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都不懂?這部高分BBC紀錄片揭示嬰兒可愛外表下的驚人秘密!

2020-12-06 什麼值得買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最近看的一部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Babies),不僅畫面萌翻,也非常有有趣。

它通過一些獨特的視角和大量的研究,從嬰兒的角度記錄他們的生活,揭秘了在寶寶們可愛外表下,藏著的一些專屬他們的驚人秘密!(內容不僅是大腦方面哦,還包括生理結構、視覺、聽覺、飲食、語言等等,讓人大開眼界!)

他們都在想些什麼?這個世界對寶寶來說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聽覺、視力、身體、大腦都有哪些發展規律?……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人類幼崽的神奇大門。

後臺也經常有媽媽問:寶寶為什麼不愛吃蔬菜,為什麼一上車就睡著,什麼時候給寶寶做語言啟蒙比較好?……這部紀錄片,不僅能讓我們找到答案,還能讓我們在寶寶關鍵的頭兩年裡,對如何養育寶寶,如何開發寶寶的大腦,有一些更科學、更深刻地認識!

1、寶寶本身就是個奇蹟 些本能,能救命!

寶寶從離開媽媽身體那一刻,一連串的奇蹟開始發生。呼吸的一瞬間,寶寶的血流會從胎盤流向肺,填補心臟的洞。而這對成年人來說,需要一個「心臟手術」才能達成。

寶寶餓了會哭,當我們給寶寶餵奶的時候,也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寶寶能一邊保持續吮吸、一邊呼吸?

這是寶寶專有的技能。他們的喉頭在喉嚨偏高處,母乳會經由喉部的側面向食道輸送,等於給呼吸的空氣讓開了一條通路。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嬰兒都是天生的遊泳健將。嬰兒對水下有一種近乎本能的熟悉,特有的高喉頭會讓水流入胃部而非肺部。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這樣的本能可以救命。

紀錄片了講了這樣一個事例,英國媽媽凱特帶著6個月大的兒子山姆去海岸散步,媽媽去處理狗便便,因為風很大,坐著孩子的嬰兒車不慎掉在冰冷海水裡,孩子臉朝下。

小山姆被救上來的時候,已經過了 5~6 分鐘,媽媽凱特絕望地想「他在水下的時間太長了,他肯定死了」。但在做「心肺復甦」的時候,凱特注意到「他把水從胃裡吐出來,而不是從肺裡」。

心肺復甦後,孩子被送往急診搶救。醫生都不報希望,結果,奇蹟在5個小時發生,小薩姆居然奇蹟般地恢復了。

如今山姆已是一歲半,沒有任何生理和心理創傷。如果事情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未必能承受得住。

醫生們認為,比成人高的喉頭沒有讓水進入肺部,是小山姆存活的關鍵。此外,研究發現,對極端寒冷條件的本能反應,也是山姆存活下來的原因。

事實上,海水很冷,嬰兒大腦自動關閉,停止了基本活動。極度的寒冷減緩了腦細胞的死亡,嬰兒非常善於利用這種機制。也正是這種機制激發了新生兒重症監護中的一種技術,醫生有時故意給治療的嬰兒降溫,使大腦不受損。

2、寶寶最開始只能看見黑白色?

他們的視覺、聽覺和成人大不同!這個世界在嬰兒眼中是什麼樣的呢?事實上是一團糟。

大腦只有將兩隻眼睛看到的事物整合在一起,才會形成我們看到的畫面。但新生兒卻做不到這樣的整合,因而科學家認為,嬰兒有雙重視野。

在眼部肌肉變得有力前,嬰兒們的視力都很模糊。事物的焦點,在距離面部20釐米左右的位置。這剛好是媽媽哺乳時,眼睛與嬰兒的距離。

因為寶寶的眼睛「看不清」,所以他們一開始只對高對比度的事物很敏感,比如黑色和白色的畫畫顏料(我們給小寶寶做視覺開發,可以從對比度高的黑白書、黑白色卡開始哦)。

嬰兒的色彩感很弱,他們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像我們一樣欣賞豐富的色彩,漸漸能夠辨識更多的細微色差。

那麼寶寶的聽力呢?事實上,寶寶的聽力比視覺強很多,因為剛一出生,就有完全成形的內耳,有很好的聽力。他們能立刻辨識出媽媽的聲音,還有其他熟悉的聲音。比如在媽媽肚子裡反覆聽到的電視劇主題曲。

不過嬰兒的聽覺並不完善,因為來自兩耳的聲音有細微的時間差,而大腦還沒學會處理,所以嬰兒們聽到的聲音都有回音(我們在和寶寶說話、或者讀繪本時,可以儘量用緩慢的,重複的,類似唱歌的聲調和他們交流,有利於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哦)。

