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大頭娃娃"背後抑菌霜:違規加激素非個案

2021-01-15 網易親子

2021-01-11 09:02:32 來源: 南方都市報

舉報
福建漳州嬰兒疑因塗抹抑菌霜變「大頭娃娃」一事,持續引發網絡關注。1月8日,漳州市衛健委通報介入調查,正聯繫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同時責令企業下架和召回涉事產品。當天,涉事「歐艾嬰童」負責人回應媒體,稱「產品經過檢測,不存在問題。」8日下午,南都記者從「歐艾嬰童」所在的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工業區管委會獲悉,根據調查,該款「益芙靈」抑菌霜生產兩批共1200瓶,以4元一瓶的價格銷售給經銷商,主要銷往江蘇連雲港、宿遷兩地,目前廠裡留存的少量樣品已送往福州的檢測機構。9日,南都記者走訪廣州等地的多家母嬰店、藥店,未發現涉事的「益芙靈抑菌霜」在售。不過,不少藥店、母嬰店推薦的嬰兒抑菌霜,其外包裝的生產許可是消毒用品許可甚至化妝品許可,部分產品含防腐劑、香精,銷售人員話術一致稱「放心用」、「自家孩子也在用」,向消費者推薦給嬰幼兒使用。1月7日,自媒體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條「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使女嬰出現「大頭娃娃」症狀的視頻,稱一位媽媽求助,自家5月大的孩子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送醫後,醫生檢查分析是塗抹「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的原因,醫院此前已出現四個類似狀況的寶寶。

「老爸評測-魏老爸」發布的視頻提到,博主去了3家母嬰店詢問發現,只要顧客提到孩子皮膚紅腫發炎,店員會直接推薦這款嬰兒霜。當顧客表示想要別的產品時,店員會說只有這款賣得最好。其隨後從線上電商和涉事嬰兒家屬處獲取樣品送檢,結果顯示,除了「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同廠家的「開心森林」嬰兒霜,均檢測出了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超標30多倍。值得注意的是,一款名為複方丙酸氯倍他索的藥膏說明書中介紹,丙酸氯倍他索的不良反應包含多毛症與庫欣症候群等症狀。據了解,庫欣症候群的主要表現為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等。而翻開這兩款嬰兒霜的使用說明書,均顯示「可以用來日常護理」。

