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標本的對比

2020-12-06 喬澤生物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是採用有機高分子樹脂材料,將以往動植物生物體的骨骼標本、浸制標本、剝製標本、幹制標本等通過包埋的方式,加工製作成的一種新型標本產品。該產品安全無毒,透明度高,可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展示標本的特徵狀況。它主要由高分子樹脂材料,以及經過特殊處理的標本物兩部分構成。綜合了高分子樹脂材料聚合技術、標本防凍技術、生物防腐技術、動植物保色技術等眾多工藝技術的創新型產品。這些技術和工藝,是製作樹脂包埋標本的核心,它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和應用範圍。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動植物生物標本(即骨骼標本、浸制標本、剝製標本、幹制標本),究竟有什麼創新之處,我們來做一下對比: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骨骼標本的對比:

傳統骨骼標本
樹脂包埋骨骼標本

傳統骨骼標本是將動物體進行剝製處理後,留下骨骼材料,進行一定的技術保護措施後,採用膠水粘貼,金屬支撐、連接等復原動物體原本外觀的一類標本。因為失去了肌肉的支持作用,必須要用明顯的金屬支架將其骨骼碎片串聯起來,已達到成型的目的。但是,這樣處理會使得標本失去美觀度,且極易發生散架,變型,以至於丟失局部骨骼,而使得整個標本物失去了價值。其次,傳統骨骼標本因儲藏地點因素,極易發生蟲蛀、黴變、潮溼脫膠等現象,使得標本物受損。而解決這等問題,需經常對骨骼標本進行搬挪晾曬,做防蟲處理。搬挪晾曬不僅繁瑣,又極可能造成標本物形變、缺失局部骨骼等問題;做防蟲處理時,常使用成本低的樟腦丸,而此物成分主要是萘、樟腦、對二氯苯,對人的皮膚、黏膜均有刺激作用,樟腦丸氣味刺鼻,師生也不願靠近,從而失去了教學的意義。

而新型琥珀包埋標本則完全克服了這些問題:首先,因生產原因,標本物骨骼是被樹脂一層層築上去的,就像肌肉支撐一樣。所以無需明顯固定物做支撐,外形簡潔美觀。其次,因採用高分子樹脂對標本物築封,無需考慮蟲蛀,黴變等問題,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勞動壓力,且易於保管標本物。樹脂標本外觀透明,無色無味無毒,可近距離觸碰,且貼上局部骨骼數字標記,易於講解授課。極大地提高了標本物的價值。

2.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幹制標本的對比:

幹制標本大多是植物標本和小形的、水份較少的動物外殼,如昆蟲貝類、甲殼類等。

植物幹制標本
蝴蝶幹制標本
昆蟲樹脂標本

幹制標本常容易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折斷,散落現象(如竹節蟲、蝗蟲斷腰斷腿,蜜蜂的巢被巢蟲損毀消失等);幹制標本也由於潮溼黴變,脫膠,架子生鏽等原因,需要經常翻曬太陽以及從作防蟲處理;同時,幹制標本一般不宜全方位的觀察其標本物,只能觀察其單面。

新型琥珀包埋標本則完全克服了這些問題,且由於樹脂的高透光性,可以全方位任意角度的觀察標本物。

3.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剝製標本的對比:

鳥剝製標本

傳統剝製標本就是把動物體剝皮後,刷防腐劑,填充材料充當肌肉,將皮毛撐起復原成標本物原有活體狀態。此標本同樣是受環境所限制,蟲蛀、潮溼脫膠、黴變等問題較為顯著。嚴重損害標本物,削弱了其教學及使用價值。且剝製標本不宜擺放,更易受損。

同樣,樹脂標本可完全解決此類問題。因樹脂材料已固化成型 ,所以也可輕易擺放。

4.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浸制標本的對比:

浸制標本

浸制標本保護技術利用藥劑浸漬液的化學性質,處理和保存標本,防止標本發生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同時,採取其他技術手段,限制或消除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延長標本壽命的工作。用藥劑如福馬林浸制的標本經常由於液體揮發、減少和渾濁需要補液換液,標本不能保色,也沒有光澤,標本瓶用久了會因老化自然爆裂而導致標本損壞,且常常有漏氣、漏液的現象使得標本室充滿刺鼻氣味,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同時,該類藥劑對人體孫損害程度較大,危險係數高。

