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盡雪的美麗,全篇未提雪字的詩詞: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2020-12-04 語文360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流傳著上萬首描寫雪的美麗詩詞。雪是冬天的精靈,也是冬天最美的禮物,清冷無塵。全篇寫雪,卻沒有一個「雪」字的詩詞,當數納蘭性德的《採桑子·塞上詠雪花》最為經典。

第一首: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喜歡雪花不在於其輕盈的形態,更在於其在寒處生長。雪花,雖與牡丹、海棠等人間富貴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潔品性。

謝道韞是詠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後已無人憐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聲中任西風吹向無際的大漠。

注釋

⑴輕模樣:大雪紛飛狀。孫道絢《清平樂(雪)》:「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此謂對於雪花的偏愛。

⑵富貴花:牡丹或者海棠。

⑶謝娘:謝娘,謝道韞。此謂後世已無謝娘一般的才女。

⑷悲笳:悲涼的笳聲。

【作品鑑賞】

《採桑子·塞上詠雪花》納蘭性德寄託天涯行役之苦,體現納蘭心中的清高孤傲無人同與的悲涼之感

從標題來看,「塞上詠雪花」,按照傳統的分類,這是一篇「詠物」的令詞,但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打亂「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

上片說,自己並非對於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的雪花偏愛成癖,而是因為雪花與俗世繁花不同,不是人間富貴花。雪花雖然也是花,但它自有風骨,另有一種根與芽,特別經得起嚴寒酷冷。這是上片,將雪花與富貴花相比較,比顯現雪花的品格。下片說與雪花相關的人和事。謝道韞的詠絮之才,後世已得不到憐惜。有才華的人,亦得到天涯漂泊。眼下,瀚海孤城,西風萬裡,只有寒月悲笳,為述說衷情。人和事,雖古今有別,但又因雪花,將界限打通。故此,歌詞所說別有根芽,冷處偏佳,也就成為作者自身的寫照。

【名家點評】

安意如:唐以來世人多以牡丹海棠為富貴之花,容若卻贊雪花自有風骨,別有根芽,不同與俗世繁花。這不是故作驚人語,而實在是他心性有別於眾人,容若一生心境不減悲苦悽涼,可以說是事出有因,卻也應了那句:"情發無端"。出身富貴事顯赫卓著仕途順利相貌清俊夫妻恩愛子嗣圓滿。似乎,這個男人是上帝的寵兒,沒有什麼是他不能夠得到和不滿足的。然而,周身的溫柔富貴結果卻種出一株別有根芽的」富貴花「。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第二首:水仙子·詠雪

朝代:元代 作者:喬吉

冷無香柳絮撲將來,凍成片梨花拂不開,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銀稜了東大海,探梅的心噤難捱。

面甕兒裡袁安舍,鹽堆兒裡黨尉宅,粉缸兒裡舞榭歌臺。

【譯文及注釋】譯文冷無香柳絮撲將來,凍成片梨花拂不開。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銀稜了東大海,探梅的心噤難捱。

面甕兒裡袁安舍,鹽罐兒裡黨尉宅,粉缸兒裡舞榭歌臺。

注釋①「冷無香」句:紛飛的雪花冷而不香,如同柳絮一樣撲來。冷無香:指雪花寒冷而無香氣。②「凍成片」句:雪花凍結成片,如同拂拭不開的梨花。③「大灰泥」句:紛紛揚揚的大雪如同白灰灑遍了整個世界。漫:灑遍。三千界:佛家語,這裡泛指整個世界。④「銀稜」句:大雪好像為東大海鍍上了白銀。⑤探梅的心噤難捱(ái):尋梅的人都被凍得從心裡打戰。噤:牙齒打戰。捱:忍受。⑥面甕(wèng)兒裡袁安舍:袁安的宅舍都被大雪埋沒,如同埋在了麵缸裡。面甕:麵缸。袁安:東漢人,家貧身微,寄居洛陽,冬日大雪,別人外出討飯,他仍舊自恃清高,躲在屋裡睡覺。⑦「鹽堆」句:黨尉深宅大院裡的積雪,如同潔白的鹽堆。黨尉:即党進,北宋時人,官居太尉,他一到下雪,就在家裡飲酒作樂。⑧「粉缸」句:大雪使歌舞的亭臺變成了粉缸。榭:建在高土臺上的敞屋。

【作品鑑賞】《水仙子·詠雪》通過描寫大雪紛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醜惡,讓世界變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的願望詠物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的詠物詩;另一類則是詠物抒懷,以比興的手法寄意。傳世的詠物詩,以後者居多。而這首《水仙子·詠雪》則是一首純粹的詠物詩章,極力渲染大雪紛飛的景象。

