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的改變一個人的本性與性格?或者本文有你想要的答案!
一個厲害的大腦是怎樣的?
最新的大腦神經科學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人類的大腦,在小務虛看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如何有目的地讓大腦新生神經元,或者換句話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才能讓大腦更高效的新生神經元。
這是小務虛一直研究的方向,在近半年的實踐中,我越來越發現我們是可以有效地有目的地讓大腦新生神經元的。
我們今天每個人時刻都在追求讓自己變得更厲害,因此我們全面的時刻的不斷的學習,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種時刻不停的學習,卻是最為愚蠢的行為,因為,它不能有效地讓大腦新生神經元。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才叫厲害?一個厲害的大腦神經元網絡是怎樣的?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的說法,他說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推動著人類的進步,那麼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大腦,又是怎樣的?
洪蘭老師說過一個概念,她說所謂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就是大腦神經元網絡的密度,不愧神經科學領域的權威,她的這個說法,是非常準確的。
這就是一個厲害的大腦的奧秘,它具有一個高密度的神經元網絡,它相當於一城市的道路,每一條路相當於每一個神經元,而每一個神經元的利害之處在於,它可以發出高達8000個突觸去連結到其他所有不同的路。
當然,這是科學發現的最高理論值,但是如果每一條神經元,每一條路都儘可能多的發出突觸去與其他路溝通,那麼信息就可以高密度的相互串通。
這就是一個具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厲害的大腦,它就像一個極為錯綜複雜的城市道路網絡,越厲害的大腦,這個網絡的路線相互之間的連結密度就越高。
高密度的神經元網絡
我舉個例子,輔助大家理解。
假設佛法體系,老子體系,大腦神經科學,能量熵增定律在我的大腦裡面,是由4片相互獨立的神經元網絡組成的,每一個體系都有一條或者數條主幹線連結著。
相當於城市裡面的不同的區,每一個區都有數條主幹線以及無數連結著這些主幹線的小路。
正常情況下,當我們在跟別人討論佛法的苦,無我,無常及因果這幾大知識點時,我們幾乎不會跳出這個區。
比如你在網上看很多人寫文章,他寫佛法,他一定就在佛法這個區裡面,因為他的大腦裡面,不管是佛法這個區的主幹線還是小路,都只連結在本區內,它從來不跨區連結。
因此,這樣的大腦就只能在佛法裡面討論佛法,但是你看小務虛的文章,你會發現,我會在所有不同的體系裡面相互論證,我隨時可以把各個區的不同概念拿出來相互對照與論證。
就好比你在廣州的天河區逛的時候,你就只在這個區裡面尋找答案,大腦的偷懶原理使得我們不想去其他區尋找信息來相互論證,因為要跨區搜索答案,往往意味著要消耗更多能量,要走更多的路,要慢慢的思索,這是違背動物腦的省能本能的。
比如佛陀主張的苦行的概念,在老子《道德經》裡面就是「無為」,在大腦神經科學就體現為弱化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的控制,在能量熵增定律層面就體現為萬物一系演化到人性層面時動物腦的控制力度,以及在這個基礎上所迭代出來的以前額葉理念邏輯為基礎的人類共同體。
這些不同的體系,我在以往大量的文章中,被我不斷地相互論證與串通,因此,它們在我的大腦裡面,是4個不同的區,相互之間也長出了大量的連結彼此連結著。
反本能:走出舒適區
這就是《刻意練習》裡面這個說法的道理:「你要有效的構建大腦的心理表徵 ,你必須走出舒適區」。這本書的作者艾利克森只是講到了這一步,他並沒有進一步交待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區,因為他的大腦裡面,沒有能量熵增定律作用下萬物演化這個區的知識點,它連這個區都沒有,更別說相互論證與說明。
他也講到了大腦的省能原理,但他並沒有繼續深入底層追究為什麼,而小務虛之所以能打通這些東西,核心在於我追究任何問題的時候,我一定要追究到底層的規定性,這已經成為我的本能,它來自於老子,佛陀以及王東嶽老師的概念。
