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免疫細胞能「入侵」衰老大腦 阻止新神經元生長

2021-01-08 健康一線視頻網

關於神經元能不能再生的問題,《Nature》雜誌一直是這些研究交戰的「陣地」。去年三月的時候《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示成年後神經元就「停產」了。轉眼到了今年三月該結論就被翻盤,《Nature Medicine》雜誌就甩出明確證據證明即便早已過了中年,大腦依然有能力生產出新的神經細胞。但是成年後,神經元的新生數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當然了,科學總是在爭論中前進的。

所以《Nature》雜誌隔了三個月就又祭出一篇「神文」:新神經元產生能力之所以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是因為免疫細胞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幹擾神經幹細胞的增殖!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362-5

教條之牆的裂縫

眾所周知,免疫細胞在血管中活動並不與神經細胞直接接觸,畢竟有血腦屏障隔著。但是在該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被稱為殺傷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能滲透到老年小鼠(28-29月齡)新生神經元的「生產」基地——側腦室腦下區(SVZ)。

「根據教科書上的知識,免疫細胞不容易進入健康的大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該研究的高級作者、遺傳學教授Anne Brunet說,「但我們已經證明,它們不僅能進入健康老化的大腦,甚至還能到達大腦中產生新神經元的部分。」

而且,這一發現也在人類大腦中得到證實。

殺傷性T細胞入侵的「洞口」

殺傷性T細胞是如何入侵大腦的?如果找到其入侵的「洞口」,是否就可以通過阻止其入侵來阻止甚至逆轉大腦功能的退化?

為此,研究人員從3月齡的健康小鼠(年輕小鼠)和28-29月齡的小鼠(老年小鼠)的SVZ區域提取了14685個細胞,並通過單細胞RNA序列分析發現,老年小鼠大腦中激活的神經幹細胞和神經前體細胞的數量顯著減少,而殺傷性T細胞顯著增多,其數量幾乎是年輕小鼠(3月齡)的16倍。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對兩種小鼠大腦的SVZ區域分析顯示,老年小鼠大腦的這些殺傷性T細胞緊粘神經幹細胞。正如了中國古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所云,這些殺傷性T細胞可能也沒安什麼好心。

研究人員通過對這些殺傷性T細胞和同一腦區安分守己待在血管中的普通殺傷性T細胞對比發現,這些殺傷性T細胞能夠釋放幹擾素γ作為一種信號分子。而且,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顯示,殺傷性T細胞緊粘著的神經幹細胞部分表現出高表達幹擾素γ受體以及響應幹擾素信號通路的相關基因,並且這些神經幹細胞在體內的增殖能力比對幹擾素γ響應低的神經幹細胞顯著降低。

正常情況下,幹擾素γ是殺傷性T細胞識別抗原後產生的。這時候,幹擾素γ在大腦中出現本身就很不尋常了,而且還降低了神經幹細胞的增殖能力。所以這就是幹擾素γ的目的?

帶著這樣的問題,研究人員把普通殺傷性T細胞導入年輕小鼠腦中。結果發現,隨著對幹擾素響應的增強,年輕小鼠表現的和老年小鼠一樣——神經幹細胞增殖能力減弱。體外共培養實驗顯示,神經幹細胞對幹擾素響應強的時候增殖能力減弱。

所以實錘了,是幹擾素在搗鬼,但是剛剛也說了幹擾素γ是在殺傷性T細胞和抗原識別後產生的,那麼這個抗原在哪兒呢?

抗原在哪兒?還在找

我們知道,殺傷性T細胞的工作是在體內漫遊,探測細胞表面,尋找病原體存在的生化跡象,或細胞正在或已經癌變的可能性。這種能說明問題的生化特徵被稱為抗原。人體中數百億的殺傷性T細胞能夠通過自身表面的受體識別大量抗原。這是因為每一個未暴露的殺傷性T細胞都有自己獨特的受體形狀。

當殺傷性T細胞暴露於適合其獨特形狀受體的陌生抗原時,它會經歷多次連續的複製,最終形成大量共享同一受體的「戰鬥細胞」,並且這些細胞隨時準備摧毀任何帶有攻擊性抗原的細胞。這個過程稱為克隆擴增。