高分子樹脂標本,可將處理過的標本物直接築入其中,無需標本瓶和藥劑,不會發生漏液漏氣現象,對人體不會有危害,可近距離觀察,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於新型高分子樹脂標本,優點顯著,可大力推廣,較少不必要的損害,提高標本使用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林科院資昆所為希望小學援建昆蟲標本及科普展覽室
    近日,由中國林科院資昆所張忠和副研究員主持的「特色資源昆蟲主導的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建設」項目,為雲南楚雄州祿豐縣和平鎮小學援建的昆蟲標本及科普展覽室交付投入使用。展覽室設有昆蟲相關圖文科普知識展板13塊,展示櫃12個,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螳螂目等世界昆蟲標本87個種94份,其它節肢動物(非昆蟲類)樹脂包埋標本20件,《小小昆蟲記》系列少兒科普繪本讀物1套。昆蟲標本及科普展覽室豐富了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學校辦學條件得以跨越提升,讓全校師生到了相關昆蟲知識的科普教育。
  • 從木乃伊到生物塑化,創新與爭議並行的標本進化之路
    根據用途和標本內容的不同,比較常見的傳統標本製作方法有幹制、浸制、剝製,以及骨骼標本……不管是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為了更真實、更美觀、更衛生地呈現生物的原始形象。次年,海根斯又發明了器官組織切片標本塑化技術,進一步夯實了製作大腦等器官塑化標本的技術。1979年,海根斯在德國成功為自己的技術申請到了專利認證,即使用合成樹脂浸潤動植物標本,以達到對生物標本的長期保存。十年後,海根斯又進一步升級了塑化處理過程中使用的浸泡溶液種類,在美國取得了&34;的新專利。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製成標本後2002年展出給一頭體長18.4米的抹香鯨標本「洗澡」,是什麼樣的場面?抹香鯨陳列於開放式空間,直接暴露於空氣中,容易受到空氣中的雜質、灰塵等汙染,會造成標本的磨損,此外灰塵等夾帶微生物和蟲卵,會對標本直接產生損害,因此標本的除塵尤為重要。當標本表面有灰塵時,要用吸塵器除去灰塵,有深凹處用洗耳球吹塵,切記不能用溼布擦拭標本表面。抹香鯨標本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還會存在皮膚乾燥失脂,也可能導致標本表皮和骨骼出現開裂的現象。
  • 人體塑化標本 | 「活著」的屍體?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技術使屍體組織內的液體通過一個特殊的真空過程被活性塑料如矽橡膠、環氧樹脂或聚合樹脂等置換出來,但人體細胞及人體的本來面貌即使在顯微鏡下觀察都仍舊保持其處理前的狀態。具體點說,先用福馬林給屍體防腐,然後解剖,解剖完脫水、脫脂,在真空條件下浸入液態塑化劑置換一個月左右,最後讓塑化劑固化,調整修復造型。
  • 十萬標本乾坤大挪移!APG IV系統入駐辰山標本館
    ▲CSH辦公區  在此環境下,經多位館員和館長馬金雙教授討論後,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CSH)決定與國際主流接軌,將館藏的十萬餘份標本全部由目前所採用的恩格勒系統(1964版)切換為最新發表的APG IV系統。
  • 魚類骨骼標本製作及注意事項
    如何製作魚類骨骼標本【透明骨骼標本】(1)將魚浸入福馬林,變硬後再浸入酒精。
  • PCR晶片檢測腫瘤石蠟標本中miRNA
    我們的目的是探究疾病的miRNA表達譜,同時證明存檔的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樣品作為miRNA來源的價值。方法通過QPCR檢測腫瘤患者的石蠟標本中的miRNA表達情況。結果圖1.所有患者中miRNA表達的變化結果總結囊胚腎母細胞瘤石蠟標本中的miRNA具有臨床價值,因為需要更多關於不同亞型中miRNA失調的知識來評估表達特徵作為化學反應性的指標。儘管我們的研究樣本量很小,但結果提示miR-203a和miR-184的下調可能在囊胚腎母細胞瘤的發病機制中起作用。
  • 植物標本的製作:[2]植物標本的壓制
    在採集好標本後,就是對標本進行壓制了。標本壓制的目的是使標本乾燥,便於保存和研究。標本如果壓制的好,就形色皆美,大方美觀,具有相當的審美價值,也會有利於植物鑑定和研究;但若壓制處理不當,就會出現褶皺甚至黴變,前期採集的工作就相當於白做了,因此,壓制標本就得按標準、步驟一步步來,防止出錯。
  • 元明龍泉窯大盤辨偽——與窯址標本比對!
    本文運用在窯址尋到的瓷片標本和國內市場上經常出現的一些大盤仿品作對比,與藏友共同探討辨偽要點。 龍泉從南宋時就有使用瓷土製作墊圈的特殊傳統。墊燒的墊圈隨器物燒成後也一同瓷化,所以在多數器物的底部都殘留著剝離墊燒物時所造成的程度不同的損傷痕跡。
  • 痰液標本的核酸陽性檢出率高於咽拭子標本?
    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medRxiv平臺發文表示,在COVID-19患者診斷過程中痰標本核酸檢出率明顯高於咽拭子標本。,以作出明確診斷,並比較兩種不同標本核酸檢測陽性率。