曲子開頭寫大雪如冰冷無香的柳絮撲向大地,又如凍成片的梨花。接著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進一層烘託飛雪之大。從撲面飛來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遠及近,凡高到低,盡情描摹,面對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氣,那些喜歡踏雪賞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語,生動形象,把用典與俗語巧妙地融合於一起,別具藝術魅力。

作者介紹

喬吉(約1280~約1345)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的雜劇作品,見於《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餘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

第三首: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鶴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嶺梅謝後重妝蕊,巖水鋪來卻結冰。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又一層。

【譯文及注釋】譯文雪花打在竹叢和樹枝上,不時發出沙沙響聲;濃密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聚集在地面上。嶺頭的梅花已經凋謝,現在又好像重新開放了;山巖積雪融化後的流水,卻又結成寒冰。要把馴養的小鹿栓牢,嚴防它們亂跑而被雪天打獵的人捉去;將煮茶的壺水添滿,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嘗、吟詩。可以將春雪同春雨的功勞相比;春雪過後,松間小路上的莓苔,將會更加濃密。

注釋(1)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無聲。 散:飄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結、凝聚,指飄落後的雪。(2)重妝蕊:指雪凝結在花謝後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開放了一樣。(3)巖水:山巖積雪融化後的流水。(4)鹿兒:馴養的小鹿。 獵客:打獵的人。(5)鼎:古時一種炊器,多為三足兩耳的青銅製品。 僧:和尚。(6)膏雨:滋潤土地的雨水。 功力:功能,功勞。(7)莓:植物名,果實小,花託球形。 苔:植物名,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生在潮溼的地方。

【作品鑑賞】《春日山中對雪有作》「重妝蕊",「妝蕊」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了春雪綴滿枝頭這首詠雪詩,緊扣詩題中的「春日"、「山中"描繪,點明了時間地點與環境狀況,形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圖。

首聯第一句寫春雪落竹叢,「無聲」之中仿佛「有聲",把春雪的那種溫柔,纏綿和細密,寫的惟妙惟肖,韻昧很濃。首聯第二句寫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態,把雪花密而無聲的那種狀態寫的十分逼真,「散」和「凝」這一組反義詞同時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從狀態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點,矛盾而又統一,這樣的雪才富有特色。

頷聯,第三句中的「重妝蕊",「妝蕊」本就是用來描寫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對的卻是雪白潔淨的雪花,冬天剛剛過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這裡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了春雪綴滿枝頭,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千古名句有異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卻結冰",寫出了春雪帶來的春寒,連山巖積雪融化後的流水都又重新結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天氣狀況,為當時景色的大環境坐下了鋪墊,不得不說,作者在詞語的拿捏,內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同功力」將春雪對大地做的貢獻直接提升到了與春雨等價的高度頸聯,第五、六兩句則是平鋪直敘地描寫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動:系鹿防獵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通通的鄉家活動,卻在這裡賦予了雪景的一種動感,動靜結合,從樸實中見真感情,使整篇詩欣賞起來更富有真實感,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充分體現了山村農家的特點,詩中所描繪的這幅春日雪景也因這生動的農家描寫而顯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聯寫春雪滋潤萬物的功力可以與春雨相等,給山間松徑帶來一片生機。春雨素來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讚美,而此處,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個字將春雪對大地做的貢獻直接提升到了與春雨等價的高度,表達了作者對春雪的無盡喜愛與讚美之情。

最後又用了「松徑」和「莓苔」兩個意象將春雪所作的貢獻具體化,正是因為春雪的滋潤,這兩種植物才會「又一層」,更加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在此處,也可見作者邏輯之嚴謹,思維之緊密。全詩以寫景為主,雖無華麗之辭藻,卻有真實之感情,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春雪之後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閒適、淡泊的特色,全詩讀來朗朗上口,讀者細細品味之時,腦袋中就能浮現出那樣一番雪景,雪景無限風光,著實令人神往。

【名家點評】詩人的一些抒情、寫景、贈答、旅遊之作,「極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也寫得清新優美,質樸明暢,風調動人,一掃唐末頹靡的詩風。如《江岸秋思》、《冬末同友人泛瀟湘》等等。他的《春日山中對雪有作》,更被譽為壓卷之作,全詩如行雲流水,明快爽朗,三四兩句從對面著筆,虛寫梅花之美而實贊春雪之潔,尤其被人稱道,頗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妙。

