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飛行器及其動力裝置、附件、儀表所用的各類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學是材料科學中富有開拓性的一個分支。
當代飛行器設計層出不窮,材料科學也不斷迎來新的挑戰。各種新材料的出現也影響著未來飛行器的設計方向。材料學與飛行器設計相互影響發展,共同進步。
本文重點
1-航空航天材料的技術進展
2-航空航天材料的發展史
3-航空航天採用的幾種主流結構材料
4-航空航天材料的發展的幾大方向
材料科學理論的新發現
材料加工工藝的進展
材料性能測試與無損檢測技術的進步
18世紀60年代 工業革命 1.0
機械製造時代
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19世紀初 工業革命 2.0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
這是一架裝有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的飛機,當時使用的材料有木材(佔47%),鋼(佔35%)和布(佔18%),飛機的飛行速度只有16公裡/時。
40年代 全金屬結構飛機的承載能力已大大增加,飛行速度超過了600公裡/時。在合金強化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系列高溫合金使得噴氣式發動機的性能得以不斷提高。
50年代 鈦合金的研製成功和應用對克服機翼蒙皮的「熱障」問題起了重大作用,飛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3倍音速。
50年代以後 材料燒蝕防熱理論的出現以及燒蝕材料的研製成功,解決了彈道飛彈彈頭的再入防熱問題。
19世紀中期
德國 V-2火箭
19世紀後期 工業革命 3.0
60年代後 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斷提高,一些飛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進的複合材料,如碳纖維或硼纖維增強的環氧樹脂基複合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等,以減輕結構重量。
80年代 飛行器已經發展為機械加電子的高度一體化的產品。使用品種繁多的、具有先進性能的結構材料和具有電、光、熱和磁等多種性能的功能材料。
目前,航空器上使用的材料主要有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和高溫合金,超高強度鋼和複合材料,其中鋁合金材料佔飛機用料50%--70%左右,鎂合金材料佔飛機用料5%--10%左右,現代化的飛機,鈦合金的用量比重越來越大,而高溫合金則用於飛機發動機。
鋁合金
優點:鋁合金密度低、耐腐蝕性能好,且具有較高的比強度、比剛度,容易加工成型。
種類:
航空航天鋁材主要應用在翼面蒙皮、翼面長桁、翼梁上下緣條、腹板、機身長桁、座椅滑軌、龍骨梁、側框、機身蒙皮、機身下部壁板、主地板桁條等部位。
鋁合金及鋁具有強度適中及密度小,易加工及抗腐性強,資源豐富可回收利用等諸多特性,鋁是航空工業製造中重要的金屬材料之一,鋁合金與鋼強度相似,密度低,在同樣強度水平下提供截面更厚材料,抗彎曲及受壓能力強,是飛機製造經典材料。
高強度鋁合金材製成的擠壓型材及板材佔飛機總鋁材用量的30%-35%。
據分析預測,全球航空客運量2014-2023年之間,年均增長率達4.7%,新增客貨飛機將達19000架,低燃油客貨飛機約12400架將要退役,由新飛機替代,全球新增寬體客貨飛機市場需求約達9300架,按飛機數佔同期新飛機總量30%。據我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航空運輸飛機擁有量將達3900架,其中,2000架大型客機。
據靈核網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航空鋁材行業現狀分析及前景發展投資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航空鋁材市場規模13.31萬噸,同比增長4%,到2017年航空鋁材市場規模達到了19.9萬噸,同比增長了8.2%。
我國航空製造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目前私家飛機以及民用航空與大飛機生產逐年增多,航空鋁材近幾年市場規模將越來越大。
鎂合金
優點:鎂合金是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鎂合金具有高的比強度和比剛度、高阻尼、電磁屏蔽、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導熱導電性,以及優異的鑄造、切削加工性能和易回收利用等優點
種類:
鎂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載荷質量每減輕1 kg,整個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就可減輕50 kg,地面設備的結構質量就可減輕100 kg; 戰鬥機質量若減輕15%,則可縮短飛機滑跑距離15%,增加航程20%,提高有效載荷30%; 噴氣發動機結構減重1 kg,飛機結構可減重4 kg,升限高度可提高10 m。
