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動物標本剝製之父的故事:1896年,他赤手空拳殺死了一隻花豹

2021-01-22 世界歷史那點事兒

卡爾·阿克利於1864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克拉倫登鎮,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說,他是一名標準的「斜槓中年」。他身兼雕塑家、生物學家、自然保護主義者、發明家和自然攝影師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然而,真正讓他揚名於世的,還是他的一項獨特的技能——動物標本製作,他被譽為現代動物標本製作之父。此外,他還對美國博物館的建設貢獻良多,其中,對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創建和發展來說,尤其如此。

【圖1】卡爾·阿克利晚年照

卡爾·阿克利的主要工作就是與死去的動物打交道,所以他與活著的動物發生衝突就在所難免。實際上,他有好幾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他曾經險些被一頭巨大的雄象踩死。在射殺一隻大猩猩的過程中,在躲避它翻滾而來的屍體時,他差點兒摔下懸崖。此外,他還曾經被三隻憤怒的犀牛追趕,差點被踐踏成泥。然而,他距離死神最近的那一次,還是要屬他的第一次非洲探險之旅。當時他遭到了一隻一心復仇的花豹的瘋狂攻擊,命懸一線。最後,他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赤手空拳殺死了它。

【圖2】卡爾·阿克利和他所赤手空拳殺死的那隻豹子

1885年,P. T.巴納姆馬戲團的一頭明星大象Jumbo不幸被火車撞死。當時阿克利剛剛被沃德自然科學機構開除,原因是他在工作時睡覺。但由於他在動物標本製作方面的天賦,他的老闆馬上叫他去將Jumbo製作成一具標本。結果他不負眾望,此舉讓他聲名鵲起。1896年,阿克利被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聘任為首席標本剝製師。由於自然死亡的動物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雄心壯志,為了給博物館帶來新的珍奇動物,阿克利決定前往非洲去進行狩獵。

【圖3】卡爾·阿克利為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製作的標本:戰鬥中的大象

在非洲之旅的前四個月中,阿克利的行程總是由於各種原因而延誤,並且一無所獲,這讓他非常沮喪。然而他不曾想到的是,當他抵達衣索比亞東部的歐加登時,他這個獵人反而會變成了動物的獵物。那一天,他重新堅定了信心,滿懷希望地又一次從營地出發。幸運的是,不久,他就發現了一隻鬣狗,並射殺了它。然而不幸的是,他發現這隻鬣狗的身上患有皮膚病,這使得它失去了製作標本的價值。於是他丟棄了這隻獵物,繼續他的徒步跋涉。

【圖4】卡爾·阿克利所製作的白尾鹿標本,現陳列於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和他同行的還有一個牽著一頭騾子的小男孩。不久之後,他們又射殺了一隻疣豬,但是這依然無法讓阿克利感到滿足,他把獵物留在當地,然後繼續前行。他們在途中發現了兩隻鴕鳥,可惜的是,這兩個大傢伙的反應很快,而且跑得更快。轉眼間就了無蹤跡了。於是,他們決定往回走,返回營地去拿必要的工具,然後來處理那隻疣豬。但是,當他們抵達射殺疣豬的地點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那隻碩大的疣豬竟然不見了!一隻鬣狗正叼著疣豬的一部分匆匆逃離,地上只剩下一灘灘血跡。

【圖5】狩獵中的卡爾·阿克利,站在野營帳篷外面,雙手握著一隻動物的巨大的角

兩個人心灰意冷,只能拖著疲憊的身軀,朝營地走去。這一天真是倒黴到了極點!在返回的路上,他們突然發現之前獵殺的那隻鬣狗也不見了,地上只留下了一條明顯的拖痕。很顯然,一頭兇猛的掠食者將其拖進了附近的灌木叢。阿克利和小男孩兒站在那裡,聽到附近的樹籬裡傳來了一陣「沙沙」的響聲。阿克利拔出獵槍,不假思索地朝樹叢的方向開了一槍。槍響之後,他立即意識到自己剛剛做了一件蠢事。樹叢中傳來了一陣猛獸的嘶吼聲,他更加後悔了,因為他辨認出,那裡隱藏著的是一隻豹子,而不是他原以為的鬣狗。

