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Nature》子刊發文:免疫細胞加速正常人腦衰老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衰老是生命過程的必經階段,而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受衰老影響最大的系統之一。目前,與腦衰老相關的認知功能減退已成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脅。正常衰老伴隨著神經發生關鍵區域——齒狀回神經前體細胞數量的減少。在衰老大腦中,70%以上的新生神經前體細胞無法存活和成長為成熟神經元,並且大腦認知功能出現進行性減退。衰老這一過程伴隨著機體系統性炎症的增加,但目前還不清楚在正常腦衰老的過程中,免疫系統是否參與並發揮了哪些作用。

2020年11月30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劉強課題組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Neuroblast senescence in the aged brain augments natural kill cell cytotoxicity leading to impaired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on,利用經典手段,即正常人腦組織結合新型高通量手段,揭示了免疫與腦衰老的關係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0745-w

通過比較年輕和年老人腦組織的免疫印記,研究人員發現以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 NK)細胞為代表的免疫細胞隨著年齡增長在人腦內逐漸增加。這些細胞大多位於腦內齒狀回區域,並與神經前體細胞臨近 (圖一)。該課題組結合單細胞測序和蛋白質組技術,進一步發現部分衰老的神經前體細胞高表達包括白介素27(IL-27)在內的多種衰老相關表型。通過基因編碼和譜系示蹤方法證實,這些免疫因子可以激活並擴增腦內聚集的免疫細胞。

此外,RNA測序和免疫篩選等證據表明,衰老導致神經前體細胞表面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類分子(MHC-I)下調,造成免疫耐受缺失,從而在正常腦衰老過程中激活免疫監視,損傷神經前體細胞(圖一)。通過免疫幹預清除衰老大腦內的免疫細胞,能夠促進神經前體細胞的存活並改善認知功能。

圖一、正常腦衰老觸發免疫監視造成神經發生受損(圖一來源:Nat Neurosci. 2020 Nov 30. DOI: 10.1038/s41593-020-00745-w)。

過去十年間,國際上對於神經系統疾病中神經炎症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是在正常衰老這一特殊環境下,神經炎症是作為「旁觀者」還是「主動參與者」目前仍不清楚,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在衰老過程中,腦內為何會有大量免疫細胞侵襲?其次,衰老的大腦作為一個特殊的微環境對免疫細胞有何種影響?此外,免疫細胞在腦衰老過程中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

為了回答這些科學問題,課題組全面分析衰老大腦內免疫細胞的表型和功能,發現了衰老大腦修飾免疫細胞的器官特異性因子,從而揭示了大腦衰老觸發免疫監視的機制,以及免疫細胞對衰老相關的神經發生和認知功能減退的具體影響。在衰老大腦內的神經發生區域,由於免疫耐受的缺失,導致神經前體細胞被以NK細胞為代表的免疫細胞清除(圖二)。這些研究對深入理解炎性衰老,以及探索針對老年疾病中,建立神經元前體細胞的免疫耐受並促進其生存,從而為改善神經修復和認知功能提供了新的預防及幹預策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影響力。

圖二、衰老大腦內的免疫細胞和神經前體細胞。在衰老大腦中的神經生發區域,由於免疫耐受性的缺失,導致神經前體細胞(如圖,具有突起的紫色細胞)被以NK細胞為代表的免疫細胞(如圖,藍色球形細胞)清除(圖二來源:研究團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闡明免疫細胞加速正常腦衰老的機理
    12月1日,《自然—神經科學》在線發表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劉強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闡明了大腦衰老觸發免疫監視的機制,以及免疫細胞對腦衰老過程中神經發生和認知功能減退的具體影響,為改善衰老相關疾病的神經修復和認知功能提供了新的預防及幹預策略。
  • Nat Neurosci | 免疫細胞加速衰老腦中的神經元損傷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篇近期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關於衰老腦中免疫細胞加速神經元損傷的文章,題目為Neuroblast senescence in the aged brain augments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toxicity leading to impaired neurogenesis and
  • 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共建「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此次全面深化戰略合作,預示著天津市醫學學科發展即將進入全新階段。新學院的建設將匯聚兩校在醫學科學與工程技術方面的優勢學科資源,力爭產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也標誌著天津大學醫工結合發展規劃的實質性推進,「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學科布局進一步完善,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中邁上新臺階。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第一次籌備工作會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趙晶晶) 9月7日,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第一次籌備工作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明東,生物醫學工程學科責任教授團隊周鵬、何峰、餘輝,天津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鐵英,院長諶輝,副院長菅喜歧、喬清理,教授鄭旭媛及兩校相關工作人員出席了會議。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9月21日,教育部雙一流名單公布,浙江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入選一流學科數共有18個,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 幾位大牛Nature子刊同時發布:單原子Pt和單原子Au同臺競技!
    近日,兩篇Nature子刊相繼報導了單原子催化劑催化CO氧化反應,讓我們去一探究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ingyue Liu,Botao Qiao和清華大學的Jun Li等深入比較了負載型單原子Au催化劑和Au納米粒子(NPs)的催化性能。
  • 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聯手共建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華社天津8月25日電(記者 張建新)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日前共同籤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和共建「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備忘錄,雙方將聯手共建高層次高水平的「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並將其打造成為天津市新醫學教育與科技綜合改革試驗田,以此為支點推動兩校實質性的學科融合發展。
  • ...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解析FGF23蛋白質機器、揭示FGF23蛋白功能之謎
    Nature發文: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解析FGF23蛋白質機器、揭示FGF23蛋白功能之謎 原標題:   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李校堃教授團隊與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MoosaMohammadi教授團隊通過數年聯合攻關,在國際上率先解析
  • 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召開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工作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董玥欣)6月11日下午,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工作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兩校聯合籌備組相關人員出席了會議,雙方重點圍繞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
  • Science子刊:拓寬研究思路,血小板可以加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近期,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的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題為:Platelet regulation of myeloi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accelerates
  • 2020年天津醫科大學考博時間_考博時間表
    2020年天津醫科大學考博時間_考博時間表 全國各大院校博士招生簡章暫時還未布公具體的博士招生簡章。暫時還不能確定具體的天津醫科大學考博時間以及考博時間表具體的時間點。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近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
  •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7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我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早期癌症診斷,但這次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史丹福大學癌症早期檢測加那利中心(Canary Center for cancer early Detection)主任、放射學教授兼主席Sanjiv S. Gambhir博士表示,「如果人體沒有給足夠的信號表明癌症的存在,我們能否『強迫』免疫細胞發出可檢測的信號?」
  • 天津醫科大學2001年生理學(專基)(碩士)
    天津醫科大學2001年生理學(專基)(碩士)一、名詞解釋1.穩態2.血液凝固3.分節運動4. 腎糖閾5. 月經周期6. Facilitated diffusion7.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日,來自索尼集團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 (Hiroyuki Suzuki和Robert J.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首先,大家要知道,我們通常所說的Nature,其實是出自於Nature出版集團,Nature出版集團是英國的一家出版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公司要盈利,因此他們又辦了很多子刊,不同的子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截至目前,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