鎂合金在潮溼空氣中容易氧化和腐蝕,因此零件使用前,表面需要經過化學處理或塗漆。德國首先生產並在飛機上使用含鋁的鎂合金。鎂合金具有較高的抗振能力,在受衝擊載荷時能吸收較大的能量,還有良好的吸熱性能,因而是製造飛機輪轂的理想材料。鎂合金在汽油、煤油和潤滑油中很穩定,適於製造發動機齒輪機匣、油泵和油管,又因在旋轉和往復運動中產生的慣性力較小而被用來製造搖臂、襟翼、艙門和舵面等活動零件。民用機和軍用飛機、尤其是轟炸機廣泛使用鎂合金製品。例如,B-52轟炸機的機身部分就使用了鎂合金板材635公斤,擠壓件90公斤,鑄件超過200公斤。鎂合金也用於飛彈和衛星上的一些部件,如中國「紅旗」地空飛彈的儀表艙、尾艙和發動機支架等都使用了鎂合金。中國稀土資源豐富,已於70年代研製出加釔鎂合金,提高了室溫強度,能在300°C下長期使用,已在航空航天工業中推廣應用。
目前,鎂合金材料在航空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飛機框架、座椅、發動機機匣、齒輪箱等。2010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針對用AZ31、WE43等製造的鎂合金飛機座椅,開展了大量的整機可燃性試驗,比較了這兩種鎂合金的可燃性、燃燒持續時間等性能。
輕量化勢必成為航空航天製造業的主流,具有輕質高強的新型鎂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鈦合金
優點:鈦及鈦合金材料密度低、比強度高(目前金屬材料中最高)、耐腐蝕、耐高溫、無磁、組織性能和穩定性好,可以與複合材料結構直接連接,而且兩者之間的熱膨脹係數相近,不易產生電化學腐蝕,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
種類:
目前,航空工業的鈦材用量佔世界鈦材市場總量一半以上,是實至名歸的航空材料。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航空航天工業的快速發展,鈦合金材料及其應用得到了極大發展。1953年首飛的道格拉斯DC-7飛機,首次將鈦合金應用在發動機艙和隔熱板的設計中。1964年,首個「全鈦」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SR-71「黑鳥」首飛,鈦合金用量達到了飛機結構總重量的93%。
鈦合金的用量常被當作衡量飛機選材先進程度和航空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與飛機作戰能力密切相關。美國F-15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約26%,第四代戰鬥機F-22飛機結構鈦合金重量佔比則高達38.8%。F15飛機配備的F100-PW100渦輪風扇發動機鈦用量為25%~30%,F-22的V2500發動機鈦用量提高到了31%。
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上的應用分為飛機結構鈦合金和發動機結構鈦合金。航天方面,鈦合金主要作為火箭、飛彈及宇宙飛船等的結構、容器製造材料。飛機結構鈦合金使用溫度要求一般為350℃以下,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良好的韌性、優異的抗疲勞性能、良好的焊接工藝性能等。發動機用鈦合金要求具有高的比強度、熱穩定性好、抗氧化、抗蠕變等性能。航天飛行器除航空用鈦合金的性能需求外,還要求能夠耐高溫、抗輻射等。
飛機鈦合金結構件主要應用部位有起落架部件、框、梁、機身蒙皮、隔熱罩等。俄羅斯的伊爾-76飛機採用高強度BT22鈦合金製造起落架和承力梁等關鍵部件。波音747主起落架傳動橫梁材料為Ti-6Al-4V,鍛件長6.20米、寬0.95米,質量達1545千克。高強高韌Ti-62222S鈦合金被用在C-17飛機水平安定面轉軸關鍵部位。F-22飛機發動機所處的後機身區域及機尾隔熱罩設計為鈦合金薄壁結構,具備良好的耐溫性能。
航空發動機方面,鈦合金材料的應用領域有壓氣機盤、葉片、鼓筒、高壓壓氣機轉子、壓氣機機匣等。現代渦輪發動機結構重量的30%左右為採用鈦合金材料製造,鈦合金的應用降低了壓縮機葉片和風扇葉片的質量,同時還延長了零部件的壽命與檢查間隔。波音747-8GENX發動機風扇葉片的前緣與尖部,採用了鈦合金防護套,在10年的服役期內僅做過3次更換。
未來航空飛行器對鈦合金的需求應該是兼具更高強度、更高韌性、更高損傷性能、更高耐高溫性能等。鈦合金材料應用發展方向將是:新型高超強度結構鈦合金、高性能的損傷容限型鈦合金、低成本抗疲勞鈦合金、新型高溫結構鈦合金、先進TiAl基材料、鈦基複合材料等方面。
高溫合金
優點:具有較高的高溫強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蝕性能,良好的疲勞性能、斷裂韌性等綜合性能。高溫合金為單一奧氏體組織,在各種溫度下具有良好的組織穩定性和使用可靠性。
按基體元素種類:
高溫合金是為了滿足噴氣發動機對材料的苛刻要求而研製的,至今已成為軍用和民用燃氣渦輪發動機熱端部件不可替代的一類關鍵材料。在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中,高溫合金用量所佔比例已高達50%以上。
高溫合金主要應用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高溫合金材料的用量佔發動機總重量的40%-60%,主要分布在:燃燒室、導向器、渦輪葉片和渦輪盤。而航空航天產業屬於國家戰略性先導產業。高溫合金的發展與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進步密切相關,尤其是發動機熱端部件渦輪盤、渦輪葉片材料和製造工藝是發動機發展的重要標誌。
目前,全球航空航天市場總額已高達數千億美元,並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製造成本佔整機製造的25%左右,航空發動機中原材料成本佔比約為50%,高溫合金為原材料主要構成,約佔原材料成本的36%。