【圖6】1914年的卡爾·阿克利

他開始祈禱這隻豹子被他打傷了,甚至夢想著第二天一早,他能夠重回這裡,發現一具豹子的屍體。然而,他很快就發現自己打錯了算盤,因為正當他們轉身想繼續返回營地的時候,驟然間發現一隻豹子尾隨在他們的身後,距離他們只有不到20米遠。

【圖7】卡爾·阿克利作品《在最光明的非洲》(In Brightest Africa)

多年以後,阿克利在他的自傳《在最光明的非洲》中寫道:「儘管我看不清,無法精確瞄準,我還是立即下意識地再次舉槍射擊。然而,我能看到子彈擊中的地方,沙子在豹子後面四濺飛起。「他連開了三槍,頭兩槍都落空了,但第三槍擊中了它。豹子停住了,阿克利一度以為它被幹掉了。然而這一次,他又想錯了。說時遲,那時快,那隻豹子弓起身子,呼嘯一聲,箭一般向他衝了過去。阿克利連忙再次舉起槍來,卻突然間發現彈匣空了。

【圖8】卡爾·阿克利為密爾沃基公共博物館製作的標本——麝鼠群

就在一瞬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瞬間籠罩了他的全身。阿克利轉身狂奔,慌亂中還不忘試圖給他的獵槍裡重新裝彈,但已經為時已晚。轉瞬之間,他的身上就感受到了80磅(36公斤)的重量的巨大衝擊。這是一隻尚未成年的花豹。它的兩隻前爪撲在了他的肚子上,然後探出頭來,咆哮著想要咬他的喉嚨。這應該是豹子捕食的慣用技倆。

【圖9】卡爾·阿克利正在為博物館製作透景畫。

不幸中的萬幸是,阿克利的第一槍擊中了這隻花豹的後腿,這使它的攻擊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隻花豹並沒有能夠咬住他的咽喉,它的頭隨即一偏,咬住了它的右臂。這讓阿克利躲過了致命一擊。他用左手去抓住豹子的脖子,試圖把右臂拯救出來。但是豹子不肯就範,雙方就這樣在豹子的撕咬間陷入了短暫的僵持。豹子把他撲倒在了地上,嘴裡卻依然死死咬住他的右臂。

【圖10】卡爾·阿克利在非洲草原上假扮成一隻鴕鳥來狩獵

阿克利開始向小男孩兒大聲呼救,但那個小傢伙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情急之下,阿克利掙扎著,奮力把右手伸進了豹子的嘴裡,同時左手用力扼住了豹子的咽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感覺到豹子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這頭猛獸終於停止了掙扎,癱軟在地上。阿克利也掙扎著站起身來,這時小男孩兒出現了,顫抖著遞過來了一把刀。阿克利接過來,上去給豹子補了一刀,徹底結果了它的性命。

【圖11】卡爾·阿克利所製作的大猩猩標本,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

「豹口逃生」之後,阿克利養好了傷,回到了芝加哥。但是他的狩獵之路並沒有因為此次意外事件而終止。直到1921年,他才開始反思人類為了自身利益而獵殺動物的行為,他終於意識到這樣做是不道德的。在獵殺野生動物近10年之後,阿克利轉身投入到了對野生動物,尤其是大猩猩的保護運動之中。1925年,他在剛果成功建立了非洲的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圖12】卡爾·阿克利為剛果大猩猩製作的銅像,起名為《the Old Man of Mikeno》(米奇諾老人),米奇諾山為剛果境內的一座休眠火山

1926年,阿克利在前往剛果的一次旅行中,不幸感染了出血熱,不久就去世了。人們將他埋葬在了非洲,一個距離他殺死第一隻大猩猩不遠的地方。後來,他被世界公認為是「動物標本剝製術」之父,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人們將一個大廳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紀念。如今,阿克利被世人銘記和尊敬,並不是因為他的狩獵,更多地是因為他成功阻止了非洲山地大猩猩的滅絕。

【圖13】豹口餘生:現代技術手段上色之後的經典照片。(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相關焦點