作者介紹

荀鶴(約846—約906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臺縣)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閒居。曾以詩頌朱溫,後朱溫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學士,知制誥,故入《梁書》 (按應作《五代史記》;《梁書》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

第四首:東風第一枝·詠春雪

朝代:宋代 作者:史達祖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慾障新暖。

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

行天入鏡,做弄出、輕鬆纖軟。

料故園、不捲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麵。

舊遊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

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

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譯文及注釋】

譯文雪巧妙地沁入蘭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擋住了春風送來的溫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時的寒意還很淺。橋面上行走,像漫步白雲浮天。池沼澄淨如明鏡一般,雪花把萬物打扮得輕柔細軟。我想故鄉必是落雪天寒,那裡的層層簾幕四垂未卷,阻誤了初歸的雙燕。

楊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葉都變成千萬隻白眼,剛開的杏花也由紅臉變成粉妝素麵。當年的王徽之雪夜間去訪舊友,到門口卻又不見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見與不見。雪路難行,司馬相如遲赴了兔園的高宴。深閨中又把燻爐點燃,趕製春衫的針線也開始放慢。只怕那穿鳳紋繡鞋的佳人挑菜回來時,在灞上再與你相見。

注釋東風第一枝:詞牌名。據傳為唐人呂謂老所首創,原為詠梅而作。又名《瓊林第一枝》。用「黃鐘商」。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五十字。仄韻格。一般為前段九句押四仄韻,後段八句押五仄韻;亦有前段十句﹑後段八句者。用韻亦略有別。共有四體。甲:草木萌芽的外皮。碧瓦:青綠色的琉璃瓦。信知:深知,確知行天入境:唐韓愈《春雪》「入鏡鸞窺詔,行天馬度橋」,以鏡和天來喻地面、橋面積雪的明淨。重簾:一層層簾幕。素麵: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顏。「舊遊」句:晉王子猷居山陰,曾雪夜泛舟訪戴安道,至其門,未人即返,人問他什麼原因,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戴。」「後盟」句:司馬相如參加梁王兔園之宴,因下雪而遲到。上苑即兔園。挑菜:挖菜。多指挖野菜。灞橋:橋名。本作灞橋 。據《三輔黃圖·橋》: 灞橋 ,在長安東,跨水作橋。 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作品鑑賞】

《東風第一枝·詠春雪》史達祖以細膩的筆觸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詠物詞主要是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到南宋時,詠物詞已進入成熟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美。史達祖的這首詠物詞以細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此詞大概作於詞人獨處異鄉時的某年初春。

詞的開頭便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心,沾上草葉,用蘭吐花、草萌芽來照應「新暖」。春風怡怡,花香草綠,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卻伴來春寒,「東風」、「新暖」一齊被擋住了。「巧沁」、「偷粘」,寫的是在無風狀況下靜態的雪景。「謾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層,「難留」二字更進而寫出薄薄的積雪也頃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詠《終南望餘雪》詩曾云:「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當寒冷,而暮寒「較淺」,更可見出確乎是春天即將要來臨了。「行天入鏡」二句,是全詞中唯獨正面描寫春雪的。

韓愈《春雪》詩云:「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意謂雪後,鸞窺沼則如入鏡,馬度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喻池面、橋面積雪之明淨,這裡即藉以寫雪。「輕輕纖軟」四字,寫出了春雪之柔軟細膩。天氣並不嚴寒,又無風,雪花不易凝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蘭心,粘上草甲。前結兩句,宕開一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像。

《東風第一枝·詠春雪》史達祖詞精工刻劃,鍛句鍊字,顯得情致婉約,清空脫俗

史達祖生於高宗紹興末年,其祖籍是汴京,無緣省視家鄉。此處「故園」當指他在臨安西湖邊的家。其《賀新郎·西湖月下》詞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靈隱山。這裡用雙燕傳書抒發念故園、思親人之意。重簾不捲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過,已是春燕來歸的季節,而重簾將阻住傳書之燕。睹物傷情,異鄉淪落之感溢於言表。

過片續寫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擬人,筆意精細。接著筆意一轉,連用兩典寫人。「舊遊憶著山陰」,用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後盟遂妨上苑」,用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梅溪頗具浪漫氣質,面對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遊的情景,不禁心嚮往之。「燻爐」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較淺」之意。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閒置不用的「燻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