「老爸評測」的一名技術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在其過往送檢出激素的樣品中,激素含量一般只有零點幾左右(單位mg/kg)。該技術人員介紹,「寶寶霜裡添加激素見效更快,比如說孩子有溼疹、紅腫,上午塗完下午就能見效。」但見效快的同時,激素也會對寶寶帶來嚴重傷害。在醫生建議停用該款嬰兒霜後,涉事嬰兒身體狀況好轉。但醫生同時表示,該嬰兒體重過重,脖子短,呼吸系統也沒有發育完全,停用激素後或造成全身衰竭,有生命危險,同時由於激素很難排出體外,孩子未來很可能面臨性早熟。此事隨後引發熱議。對於外界質疑,8日,「歐艾嬰童」的負責人張先生回應媒體稱,「產品經過檢測,不存在問題」,其還質疑家長在網絡炒作此事。8日午間,漳州市衛健委官網通報,近日有群眾反映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涉嫌違法添加「激素」等問題。獲知信息後,漳州市衛健委聯合市場監管局迅速介入,組織人員前往涉事企業現場調查。目前,衛健部門已責令該企業召回涉事產品,並對在檢查現場查見的留樣樣品、產品包裝材料等進行取樣留置,聯繫權威檢測機構進一步檢測。涉事企業已暫停生產,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產品下架。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8日下午,「老爸評測」再公布接診涉事嬰兒之一的南京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顧威回應。其表示,涉事孩子是接觸了外源性激素導致出現「滿月臉」,「查過孩子體內的腎上腺有沒有毛病,下丘腦垂體有沒有問題,做了一系列的檢查,最後查出來考慮是她接觸了外源性的激素,導致體內皮質激素很多。但是我們查出來她體內激素是低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外源激素來了以後,把她自己的激素給抑制掉,臨床上出現增多。」南都記者查詢「天眼查」顯示,涉事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生產企業為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下稱「歐艾嬰童」),成立於2017年4月,企業曾用名為「福建歐艾藥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顯示為衛生用品[抗(抑)菌製劑(液體、膏劑、凝膠、粉劑)(淨化)]的生產、銷售;發用類、護膚類、香水類、美容修飾類化妝品的生產、銷售;化妝品、日用品百貨、一類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銷售;中藥飲片的研發、生產、銷售。1月8日下午,南都記者聯繫上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所在的漳州市龍文區朝陽工業區管委會,該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歐艾嬰童在2017年入駐該工業園區,廠房面積約800平方米,「他這家廠很小,按訂單出貨,12月初它因為沒有訂單,工廠基本處於停工狀態,員工大概五、六個人。工廠法定代表人姓張,他們大股東昨天到場配合了調查。」上述漳州市龍文區朝陽工業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此事經短視頻博主曝光後,1月7日下午,漳州市衛健委及市場監管部門已到事發工廠調查,經查,該款「益芙靈」抑菌霜共生產兩批共1200瓶,「他們賣給經銷商是4塊錢一瓶出貨,兩批貨才幾千塊錢的貨值。主要銷往了江蘇宿遷、連雲港兩地,廠裡只留存6瓶樣品,目前已送往福州市相關檢測機構檢測」。該負責人同時透露,涉事企業生產幾款產品主要都是抑菌霜,「現場工廠的衛生條件是還可以的,是無塵車間,他自己每批貨都有檢測報告,按他們廠家的檢測報告是沒有問題。所以,還是要等第三方檢測。昨天衛健委也已經把廠裡留存的樣品,送往福州市相關檢測機構檢測。具體的結果還要等檢測報告。」上述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歐艾嬰童沒有自營電商,已銷售的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的網店,「市場監管局也要求他們廠家召回這款產品,讓他把網上的產品先下架。」其同時透露,相比出廠價4元一瓶,「那些母嬰店銷售幾十元一瓶,差價確實很大。」南都記者注意到,益芙靈嬰兒霜外包裝標明為「消」字號產品。但原衛生部公告明確提到,「消毒產品與藥品有嚴格區別,消毒產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規定:「消毒產品嚴禁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激素等物料。」涉事廠家的益芙靈和開心森林兩款抑菌霜的使用說明書顯示,產品相關成分不含激素,但「老爸評測」送到專業機構檢測後,顯示含有30mg/kg的激素,嚴重超標。對此,一名質檢員告訴南都記者,一般產品外包裝不會標註是否有激素,具體要看產品檢驗報告。1月9日,南都記者在廣東廣州、海南儋州等地的多家藥店和母嬰店走訪,均未發現有涉事的「益芙靈抑菌霜」在售。不過,這些藥店、母嬰店店員推薦的嬰兒抑菌霜並非藥品,產品生產許可有的顯示為消字號,部分甚至含防腐劑、香精,均被推薦給嬰幼兒使用。在廣州市番禺區南村的一間大型連鎖藥店,店員向記者推薦了多款嬰幼兒抑菌霜,價格在20到40元不等。南都記者注意到,其推薦的一款濟南生產的某品牌「益膚寧」抑菌霜,外包裝顯示取得「魯衛消證字許可」,同貨架上的另一款寶寶抑菌霜顯示為「魯衛消證字許可」,該兩款產品外包裝均未提示嬰幼兒是否可用。在問及有關產品的安全問題及副作用時,店員稱「無激素」、「自家有孩子也在用」。南都記者注意到,貨架上號稱功能相同的不同品牌「嬰兒抑菌霜」,取得的生產許可證也完全不同,有的是「消字號」消毒用品,有的實際上是「妝字號」的化妝品,卻都披著「嬰兒抑菌膏」的旗號,以藥品的名義在出售,部分成分還含有防腐劑、香精。