有點令人意外的是,嬰兒習慣聽到響亮的聲音。因為在媽媽的子宮裡,他們就熟悉這種響亮的聲音了。媽媽的心跳穿到子宮足有90分貝,這與跑車轟鳴的聲音一樣大。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嬰兒喜歡在車裡睡覺的原因。他們甚至喜歡睡更嘈雜的敞篷車裡。持續低沉的轟鳴,很接近嬰兒在子宮內的聽覺體驗。

3、只剩半個大腦,也能正常生活?嬰兒越小,大腦的適應性越強

嬰兒時期,寶寶聽到的、看到的,每一次新鮮體驗,都在改變和形成寶寶的大腦。

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小嬰兒聽到吵鬧的聲音,可能抓抓手,仿佛是通過指尖感受到這種噪音。看到明亮光線時,鼻子在動,有一種嗅到這種光線的感覺。

這其實是因為他們數萬個億的腦細胞,還沒有正確地聯繫起來,所以他們可以嘗到顏色的味道,嗅到聲音的氣息。這雖然聽起來不利,但卻意味著他們的大腦可以適應任何環境,甚至承受人們難以想像的挑戰。

紀錄片講了一個只剩半邊大腦的小男孩的故事。男孩託馬斯三個月時,被診斷出患有癲癇,每天都會發作,父母需要24小時不分晝夜,寸步不離地看護他,看著孩子病情發作而無能為力,父母萬箭穿心。

經過多次腦部掃描後,發現託馬斯有一側大腦腫脹而且畸形。醫生建議馬上做腦部部分切除手術,因為嬰兒越小,大腦越具有適應性,就越有可能在某些部分被切除後,將相關功能重構到未損傷的部分。

對成年人來說,僅是一小部分大腦的缺失,也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但託馬斯手術後腦部遺留的異常部分,與正常部分完全切斷連接,雖然只剩下半個大腦,可孩子的癲癇得到了根治,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託馬斯現在僅是精細運動能力喪失,以及一側的身體比較虛弱,其他都趕上了成長的裡程碑,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

4、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多學習的速度也越快

大腦成長的同時,寶寶的身體也在成長,而且成長速度非常快,2歲時便能長到大約成年後身高的一半。

嬰兒的體重在第一年會增加兩倍,這些成長需要大量能量,因此母親的乳汁非常重要。乳汁中包含的脂肪,對大腦的生長至關重要。總要一天,乳汁中的營養會無法滿足嬰兒成長的需要。

科學家近來發現,嬰兒吃的食物種類越多,學習的速度也越快。多種類的食物可以讓嬰兒學會了解固體、液體以及糊狀物之間的區別。吃各種各樣的東西,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很多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都不愛吃蔬菜。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進化中,保護自我的一種本能,防止被有毒或有刺的植物傷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讓孩子吃綠色蔬菜那麼困難的原因。

5、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好學習任何語言

在生命的前兩年,嬰兒似乎花了最多的時間來控制自己的身體,但溝通的本領也特別重要。

倫敦伯克貝克嬰兒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其實在寶寶會說話之前,就對世界有了相當複雜的認識,嬰兒們知道的要比他們表達出來的多得多。

成人只能分辨組成我們母語的45種聲音,但6個月的嬰兒可辨識世界上任一語言的150種聲音的區別。(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寶寶做一些語言啟蒙了,給寶寶聽聽兒歌,多和寶寶說話)。

學習和模仿的過程從口型開始,僅一個簡單的單詞就需要 70 多塊不同肌肉協同。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好要學習任意一門語言,即使這門語言是「手語」。

一對有聽覺障礙的夫妻,有一對2歲的龍鳳胎,他們的交流不是說話,而是通過手勢。爸爸說,「一開始就像是對牛彈琴,得不到他們的任何回應」。

5~6 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比劃出了第一個詞「媽媽」,此後他們逐漸學會組合、排列,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表達。幾個月後,他們甚至能用手語和爸爸回憶幾個星期前發生的事情。

當這對雙胞胎被送去託兒所的時候,又自然地學會了聽說。

最近研究表明,嬰兒理解的詞是表達出來的3倍。他們能記住的信息量讓父母感到吃驚。

當寶寶們開始說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他們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個性顯現出來,他們開始了和我們一樣的生活,開始和世界建立聯繫。

瓜媽最後說:

很多人說,嬰兒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其實不是這樣的!

恰恰相反,我們人生的前兩年,是最為重要的時光。我們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學習、移動甚至是爭鬥,比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我們對此並沒有任何的記憶。

這部紀錄片,不僅能讓我們更了解寶寶,其實也是在幫我們自己填補那些空白的記憶。一半天使,一半小惡魔,寶寶是可愛、煩人、神奇的結合體,也是他,讓我們變得柔軟和義無反顧。生命最初的幾年,真的是投入多少都不為過啊!

