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雜談:想成為像鍾南山、袁隆平一樣的院士有多難?

2021-01-13 翰林編修館

中國人口超過14億,而兩院院士一共才1755人(2019年12月數據),比例可以說處於全球最低之列。

1996年,60歲的鐘南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奮鬥在抗疫第一線;

2009年,75歲高齡的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可惜的是,在這次新冠肺炎中不幸去世。

成為兩院院士有多難?

我國的兩院院士增選主要在奇數年舉行,每兩年舉行一次。

院士增選採取院士直接推薦和部門按照組織系統推薦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請。

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

普通人得一個獎就可以吹一輩子牛了,但對於院士,這僅僅是提名的門檻。

以2019年為例,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各大學會和各省地方科協推薦了400餘名兩院院士候選人,兩院院士又提名了近1000人。

這1400人,基本都是各個領域的大專家。

在他們之中,僅僅有75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64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部分院士都是經過多年多次申請才成功。

相關焦點

  • 成為院士究竟有多難,院士平均年齡60歲,有院士高考名列榜首
    院士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敬仰的詞語,眾所周知,近期的袁隆平,李蘭娟還有鍾南山,其實都是院士,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成為院士有多難。通俗的說,至少比考公務員和考事業單位要難上一千倍,所以說院士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才,相比於教授和博士生碩士生,院士都是金字塔頂尖的存在,我們聽說過袁隆平院士,但是在水稻這個技術領域可以說基本上就沒有再聽說過其他的院士。
  • 袁隆平+鍾南山=醫食無憂
    今天,一條袁隆平和鍾南山的視頻在微博上熱傳。 2011年,鍾南山在某頒獎盛典上為袁隆平頒獎,期間還打趣說:「我剛給隆平大哥檢查過身體,但是以後別再抽菸了,好不好?」 眾多網友向這對「醫食無憂組合」致敬。
  • 鍾南山、袁隆平、饒毅......誰是中國學者中的「頂流」?
    熱度最高,鍾南山院士一騎絕塵說起知名科學家,大家可能腦子裡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幾個名字,袁隆平、屠呦呦、饒毅、顏寧、施一公,在疫情期間,鍾南山、張文宏、我們對鍾南山等 14 位學者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鍾南山院士憑藉疫情時的一大波熱搜,毫無疑問佔據了榜首的位置,以 590 條熱搜條目和 4611 小時 50 分鐘的熱搜在榜時長成為中國「網紅學者」頭名。
  • 鍾南山、袁隆平罕見同臺,感動中國
    近日,鍾南山與袁隆平兩位院士的同臺合影上了熱搜,網友們都直呼: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偶像!其實這是在2011年的一場頒獎典禮上,袁隆平院士作為獲獎人,正在接受鍾南山院士的頒獎,這可真是因為頒獎盛典而讓兩位不同領域的大佬巧妙地碰到了一起,造就了奇妙的緣分。
  • 令你意想不到的聯繫——鍾南山與袁隆平
    鍾南山院士的母親廖月琴有個堂姐叫廖雪琴,她丈夫的姑姑名叫林巧稚,是新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中唯一的女院士。林巧稚5歲時,母親因子宮癌引發的大出血不幸去世。從此,她萌生了學醫的信念。父親也對林巧稚說「不為良相,就為良醫」。
  • 三味真火英雄:袁隆平、錢學森、鍾南山!用行動撐起中國半邊天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三位英雄是大家熟知的:鍾南山,袁隆平,錢學森。他們三位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鍾南山院士,福建人,大家對他的名字非常熟悉。不論是應對新冠肺炎的沉著冷靜,還是在高鐵上累倒閉目養神,中國安危繫於一身。
  • 鍾南山飆英文,高福飆英文,袁隆平飆英文,青少年如何學好英文?
    84歲的鐘老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回答路透社記者的提問,著實驚呆了一眾網友,大家又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鐘南山。4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了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專訪。我想高福院士作為一名專家,一定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這次採訪中,高福院士表示,自己從未說過新冠病毒不存在「人傳人」現象。大家一定也發現了,在採訪中高福院士也是全程飆英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福院士也是通過這次採訪向公眾澄清,自己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現象」這句話。總之,苦難已經過去,美好重回人家,希望誤會也好,指責也好,一切都成為過去。