在廣州一家小型藥店,一款名為三某品牌「嬰寶維膚霜」外包裝提到了「嬰幼兒及孕婦專用」,其成分位列第一的是消毒防腐藥葡萄糖酸氯己定0.5%,外包裝顯示同樣是「衛消字號」。同一貨架上的另一品牌恆某「嬰寶維膚霜」,其成分顯示,含有防腐劑苯氧乙醇以及香精,產品說明取得的是「妝字號」生產許可證。

值得關注的是,在南都記者走訪期間,多家藥店或母嬰店店員推薦嬰兒霜時,均會加上一句「自家孩子也在用」的話術。在廣州一間母嬰店,負責人推薦的某香港公司委託湖南廠家生產的「寶貝膏」,其主要成分顯示包括葡萄糖酸氯己定,負責人稱自家「兩個月大的孩子正在用」。南都記者在海南儋州也走訪了兩家藥店和一家母嬰店,店員均表示店裡沒有涉事品牌的抑菌霜產品在賣,但有嫩膚霜、潤膚霜以及溼疹膏的相關產品,稱「產品可以在寶寶身體多處塗抹,你放心,我自己的孩子用了很久也從來沒什麼問題。」

針對嬰兒抑菌霜的線上銷售情況,南都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檢索「益芙靈抑菌霜」,檢索結果均顯示無該商品的相關結果。平臺產品頁面顯示的其它嬰兒抑菌霜產品,價格從幾十元到200元不等,個別商家還展示了抑菌霜的成分與外包裝生產情況說明、衛生消證字許可,但大部分均無法通過商品頁面查閱其全部成分,多數銷售商家並未在頁面提供產品檢驗報告,顯示這類嬰兒霜的規範程度不一。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孫建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帶「妝字號」屬於化妝品,帶「消字號」屬於消毒用品,不允許添加過量激素。只有在藥品中,經過臨床實驗後才能添加有治療效果相應劑量的激素。1月8日,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生林鳴在其微博上也表示,他收治過的患兒中,就有因使用聲稱不含激素的溼疹膏,而出現「滿月臉」的情況。南都記者查詢發現,部分「嬰兒霜」號稱「純天然」卻添加激素,導致嬰幼兒使用後身體出現異常的案例並非個例。據央視新聞報導,2018年,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的於先生為給40多天大的女兒治療溼疹,曾購買紫娃牌紫草維膚膏,塗了不過兩三個小時症狀就明顯好轉。使用至孩子八個月大時,卻發現小嬰兒患上了高血糖、結石,面部也不正常,就像「充了氣」一樣。經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研究院檢驗,發現該產品中含有柚子寶寶使用的「益芙靈」同一種超強效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2019年,網絡集中曝光過一批號稱純天然治療溼疹的嬰兒霜,經檢測含有激素。自媒體丁香媽媽等機構選購了8款熱銷的寶寶溼疹霜,並送檢至SGS(全球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檢驗結果顯示,8款自稱「純天然」「無激素」的嬰兒霜中有6款都含有激素,其中不乏多種強效及超強效激素。南都記者梳理還發現,此前已有多地檢測出兒童相關產品添加禁用物質或含量超標等問題。2020年2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抽檢信息通告顯示,騰躍公司旗下的「諾必行」金銀花嬰兒修護膏、諾必行嬰寶幼兒特護膏、諾必行嬰寶護膚霜等在內的4批次產品被檢驗出含禁用物質,禁用物質為咪康唑、苯海拉明、克黴唑。該局2019年10月14日發布的廣東省化妝品監督檢查情況通報(2019年第111期)也顯示,騰躍公司因嚴重違反《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範》有關規定,廣東省局已責令該企業暫停所有化妝品的生產銷售,對企業涉嫌違法違規生產行為依法嚴肅處理。對於涉事「大頭娃娃是否能夠恢復」的提問,1月8日,微博名為@皮膚科醫生王子洋發微博分析,「恢復過程緩慢,對身體肯定有損害」。王子洋還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嬰兒霜產品的監管,其寫道,「妝字號、消字號、械字號都不是治病的,治病就用國藥準字號,激素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性更高。」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 劉淑芬_NQ4973

