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吃火鍋成了不少人驅寒的好辦法。特別是,有時候一個人宅在家時,既懶得出門,又不想點外賣,自熱火鍋就成了吃貨們的首選。
自熱火鍋在使用時到底要注意些什麼呢?市面上的自熱火鍋安全性高嗎?
11月27日上午,浙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消防救援大隊對自熱火鍋加熱包的安全性進行了實驗。
「市面上大部分自熱火鍋加熱是利用加熱包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從而煮熟食物。」消防員說,而日常使用時,對加熱包加熱的不規範操作就有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消防員通過實驗模擬了兩種最為常見的錯誤使用加熱包方式。
「一種是在使用加熱包加熱自熱火鍋時,堵住了自熱火鍋的透氣孔。另一種是將加熱包剪開,將加熱包內粉末直接與水發生反應。」進行實驗的消防員介紹。
1、堵住自熱火鍋透氣孔半分鐘,塑料碗開始膨脹變形。
消防員拆開一個自熱火鍋。「所有的自熱火鍋的蓋子上,都會有一個透氣孔。透氣孔的作用是將加熱中產生的高溫水蒸氣及時散發出去,以免在熱蒸汽將人燙傷。」實驗前,消防員進行了簡單科普。
實驗中,消防員把加熱包放入塑料碗中後,加了水,然後放上需要加熱的食材,再蓋上蓋子。而在蓋上蓋子後,消防員有用膠帶紙將透氣孔直接封住了。
加熱反應開始裡,自熱火鍋裡開始發出「噗噗」的聲音。大概半分鐘以後,裝著密封的自熱火鍋就開始膨脹變形了。大概一分多鐘之後,自熱火鍋的蓋子突然被熱氣掀開,大量的水蒸氣就從蓋上邊冒了出來。「水蒸氣溫度最高可能達到近200℃,這樣的水蒸氣直接接觸皮膚的話,容易造成燙傷。」消防員說。
當熱氣將蓋子掀開後,儘管反應仍在繼續,但消防員說,自熱火鍋中的食物已經很難再被「蒸熟」了。
「自熱火鍋和方便麵不太相同,方便麵使用時加入熱水後,內部不再會產生熱氣,因此需要密閉。而自熱火鍋加熱時,一定要保證透氣口能正常透氣。」實驗後,消防員提醒。
2、加熱包內粉末直接與水混合,礦泉水瓶被「炸」飛。
另一個實驗中,消防員將自熱火鍋的加熱包剪開後,倒入一個礦泉水瓶中,讓粉末直接與水發生反應。「加熱包中的粉末直接與水反應,反應速度會更快,反應也會更劇烈。」消防員說,這模擬了日常生活中,一些「自作聰明」的吃貨朋友們,為了讓自熱火鍋加熱更快,而選擇直接讓加熱粉末與水反應。
實驗中,消防員將水與加熱粉末混合後,擰緊了礦泉水瓶蓋。「這就是一個極端的環境下,將兩個錯誤操作混在了一起。」
此後,礦泉水瓶內發生了劇烈的反應。大約1分40秒後,礦泉水瓶身逐漸膨脹變形。2分30秒後,礦泉水瓶倒地,此時,瓶身迅速膨脹,擴大。反應大概進行了7、8分鐘後,礦泉水瓶突然發生「爆炸」,瞬間瓶內的水、加熱粉混合物四處飛濺,並產生了巨大的「爆炸聲」。這時,礦泉水瓶變形,瓶蓋也不見了蹤影。
「這是反應產生的高溫蒸汽在瓶內形成了高壓,因而引起的『爆炸』。」消防員說,這種「爆炸」是在一種非常極端的條件下產生的。「我們想通過實驗告訴大家,千萬不能直接將加熱粉末與水直接反應。」
另外,加熱粉末與水直接反應不僅存在危險性,反應後產生的廢水也不利於處置。「加熱包的外包裝進行了特殊處理,反應後的粉末仍會留在包裝內,但直接用粉末進行反應後,剩餘的廢水若直接傾倒的話,有汙染環境的風險。」消防員說。
目前,市面上正規渠道銷售的自熱食品,只要大家在使用和食用時按說明書要求進行加熱,安全性是可靠的。
在此,消防員給出了一些使用自熱食品的小提示:
1. 選購自熱產品時,要注意觀察包裝外殼是否有QS標誌,自熱火鍋的塑料包裝是否使用的是PP5材質。
2.檢查加熱包的包裝袋是否破損,如果破損就不再食用,同時還要檢查出氣孔是否處於被堵塞狀態。
3.一定要按照自熱食品上的說明書來使用發熱包,並嚴格按照提示內容操作,特別是不要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避免明火。
4.自熱食品包裝底部溫度高,最好在桌面上加一層隔熱墊,以防玻璃碎裂或者在桌面留下印記。
5.自熱類食品不能放入微波、烤箱等加熱,加熱完成後,揭蓋要當心,以免被蒸汽燙傷。
6.因生石灰屬於航空危險品,乘坐飛機時嚴禁攜帶,所以大多數含有生石灰的自熱類食品,是不能攜帶上飛機或者託運的。
7.消費者使用後的方便火鍋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或與水直接接觸。
來源:錢江晚報 新華網
實習編輯:黃秀卿 責編: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