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洞是科幻小說中很受歡迎的一個特徵,通過它太空飛行器可以實現超光速旅行,從時空的一個點瞬間移動到另一個點。雖然廣義相對論禁止「可穿越蟲洞」的存在,但在量子物理學領域內,可穿越蟲洞實際上是可能存在的。唯一的缺點是,它們實際上要花比正常空間更長的時間穿過,而且可能是微觀的。
在一項新研究中,超出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的存在可能意味著那裡存在著蟲洞,這些蟲洞不僅大到可以穿越,而且對於想要從A點到B點的人類旅行者來說是完全安全的。
關於蟲洞的理論出現於20世紀初,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回應。第一個假設黑洞存在的人是德國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史瓦西,他對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第一個理論基礎。
史瓦西度規的一個結果就是他所說的「永恆黑洞」,它本質上是時空中不同點之間的連接。然而,這些史瓦西蟲孔是不穩定的,因為它會倒塌得太快,任何東西都無法從一端穿過另一端。
可穿越的蟲洞需要特殊的環境才能存在。這包括負能量的存在,這在經典物理學中是不允許的,但在量子物理領域卻是可能的。他們聲稱,這方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卡西米爾效應,在這種效應中,量子場在沿著一個封閉的圓傳播時產生負能量。
然而,這種效應通常很小,因為它是量子的。新的想法是利用帶電無質量費米子的特殊性質,對於一個帶電的黑洞來說,這些粒子沿著電場線傳播。事實上,這些粒子可以通過進入一個點並在周圍的平坦空間中開始出現而形成一個圓,這意味著「真空能量」被修改,並且可以是負的。這種負能量的存在可以支持一個穩定的蟲洞的存在,一個時空點之間的橋梁,在某些東西穿過它之前不會坍塌。
這樣的蟲洞是可能的基於物質,這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一部分。唯一的問題是,這些蟲洞的大小必須是微觀的,而且只能存在很小的距離。對於人類旅行來說,蟲洞必須很大,這就要求使用標準模型以外的物理模型。
從外部看,這些蟲洞類似中等大小的帶電黑洞,它們會產生同樣強大的潮汐力,太空飛行器需要對此加以警惕。要做到這一點,一個潛在的旅行者在通過蟲洞中心時需要一個非常大的提升因子。假設這可以做到,問題仍然是這些蟲洞是否可以充當時空兩個點之間的捷徑?
從旅行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蟲洞幾乎不需要時間就可以穿越。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旅行時間會更長,這與廣義相對論是一致的,在廣義相對論中,接近光速旅行的人會經歷時間膨脹。太空人穿過蟲洞,只需1秒的時間就可以到達10000光年的距離。如果一個觀察者不穿過蟲洞而呆在外面,他會看到他們花了一萬多年的時間。
另一個好處是穿越這些蟲洞不需要燃料,因為蟲洞本身的引力會使飛船加速和減速。在太空探索的場景中,飛行員需要通過蟲洞的潮汐力來定位他們的飛船,然後讓大自然來完成剩下的工作。一秒鐘後,它們就會出現在星系的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