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大腦再生之謎破解!都是新形成神經元的功勞

2021-01-11 網易科技

2020-01-14 21:26:02 來源: 知否

舉報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眾所周知,斑馬魚是再生大師:如果腦細胞因損傷或疾病而丟失,它可以簡單地複製它們。人類則不同,我們只在胎兒階段才有這種再生能力。

然而,斑馬魚在進化上與人類有親緣關係,因此擁有與人類相同的腦細胞類型。那麼,斑馬魚的再生潛力在人類身上也能被激活嗎?中風、顱腦損傷、阿爾茨海默氏症以及帕金森氏症等目前的不治之症能通過再生治癒嗎?


圖:新形成的神經元有個呈洋紅色的細胞核,周圍有綠松石色細胞

德勒斯登理工大學再生治療中心(CRTD)的科學家,成功地確定了斑馬魚大腦中新形成神經元的數量和類型,實際上相當於在它們的大腦中進行了一次「普查」。在受傷後,斑馬魚會大量形成新的神經元,並將它們整合到神經系統中,這就是它們擁有驚人大腦再生能力的原因。

在研究中,克裡斯蒂安·蘭格博士(Christian Lange)和麥可·布蘭德教授(Michael Brand)領導的團隊使用了成年轉基因斑馬魚,他們能夠在斑馬魚的前腦中識別出新生的神經元。斑馬魚的前腦相當於人類的大腦皮層,這是大腦中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測序方法對新生和成熟的神經元以及腦幹細胞進行了研究。他們從中發現了新生神經元的特定標記,並能夠全面分析斑馬魚成年大腦中新形成的神經元類型。

科學家們發現了兩種可以新形成的神經元:一種是在大腦區域之間建立聯繫的投射神經元,另一種是用來微調投射神經元活動的內部神經元。研究人員還調查了老鼠腦細胞測序獲得的數據,發現斑馬魚和老鼠有相同的細胞類型。這也使得這些結果與人類高度相關。