  • ​秦皇島一位生物老師帶領孩子們自己動手建立標本「博物館」
    在這裡,他們隨手採來的飛燕花、大滿天星、風鈴果,都嵌在包埋標本中成為「琥珀」;蜻蜓的翅膀、鴿子的羽毛是覆膜紙張標本裡對文字的「註腳」;瓶子中彩色的動物骨骼標本,像一件件漂亮的玩具,展示著生物構造的神奇……近日,
  • 三大植物標本詳解
    (來源於百度百科)所謂植物標本是指經過採集和適當處理後能夠長期保持其形態特徵的全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根據處理和保存方法不同,可將植物標本分為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兩種。蠟葉標本是指經過採集和壓制,植物體完全乾燥後,裝訂到臺紙上的標本。
  • 有趣的動物骨骼標本——透明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富田伊織這個名字,他是一名藝術家,因製作動物骨骼標本而著名這些美麗標本的作者,就是富田伊織(Iori Tomita),大學時是北裡大學水產學院水產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起初的透明動物標本,是他出於研究目的開始製作的2008年,他開始參展,售賣標本,後出版了寫真集《新世界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上一次是在十年前
    原標題: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抹香鯨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陳列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中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陳徵工作人員拿噴槍為抹香鯨表皮除塵抹香鯨陳列於開放式空間,直接暴露於空氣中,容易受到空氣中的雜質、灰塵等汙染,會造成標本的磨損,此外灰塵等夾帶微生物和蟲卵,會對標本直接產生損害,因此標本的除塵尤為重要。當標本表面有灰塵時,要用吸塵器除去灰塵,有深凹處用洗耳球吹塵,切記不能用溼布擦拭標本表面。
  • 標本唐:一家五代人建設武大動物標本館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餘彬 通訊員楊凱軍)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標本館館長唐兆子,一家五代人,經過近百年研究,為建立全國最大的動物標本館之一——武大動物標本館,竭盡心血。他們製作的動物標本,技藝精湛、栩栩如生,幾乎已壟斷了國內標本業。
  • 中山植物園標本館
    原標題: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摘要】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成立於1929年,擁有70萬份(蠟葉和浸漬標本)植物標本的收藏。   該標本館除收藏少量19世紀英國、法國學者採集的標本外,主要收藏了中國學者在20世紀採集的大量中國植物標本。
  • 活了五億年,模式標本是個「二次元」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之前用插圖來代替描述發表物種的案例並不罕見,當然原則是這幅插圖必須是參照一個實體標本所繪製。但後來被證實,郎弗安斯圖版中的三張鸚鵡螺插圖分別來自於3件不同的標本,這顯然不符合選模應來自唯一一件標本的規定。即便如此,後續的一些論文中,大家都默認將林奈於1767年發表的,即郎弗安斯畫的那張畫作為珍珠鸚鵡螺的模式標本。
  • 造物主的禁區——奇幻生物標本
    原來,這是19世紀80年代德國科學家的「傑作」,他們將這隻幼龍標本寄給了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目的是捉弄、羞辱他們的英國同行。然而,英國科學家一眼識破了德國人的詭計,並決定銷毀這件惡作劇道具。哈特的祖父當時是博物館的一名搬運工,他偷偷留下了標本並帶回家,直到哈特發現它。
  • 創意植物標本
    課程目標在標本製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探究意識,熱愛自然、珍惜生命,提高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學生能夠將製作的植物標本進行簡單的藝術加工,製作成植物標本書籤、植物標本畫和創意卡片。學生在製作畢業留念卡片、標本畫的過程中,真誠地表達對母校、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 以假亂真的渡渡鳥標本
    以假亂真的渡渡鳥標本李玲渡渡鳥是一種稀有鳥類物種,早在19世紀就已經完全滅絕了。  可是不湊巧的是,這隻標本被蟲蛀了,開始發黴了,羽毛一根一根地往下掉,最後掉得面目全非,已經失去了保存的價值。沒辦法,徵得館長的同意,這隻渡渡鳥的標本被焚燒了。可是在博物館的館藏記載上,卻有渡渡鳥這個標本,來博物館參觀的人也都知道館內有這個標本,可如今這個標本被焚燒了,如何向大眾解釋呢?有人給館長提議,不如我們做個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