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除非遭遇重大突變否則很難被改變
如果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時常感到無趣,那麼那就不能被稱之為興趣愛好,只能被叫做無聊時的消遣。由「沒有原因,無法解釋」,我聯想到日本人獨特的民族性格。日本是能夠將「菊性」與「刀性」完美融合的民族,這是兩種極端的性格。在日本的文學、電影等藝術文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於這種矛盾性格的表現。《菊與刀》中有很多對日本人情緒突然急劇轉變而無法解釋的描述。
從登上巔峰般的亢奮突然轉向跌入谷底般的抑鬱是那麼得自然,那麼得尋常,不需要原因。我為日本民族性格中這種矛盾的無法解釋的特質深深著迷。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正是因為各種奇妙的沒有邏輯的無法解釋的事物充斥並裝扮著這個世界,世界才顯得那樣迷人,有趣,才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留戀嗎?內向的人生性敏感,內心豐富,缺乏自信。但同時也因為其敏感細膩的性格,專注於自己的內心而忽略外部世界的處世風格。
內向的人較之其他人往往有著更為敏銳的洞察力和更加豐富的創造力。不管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喜好,那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對錯之別。自那晚以後,我便決定不再對一個人的性格和喜好評頭論足。因為尊重,因為理解,因為欣賞。因為喜歡就是喜歡。這個社會現有的價值體系,既定的遊戲規則都使得利益的天平倒向性格外向的一方,他們在競爭博弈當中佔據天然的優勢。
成功後能享受潮水般的榮耀讚揚,被標榜為勇士、開拓者,失敗了也能得到寬恕後的激勵與支持從而能夠重振雄風,東山再起。相反,對於內向的人,獲得能與外向者相媲美的成就時,往往會招致世俗的驚異與碎語。因為那顯得不那麼「尋常」,如今的人們在繁忙緊張的城市中早已習慣了循規蹈矩的快節奏生活,「不尋常」的出現總是能夠輕易勾起人們的獵奇心理。而 人們對這些「不尋常」的過度反應便是這個社會附加在內向者身上的不公。這也從側面反應出現代人精神生活的空虛、麻木。
當然,儘管這「另類人」的尋常成就會吸引某些特定人群對之讚揚與推崇,稱之為「特立獨行」,可能將其視為獨特而非另類的人實在太少,這樣成功的例子也實屬罕見。如若慘遭失敗,世人往往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內向的性格。因為現實社會唯利益至上,而利益又必然牽扯到關係,在中國這樣一個關係大國,能夠在關係場左右逢源,爾虞我詐的人也就獲得了現實標準的成功。也只有此般厲害角色方能在成功之途順風順水,一路猛進。
而內向之人的典型特徵就是不擅交際,對社交場合有著天生的不適應甚至是排斥,自然而然對這些八面玲瓏之事無從下手甚至心生厭惡。性格本無好壞,可在現實大背景下,內向就等於不好,內向就應該改變。在我看來,成功學之毒就在於其試圖改變甚至扭曲一個人的性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一個人的性格一但形成除非遭遇重大突變否則很難被改變,而性格往往在成年之前就已成型。心理學是嚴謹嚴肅的科學,成功學可不是。
所以,總得來說,我覺得這個社會對於內向者而言是不公的。這個社會沒能給內向者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創作環境。古往今來,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無數輝煌迷人的文明成就由內向者創造,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想,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對內向者更多些關注和包容,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優質的發展和創作機會,那麼這個社會戾氣會更少,氛圍也會更加祥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