  • 假如赤手空拳,不使用任何工具,普通人類最多能打敗那些野獸?
    6500萬年前的恐龍是地球上絕對的霸主,它們稱霸了地球長達1.6億年。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崛起,最後通過進化演化才有了人類的誕生。雖然恐龍和人類是不同時期的地球霸主,但是二者稱霸地球所依靠的卻不同。
  • 他,讓動物重獲新生 那些栩栩如生的標本背後的男人
    我是標本剝製師,所謂『剝製師』是一個舶來語,有比較具體的劃分,一般只做皮毛類的標本,涉及鳥類、獸類、爬行、兩棲、魚類等。」韓蒙燕用這樣的講述向記者表明了「身份」。韓蒙燕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一位資深標本剝製師。記者來到他的工作室採訪時,他先為記者演示了動物皮毛的剝製過程。動物皮毛的剝製一般選擇從造型可以掩蓋的部分開刀,避開難以處理的部分。
  • 從木乃伊到生物塑化,創新與爭議並行的標本進化之路
    (圖源:大連自然博物館)在大連自然博物館二層的巨鯨廳裡,就收藏著這樣一隻灰鯨。這條體長近12米的雌性灰鯨位於展廳的東北角,它仰頭向上,傲立於湛藍的展廳中,猶如龍躍出海般被定格在凝固的時空裡。沒人知道在1996年的某個秋日裡,它在意外離世前到底經歷了些什麼,但無數普通人卻得以通過由它而制的灰鯨生態標本,親眼感受那獨屬於海中霸主的肆意與瀟灑。
  • 人類能徒手打死一隻豹子?這幾位少有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訣竅
    相信不少讀者,都聽說過武松打虎故事,不過大家只要去動物園看看,老虎有多麼的兇猛,心中就明白,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人們並不能赤手空拳殺死一隻老虎,那麼他們有否能徒手和豹子對抗呢?豹子是草原上常見的一種食肉動物,而無論是體型、力量,都要遠遠遜色於其他的大型貓科動物,人類也就有稍微能夠抗衡一二的勇氣和力量,而接下來,不妨讓我們看看幾個罕見的成功者。
  • 老虎是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之一,多少成年男子能夠赤手空拳降服它?
    話說,武松喝了十八碗米酒上了景陽岡,正所謂「酒壯慫人膽」,他竟然以一己之力打死了一頭老虎。當然,這個故事只是《水滸傳》杜撰的一個故事而已,而且故事中的武松也並非赤手空拳,而是拿著一根梢棒。雖然武松打虎是杜撰的,但是在歷史上,有記載的著名「打虎人」張興祖一生殺虎無數。
  • 成年男子能否徒手殺死一隻成年斑鬣狗?為什麼?
    斑鬣狗是非洲最「臭名昭著」的動物,因為它給人的印象總是「猥瑣的」、「以多欺少」的,猥瑣是因為它擅長「掏肛」,而以多欺少則是群居的它們喜歡搶奪落單獅子、花豹等大型食肉動物的獵物。在非洲,斑鬣狗有著「非洲二哥」的稱號,作為與獅子正面衝突最多的食肉動物,斑鬣狗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 花豹8次突襲,狒狒軍團連失5員大將,淺談花豹對狒狒的捕食
    花豹為數不多的捕食情況,通常在夜間狒狒休息或黃昏黎明時進行。本文主要以奧卡萬戈三角洲莫雷米野生動物保護區為例,講述1977年9月到1980年2月30個月間花豹6次夜襲狒狒,3次成功獵殺與另外2次隨機突襲,總計殺死5隻狒狒情況,淺談花豹對狒狒的捕食。
  • 一個比較厲害的人類,打不贏老虎,那能不能打贏一隻野生花豹?
    花豹的百米速度是博爾特的2倍,力量是人類的3倍以上,爆發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跳6米高,12米遠,一掌可以打飛人的頭皮。如果是在野外正面交鋒,人堅持不了半分鐘。花豹體長100-150釐米,體重50-100千克。奔跑時速可達70公裡,最快攻擊速度可達時速80公裡。
  • 兩花豹的生死決鬥,卻有可能都被鬣狗殺死!
    在動物世界中,動物們幾乎都有自己佔領的領地地盤,若遇到其它外敵入侵,都會猛烈反抗,特別是獨居貓科,領地意識最為明顯,即使是同類路過,都會遭到攻擊
  • 花豹疣豬,捕食者獵物的速度與激情
