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作為航天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非美國和蘇聯莫屬。美蘇兩國都是世界「超級強國」,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兩國軍事力量都很強大,但誰也不願低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休養生息,這兩個國家也是如此,不斷地研發各自的軍事武器,企圖威懾對方。這兩個國家除了在軍事上相互競爭,在其他方面也絲毫不退讓,無論是上天下海,他們都要一爭高下。
當時,兩國都成功地研製出載人飛船,美國還率先登月。之後兩國在地下展開競爭,開始「鑽孔」。首先是美國開始向地下挖掘,但就在挖了大約四五千米之後,美國覺得這個研究得不到有用的價值,就 放棄了,但蘇聯不想再落在美國後面,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挖下去。
1970年,蘇聯開始了這一挖掘工程,並將其命名為「科拉超深鑽孔」。為實現這一計劃,蘇聯作了充分的資金準備,以超過美國,最終通過考察,而且在挖掘前,還請了許多專家對巖層進行分析。
挖到七千米,工程進行得還很順利,但越往下挖,溫度越高,對裝備的要求也越嚴,但蘇聯並沒有放棄,一直從國外引進許多裝備,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距地表九千多米的地方挖出了許多稀有金屬。
儘管這些金屬很有價值,但與多年的投入相比,還遠遠不夠。很快他們就發現,這些礦物難以運出。一直到1989年,蘇聯才非常突然宣布終止該計劃。據統計,蘇聯當時挖的12262米深,離地殼很近,為什麼會突然終止?
那時候使用的鑽頭一個造價就高達40000美金,而且只能使用一天。如果繼續挖掘工作,不難想像成本還會上升。當時,蘇聯還曾派出軍隊妄圖佔領阿富汗,戰爭的爆發,使資金大量消耗,使得蘇聯很快就無力負擔。
「科拉超深鑽孔」開採計劃是一種高成本、低回報的東西,現在還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在權衡之後與其繼續浪費資金不如及時止損。
50年後的今天我們知道,蘇聯礙於當時的技術和資金不得不終止該計劃。
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並努力探索,希望是立足現實,不是比較。
本文由馬遷鑑史原創,歡迎關注留言,帶你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