相關焦點

  • 「用抑菌霜變大頭娃娃」女嬰家長否認炒作
    「用抑菌霜變大頭娃娃」女嬰家長否認炒作 出處:北京商報
  • 連雲港贛榆區衛健委:"大頭娃娃"抑菌霜不合格,涉事店鋪被罰4000元
    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1月11日,新京報記者從連雲港市贛榆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大頭娃娃」抑菌霜涉事產品流入連雲港市的有600瓶,目前已召回97瓶,暫時查封9瓶。此外,贛榆區衛健委已於2020年12月30日對涉事店鋪金寶貝母嬰生活館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4000元並責令其整改。
  • 央視評:「大頭娃娃」是最沉重舉報信 對疑似寧過度勿麻木
    來源:央視原標題:熱評丨「大頭娃娃」是最沉重舉報信,對疑似寧過度勿麻木 18年前劣質奶粉導致的「大頭娃娃」事件在公眾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陰影,此次「大頭娃娃」幾個字一出來,立刻喚起公眾的痛心記憶和本能警惕。微博測評博主「老爸評測」近日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5月齡女嬰使用抑菌霜後變成「大頭娃娃」?漳州市衛健委:已立案調查
    有女寶寶疑似用了「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原本可愛清秀的她竟變成「大頭娃娃」!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5個月孩子為什麼頭變這麼大?】1月7日,B站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此事引起眾多網友熱議。網傳視頻中,這個女嬰在2個月的時間裡竟然沒有長身高,但是每個月卻越長越胖,臉摸上去「像塊大石頭」,還長出了又黑又密的汗毛。
  • 「大頭娃娃」事件重現,激素「嬰兒霜」被指罪魁禍首!
    嬰兒使用寶寶霜後變「大頭娃娃」1月7日,自媒體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發布了一段視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顯示,5月大的孩子在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孩子經送醫後,起初檢查表明身體是健康的。
  • 5月齡寶寶塗「抑菌霜「變大頭娃娃,專家講解寶寶護膚如何避免踩雷...
    近日,一則「大頭娃娃」新聞引得不少家長關注。據報導,寶寶塗抹某品牌抑菌嬰兒霜中,被檢出含有過量的氯倍他索丙酸酯(一種糖皮質激素),僅5個月大的寶寶變成22斤的「大頭娃娃」,並且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現象。激素為何會造成娃娃大頭?孩子還能應用激素嗎?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張成強醫生為寶爸寶媽釐清概念。 張成強解釋,人體皮膚屏障包括表皮和真皮,得益於此,人體很少被病原體侵入。
  •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了因為一款嬰兒霜孩子慘變「大頭娃娃」最後也要提醒各位家長:不要把所謂的抑菌膏或溼疹膏,當作日常潤膚霜給孩子或者自己長期使用。另外,激素本身不是洪水猛獸,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激素,可以治療、緩解很多皮膚疾病。但是,要警惕在化妝品中亂加激素的無良商品。END
  • 5個月大女嬰抹了嬰兒霜後變「大頭娃娃」 評測主播送檢後發現激素...
    央廣網北京1月9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近日,B站博主「老爸評測」發布一段視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了臉腫大的現象,並伴有發育遲緩、多毛等症狀。這段視頻引發眾多網友熱議。這款抑菌霜是否就是導致孩子「大頭」的罪魁禍首呢?
  • 使用這款面霜後,嬰兒變「大頭娃娃」?官方回應
    使用這款面霜後,嬰兒變「大頭娃娃」?官方回應 2021-01-09 08:11 來源: 深廣電第一現場 人工智慧朗讀:
  • 疑抹抑菌霜變「大頭娃娃」 母嬰店爆款背後的激素疑雲
    因面部脂肪堆積,柚子的臉頰過重,耷拉在兩側,從她這時的照片能明顯地看出來,臉頰兩側的寬度已經超過頭圍,像個「大頭娃娃」。這時的柚子,眼睛已經被面部脂肪擠壓成一條縫,滿月時的雙眼皮早已消失不見,她還新學會一個動作,向外拱嘴,「觀察到寶寶經常做這個動作,我才發現,是因為只有這樣拱嘴,她才能睜開眼睛」。
  • 面對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 我們真要聞激素色變嗎?
