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熱評丨「大頭娃娃」是最沉重舉報信,對疑似寧過度勿麻木
18年前劣質奶粉導致的「大頭娃娃」事件在公眾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陰影,此次「大頭娃娃」幾個字一出來,立刻喚起公眾的痛心記憶和本能警惕。微博測評博主「老爸評測」近日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顯示,五個月大的「柚子寶寶」,在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大頭娃娃」症狀,如發育遲緩、臉部腫脹等。
相關權威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福建和江蘇兩地監管部門保持信息互通,雖然還在等待結論,但第三方專業機構檢測顯示該產品激素超標,違規添加強效激素。有媒體記者在暗訪中發現,除涉事企業存在不少問題外,行業潛藏的一些問題讓人很不安:屬於衛生消毒產品,不具備治療效果的「消」字號產品審批程序相對簡單,缺乏「國藥準」字號那樣嚴格的審批監管,一些「消」字號產品在違規添加強效激素、定價、宣傳上,存在很多看得見的問題。
照片上孩子的「大頭」症狀讓人痛心,別把「有待權威機構鑑定」當拖延和迴避藉口,「大頭娃娃」本身就是最沉重的舉報信。事關孩子無小事,何況又是這麼小、需要細微呵護的孩子,對「疑似」寧可反應「過度」一些,及時讓受害者得到救助,及時補上監管漏洞,及時讓違法者受到懲罰。
醫藥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嬰幼醫療用品更是重中之重,絕不能讓孩子幼小的身體去承受可能的風險。當年的「大頭娃娃」事件之所以震驚輿論,不僅因為「大頭」傷害的視覺衝突,更在於背後不可承受之重,一個不可逆、不可彌補的身體損傷,一個家庭揮之不去的陰影。如今「大頭娃娃」再現,即使是疑似,但再次敲響警鐘,不可輕視個案後隱藏的普遍問題。
當務之急,在關注「柚子寶寶」的同時,應對涉事企業相關產品的流向進行全面調查,對每一個使用者進行後果追蹤,儘可能跑在問題前面。有內部人士反映,廠家或有更多渠道,實際出貨不止1200瓶。有沒有違規添加激素,是不是激素超標,「大頭」症狀是否激素引起?確實要等待權威檢測機構的鑑定,但既有信息已表明相關產品存在較嚴重的問題,應依法對企業採取措施。
凡涉及嬰幼產品,必須嚴格相關責任,達不到健康安全標準,誇大了宣傳,誤導了消費者,必須驅逐出市場。孩子的健康安全不僅是父母不能碰的底線,也應該是社會在監管上的底線和雷區!
(文丨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