就是你要講明白看明白一個事情,你得不斷深挖到起決定性作用的底層原理,這就是小務虛《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的基本方法論,你會發現,它串通所有的傳統學問與科學,如老子,佛陀,正念,冥想,知行合一,大腦神經科學,現代物理學的能量熵增定律與最小作用量原理,結構的演化學,人類共同體以及由於而產生的人類文明與文化等等等。
這就是反本能與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你突破不了這個本性,你就永遠漂浮在表層,做無用功,小務虛過去20年的學習,幾乎99%都是無效的,而且我也可以非常肯定的指出,99%的人,也是在無效的學習。
因為要突破大腦的偷懶本能,以及要用上一個正確的用腦方法,實在是太難了,我只能這樣感慨,你只要先樹立這樣的基本意識,打破自己已經懂的心理,你才能可能不斷的去挑戰新的東西,只要你認為你都懂了,你就永遠突破不了。
因此,小務虛要強調,你其實什麼都不懂!這是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正是這句話,成就了他。
時刻的警惕自我的本性,這也是小務虛的基本意識,我從來不認為我已經把一切看得很明白了,我不斷地寫,不斷的思索,背後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要探求所有一切的為什麼,正是這樣一個出發點,使得我每天都在發現新東西,使得我的大腦時刻都是最高效的。
一切都必須符合大腦的原理。
這就是小務虛近2年來的大腦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一個正確的方法前提下,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把大腦打磨成一個高密度的神經元網絡,而且我還在不斷的繼續強化這個密度,特別是當我真正懂得這些原理後,我開始有目的的讓我的大腦新生神經元及突觸。
我現在每天所得到的成長,幾乎是我過去的速度的一倍,我把它融匯到打卡反思項目裡面,但是似乎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懂得它的深刻價值。
因此,這裡的核心,就是如何讓我們的大腦全面新生神經元及突觸,讓它的密度更高。
知識整頓編碼動物腦本能
我建議大家少看些書,多用心感受,如果你無法覺察到能量,特別是人性的情緒,看再多書,是沒用的,傳統學問很有用,但是少了大腦神經科學的支撐,我的東西,正是彌補這一塊的。
因此,結合佛陀的體系,老子的《道德經》,再結合我關於大腦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以及打卡的例子,好好琢磨,基本可以解決你的所有問題。
讀再多其他書,作個補充夠了,不要佔用太多時間,更多的是要用心去覺察世界,覺察所有一切背後的主導力量,這個才是根本。
如果一直在奔跑,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停下來覺察更為根本的東西,而這個東西才是最重要的,讀書觸達不到這個底層,只有拋開書本,停下來用心覺察,才有可能。
不是小務虛自誇,而是我讀了太多膚淺的書,走了太多彎路,我唯一慶幸的是我對佛陀與老子上花了足夠的時間。
如果你還有精力,那就是好好讀讀王東嶽老師的整個體系。
當然,小務虛的整個體系的一個底層是現代科學,包括宇宙學,物理學,特別大腦神經科學等基礎學科,這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因此,我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少讀99%的膚淺的書,精讀經典的書,特別是結合經典的書去覺察背後的力量,而這類書不超過1%,人生,只需要徹底讀透這些書就夠了。
更多的時間,就是要拿這些知識去整頓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思索,而它的本質就是及時拿學習到的知識去整頓編碼我們的本能,因為只有全面的終身的編碼才能有效的改變我們的本能行為模式。
否則一直只是讀書,無效,這種錯誤的用腦方式,導致很多人不管讀多少書,都無法改變人生的根本原因。
想要改變人生,特別是改變性格與本性,本質上就是改變我們的本能已經固化的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是極為強大的神經元網絡,而要形成對它們的有效調節,就必須通過不斷的編碼,在每一種類型的本能模式上,修出對應的神經元通路,使得先天的本能在自動化運作的時候,激活對應後天的知識神經元通路,於是形成對本能的有效調節。
而這個過程,不是讀書的過程,而是讀完後,拿一個知識點,停下來對照本能全面編碼,這就是小務虛所主導的打卡反思項目的重要性。
動物腦與前額葉的關係
為什麼要少讀點書?