文章來自神奇麻麻在哪裡 (ID:sqmmznl):做人工智慧的瓜媽和擁有國際視野的Cindy一起分享科學、前沿的育兒知識和時尚親子生活方式,希望我們一起做快樂美麗的媽,養健康聰明的娃!大家也可以加我微信guamazz

相關焦點

  • 八部BBC高分紀錄片:吃貨的科學指南+人類的起源+精美絕倫
    從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國》到伴我們長大的《動物世界》,開闊了眼界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真實,這一期,我們來聊聊幾部BBC高分紀錄片,一起領略一番「異域風情」。▼《拜佔庭:三城記》紀錄片《拜佔庭:三城記》通過拜佔庭城名稱的變化介紹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歷史,這樣的線索確實足夠讓人信服,因為歷史的發展總有些默默無聞的東西在見證著。
  • 科普紀錄片《嬰兒日記》央視一套開播
    《嬰兒日記》的紀錄對象是五個可愛的寶寶,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呱呱墜地,看到他們睜開眼睛吮吸母乳,看到他們咿呀學語……影片在紀錄他們成長過程的同時,告訴觀眾在這一切行為的背後,嬰幼期兒童深層的心理需求。為什麼寶寶喜歡吃小手?為什麼他們動不動就哭鬧?為什麼他們喜歡摔東西?為什麼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大人的動作?在《嬰兒日記》中,觀眾會找到答案。
  • 36位科學家、5名嬰兒、1年拍攝,這部片揭示了人類幼崽的成長秘密
    NETFLIX 拍攝的這部紀錄片《寶寶的第一年》,以1年為周期,跟拍了5對新生嬰兒家庭的日常,中間穿插36位科學家的採訪。通過紀錄片,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嬰兒,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遠超我們的認知。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8部BBC高分紀錄片,這個假期給孩子又萌又暖的自然科普
    在新技術的幫助下,原本什麼也看不見的我們,漸漸走進黑暗。不過,平常在紀錄片裡看到的動物是這樣的,    騰訊視頻與英國ITV電視臺聯合出品,如題,這部片子的關鍵詞就是萌!介紹了世界上最可愛的野生動物和馴養動物。別說娃了,橘子看了動圖都被治癒了。
  • 這6部BBC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對孩子來說,好的紀錄片就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了解更多世界的奇妙之處。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題材廣泛、製作精良。看這些經典的紀錄片,既可以追溯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欣賞從宇宙到地信深處的奇妙境界。高清條件下,它的畫面美輪美奐,把一幀幀定格,拿出來都是一張張精彩的攝影作品。看BBC不僅能了解世界之奇,更能盡享世界之妙。
  • 《王朝》《大貓》《藍色星球II》《文明》……這些高分BBC紀錄片在...
    2018年11月,BBC帶來了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紀錄片誠意之作《王朝》,通過單元劇的形式,製作方為觀眾展現了五種動物族群中絲毫不亞於人類的驚心動魄之大戲。這部紀錄片被中國網友打出了9.6的豆瓣高分,足見中國觀眾對其的認可。也是在2018年,同樣由BBC出品的紀錄片《大貓》也獲得了中國網友打出的9.5高分。
  • 超可愛的紀錄片!BBC出品!超Q超萌的企鵝故事!
    《企鵝群裡有特務》看這優秀的豆瓣評分:9.6這部紀錄片主要記錄了三種企鵝的生存狀態,生活在亞南極海島上的跳巖企鵝以及生活在熱帶秘魯的洪氏環企鵝 這部紀錄片主要是講企鵝爸媽繁衍生息這部紀錄片除了上面三種主鵝公外,還有一個超萌看點。那就是企鵝群裡的「特務」。BBC在隱藏攝像機上,真的是個小機靈鬼。這次的間諜攝像機,也是相當酷了。
  • BBC「偷拍」的這部9.3分紀錄片,培養孩子從小到大的好奇心
    在我們看不到的海洋深處,一些海豚正忙著銜來花環送給雌海豚,一些海豚正忙著在波濤間衝浪,還有一些海豚正忙著肆意嬉戲……這是BBC紀錄片《臥底海豚幫》中的場景。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評論:如果沒有BBC,我們恐怕還不知道,地球上有那麼多可愛的生命,正以自己的方式,精彩的活著。
  • 6部適合孩子看的BBC經典藝術紀錄片,為你精選!
    他們際遇相似,很長一段時間內作品都不受畫家及藝術評論家的賞識,生活拮据。許多不懂藝術的人反而常常對他們的作品指手畫腳,即便如此也拒絕沙龍收入。無奈之下,他們自費舉辦展覽,但展覽門可羅雀。在現實生活的重壓下,對藝術的執拗投入讓他們舉步維艱,但也讓她們渾身每個毛孔都充滿著自信,他們堅信自己的創作是未來藝術,日後一定會被世人所接受和欣賞。