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高溫合金材料年生產量約3.52萬噸左右,消費量達5.93萬噸,市場容量超過130億元。目前我國高溫合金生產企業數量有限,生產能力與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缺口。
超高強度鋼
優點:超高強度鋼在強度、剛性、韌性以及價格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且擁有在承受極高載荷條件下保持高壽命和高可靠性的特點,在航空領域得到廣泛使用。
種類:
超高強度鋼是當前強度最高的金屬結構材料,航空超高強度鋼代表一個國家的冶金最高水平。航空超高強度鋼主要用作起落架、傳動齒輪、主軸承和對接螺栓等關鍵構件。人人都明白起落架對飛機和乘員安全的保障作用,高性能傳動齒輪是直升機傳動系統的核心構件,主軸承決定著航空發動機的服役壽命和可靠性,對接螺栓直接關係飛機安全。
航空超高強度鋼的研究發展難度很大,但卻是航空發達國家的競爭熱點。其中,起落架用鋼代表了一個國家超高強度鋼的最高水平。美國於上世紀50年代研製出300M超高強度鋼,60年代開始用於飛機起落架,90年代研製出Aermet100超高強度鋼,直到21世紀初才研製出適用於航母艦載機起落架用S53超高強度不鏽鋼。上世紀50年代,美國用了10年時間將客機用渦輪噴氣發動機主軸承壽命提高到30000小時,支持了發動機定壽,但齒輪軸承鋼仍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對接螺栓的強度雖已達到1800MPa以上,但卻尚無一個較理想的超高強度鋼。
目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航空發動機傳動部件超高強度鋼的製造技術,例如國外發展了超高強度齒輪(軸承)鋼,如CSS-42L、GearmetC69等,已在發動機、直升機和宇航應用中試用。
先進複合材料
優點:具有質量輕,較高的比強度、比模量、較好的延展性、抗腐蝕、隔熱、隔音、減震、耐高(低)溫等特點,已被大量運用到航空航天、醫學、機械、建築等行業。
種類:
複合材料技術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國防關鍵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先進複合材料的研究水平和應用程度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代表,特別是在飛機製造業,各種先進的飛機無不與先進的複合材料技術緊密聯繫在一起。舉直升機為例,複合材料在先進直升機上的用量已高達50%(重量比)左右,複合材料應用的部位已從整流罩、地板、整體壁板等次承力結構向旋翼、框、梁等主承力結構方向發展,具有典型代表的是NH-90、波音-360、V-22、RAH-66等現代直升機。
2013年,機身所用複合材料,航空發動機複合材料,飛行器內飾所用材料分別佔64.6%,6.9%,28.5%;統計數據指出到2018年,機身所佔比重會達到77.4%,其中航空發動機和飛行器分別佔4.8%和17.8%。
高性能
高性能是指輕質、高強度、高模量、高韌性、耐高溫、耐低溫,抗氧化、耐腐蝕等。材料的高性能對降低飛行器結構重量和提高結構效率、提高服役可靠性及延長使用壽命極為重要,是航空航天材料研究不斷追求的目標。
高功能及多功能
材料在光、電、聲、熱、磁上的特殊功能是支撐某些關鍵技術以提高飛行器機動性能和突防能力的重要保證。如以紅外材料為基礎的光電成像夜視技術能增強坦克、裝甲車、飛機、軍艦及步兵的夜戰能力,紅外成像制導技術可大大提高飛彈的命中率和抗幹擾能力,以新型固體雷射材料為基礎的雷射測距和火控系統等可使靈活作戰能力大大加強。
複合化
複合化已成為新材料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業內專家指出,航空複合材料未來20~30年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甚至引發航空產業鏈的革命性變革,包括設計理念的創新和設計團隊知識的更新,航空產品供應鏈的戰略性改變,新型複合材料技術不斷出現(如混雜複合技術、源於自然界中珍珠貝殼結構後發的仿生複合技術),以及對航空維修業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複合材料可以明顯減輕結構質量和提高結構效率。國外衛星、戰略飛彈及固體火箭發動機的關鍵結構材料幾乎已經複合材料化。
智能化
智能化是航空航天材料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智能複合材料將複合材料技術與現代傳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功能驅動技術集成於一體,將感知單元(傳感器)、信息處理單元(微處理器)與執行單元(功能驅動器)聯成一個迴路,通過埋置在複合材料內部不同部位的傳感器感知內外環境和受力狀態的變化,並將感知到的變化信號通過微處理器進行處理並作出判斷,向功能驅動器發出指令信號;而功能驅動器可根據指令信號的性質和大小進行相應的調節,使構件適應有關變化。
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從而實現自檢測、自診斷、自調節、自恢復、自保護等多種特殊功能。智能複合材料是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與材料科學交叉融合的產物,在許多領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飛機的智能蒙皮與自適應機翼就是由智能複合材料構成的一種高端的智能結構。
整體化
整體化製造不僅可減少機械裝配件數量,節約材料和工時,還能減少因裝配失誤埋下的事故隱患。鋁合金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結構材料,用鋁合金厚板(厚度>6 mm)製造飛機整體部件如機身框架、機翼壁板、翼梁、翼肋等是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低維化