我們必須從大腦的原理來考察,特別是動物腦與前額葉的關係。
我們知道,大腦是在幾十萬年前就基本已經進化完畢的,而前額葉的進化完畢則基本跟人類的文明同步,也就是我們的動物腦,在人類的所有時期,都是起著主導作用的,人類至今有文字也不過幾千年,也就是,我們的大腦,生來就不是用來讀書的。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是進化來行動的,而不是用來讀書,這是有區別的。
更準確的說,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的整個體系就理解為動物腦主導下的所有神經元活動,而我們的前額葉,它進行邏輯推導與推演的素材,就來自於動物腦的生活素材。
前額葉所推導的東西,正是動物腦本身,說得更具體些,我們在每天的生活的時候,會有大量的神經元連結不斷發生著,並且每天都會有非常多類似的又不一定完全相同的經歷,同時也會有一些完全全新的經歷形成,於是,在我們的動物腦層面,就有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神經元網絡。
而前額葉的作用,就是用來整頓所有這些生活神經元的,使得它能夠按照某種規律存放在大腦裡面,然後根據這些法則與規律,來預測接下來每天可能發生的事情,以此來指導我們的行為,以便可以作出事先的準備,這就是有備無患的大腦原理。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預測器官,它通過整頓生活經歷得出規律,從而根據規律來預測未來,以便可以作出更準確的判斷。
前額葉的這個整頓過程,就相當於圖書館的圖書整理員對圖書進行分類索引,比如育兒的歸為一類,歷史的歸為一類,商業的歸為一類.....不斷的把所有的神經元進行歸類。
這個歸類的過程,就相當於拿一個知識點,比如從眾心理,去整頓我們生活裡面所有對應的例子,所有這些例子,如果不整頓,那麼它就是零散地存在於我們的大腦裡面,結果,當我們的生活經歷越多時,就會越雜亂,這就表達為,我們面對生活時無所適從的愚昧現象。
例子:知識模型整頓具體的生活經歷
比如,我們生活裡面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從眾心理的事情發生,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們進行識辨與歸類,你就不知道它們是這個規律。
比如你在等紅燈,只要有一個人闖紅燈了,你或者他人,會不自覺的跟著走,這就是被從眾,在事情發生的那個當下,你並不知道這個原理,你被這個原理支配著,或者說被這個本能支配著。
你在它裡面而完全不知道你已經「被從眾」了,你天真的以為是你自己選擇去闖紅燈,這就是動物腦的本能先於顯意識的根本原因,潛意識先於顯意識,大腦先知識,自由意志不成立;
這已經是被大腦神經科學證實的。
因此,如果你不知道這些事實,不事先編碼,你就被動物腦控制著。
但是,當我把這個例子編碼後,我就知道它是從眾心理,別人在闖的時候,我意識到了我內心也有這股衝動,因為我們的潛意識【動物腦】在瞬間就進行從眾了,我知道這是被控制,於是我沒有跟著去做。
這個原理就相當於總裁不相信本能員工,保持對它的警惕與審視;
同時,我還可以運用這個原理,來主導別人的本能,比如我主動闖紅燈,我在做之前,就知道一定會有人跟著我走。
再比如,大腦經歷最接近的人,最容易相互「跟從」,於是運用這個原理,來主導橙子學輪滑,我給他約會玩輪滑的同夥。
在不懂這個原理時,任憑小務虛怎麼努力教他,橙子就是不怎麼感興趣,而一旦他看到同夥玩得那麼好,自己也興奮的跟著玩起來了。
再比如,你在網上閒逛的時候,你以為是你主動點擊了某篇文章,而實際上,你跟前文「跟著的闖紅燈」的人一樣,你是「被從眾」了,小務虛只要根據人性的原理寫一個標題,99%的目標人群,必定會點擊進來。
本能有固化的模式,只要根據本能的原理設置,就可以輕鬆劫持不自覺從眾的人。
如果你用心覺察,你的生活裡面,有一大半都是「被從眾」著的,但是你不事先把這些生活經歷整頓編碼歸類出來,你在經歷的時候,就不知道這是從眾心理。
一個神經元可長出高達8000個突觸
前額葉在編碼的時候,就相當於在我們的動物腦的生活經歷裡面,不斷的搜索例子對應的神經元,一旦搜索到了,知識點神經元就會長出一個突觸連結到該例子上,如果你搜索到了1000個,它就長出1000個突觸,一個神經元可長出高達8000個突觸。
也就是從眾心理這個知識點,它可以連結到8000個對應的生活例子上,這就是反思時的編碼與整頓。
一旦編碼與識辨完畢,當對應的生活經歷再次發生的時候,由於該神經元經歷連結著知識點神經元,於是知識點也自動激活,於是我們在瞬間就知道,我們也「被從眾」了。
改變本性與性格的邏輯
本能的自動化神經元網絡就是我們的本性與性格,而要能夠有效的改變我們這些已經固化的神經元網絡,關鍵點就是在每一條本能神經元上,再應對的重新構建一條小路,使得當我們的本能激活時,還有另外一條路徑可走。
這裡有2個要點:
針對每一個本能情景進行編碼;對每一個具體的情景,構建一條新的神經元通路;第一條的言外之意是,我們的大腦裡面,邏輯上有多少條本能神經元,就得對每一種類型的本能進行具體的編碼,說得具體點,就必須在每一條本能路徑的旁邊,再修建一條對應的路徑。
這就是改變性格的難度,它意味著我們必須對生活裡面的每一個自動化的本能場景,對應性的全面編碼。
其次,我們先天的已經固化的本能神經元網絡是完善的成熟的,因此,新構建的每一條調節通路,要能夠實現對它的有效調節作用,除了構建起來,還必須不斷的訓練。
