾持螺栓、鈦鈮鉚釘及粘接螺母。我國2014年首飛的國產商用大飛機C919,單機鈦合金緊固件用量達20萬件以上。鈦合金緊固件的開發和應用,為飛機結構的進一步減重提供了可能。波音747飛機緊固件以鈦代鋼後,其結構重量減輕1814千克。俄羅斯的伊爾-96飛機一架用14.2萬緊固件,以鈦代鋼後減重600千克。

鈦合金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其正電位與碳纖維複合材料相匹配,可有效防止緊固件的電位腐蝕。Ti45Nb合金是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大量應用的鉚釘材料,該材料在退火狀態具有較好的拉伸性能和剪切強度,可替代純鈦鉚釘。Ti45Nb材料還具有較高的塑性,適合於複合材料製造用連接鉚釘。

近年來,美鋁公司開發的Timeta1555鈦合金高強螺栓,其固溶時效後抗拉強度達1300MPa以上、雙剪切強度大於745MPa,延伸率大於10%。為了緊跟國際高端鈦合金緊固件的發展趨勢,西工大超晶公司與信陽航天標準件廠聯合研發了緊固件專用TB8鈦合金棒絲材,用其製造的螺栓抗拉強度高達1280MPa。鈦合金緊固件研發是一項非常複雜和長期的工作。

鈦合金產業發展方向

未來航空飛行器對鈦合金的需求應該是兼具更高強度、更高韌性、更高損傷性能、更高耐高溫性能等。鈦合金材料應用發展方向將是:新型高超強度結構鈦合金、高性能的損傷容限型鈦合金、低成本抗疲勞鈦合金、新型高溫結構鈦合金、先進TiAl基材料、鈦基複合材料等方面。

現代飛行器對結構減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除鈦合金材料外,複合材料在飛行結構上也得到了大量應用。波音787飛機複合材料用量達到了50%,空客A380復材用量也達到了25%。就目前來講,複合材料還不能全面替代金屬,金屬材料還不可或缺。鈦合金與碳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彈性模量匹配、熱膨脹係數相近;並具有很好的化學相容性,不易發生電位腐蝕。F-18「大黃蜂」的翼身接頭曾採用了鈦合金接頭零件與複合材料蒙皮階梯形粘接的設計。經過數年的服役考驗,該項設計的可靠性得到了驗證。伴隨復材用量的增長,鈦合金材料用量也將進一步增加。

從近年來的開源信息可知,美國對下一代飛機結構材料的要求是更輕質高效、成本可控。按照2006年幣值計算,F-22的單機成本約為3.61億美元。F-35最初成本目標為3500萬美元,後增至1.38億美元。在龐大的成本開支中,鈦合金製造成本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低成本鈦合金是用Fe、O等元素代替比較昂貴的V、Mo等元素。美國Timetal公司採用廉價的Fe-Mo中間合金形式添加Fe元素,代替價格昂貴的V元素,開發出了一種高強度低成本的β型鈦合金Timetal-LCB,目標是替代價格較貴的Ti-10V-2Fe-3Al合金。

鈦合金焊接、近淨成形、冷成形等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工藝成本的有效方式。電子束焊接、雷射焊接等先進焊接技術,已在國內的一些型號上得到了成功應用。北航、西工大等一批雷射成形團隊,在鈦合金新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新型高溫鈦合金研究方面,國內曾在英國IMI829的550℃高溫鈦合金和美國的600℃的Ti-1100高溫鈦合金的基礎上,分別添加不到1%的稀土元素Gd和Y元素,通過形成稀土氧化物,淨化晶界、細化晶粒,提高了合金的強度、蠕變和持久性能。TA12(Ti55)是中科院金屬所與寶鈦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同研製的一種近α型高溫鈦合金,設計使用溫度為550℃。目前,Ti55材料相對成熟,穩定的使用溫度範圍為550℃~600℃。Ti65材料的設計使用溫度為600℃~650℃,相應的研究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

近年來國外把採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纖維或顆粒增強複合材料研製鈦合金作為高溫鈦合金的發展方向,使鈦合金的使用溫度可提高到650℃以上。中科院金屬所研發的鎢芯鈦基複合材料,已經在一定範圍內得到了應用。