低維化是指維數小於 3 的材料的應用,具體來說包括二維(超薄膜)、一維(碳納米管)和準零維(納米顆粒)材料。其中碳納米管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用它製備複合材料也取得了較大進展。
低成本化
航空航天材料從過去單純追求高性能發展到今天綜合考慮性能與價格的平衡,低成本化貫穿材料、結構設計、製造、檢測評價以及維護維修等全過程。對碳纖維複合材料而言,其製造成本在整個成本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對其低成本製造技術應投入足夠關注。
材料的低成本目標包括原材料、製備加工、監測評價和維修等全過程。各種低成本製造技術發展很快,尤其是以樹脂傳遞成型(RTM)為代表的液體成型技術和以大型複雜構件的共固化/共膠接為代表的整體化成型技術等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航空航天材料的低成本是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高環境相容性
航空航天飛行器所用的材料及其製備、加工和回收,必須具有高度的環境相容性,無汙染,易回收。
材料的計算設計和模擬仿真
航空航天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飛行器關鍵零部件的工況和環境條件更加苛刻,為適應材料科學的創新,發展了材料的計算設計和數值模擬技術。
從蒙布到先進複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發展的漫長徵程跨越了三個世紀。
人類探索星空,飛向宇宙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如夜星般閃耀的技術成果,是無數奠基人用盡畢生的時間、心血、甚至生命換來的。在航空航天和材料學的未知海洋裡,人類探索的領域越來越遠、越來越寬廣。
科學上的偉大進展往往來源於持之以恆的堅韌與靈感女神的愛眷,而不是不切實際的猜測。在拉普拉斯的決定論性中,人們為了預言未來,必須知道所有粒子在某時刻的位置和速度。在航空航天和材料學的發展徵程上,位置如同科研人員嚴謹認真的堅毅心,速度是對於天空的誠摯熱愛!
抬頭仰望星空時
奮進不止!
參考資料: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章守華,吳承健.鋼鐵材料學.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2
《航空工程材料與失效分析》.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2014年
https://kknews.cc/society/qyy6lr.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8%AA%E7%A9%BA%E8%88%AA%E5%A4%A9%E6%9D%90%E6%96%99/123437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8%AA%E7%A9%BA%E6%9D%90%E6%96%99/5313938
https://kknews.cc/tech/kzm5rqp.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22/15/48110136_706158478.s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onents_of_jet_engines
http://www.ecorr.org/news/science/2018-01-04/167939.html
https://www.alu.cn/aluNews/NewsDisplay_1020137.html
https://www.alu.cn/aluNews/NewsDisplay_1077876.html
http://www.sohu.com/a/320770820_100070428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81%E5%90%88%E9%87%91
http://www.sohu.com/a/323320866_115926
http://market.chinabaogao.com/yejin/12114C9342019.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5%E9%AB%98%E5%BC%BA%E5%BA%A6%E9%92%A2
http://www.cssn.cn/hqxx/xkdt/xkdtnews/201403/t20140304_1016762.shtml?COLLCC=321861156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8%E8%BF%9B%E5%A4%8D%E5%90%88%E6%9D%90%E6%96%99/2571683
http://www.m-factory.com.cn/blog/post/313.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B6%E7%93%B7%E5%9F%BA%E5%A4%8D%E5%90%88%E6%9D%90%E6%96%99
http://www.cdxcl.org/news_details.html?id=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