在老年小鼠腦中發現的殺傷性T細胞經歷了克隆擴增,這表明它們可能暴露於觸發抗原的環境中。但是,這些殺傷性T細胞上的受體與在老年小鼠血液中發現的受體不同。這表明,腦中的殺傷性T細胞不僅通過被動擴散穿過被破壞的血腦屏障,而且可能對不同的、基於大腦的抗原做出反應。

Brunet的小組現在正試圖確定這些抗原是什麼。她說:「它們可能對衰老大腦中新神經元產生的破壞負有一定責任。」

結語

總的來說,該項研究刷新了我們對免疫細胞的認識。但是萬事總有兩面性,或許今後針對入侵的免疫細胞能夠阻止甚至逆轉大腦功能的退化呢?這些都讓我們對科學研究充滿期待。

相關焦點

  • 年紀越大越難產生新神經元,原因竟是免疫細胞入侵大腦-虎嗅網
    成年人的腦細胞是死一個少一個,還是能夠不斷產生新神經元作為補充?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結論。不過,至少在小鼠、猴子等哺乳動物中,科學家們確實找到證據,成年後大腦中依然會產生新的神經元,只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
  • 年紀越大越難產生新神經元 原因竟是免疫細胞入侵大腦
    不過,至少在小鼠、猴子等哺乳動物中,科學家們確實找到證據,成年後大腦中依然會產生新的神經元,只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下降。與此同時,認知功能隨著衰老逐漸衰退。促進大腦補充新的神經元,或許是對抗大腦衰老的一個重要方法。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上線的一項研究,通過單細胞序列分析,找到了新神經元產生能力隨衰老而下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 天津醫科大學《Nature》子刊發文:免疫細胞加速正常人腦衰老
    在衰老大腦中,70%以上的新生神經前體細胞無法存活和成長為成熟神經元,並且大腦認知功能出現進行性減退。衰老這一過程伴隨著機體系統性炎症的增加,但目前還不清楚在正常腦衰老的過程中,免疫系統是否參與並發揮了哪些作用。
  • 殺病菌、滅腫瘤的免疫細胞,竟是大腦功能退化的元兇
    而最新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意外發現免疫細胞侵入了衰老大腦,並直接影響了神經幹細胞的功能。這或許是衰老大腦無法產生新神經元的根本原因?撰文丨楊心舟人類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科學家一直認為這是因為大腦不會更新神經細胞的結果。
  • JNeurosci:清除衰老神經元中的巨噬細胞或可延緩衰老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JNeurosci》上的研究,免疫細胞也許通過促使神經元退化而導致了老年人衰弱和運動問題。在小鼠中,抑制這些免疫細胞生存必需的一種受體可以改善神經元結構、增強肌肉力量。隨著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減少衰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老年人體內連接大腦和脊髓的的神經元通常會發生退化,從而導致額外的手腳疼痛。
  • Nat Neurosci | 免疫細胞加速衰老腦中的神經元損傷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篇近期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關於衰老腦中免疫細胞加速神經元損傷的文章,題目為Neuroblast senescence in the aged brain augments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toxicity leading to impaired neurogenesis and
  • 大腦逆生長吃個藥就可以?《科學》:單一蛋白質能促使神經元再生
    運動延緩大腦衰老,可以通過一種肝臟分泌的 Gpld1 蛋白質來解釋。發表在《科學》最新一期上的研究,從血漿物質變化的視角,展示出運動對大腦和認知的益處。這項研究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如果有一種藥能像運動一樣,讓大腦獲益,每個人都會服用。現在,我們的研究表明,至少一部分益處在未來某一天可以通過藥片實現。」研究的通訊作者索爾·維萊達(Saul Villeda)說。
  • 「Nature子刊」大腦中的「糾察員」——小膠質細胞通過「觸手」阻止神經元過度興奮,預防神經系統疾病
    Akassoglou博士同時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神經病學教授,她說:「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花10年的時間弄清楚如何阻止它們運動,有殺死細胞的方法,但是它們一旦死亡了,你就無法研究它們的運動。找到一種方法來保持它們的生命力,同時又阻止它們對大腦進行監測,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 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一直在移動,竟可阻止神經元...
    這種連續而快速的監視是大腦中小膠質細胞獨有的特徵。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大腦中發生,不論有沒有疾病存在,也不論你是醒著還是睡著。小膠質細胞還可以迅速將其分支引導向大腦中的損傷部位。長期以來的理論認為,小膠質細胞進行這種監視,是為了感知傳染性病原體的入侵或感知創傷。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Katerina Akassoglou博士說,「這對我來說從來沒有意義。
  • Nature:重磅!人大腦海馬體到成年時不再產生神經元
