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葉片對於植物分類工作意義重大,為方便科學研究並作為植物分類的依據便產生了葉片標本技術。
其實葉片標本不僅可以應用於科學研究,科普工作,藝術創造,還可以用於裝飾生活。
來源於百度百科
本文介紹臘葉標本和浸制標本的製作方法以及利用植物葉片製作精美的葉脈標籤。
製作植物標本是解決植物學教具問題的有力手段之一。
課堂教學中若有植物的活體,更加利於學生加深認識。使用植物標本,能夠避免部分植物具有區域性、季節性的限制。
同時,植物標本保存了植物的形狀與色彩,以便日後的重新觀察與研究。少數植物標本也具有收藏的價值。(來源於百度百科)
所謂植物標本是指經過採集和適當處理後能夠長期保持其形態特徵的全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
根據處理和保存方法不同,可將植物標本分為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兩種。
蠟葉標本是指經過採集和壓制,植物體完全乾燥後,裝訂到臺紙上的標本。
浸制標本是指經過採集後,用藥劑將植物浸泡到標本瓶中的標本,以便防腐保存.
來源於百度百科
最常見的植物標本是臘葉標本。
臘葉標本,又稱壓制標本,採集帶有花、果實的植物的一段帶葉枝,或帶花或果的整株植物體,經在標本夾中壓平、乾燥後,裝貼在臺紙上,用吸水紙壓制使之乾燥後裝訂在臺紙製成標本,供植物分類學研究使用。
臘葉標本對於植物分類工作意義重大,它使得植物學家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查對採自不同地區的標本。一些大的植物標本館往往收藏百萬份以上的臘葉標本,植物學家藉助於這些標本從事描述和鑑定。(來源於百度百科)
臘葉標本的意義並不局限於植物分類學的研究,臘葉標本的採集與製作在普通人眼裡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自然與生命的感悟,出於一種博物學的傳統情結。當然,臘葉標本本身帶給人們的美感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來源於百度百科)
普通植物標本的製作一般在美觀上面不太講究,也不是很注重顏色的保持。但是如果作為科普展覽展示用的植物標本,或者作為裝飾用的植物標本在製作的過程中對於標本是否平整,美觀,色彩保持如何就會有更多的講究。(來源於百度百科)
來源於百度百科
製作步驟:
一、選擇標本並壓制標本。
壓制標本是將標本逐個地平鋪在幾層吸水紙上,上下再用標本夾壓緊,使之儘快乾燥、壓平。
壓制時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儘量使枝、花、果、葉平展,使部分葉片背面向上。
2、換紙是否及時,是關係標本質量的關鍵步驟。
來源於百度百科
二、臘葉標本裝訂
裝訂標本通常分為三個步驟,即消毒、裝訂和貼記錄籤。
1、消毒:標本壓幹後,常有害蟲,須經藥劑消毒,殺死蟲卵、以蟲蛀標本。
2、裝訂:裝訂標本前先將標本在臺紙上選好適當位置。
3、貼標籤:標本裝訂後,右下角貼上標籤,標籤項目按需要擬定。
三、標本的保存
製成的臘葉標本必須妥善保存,否則易被蟲蛀或發黴,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臘葉標本需要存放在標本櫃裡。標本櫃要求結構密封、防潮,大小式樣等可根據需要和具體情況而定。
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為了教學、科研、陳列等用途,常常需要長期保存,而要達到此目的,就需要將植物標本浸泡在一定的藥劑溶液中。將浸泡在藥劑溶液中所製成的標本,被稱為浸漬標本。(來源於百度百科)
來源於百度百科
製作方法:
一、福馬林浸漬法:
將清洗乾淨的植物標本,放入5%或10%的福馬林溶液標本瓶(標本缸)浸泡,蓋上瓶蓋封口,貼上標籤,註明植物名稱、特徵及浸漬日期等。
放在陰涼無強光照射的地方保存。
二、原色保存法
硫酸銅固定液:將綠色植物標本投放到10%~15%的硫酸銅水溶液中固定10~15天,待植物標本變為深綠色時,將植物標本從固定溶液中取出,用清水將植物標本上的硫酸銅衝洗乾淨後,再用1%亞硫酸溶液保存植物標本。
1、葉片的選擇:葉脈粗壯、清晰、堅韌的葉片的葉片,且葉形美觀。
2、對製作葉脈書籤產生影響的因素:鹼溶液濃度大小、煮的時間的長短、樹葉的不同類型、清除葉肉的不同方式等。
一、前期準備
1、洗葉片:用清水洗刷一下葉片。
2、配製溶液:稱取碳酸鈉,氫氧化鈉放入燒杯中,加入水混溶,使之溶解,製成溶液。
3、加熱:快沸騰時把葉片浸入溶液內,此時溫度調低些,邊加熱邊用玻璃棒攪拌,使各葉分離,受熱均勻。加熱時間長短要根據葉片而定,直至葉片變成褐色,或當葉的表面有凸泡出現的時候,葉肉容易脫落即可。
來源於搜狗百科
二、精細加工
4、清洗:停止加熱,用燙子取出葉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乾淨。
5、刷洗:將葉片放在瓷盤子中,加入一層水,把牙刷打斜,順葉脈輕輕地刷淨葉肉,刷洗乾淨後用吸水紙吸去多餘水分。
三、再處理
6、 漂白:將葉脈放入20%的雙氧水(或漂白粉)漂白。
7、清洗:取出葉片,用清水洗淨,去除藥物,再用吸水紙(或草紙)吸去多餘水分。
四、後期創作
8、染色繪圖:可以用紅藥水、紫藥水、品紅和水彩等對葉脈進行染色,也可以在葉脈上繪圖。過幾分鐘後,把葉脈放在幾層吸水紙之間,夾在舊書中壓平。幾天後取出,系上一條漂亮的絲線,一個美麗的葉脈書籤便展現在眼前了。
來源於搜狗百科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