  • 這部高分法國紀錄片,孩子看三遍都不夠
    在城市生活中,我們與小蟲子接觸的機會少之又少,在家裡的休閒時光,我和孩子無意間發現這部法國紀錄片《微觀世界》,簡直為孩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這部紀錄片裡,那些小蟲子被成倍放大,展現出了另外一面,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每個小蟲子都在訴說自己的故事。
  • BBC紀錄片獨門大招:34位「臥底間諜」的秘密
    這部蠢萌的野生動物「間諜片」,收穫了艾美獎的同時,也收穫了來自全世界觀眾的好評——其中用於偷拍大象的那對「屎徒行者」(偽裝成一坨大象便便&一隻白鷺的攝影機)更是成為了朋友圈的轉發熱門。BBC到底使用了什麼魔法,總是能捕捉到令人捧腹大笑、津津樂道,或引人感動深思、潸然淚下的珍貴鏡頭呢?
  • 這部耗時四年的BBC式的紀錄片,看完才知道是國產的!
    這部在2020年1月24日上線的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因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沒有做大規模的宣傳,卻悄悄地在豆瓣上刷出了9.3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廣大網友超越味覺的生命體驗。
  • 《藍色星球》之後 網飛和BBC又炸出一部9.8分的紀錄片
    現在問題來了:憑什麼這部紀錄片可以拿到這麼高的分數?下面小編就用前面兩集來給大家做個分析:首先當然是《我們的星球》的團隊保障。除了上面說到的BBC金牌團隊Silverback films之外,這部紀錄片照樣邀請了著名的自然博物學家、「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戴維·阿滕伯勒。這位慈祥的老爺爺和BBC合作了60多年,承包了幾十部史詩級自然紀錄片的解說,早已和BBC融為一體。在英國一項民意調查中,戴維·阿滕伯勒更是打敗貝克漢姆,獲得「地球最酷男人」的稱號(不是最酷老爺爺麼)。
  • 2020最新片單|適合春節看的10部高分紀錄片
    看完紀錄片你會發現,原來動物們的親情和成長,和人類是那麼相似——為了讓熊貓寶寶產生抗體,媽媽會餵自己的口水給它。對熊貓寶寶來說,爬樹很艱難,但再多次摔倒它也不會放棄。而藏狐爸爸一天至少要捕捉20隻獵物,才能養活它的四個孩子……靈動又真實的鏡頭下,展現了一個可愛又殘酷的動物世界。
  • 珍藏的5部BBC高分動物紀錄片,兒童必看,比那些垃圾動畫片強多了
    從小,jason就很喜歡看BBC的紀錄片,尤其是動物類,鳥類,昆蟲類,那時候他雷打不動的動畫片時間是看BBC的紀錄片,晚上臨睡前聽的是法布爾的昆蟲記,周末最喜歡去的是動物園,因為那時候還小,走著走著會累,所以我們通常是慢慢走,走到哪裡就讓jason自己慢慢研究那種小動物,走累了就休息,打道回府,下一周再慢慢走下一程,雖然這樣父母累一些,但是孩子能得到更多,我們也會很開心。
  • 9.2分豆瓣高分BBC紀錄片:《恆星七紀》Seven Ages of Starlight
    《恆星七紀》Seven Ages of Starlight導演: Gaby Hornsby主演: Rupert Graves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programmes/p00yb434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2-10-25片長: 90分鐘又名: 星光七紀元 / 恆星的一生每當太陽落山,夜幕降臨,坐在大地,仰望星空,就能看到一部史詩巨作在眼前上演,這部巨作擁有數十億演員——恆星。
  • BBC高分紀錄片捕捉驚奇畫面 動物:再也不相信人類了
    原來,由於大象體重驚人,  很多異類間諜的下場都不太好,  比如這隻烏龜間諜...  看完這部神作,  網友都驚呆了:  如間諜狗可以搖尾巴向其他狗示好,  小猴子能讓成年動物照顧它們,  每一個都栩栩如生,  從外表到氣味,都足以讓動物信服。
  • 經典電影紀錄片 | BBC高分紀錄片《獵捕》 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雄渾與壯美!
    小編今天分享的是BBC高分紀錄片: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雄渾與壯美!
  • 與BBC合作,西瓜視頻的紀錄片儲備你不了解下嗎?
    西瓜視頻宣布將推出「時代觀察者計劃」,打造100部PGC精品紀錄片內容。紀錄片成為西瓜視頻內容布局的又一重點。西瓜視頻聯合BBC Studios出品的紀錄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於近日獨家登陸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