後結二句補足前兩句。「鳳鞋」系婦人飾以鳳紋之鞋。「挑菜」指挑菜節。唐代風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宋代沿襲了這種風俗。「灞橋」句又用一雪典。據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鄭綮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這裡擴展開來說,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復甦時節的悽涼仍舊。江浙一帶有民諺謂:「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挑菜節下雪不足為怪。

《東風第一枝·詠春雪》這首詠雪詞立意上雖無特別令人稱道之處,卻給人以美感,而成為梅溪詠物詞中又一名篇這首詠雪詞立意上雖無特別令人稱道之處,卻給人以美感,而成為梅溪詠物詞中又一名篇,其妙處全在於其精工刻劃。此詞題為「詠春雪」,卻無一字道著「雪」字,但又無一字不在寫雪。且全詞始終緊扣春雪纖細的特點來寫,「巧沁蘭心,偷粘草甲」之春雪,決不同於「戰罷玉龍三百萬,敗殘鱗甲滿天飛」之冬雪,「碧瓦難留」、「輕鬆纖軟」均準確把握了春雪的特徵。

這首詞詠物又不滯於物,前結及下片「舊遊」以下六句,均不乏想像與議論。虛筆傳神,極有韻味。梅溪精於鍛句鍊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麵」這一聯,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稱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塗上鉛粉,而謂之「素麵」。在不經意中用了擬人手法。「青未了」、「紅欲斷」,準確地把握了分寸,筆致細膩,空靈而不質實。後結二句,《花庵詞選》謂其「尤為姜堯章拈出」,陸輔之《詞旨》也將其錄為警句,其長處也在於含蓄蘊藉。「鳳鞋」借指紅妝仕女,「挑菜」點明節令,「灞橋」隱含風雪。用一「恐」字領起,顯得情致婉約,清空脫俗。姜夔評梅溪詞「奇透清逸」,此詞可為代表。