布蘭德教授稱:「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研究斑馬魚的再生過程,特別是創傷性腦損傷後新神經元的形成及其整合。我們希望找到治療大腦受傷、中風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方法。我們已經知道,人類也存在部分再生能力,我們正在努力喚醒這一潛力。」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2020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神經元的死亡,無論是在大腦還是在眼睛中,都會導致許多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包括失明以及帕金森病。目前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只能減緩疾病的進展,因為一旦神經元死亡,就無法替代。
  • 破解了結構之謎,就能再造大腦嗎
    50塊左右的腦區「拼圖」可以拼起「器官之王」——大腦。根據德國神經解剖學家布魯德曼繪製的腦區圖,大腦皮層被分為52塊(其中兩塊是猴子的)其中1、2、3區控制體感……37區負責人臉識別……      雖然這樣的功能劃分對大腦研究和疾病治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距離了解大腦並重構它還差得遠。
  • 神經元再生?AD患者腦類新發現,長壽成為可能?
    多年來,神經元一直被認為是不可再生的,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死一個就少了一個。然而,兩個月前,馬德裡自治大學的科學家在老年人的大腦中發現了新的神經元,動搖了神經細胞不可再生的理論。這可以說是一塊激起數千次波浪的石頭,在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認為這項研究令人興奮,也有人認為它存在缺陷,不能證明神經再生的存在。
  • 斑馬魚大腦結構獲精細呈現
    他們的研究作為大腦成像領域的新突破,有望為大腦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見解。通常,科學家將實驗鼠和猴子作為人類大腦研究的生物模型,不過斑馬魚也是另一種可行的選擇。之所以說詳細地繪製斑馬魚的大腦組織結構非常重要,是因為自然界所有脊椎動物的大腦具有相似性。該研究將為神經學研究領域帶來全新的視角。
  • 細說大腦簡史,神經元之間是靠什麼形成連接的呢?
    在人類的一生中,大腦會經歷哪些階段,產生哪些變化呢?就讓我們走進大腦簡史。大腦出現的時間要比人身體上的其他器官早得多,早在胚胎長成人形之前,甚至是在四肢從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細胞團內長出之前,大腦的發育就已經開始了。
  • 聚焦神經元重要研究 解讀大腦奧秘
    【2】Nat Biotechnol:中美科學家開發新技術讓神經元交流可視化doi:10.1038/nbt.4184神經遞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調節著全身一系列生理過程。儘管它很重要,但是科學家們對大部分組織和器官的膽鹼能傳輸過程卻知之甚少,主要是由於缺少可用的監控Ach的技術。
  • 揭秘浙江唯一的人腦庫 存儲大腦機密 破解智慧之謎
    在荷蘭,當一位捐贈者去世並確認死亡後,2至6小時內,會被運送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進行取腦保存。整個過程遺體儀容都保持完整整潔。  由於去世後人腦組織會較快自發溶解破壞,為確保後續研究質量,人腦組織的取材和保存最好在12個小時之內完成。如今,浙大人腦庫的平均取材時間為10小時左右,且正在逐年縮短。  技術力量不斷完善,當下仍需破解的是傳統觀念的掣肘。
  • 成年人的大腦不會再產生新的神經元?
    1928年,現代神經科學之父聖地牙哥·拉蒙-卡哈爾(Santiago Ramón y Cajal)宣稱,成年人的大腦永遠不會產生新的神經元。他寫道,「一旦發育結束,增長和再生的源泉……就不可挽回地枯竭了。在成年人的大腦中,神經通道是固定的、終止的和不可改變的。一切都必然凋零,或許沒有什麼可以再生。」90年過後,我們仍不清楚拉蒙-卡哈爾的說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他們報導在這種新獲得的未成熟狀態下,這些腦細胞能夠再生出新的連接,而且在適當的條件下,這些連接可能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修復大腦和脊髓遭受的損傷可能是醫學界最艱巨的挑戰。直到最近,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不僅能再生器官,還能再生大腦,這種生物隱藏人類肢體再生的秘密
    相比起真渦蟲的扁形蟲能夠藉助一點點組織長出整個身體,美西蠑螈這種體型不算小的兩棲類動物的再生能力可以說讓人瞠目。科學家發現蠑螈可以再生四肢、尾巴、脊髓、眼睛,有些物種甚至能夠再生晶狀體和一半的大腦,蠑螈的組織再生過程不會產生疤痕,幾乎完美複製受損前的部位,而且在幾個月內,整個肢體包括皮膚、骨骼、肌肉組織,甚至神經末梢都能夠得到恢復。
  • 成人大腦能調控新生神經元數量
    成人大腦每天產生上千個新的神經元,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存活下來,其餘死亡後都被一種吞噬細胞給清除了。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0日報導,維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死亡神經元被清除和新神經元形成的機制。該研究有助於設計新型療法,促進成人大腦神經形成,幫助那些抑鬱症、外傷壓迫導致腦功能障礙的患者重新恢復大腦功能,有望改變人的基本認知功能,帶來新的學習方法。
  • 蠑螈的斷肢再生之謎
    ,但是由於受到蜥蜴DNA的影響,他同時也變異成了一個邪惡的蜥蜴人魔,與代表正義的蜘蛛俠為敵…… 這樣的劇情設定讓很多人都相信,編劇是受到蜥蜴能夠「斷尾再生」的影響而創造了「蜥蜴教授」這個角色。然而事實上,蜥蜴的「斷尾再生」與真正的斷肢再生有著本質的不同。「再生」的斷尾中沒有分節的尾椎骨,鱗片的排列和構造也與原尾不同,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再生」。在陸生脊椎動物中,真正有斷肢再生能力的,應該是屬於兩棲動物的蠑螈。 事實上,斷肢再生在動物界絕不罕見,很多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像海星、海綿、蜘蛛和螃蟹等動物都有這個能力。
  • 人成年後 大腦海馬體新神經元就"停產了"
    這種化學物質會標記新分裂的細胞。而研究證實,在這些已故患者的大腦組織中,bromodeoxyuridine出現在了少量的海馬體神經元中。之後,Karolinska 研究所Jonas Frisén實驗室在2013年發表了一項支持上述結論的新成果。研究稱,從細胞年齡上來看,人類每天會在齒狀回(海馬體的一部分)中替換700個神經元。
  • 【學術前沿】斑馬魚胰島β細胞的體內發生和再生
    為了更好地理解β細胞再生的正負調控機制,動物模型尤其是斑馬魚成為了我們研究β細胞再生機制的重要材料。美國範德堡大學Wenbiao Chen團隊就當前利用斑馬魚研究β細胞再生的研究進展作一簡單綜述,以饗讀者。 雖然胰島素、胰島素增敏劑、葡萄糖重吸收抑制劑等藥物已經用於糖尿病等的治療,但療效並不理想且還會引起副作用。
  • Nature:免疫細胞能「入侵」衰老大腦 阻止新神經元生長
    關於神經元能不能再生的問題,《Nature》雜誌一直是這些研究交戰的「陣地」。去年三月的時候《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示成年後神經元就「停產」了。轉眼到了今年三月該結論就被翻盤,《Nature Medicine》雜誌就甩出明確證據證明即便早已過了中年,大腦依然有能力生產出新的神經細胞。但是成年後,神經元的新生數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 北京霧霾主要成分形成之謎破解!
    近年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頻發,但霧霾主要成分硫酸鹽的形成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據了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硫酸鹽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因此,硫酸鹽的來源研究是解釋霧霾形成的關鍵科學問題。據新華社報導,12月21日,中德兩國研究人員稱已破解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最主要組分硫酸鹽的形成之謎:
  • 蜥蜴能夠再生部分大腦 新發現或讓人類成為受益者
    ,但是據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蜥蜴也能夠再生它們的部分大腦。由於蜥蜴能夠再生它們身體的各個部分,因此研究人員猜測蜥蜴的大腦中也發生了某些有趣的事情。研究人員為美洲蜥蜴注射了一種化學標籤,這樣他們就能夠探測任何新生細胞內的DNA。這也能夠讓研究人員在蜥蜴的大腦出現新細胞時就發現它們。
  • 科學家破解意識之謎,人腦或在11個維度上運行
    人的大腦估計有驚人的860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每個可能的方向互相連接,形成廣泛的蜂窩網絡,以某種方式使我們有了思想和意識。 為了破解意識從何而來,研究人員利用瑞士的超級計算機,用代數拓撲的方法,構建了大腦皮層的詳細模型。
  • 幹細胞再生讓大腦「年輕」—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BMRI 科學家曾認為哺乳動物在進入成年期時所有神經元都已形成,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發現,成年人大腦的某些部位依舊會產生新的神經元,而上世紀90年代的研究則進一步證實了這些神經元的來源和功能。
  • PNAS:控制器官再生能力的分子機制
    在自然界中,某些動物天生就具有讓人驚嘆的再生能力,如蠑螈,如果斷了一條腿,不久以後便能長出一條新腿。斑馬魚也能夠在鰭斷開的位置重新長出新的鰭。相比之下,人類卻只有最基本的再生能力。因此,科學家希望能通過對這些動物的研究,最終找到修復或再生受損組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