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永興縣「大頭娃娃」假特醫奶粉事件受到社會關注,也反映出部分公眾及醫護人員的特醫食品知識盲區。
此次事件中的假特醫奶粉,其實只是「固體飲料」,而不是配方奶粉、特醫食品。相比較而言,含乳固體飲料對營養成分的限量比較寬泛,僅對蛋白質含量做了基本要求。從生產資質要求來講,特醫食品需參照藥品管理方式嚴格監管,廠家需同時取得特醫食品生產資質和產品的配方註冊資質;配方奶粉也需同時獲得工廠與配方的雙重認證或註冊;而固體飲料生產門檻較低,獲得生產許可資質相對容易。
專家認為,基本的食品知識普及對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十分重要,家長也應該充分了解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同時調整好育兒的焦慮心態。
固體飲料與奶粉有何區別?
針對郴州永興縣「大頭娃娃」奶粉事件,5月13日,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汪之頊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也面臨食品知識匱乏的問題,「固體飲料和配方奶粉之間有何區別,恐怕不少基層兒保、產科醫生也說不清。但凡有點基本常識,我相信醫生也不敢推薦固體飲料給孩子吃。」
那麼,固體飲料、嬰幼兒配方奶粉、特殊醫學配方食品之間有何區別?從國標定義來看,最易與配方奶粉相混淆的是「含乳蛋白固體飲料」,這是指以乳或乳製品為原料,可添加糖和甜味劑等其他食品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經加工製成的固體飲料。
嬰幼兒配方奶粉(0-36月齡)則是指以乳類及乳蛋白製品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或)其他成分,僅用物理方法生產加工製成的液態或粉狀產品,適於正常嬰幼兒食用,其能量和營養成分夠滿足對應月齡孩子正常營養需要的產品。
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俗稱「特醫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也俗稱「特醫奶粉」,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從營養成分要求角度看,配方奶粉與特醫食品對產品中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的添加量及種類有嚴格限定,是一種對母乳成分的模擬,可滿足對應階段兒童的營養需求。如0-6個月的健康嬰兒在不額外添加輔食的情況下,可以依靠適合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特醫奶粉維持正常成長發育。
與配方奶粉、特醫食品相比,含乳固體飲料對營養成分的限量比較寬泛,僅對蛋白質含量做了基本要求。以蛋白質含量要求作對比,國標要求嬰兒配方食品(0-6月齡)中添加的蛋白質含量(乳基產品)範圍需在0.45g/100kJ-0.7g/100kJ間,且乳清蛋白含量應≥60%。而含乳固體飲料中對乳蛋白含量(質量分數)僅要求不少於1%即可。
從生產資質角度來看,特醫食品雖不是藥品,但需參照藥品管理方式嚴格監管,因此通過註冊的產品十分有限,廠家需同時取得特醫食品生產資質和產品的配方註冊資質,且需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配方奶粉也需同時獲得工廠與配方的雙重認證或註冊;而固體飲料生產門檻較低,獲得生產許可資質相對容易。
如何對待孩子過敏症狀?
就特醫奶粉種類而言,針對牛乳過敏嬰幼兒的適度水解、深度水解、胺基酸產品最為常見,這也是郴州市兩起「大頭娃娃」事件中家長均提到的患兒「症狀」。通俗來講,「水解」是指將牛乳中導致部分患兒過敏的大分子乳蛋白變小,水解程度越深,蛋白鏈越小,容易被消化吸收。
汪之頊表示,造成嬰幼兒過敏的原因複雜,與生存環境及生活方式變化均有關,如抗生素濫用、腸道菌群變化、飲食結構變化、居住環境清潔度(如過度清潔)等,無法得出確切結論,也沒有好的預防辦法。但到醫生診斷層面,往往簡單歸因於某種食物致敏。能夠肯定的是,目前嬰幼兒過敏發生率呈走高趨勢。
2019年,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兒童保健部副主任徐韜公布的一項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0-24月齡嬰幼兒家長自報曾經或正在發生過敏症狀的比例為40.9%,過敏症狀的現患率為12.3%,以皮疹瘙癢、眼鼻症狀和胃腸症狀為主。
那麼,如果孩子出現過敏症狀應該如何應對?汪之頊建議,所有輕症過敏都需要事先觀察,對症處理,必要時「該看醫生看醫生」。如果醫生排除了嚴重問題,就不必過度焦慮。如果孩子需要食用特醫食品,可以根據症狀程度選擇對應的水解配方產品或胺基酸產品。如果確實有效,在堅持食用一段時間後逐漸過渡到普奶粉。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則證明食用這種產品的路徑走不通。
「機體免疫系統發育是一個不斷耐受的過程,比如嬰幼兒在發育過程中長一點溼疹有時不可避免。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其免疫力也會逐漸增強,一段時期之後溼疹可能就不再出現。很多家長往往一個溼疹都不能容忍,對孩子過分關注,加上商家誤導及部分醫生受經濟利益裹挾,進而導致問題出現。而代乳產品亂象的背後,也暴露了母乳餵養率偏低的問題。」汪之頊說。
選正規特醫食品要「三看」
依照我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規定,特醫食品應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配方註冊,生產企業應當取得相應的特醫食品生產許可。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適用於0-12個月寶寶食用的、在我國取得特醫食品資質的企業及產品包括達能、雀巢、惠氏、雅培、美贊臣、每日、貝因美、聖元、天津澳斯等9家企業共29款產品。適用於0-10歲兒童的資質產品包括達能、雀巢、惠氏、雅培、美贊臣、每日、貝因美、聖元、天津澳斯、愛優諾等10家企業的34款產品。
專家建議,購買特殊醫學配方食品時應留意產品上的「特殊醫學用途」字樣、TY字樣的國食注字註冊證號以及適用人群提示,三者缺一不可。消費者也可以在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官網頁面查詢相關產品資質。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宣稱「部分水解」但未取得特醫資質的嬰配粉並不一定能夠滿足過敏兒需要。汪之頊表示,「適度水解」與「部分水解」是兩個概念,前者一般代表產品內的所有蛋白質都進行了水解,即蛋白質化學鍵均被打開;「部分水解」則可能是指一部分蛋白質水解了,而另一部分沒有進行水解,打了概念擦邊球。
適用於0-12個月兒童、已取得註冊資質的特醫食品。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官網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