作者介紹

達祖(1163~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相關焦點

  • 「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這是雪花,還是風骨
    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這就是納蘭,一個被粉絲們親暱的稱作「公子」的納蘭。康熙十七年十月,納蘭陪康熙北巡塞上時,在關外看見大雪紛飛,飄飄灑灑。這北國的雪,顫顫悠悠,大朵大朵,從萬丈高空義無反顧撲向大地。既纏綿悱惻,又壯懷激烈。
  • 古代詩詞 ·雪| 寫盡雪之美,卻不帶一個雪字
    雪《採桑子》【清】納蘭容若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眉清目秀的翩翩公子,白衣勝雪,抬頭只見雪花紛紛揚揚。雪花之美不在輕浮,而在孤獨,在於其與眾不同,在於其他富貴之花都無可比擬的高潔之姿。雪《衝雪至餘慶覺林雪連日不止》【宋】陸遊策蹇清吟涉若耶,灞橋猶恨近京華。山前千頃誰種玉?座上六時天散花。林雀無聲溪彴斷,炊煙不動竹籬斜。勝遊更覺平生少,未羨銀河泛客槎。
  • 納蘭容若獨特的一首詠雪詞,全詞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我們總能在雪景中尋找最美的詩意,描寫雪的詩詞不止在唐宋,到了清朝,大才子納蘭容若的詠雪詞更是出色。公元1678年,他代表康熙出使西域,去安撫邊疆的少數民族,當他來到塞外恰巧趕上一場大雪,獨特的邊塞風光,讓他感受頗深,從而寫下一首景象闊大,氣韻沉厚,意境深邃的詠雪詞。《採桑子·塞上詠雪花》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
  • 2020年第一場雪:那些寫雪卻不帶「雪」字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最近幾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將迎來了2020年第一場雪,自從昨天晚上,北地區已經降雪,雪後的北國風光銀裝素裹,分外美麗。自古以來詠雪的詩詞就非常多,但寫雪卻不帶「雪」字的卻不多見,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些寫雪卻不帶「雪」字的詩句。
  • 納蘭詞解:納蘭性德塞上詠雪花,應該是寫在什麼時候?
    納蘭雪花詞,是什麼經歷讓他有,雪花不是人間富貴花的詠嘆?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 九首美麗詩詞,說盡女子之美
    他們是詩詞中的女神,他們的美麗借詩人的筆寫出來,精妙無雙。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楊貴妃是唐朝當時最美的女子,當兩者相遇,李白用絕世的才華和筆墨寫出楊貴妃的美,「雲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人花交映,迷離恍惚,人間至美。
  • 冬季應景寫雪界的翹楚:十首寫雪意境醉人的詩詞
    今年的冬天已悄然而至,說起冬天,雪是必不可少的。關於雪,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寫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有的詩句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今天老楊就搜集整理了十首關於寫雪意境醉人的冬雪的詩詞,一起來欣賞一下吧。top10: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出處:《陽曲·江天暮雪》元 馬致遠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 盛開在古詩詞裡的海棠花,春與牡丹比富貴,秋同金菊競風流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裡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這首古風體詩歌,蘇軾貶低大肆桃李,覺得其粗俗,字裡行間儘是對海棠的讚美之情。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的第一場雪,你get到了嗎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是讓人在冬天裡感受到了春天才有的百花齊放的陣勢。下雪之後,尤其喜歡毛澤東的那首《沁園春·雪》裡關於雪後風景的勾勒: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 納蘭容若《夢江南·昏鴉盡》詩詞賞析,曉風殘月後又見柳永
    就連近代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也曾經這樣評價納蘭容若:「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筆寫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今天我們就通過納蘭的一首小令來走進納蘭容若的詩詞世界。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這首《夢江南.昏鴉盡》是納蘭創作的一首小調,悽婉含蓄,情深纏綿,也是納蘭詞風的代表。
  • 初冬時節,到通城賞油茶花,讀最美茶花詩詞!
    初冬時節,到通城賞油茶花,讀最美茶花詩詞!人言牡丹真富貴,我看茶花勝海棠。七律 詠茶花趙子平絕世多姿豔麗奢,崖前嶺上燦雲霞。每疑殘櫱陽和盡,又見絨球霽雪斜。懶與寒梅爭秀色,願隨芳草滿天涯。春心不老真情永,革質經霜傲歲華。
  • 最適合下雪天發朋友圈的詩詞句子,唯美又浪漫!
    唯美的詩詞,下雪的句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那些適合發朋友圈的下雪詩詞句子,一起來收藏吧! ——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關漢卿《大德歌·冬景》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 你知道如何不提雪字卻能描寫出雪很大嗎
    每當雪季來臨的時候,總會有這麼一個話題——#怎樣不提雪字描述雪很大#,被網友們反覆拉出來炒冷飯,表達自己對雪的喜愛。對於怎麼不提雪字來說明雪下的很大,其實古人早已玩的登峰造極。第一招:將雪比作其他事物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什麼時候庭院裡落下了雪花?
  • 「人間有味是清歡」|在詩詞中,發現真正的精緻生活
    「人間有味是清歡」|在詩詞中,發現真正的精緻生活人民網-文化頻道  作者:  2019-06-11 近日,《被「假精緻」掏空的年輕人》一文走紅,年輕人超越自身實際的高消費、過著「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大人們呢,圍爐煮酒,對雪談詩,那賞雪玩雪的興趣是不亞於孩子們的。據說在唐朝,大雪天就有一幫詩人兄弟在江夏、即現在的武漢聚會,他們登上黃鶴樓,面對大長江,喝酒行令,吟詩聯對,好不熱鬧。據說這些詩人中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等八個人。他們想這樣粉妝玉砌的潔白世界,如果沒有好詩來配它們,那就太可惜了,那簡直是辜負了天公的美意。
  • 什麼樣的長相才稱得上是「人間富貴花」?
    這富貴花指的便是被稱為「花中之王」的牡丹,明媚動人但不豔俗,自帶一股雍容華貴。 搞清了富貴花究竟是什麼花,悅怡姐姐這就來給你們分析下:什麼樣的長相才能和牡丹媲美! 臉型輪廓: 牡丹的花葉較大,花瓣層層疊疊,看起來飽滿豐腴。
  • 中秋節詩詞佳句鑑賞:十首最美的中秋節詩詞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 三、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 詩詞帶你去旅行一一陽春之花篇
    如此春光裡,詩詞帶你賞花海爛漫:春之信使一一迎春花迎春花是春的信使,在早春開放,冒雪衝破凌寒,纖弱嬌小細長的綠色枝條,不懼怕把自己鮮豔嫩黃色的花朵損傷,殷勤的先去迎春,為百花千卉一起芬芳。《迎春花》 宋/ 韓琦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衝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 當花遇上詩詞:每一朵花開,都是春天
    「須當醉臥桃花雨,堪負人間三月天。」陽春三月,東風送暖,萬物復甦,漸次綻放的花兒妝點著神州大地,馥鬱芬芳。世稱花卉乃天地之至美,詩詞屬文藝之至善。「花」是文學中至為重要的意象,在詩詞中更是歷代文人筆下之常客。春風和煦,陽光正好,就請您與文藝星青年一道,領略詩詞中的花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