    2021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1月7日,網絡上某評測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的事件,內容顯示,一位家長給女兒使用了「噯英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了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同時該女嬰還表現為發育遲緩、多毛、面部腫大等症狀,隨後家長帶嬰兒輾轉多家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醫生懷疑孩子使用了激素藥膏。
  • 江蘇一5月大女嬰使用某抑菌霜成22斤的大頭娃娃 涉事產品全銷往江蘇
    針對近日網傳的「大頭娃娃」事件,福建漳州市衛健部門1月9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涉事的兩款產品共1200瓶,分別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目前正召回檢測。 1月7日,有微博博主曝光,一家長因給孩子使用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並有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症狀。
  • 大頭娃娃事件再重現:這類「激素」藥膏不能給寶寶用
    1月7日,B站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 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此事引起眾多網友熱議。
  • 抹抑菌霜變「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近日,一則「大頭娃娃」新聞震驚了各位爸爸媽媽。據報導,這個可憐的寶寶塗抹的某品牌抑菌嬰兒霜中,被檢出含有過量的氯倍他索丙酸酯,就是糖皮質激素的一種。所以,僅僅5個月大的寶寶變成22斤的「大頭娃娃」,並且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現象。
  • 嬰兒使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近日,某網絡博主發布的一段嬰兒使用抑菌霜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稱,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噯嬰樹」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了臉部腫大的現象,並伴有發育遲緩、多毛等症狀。 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該抑菌霜激素超標。
  • 這款產品可能導致「大頭娃娃」 ,相關部門已介入
    1月7日,抖音博主「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一位家長給女兒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 並有發育遲緩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該抑菌霜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此事引發網友熱議。
  • 嬰兒用抑菌霜成「大頭娃娃」 父親:商家警告我不要亂說,我要一個...
    1月7日,B站博主@老爸測評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
  • 嬰兒霜疑含激素致女嬰「大頭」? 海口:密切關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8日消息(記者 姜飛 王洪旭 實習生 鄭鑫)1月7日,網絡博主「老爸評測」通過某短視頻平臺曝光了一起疑似因嬰兒霜含激素導致女嬰「大頭」事件,一對年輕的家長給女兒使用「某嬰樹」益芙靈嬰兒霜後,導致孩子2個月沒有長身高,額頭等多處長汗毛、臉腫大等。此視頻發出後,短時間內引發廣泛關注,網友點讚311萬多次,僅評論就超過22萬條。
  • 4個月寶寶疑抹抑菌霜變「大頭娃娃」,母嬰店「爆款」背後隱患重重
    因面部脂肪堆積,柚子的臉頰過重,耷拉在兩側,從她這時的照片能明顯地看出來,臉頰兩側的寬度已經超過頭圍,像個「大頭娃娃」。這時的柚子,眼睛已經被面部脂肪擠壓成一條縫,滿月時的雙眼皮早已消失不見,她還新學會一個動作,向外拱嘴,「觀察到寶寶經常做這個動作,我才發現,是因為只有這樣拱嘴,她才能睜開眼睛」。
  • 「大頭娃娃」再現,嬰兒到底能不能使用激素?
    1月7日,網絡上某評測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的事件,內容顯示,一位家長給女兒使用了「噯英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了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同時該女嬰還表現為發育遲緩、多毛、面部腫大等症狀,隨後家長帶嬰兒輾轉多家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醫生懷疑孩子使用了激素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