    2018年3月8日/生物谷BIOON/---在過去的20年中,成年人每天能夠產生數百個新的神經元的證據讓人們燃起了增加神經元產生可能具有治療作用的希望。科學家們猜測促進神經發生可能會阻止或治療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腦部疾病。
  • 人成年後 大腦海馬體新神經元就"停產了"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每一天,人類大腦的海馬體都會產生數百個新的神經細胞。然而,最新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成果可能要顛覆這種想法了。新研究發現,我們一旦成人後,該區域神經元似乎就停止產生了。
  • 德國團隊發表新冠屍檢研究:病毒或能通過鼻子入侵人類大腦
    一支由德國多家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認為,儘管最近也有研究描述了在大腦和腦脊液(CSF)中存在病毒RNA,但目前尚缺乏真正的SARS-CoV-2感染的證據。因此,他們認為,有必要進行一項旨在了解SARS-CoV-2如何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分布的大腦和周圍組織的系統屍檢分析。
  • 德國團隊發表新冠屍檢研究:病毒或能通過鼻子入侵人類大腦
    一支由德國多家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認為,儘管最近也有研究描述了在大腦和腦脊液(CSF)中存在病毒RNA,但目前尚缺乏真正的SARS-CoV-2感染的證據。因此,他們認為,有必要進行一項旨在了解SARS-CoV-2如何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分布的大腦和周圍組織的系統屍檢分析。
  • 首次看清,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類大腦!今日《自然》子刊展示高清圖像
    ▲COVID-19的常見肺外表現(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這些不同尋常的現象讓人們懷疑,新冠病毒會入侵大腦另一方面,新近出現的一些研究證據顯示,感染者的腦部和腦脊液內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核酸。那麼,新冠病毒究竟會通過怎樣的途徑越過血腦屏障,入侵大腦?想要阻止或治療新冠引起的神經症狀,需要找到這一關鍵問題的答案。
  • 西班牙研究人員逆轉小鼠大腦關鍵區域的神經元衰老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新媒體專電 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22日報導,由西班牙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使用細胞重新編程技術,逆轉了小鼠大腦一個關鍵區域(海馬區)的神經元衰老。這項發表在美國《幹細胞報告》雜誌上的研究顯示,一隻10個月大的小鼠體內的四種被稱為「山中因子」的蛋白質的表達,使得幾種衰老指標保持在6個月大的小鼠的水平上,並能使小鼠具有更好的記憶力。
  • Nature:揭示p53缺乏促進頭頸癌招募神經元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機制
    通過破解啟動神經元侵襲腫瘤(一種已知的患者預後不良的標誌物)的機制,他們發現了可能阻止這一過程的途徑,包括使用通常用於治療血壓和心律不齊的藥物。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1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oss of p53 drives neuron reprogramming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 TED英語演講 | 如何開發你的大腦--這些方法可以讓大腦多長點神經元
    你給病人開的,用以阻止癌細胞增生的藥同時也阻止了他們大腦中生長出新的神經元。」羅伯特看著我,仿佛我瘋了似的,「但是桑德琳,他們是成年的病人--成人不會生長新的神經細胞。」And much to his surprise, I said, "Well actually, wed." And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we call neurogenesis.
  • 眼睛神經元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
    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眼內的一種神經元,它們能將伸長的部分(稱為軸突)從眼睛連接到大腦。
  • 衰老導致多種免疫細胞功能下降!與癌症發病率息息相關
    衰老會導致哪些免疫細胞受損呢?這些免疫細胞又是怎樣影響癌症發生的?關於衰老、免疫細胞、癌症的關係,讓我們一起探尋。01衰老影響NK細胞功能NK細胞被認為是人體免疫的「第一道防線」,當有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人體後
  • Nature:移除衰老的神經膠質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這些殭屍細胞或者說衰老細胞參與許多年齡相關性疾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大腦疾病小鼠模型中,衰老細胞在認知喪失之前會堆積在它們的大腦中。通過阻止這些衰老細胞的堆積,他們能夠減少tau蛋白聚集、神經元死亡和記憶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