相關焦點

  • 淺析鈦合金材料在航空緊固件中的應用
    TB5鈦合金具有與純鈦相當的冷成形性能,能夠在固溶狀態下進行各種複雜零件的冷成形,並且具有優異的室溫拉伸強度和抗腐蝕性,其缺點是抗氧化性能不足,只適用於低於200C的環境。在實際應用中,美國B1B轟炸機中TB5鈦合金的鉚釘類緊固件應用較多,其次在波音飛機上的應用也較為廣泛,我國對於TB5鈦合金材料也有一定的應用,如衛星發動機部件、殲擊機平梁等。
  • 科技發明一等獎王華明:推動3D列印航空航天領域應用
    近日,北京市科委圍繞以北航王華明教授為領銜專家的「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團隊,啟動了一批重大項目。項目整合了北航、中航天地、索為高科、奧瑞視、航材院等多家單位優勢資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從鈦合金、超高強度鋼、高性能鋁合金等三個材料體系的工藝研究、軟體開發、裝備製造及檢測驗證等全產業鏈推進3D列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項目的實施將極大促進北京市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形成在航空航天等重大高端裝備產業和先進位造技術等領域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 鈦金科技召開航空航天基礎零部件產品推介會:未來航空領域對鈦合金、高溫合金等高端緊固件產品需求廣闊
    產品材料包括鈦合金、高溫合金、不鏽鋼、鋁合金等多個種類,已為C919大飛機、MA700、AG600等航空型號提供配套,同時在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多個國家重點型號項目上得到應用,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從蒙布到先進複合材料,回顧航空航天材料發展的漫長徵程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飛行器及其動力裝置、附件、儀表所用的各類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學是材料科學中富有開拓性的一個分支。當代飛行器設計層出不窮,材料科學也不斷迎來新的挑戰。各種新材料的出現也影響著未來飛行器的設計方向。材料學與飛行器設計相互影響發展,共同進步。
  • 航空航天鈦材需求快速增長,高端鈦材消費佔比顯著提升
    經過多年的推廣,鈦及其合金已作為一種優異的耐腐蝕結構材料在化工生產中得到 了廣泛應用。目前鈦設備的應用已從最初的純鹼與燒鹼工業擴展到氯酸鹽、氯化銨、尿 素、有機合成、染料、無機鹽、農藥、合成纖維、化肥、和精細化工等行業,設備種類 已從小型、單一化發展到大型、多樣化。
  • 光纖雷射切割機在航天發動機領域的應用
    大家可能只知道雷射焊接機和光纖雷射打標機在現在的航天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為現在航天領域的加工生產提供了諸多的便捷。其實雷射切割機在航天領域的應用同樣非常廣泛,特別是在現在的航空領域的應用。
  • 鈦業資訊| 航空航天用高溫鈦合金鍛件標準即將實施
    標準號:GB/T 38915-2020中文標準名稱:航空航天用高溫鈦合金鍛件
  • 鈦合金金被我們廣泛使用,有可能你使用了,但還不知道
    隨著航空航天,汽車輕質和生物醫用材料的快速發展,鈦合金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已成為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中國的鈦儲量居世界第一,探明儲量約佔世界總量的38.8%。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形成了從鈦礦到鈦錠再到鈦合金加工的產業鏈。目前,鈦及其合金已被廣泛使用,鈦工業的年均增長率約為8%。上至航空航天、太空飛行器,下至深海、油井,鈦合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 高強度高彈性鈦合金髮展現狀
    鈦合金的高強度和低彈性模量賦予其優異的彈性變形能力,作為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首次在 B-52 轟炸機上使用 Ti-6Al-4V 製造的鈦合金螺栓,由此開啟了鈦合金緊固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 國產3D列印用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粉末的崛起
