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稱,美國和蘇聯作為二戰時期的並列世界大國,軍事、科研、外太空研究等領域的競爭是層出不窮的,就比如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會互相跑到對方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向對方展示「肌肉」,以體現本國的軍事實力。而冷戰期間,美蘇還有著另一個競爭項目,那就是美國火箭成功發射,實行月球探索後,為和美國對抗,蘇聯曾計劃挖穿地球,但很顯然,蘇聯的這項計劃並沒有實現,蘇聯僅挖到12262米就停止了這項計劃,那麼為何蘇聯會停在了12262米處,就不再繼續下挖了呢?
首先要知道,蘇聯挖下的這口井名為科拉超深井,是世界最深人造井前三,1970年,蘇聯使用科拉超深鑽孔技術挖成,井口寬92釐米,內部寬21.5釐米。挖掘前夕,蘇聯更是以加入此研究項目,獎勵每人一套公寓,薪資翻倍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員加入,但到了12000米後,蘇聯花費了10年時間,也僅下挖了262米。不過,雖然挖井的過程,也給當時的科研領域帶來了大量的信息,可最終的效果還是不如美國升空來的強烈。這場為和美國對抗的產物,也在蘇聯解體後,完全終止了進程。
對於蘇聯被迫結束挖穿地球計劃,停留在最後的12262米,其實也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了解。第一,就如蘇聯領導人在解體時所說,因為資金問題,科拉超深井計劃被迫停止。眾所周知,蘇聯是因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被迫解體的。而科拉超深鑽孔技術所需鑽頭價值昂貴,這對於當時已經處於資金鍊崩潰邊緣的蘇聯,是十分困難的。再者,科拉超深井作為作為兩國競爭的產物,並沒有過多的利益可言,即便有著些許科研價值和信心,但對於經濟問題嚴重的蘇聯,卻沒有任何的用處。所以,綜合上述的資金問題,蘇聯結束了這場沒有過多優勢的挖掘項目。
第二,上文所說1983年後,蘇聯耗費了10年時間也僅下挖了262米,這也就意味著該井的挖掘力度正在加深,蘇聯想要進行深度下挖,是十分困難的。地下的熔巖、地質等都成為了蘇聯難以攻克的難題。再加上1991年蘇聯被迫解體,國內人員、資源、技術、權限都面臨著分割問題,想要集中打造這口井,也是不太現實的。
第三,曾有加入過挖掘項目的相關人員透露,科拉超深井越挖到下面,越會傳出恐怖的聲響。很多人都認為下面有著鬼怪,不敢再次加入該項目,這也使得該項目面臨著停擺的狀態,即便後續蘇聯曾試圖開啟,但仍然沒有人員願意加入該項目,使得該工程只能被迫結束。再結合上述的兩點原因,分離後的各國也不再會花費過多的資金和研究精力,這口井也就從2006年,資金鍊完全斷開後,宣布停工。最終,2008年,該井被正式關閉,井蓋布滿鏽斑,也無人去管轄過這口井的問題。
不過,說到引發此次挖井的美蘇太空領域競爭,就不得不提及蘇聯在航空領域的成就了。雖然第一個實現月球探索的是美國,但第一個實現太空領域探索的卻是蘇聯,而且上世紀50-60年代,蘇聯在太空領域的成就,一直都是壓制在美國之上的。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在太空站領域,也是比美國要厲害的。蘇聯擁有7個「禮炮號」太空站和1個大規模「和平號」太空站,反觀美國,卻僅有1個「空間試驗站」太空站。然而,即便是如此強大的蘇聯,卻還是在經濟領域栽了跟頭,給了美國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