    花豹疣豬的故事在非洲草原不斷上演,曾有耳熟能詳的動物紀錄片《花豹疣豬》,重溫發現還挺傷感的,片中花豹不容易,被獅子殺死孩子,獵物被偷,孩子長大捕食疣豬,肉沒吃上反被頂成重傷,無處不在的斑鬣狗。本文不說紀錄片的事,講述花豹情侶約會,疣豬母子上門送外賣與雄豹蹲伏2小時疣豬,被野狗撿漏,事後偷回少許殘羹冷炙兩起速度與激情、啼笑皆非的故事。
  • 花豹慘!數據顯示殺死獵豹最多的就是獅子、同類,怎麼罵名全給他背了
    許多朋友見了些獵豹被花豹殺死、吃掉或掛在樹上的圖片、視頻,就斷定花豹是導致獵豹自然死亡的最大兇手,實則不然,殺死獵豹數量最多的動物就是獅子,南非甚至高達31%的死亡來自獅子,其他同類獵豹(13%)隨後。
  •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標本的對比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是採用有機高分子樹脂材料,將以往動植物生物體的骨骼標本、浸制標本、剝製標本、幹制標本等通過包埋的方式,加工製作成的一種新型標本產品。該產品安全無毒,透明度高,可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展示標本的特徵狀況。它主要由高分子樹脂材料,以及經過特殊處理的標本物兩部分構成。
  • 大猩猩VS戰花豹,智商和靈活性雙在線的大猩猩,會戰敗花豹嗎?
    作為靈長類動物,很多人都認為大猩猩是人類的近親,如果追根溯源,或許在數百萬年之前,人類和大猩猩擁有同一群祖先,只不過後來一部分離開了樹枝進化成為了人類,而另一部分則朝著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 王者也會栽跟頭——盤點在野生環境中殺死過成年老虎獅子的動物
    老虎獅子被自己獵物反殺的事件有,但非常少,只能算是偶發情況,食草動物想要反殺自己的天敵是極為困難的事,不僅要豐富的經驗,還要極好的運氣。老虎被稱為「叢林之王」,獅子被稱為「草原之王」,作為各自生境中最強大的掠食動物,它們不僅要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還要打壓其他食肉動物,所謂「高處不勝寒」,王者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 王者也會栽跟頭——盤點在野生環境中殺死過成年老虎獅子的動物
    老虎被稱為「叢林之王」,獅子被稱為「草原之王」,作為各自生境中最強大的掠食動物,它們不僅要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還要打壓其他食肉動物1、亞洲象(存疑)亞洲象是亞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和雲南,與之共存的老虎有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其中與之衝突最激烈的就是孟加拉虎。
  • 拿花豹作比較就一目了然了
    大猩猩被花豹捕食的案例在早期的狩獵故事會和黑白電影中,大猩猩被塑造成拳打獅子、腳踢花豹的叢林之王。比如著名的獵人約翰·阿爾弗雷德·喬丹就是大猩猩的鐵桿粉絲,他編造了剛果大猩猩手撕花豹的故事,在西方流傳一時,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一說到貓科動物,人們首先會想想到獅子和老虎,非洲獅在草原上的絕對霸主地位,東北虎那震耳欲聾的呼嘯,都在述說著兩個王者的絕對地位,而關於獅子和老虎誰才算貓科動物之王辯論從未停歇過,然而在貓科動物中,還有一種動物比獅子和老虎更令人恐懼,這就是花豹,一種極度嗜血的貓科動物,那麼獅子,老虎和花豹,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呢?
  • 鱷魚害怕貓科動物?看看鱷魚殺死過哪5種貓科動物就知道了
    鱷魚害怕貓科動物?看看鱷魚殺死過哪5種貓科動物就知道了 鱷魚是一類兇猛的動物,它們擁有大大的嘴巴、鋒利的牙齒和不可小覷的力量,是天生的殺手。鱷魚喜歡隱藏在水中,等待獵物到來後猛地發生攻擊;也會來到陸地上,主動向獵物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