    )金屬球形粉末工業化生產線,截止2020年6月,已開發100多種牌號的金屬粉末產品,並在航空航天、3D列印、生物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鈦合金材料市場中,能批量生產航空航天級高端鈦合金材料的企業主要有西部超導、寶鈦股份、西部材料、陝西天成、湖南金天等企業;而能夠生產中低端鈦合金材料的企業,在「中國鈦谷」——陝西寶雞遍地開花。 縱觀整個鈦材行業,不難發現,應用在中低端的鈦材產能已經過剩,而高端鈦材基本能滿足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需求。
  • 航空航天有什麼區別?中國的航天技術都來自國外?乾貨全在這裡……
    視頻來源:青蜂俠一時間舉國歡騰,在歡呼雀躍的同時,廣大網友也產生了諸多疑問:航空和航天的區別是什麼?在航空和航天領域廣為流傳的「我鈦難了」到底有多難?我們何時才能坐上國產大飛機?我們航空航天的很多核心、尖端技術都來自國外?
  • 我國航空鈦合金材料及鍛件的研究與發展(下)
    》(上)見《鍛造與衝壓》2020 年第15 期優質航空鈦合金鍛件製造工藝技術發展高質量的航空鍛件主要有隨著航空發動機和飛機結構設計的技術進步,航空鍛件向大型化、整體化、精密化方向發展,推動著鍛壓設備及其配套裝備的發展與技術進步。為適應優質精密航空鍛件及難變形材料的鍛造需要,發展了如等溫鍛造、熱模鍛造、分段鍛造等新工藝技術及相應的模具設計製造和質量控制技術。
  • 特種陶瓷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
    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透視  編者按:11月16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舉行,作為中國最大規模的航空航天展會,受到全世界的巨大關注,這不僅是展示我國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更是反映我國在此領域的真實水平,殲十、轟六H、C919等一大批代表我國在這一領域水平的新產品得到了展示
  • 專欄:走向日月星辰,說說航天航空材料的前世今生
    航天航空用材料,也是這麼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02 -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飛行器及其動力裝置、附件、儀表所用的各類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 鈦合金的力學性能論述
    由於鈦合金的比強度高、質地輕、工作溫度範圍大以及優異的抗腐蝕性能等,使其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十分廣泛。目前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鈦合金大約佔鈦總產量的 70%左右。高純度的鈦具有良好的塑性, 但當雜質含量超過一定量時就會形成脆性的化合物,使鈦合金的塑性急劇下降。
  • 鈦合金釺焊有哪些特點
    鈦合金為活性金屬,在航天航空、石油化工及原子能工業得到廣泛的應用,鈦及鈦合金釺焊中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表面的氧化膜穩定,鈦及其合金與氧親和力大,表面容易生成一層很穩定的氧化膜,從而阻焊釺料的潤溼和鋪展,故釺焊時必須將其去除。
  • 航空鈦合金中溫釺焊技術的研究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鈦合金具有高的比強度、優異的抗疲勞性和耐蝕性等突出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航空產品中,如飛機機架和航空發動機等,特別是對於高強度鋼以及鋁合金因質量、強度、抗蝕性或高溫穩定性等綜合性能不能滿足要求的部件。
  • 高溫鈦合金牌號鑑定分析,適用高溫說得很清晰
    高溫鈦合金相對於普通鈦合金,其性能要求更高,尤其是耐高溫性能上。主要原因也就在於,高溫鈦合金應用的領域在飛機發動機壓氣盤、葉片、機匣等關鍵部位。所以高溫鈦合金就要求具有良好的室溫性能、高溫強度、蠕變性能、熱穩定性、疲勞性能和斷裂韌性等等特性。高溫鈦合金檢測對於其成分配方及工藝加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拜恩檢測作為專業鈦合金檢測機構,一直致力於高溫鈦合金檢測服務。
  • 高溫鈦合金牌號鑑定分析,適用高溫說得很清晰
    高溫鈦合金相對於普通鈦合金,其性能要求更高,尤其是耐高溫性能上。主要原因也就在於,高溫鈦合金應用的領域在飛機發動機壓氣盤、葉片、機匣等關鍵部位。所以高溫鈦合金就要求具有良好的室溫性能、高溫強度、蠕變性能、熱穩定性、疲勞性能和斷裂韌性等等特性。
  • PEKK 3D列印材料在航天航空的應用
    1.航空航天我們知道,在航空航天及其高性能應用方面,允許熱塑性複合材料作為結構材料。聚苯硫醚 (PPS)和聚 醚 醚 酮(PEEK)證實它們的性能與成本不同.PPS的優點是成本低,但其玻璃 態轉化溫度為90℃,韌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