一條路只有不斷的練習走,才會越走越通順,否則新建立起來的路,長期不走,也會斷掉。
小務虛設計的每天打卡反思,就是圍繞這兩個特點進行規劃的。
每天精進打卡反思與編碼
這就是小務虛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每天精進打卡反思的大腦原理。
人性裡面的所有弱點,幾乎都是動物腦的自動化本能導致的,你的所有行為都是動物腦自動化控制著的,選擇不成立,只是你天真的以為是你在選擇而已;
而我們每天運用知識點來編碼這些本能生活經歷的時候,就是在為這些本能神經元重新修建一些新的反應路徑,使得本能發生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的路可走。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把本能比喻成一個公司的員工,把前額葉的總裁腦比喻成總裁;
那麼編碼與反思的過程就是總裁不斷的拿著知識點來識辨各種各樣的本能員工的心思,並且為它貼上一些反本能的標籤,如知識點。
比如吃部門的員工一定會向總裁描述吃是多麼的好,情緒是多少的強烈,它會建議要多吃些,吃快些。
我會給「吃」貼上如下這些標籤,以便我可以反本能:
一旦總裁相信「吃」的本能,總裁就會被吃的情緒完全籠罩;「吃」想要更多更好,這種不斷升級的欲望,最終會造成大的代價;動物腦僅僅只是想要快感,但這會導致它自私而損害他人的利益,而總裁可以引導員工去付出與回饋,同樣可以獲得快感。我這樣描述還不能說明編碼的核心,編碼的最核心在於它的對象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剛過去的元旦,妻子說想要出去旅遊,我知道她的大腦是因為工作上缺乏價值與意義感,於是想要出去放鬆一下。
但小務虛經常編碼過這類事例,我立即警惕起來:
因為它一方面會有大的代價,比如至少得花掉半個月的收入;過度的開支會迫使我焦慮地為了錢而創作,結果我就無法專注在創新本身上;為了錢而創作,為了錢而工作,與錢相關的所有項目都會成為我們的「鈴聲」,我們就會被無數的東西劫持;而實際上,大腦要的不過就是價值與意義背後的快感,就如我每天在創作時,都充滿喜悅感一樣,因此我並沒有旅遊的需求。這就是我的前額葉的總裁對貪戀奢華生活的全面的編碼,它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因為延伸出來太多「多巴胺鈴聲項目」,使得我時刻焦慮不安與煩躁,使得我無法正念與知行合一;
但是她提出來後,我的動物腦嚮往新奇的本性立即出來,這就是「被從眾」,只需要一句話而已,它激發了動物腦的本性,於是,我一邊警惕著,一邊又不自覺的去查看著有沒有經濟點了外出方式,但是在查看的時候,我不自覺的就被網上的各種各樣的旅遊信息給吸引了。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的那個晚上,我整個晚上都在找旅遊的信息,一直到凌晨1點多,當我放下那份執著時,我才意識到我被遮蔽了。
這就是動物腦的強大遮蔽力度,當我們在裡面的時候,我們完全不知道「被控制」,即使是我已經如此全面編碼過的,但是當情緒過了時,我立即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
這也是編碼的難度,它需要我們一輩子的精進,不斷的強化那些剛建立起來的反本能的神經元通路,並且需要一個例子一個例子對應的去建立連結,然後還要不斷的強化,不斷的讓新建立起來的脆弱的神經元通路活化,否則太久沒的活化,它就會斷掉。
就如一條小路,越走就會越大,越好走;不走就會越小,最終小路也沒了;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不是精進的長期的一輩子的堅持,那麼你的修行很快就打回原型,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強大的先天的已經進化了幾百萬年的動物腦的本能,它已經被打磨得如此完善,以至於調節它,成為我們終身的難題。
實際上,如果你讀懂小務虛的這些東西,你就知道它幾乎就是在改變我們的本性與性格。
改變本性的起點與難度
改變本性的難度首先在於動物腦的地位,小務虛曾經不斷多數強調我們要引起對動物腦的全面重視,我甚至說這輩子最重要最難的一關,就是徹底地看清動物腦的真實面目,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有可能生起真正不相信本能的意識,否則,我們的第一本能就是從來不可能懷疑我們自己的本性。
我們從來不會懷疑我們的快感,但是所有真正懂的人,他的第一步,就是從懷疑快樂開始的,比如老子與佛陀,比如稻盛和夫,賈伯斯與愛因斯坦。
這是起點,每一個要真正走出動物腦遮蔽的人,他必須從這個點開始構建,否則後續一切努力都是白費。
只有時刻保持對情緒的警惕,不相信自己的情緒,我們才有可能實現反遮蔽,才有可能去進一步全面的編碼反本能的神經元,因為只要我們相信情緒,我們就在它裡面,被它控制著,就如總裁如果被本能員工主導著時,它就不可能懷疑員工,更不可能去重新審視員工。
因此,一切的起源就在於能夠徹底的懷疑自己,特別是你的情緒。
其次,能做到這一步,就能做到第二步,對動物腦自私本能的全面重視,在重視的基礎上,對它進行全面的覺知,全面的考察與審視,然後終身的全面的對應每一個動物腦本能編碼反本能的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