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源於自然。華夏先民從觀察天地運行間日出日落和時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將青、赤、白、黑、黃五色定為正色,並與五行中木、火、金、水、土一一對應。因為五行相生相剋,所以色彩間也用了相生相剋的關係,這也成為五行家居配色的重要理論依據。
每個色彩,有淺到深有著不同的面貌,更是蘊藏著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情趣。我國的傳統色彩文化是歷代政治經濟、社會風情、文學藝術、民俗節慶,以及思想觀念和審美標準的反映。
一【鈦白】
白色在傳統色彩觀念中,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衍生出不同的含義。在古歌謠《詩經》中,先民以白色的駿馬比喻品行高潔的賢人:「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肽白是一種惰性顏料,是傳統白粉的替代物。傳統白粉可分成鉛粉、蛤粉、白堊等數種,蛤粉從海中的文蛤殼加工研細而成,日久易「返鉛」而變黑,用雙氧水輕洗則可返白,至於白堊(白土粉)在古代壁畫中常用,亦歷久不變色。
二【藤黃】
藤黃是一種純黃色的餓植物性國畫顏料,在古代文獻中的「銅黃、同黃、月黃「的記載,屬於外賣的著色顏料,在唐代以前從東南亞傳入我國,後向東傳到日本。
它是南方熱帶林中的海藤樹的樹脂,從其樹皮鑿孔,流出膠質的黃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黃有毒,不可入口。
三【硃磦】
即朱標,是將朱京研細,兌入清膠水中,浮在上面成橙色的部分。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鮮明成朱紅色者較佳,也有製成墨狀,朱京不宜調石青、石綠使用。
四【硃砂】
即硃砂,又稱丹砂、辰砂,硃砂的粉末呈紅色,可以經久不褪。硃砂做為顏料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應用廣泛,「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硃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這種做法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五【胭脂】
用紅藍花、茜草、紫梗三種植物製成的暗紅色顏料,但以胭脂作畫,年代久則有褪色的現象,目前多以西洋紅取代。
六【曙紅】
「曙」字原義為天亮、晨曦及晨光。曙色是形容旭日初升時,金光萬裡的陽光色彩,顏色呈紅中帶黃,或偏橘紅色。曙光在仲夏間明朗的天氣裡,特別絢麗奪目。在近代,曙色亦成為東方紅,曙光代表希望與朝氣。
曙紅是用來畫國畫的專用顏料。現在銷售的一般為管裝和顏料塊,也有顏料粉的。曙紅為一種酸性染料,又稱四溴螢光黃或四溴螢光素,可由螢光黃通過溴代製備得到。
七【赭石】
又秩士朱,從赤鐵礦中出產,呈淺棕色,目前赭石大多精製成水溶性的膠塊狀,無覆蓋性。
八【三綠】
石綠的一種,通常呈粉末狀,使用時須兌膠,石綠根據細度可分為頭綠、二綠、三綠、四綠等,頭綠最粗最綠,依次漸細漸淡。
九【三青】
石青的一種,性能與用法大致與石綠相同,石青也分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幾種,頭青顆粒粗,較難染勻,應多染幾次才好。
十【酞青藍】
又名銅酞青,海利勤藍B,顏料蘭,花青藍宮,蒙納斯藍B等。屬於酞青顏料系列。
十一【花青】
用蓼藍或大藍的葉子製成藍澱,再提煉出來的青色顏料,用途相當廣,可調藤黃成草綠或嫩綠色。
十二【墨黑】
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煙、松煙兩種,製成的墨稱油煙墨和松煙墨。油煙墨為桐油煙製成,墨色黑而有光澤,能顯出墨色濃淡的細緻變化,宜畫山水畫;松煙墨黑而無光,多用於翎毛及人物的毛髮,山水畫不宜用。
今天給大家帶來【萬套配色】+【靈感圖片】,總數量約20000+,素材涵蓋了春夏秋冬、植物、動物、風景等素材,對於設計工作者是不可多得的乾貨。(資源已經分類分開整理壓縮好,可以高效搜索查看) 本次資源 限時免費 分享給愛學習的小夥伴。
領取方式1
領取方式2
將本條帖子轉發至200+設計師群保留1h
發送「轉發保留1h截圖」至上方微信號獲取資料哦!
▼
部分分享資料展示
▲ 色彩搭配色卡
▲ 色彩搭配色卡
▲ 色彩靈感搭配
▲ 橙色靈感
▲ 藍色靈感
▲ 北歐簡約風格場景陳設
▲室內裝飾軟裝陳設場景搭配
▲歐洲建築建築
領取方式1
領取方式2
將本條帖子轉發至200+設計師群保留1h
發送「轉發保留1h截圖」至上方微信號獲取資料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
-END-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