  • 袁隆平和鍾南山你更喜歡誰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在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到年邁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學生,都聽過袁隆平的鼎鼎大名。首先明確一點,袁隆平是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想要弄清袁隆平為什麼沒有被選為中科院院士,就必須要先了解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區別在哪裡。我們先說說工程院,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於1994年成立,總共有院士902人,分成9個學部,袁隆平就屬於農業學部。
  • 女演員發文質疑鍾南山院士,態度惡劣被封殺,她有什麼資格喊冤?
    但#女演員質疑鍾南山院士#一事,確實顛覆了我的價值觀。 11月27日晚間,沈佳欣公開在社交平臺發文質問鍾南山院士,並大放厥詞,認為對方只忙著出現在鏡頭一線為自己爭榮譽,但實際在醫學上沒做出什麼重大貢獻。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老先生是院士,但並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終身榮譽,從設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的人數還未超過1000人,他們是一個國家最為聰明、最有貢獻的人。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袁隆平院士住院時說了一句想剪頭髮,她立刻坐飛機前來為袁老理髮
    她與袁隆平院士又有怎樣的緣分?這一切還要從長沙的一間理髮店說起。袁隆平院士年輕的時候是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工作的,由於工作繁忙,袁隆平院士經常連飯都忘了吃,自然也就顧不上注意外表了。為了節省時間,袁隆平院士就選擇了離工作單位最近的一家理髮店理髮,而這家理髮店的老闆就是小曹。小曹跟很多開理髮店的人一樣,不是什麼大牌的理髮師,手藝也算不上出眾,但她很開朗健談。
  • 鍾南山院士被質疑?網紅請住口!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一個從沒聽說過的(至少筆者沒有聽說過)姑且稱為藝人吧,居然發問鍾南山院士,這個時間點這樣發微博其實就很有意思了,就像很多網友說的:鍾南山和袁隆平這兩位老人是可以封神的人,我深深地贊同。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歷史課本中就有他的事跡。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現在已經91歲高齡了。
  • 中國院士的年收入有多少?袁隆平年收入600萬,不及明星日收入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關於明星高片酬,科研人員低酬勞的報導與討論,當然並不是討論這麼簡單,而是全社會的呼應。今年的新冠疫情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才是國之大器,什麼才是國家棟梁,由此而引發的:鍾南山院士與明星片酬比較的話題,再一次將輿論推上巔峰。如何看待這樣高片酬的事情,在我看來:科研人員的待遇確實不如明星。
  • 鍾南山院士年薪是多少人民幣?
    1936年10月,鍾南山出生於南京的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鍾世藩早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是當時有名的兒科專家。受家庭風氣的影響,鍾南山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醫學家。1956年,鍾南山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他留校任教。不過,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鍾南山對醫學並沒有特別多的興趣。相反,他的主要興趣點在體育。
  • 袁隆平院士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平淡卻幸福著!
    袁隆平院士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平淡卻幸福著!以前的熱搜都是明星戲子的緋聞八卦,最近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卻「異軍突起」,先是在湖南農業大學出席新生開學典禮,又是被確定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今天又是參加國慶,人們對他的崇敬和熱愛,就轉化成了這些天的袁隆平院士霸屏熱搜。筆者今天想借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袁隆平院士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讓我們感受偉人那平淡而又幸福的愛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袁隆平院士。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1979年10月20日,輾轉前往英國留學的鐘南山,在貝爾加湖畔繞行的火車上度過了自己43歲的生日。車窗外是大森林,大雪已經紛紛揚揚落下,鍾南山看得著迷,他想:「未來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呢?」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
  • 主播:我和袁隆平院士有個「約會」
    ■ 袁隆平袁隆平院士為廣東豐收節錄製視頻世界我說:「誰要是想『約會』袁隆平院士,前提必須是得愛國愛家愛人民,愛專業愛生活愛小動物。」小夥伴們聽了,捂嘴笑了,「這不就是袁院士嘛」。袁院士一直喜歡貓,那隻他笑眯眯在寵物店挑的小奶貓小花已經長大了。我問:「這就是那隻小奶貓嗎?「「嗯,小懶貓。「辛主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