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耗時四年的BBC式的紀錄片,看完才知道是國產的!

2021-01-09 騰訊網

這部在2020年1月24日上線的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因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沒有做大規模的宣傳,卻悄悄地在豆瓣上刷出了9.3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廣大網友超越味覺的生命體驗。

本文圖片均來自紀錄片截圖

「中國版的《海洋脈動》!」

「無聊翻電視偶遇,還以為是BBC製作,片尾才發現是一部國產紀錄片!」

「趕上BBC,Discovery紀錄片水準!

「BBC既視感,厲害了我的國!」

正在排卵的珊瑚蟲

類似一邊倒的」吹捧「雖然還只在小範圍,但還是足以讓看過的人自傲。我們確實等太久了。作為國內紀錄片門類中的短板,自然類的紀錄片向來被BBC和Discovery壟斷。2006年,BBC《地球脈動 第一季》讓我們震撼,隨後,2016年的《地球脈動 第二季》讓我們震撼到無以復加,豆瓣評分更是比第一季的9.7分又向上拔高0.2分,達到極限分9.9分。而9.5分+的BBC紀錄片並不是個位數。而這部《蔚藍之境》在疫情肆虐之時悄然上線,讓我們聽到了中國的聲音,聽到了中國澎湃的海洋之音。

我們早已習慣了羨慕和欣賞其它國度的海洋美景,也曾在潛意識裡腦補著國內的近海景觀。雖然我們國土遼闊,海岸線狹長,但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大,漁業資源開發過度,入海口工業汙染嚴重,另外還得算上近海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除了以旅遊業為主的海南島,怕是沒有多少海域是乾淨富饒的了吧。《蔚藍之境》的製作團隊為何會有勇氣,花費四年時間去呈現我國的海洋現狀?難道不怕拍成一部環保紀錄片?

成片的海月水母

也就是在幾年前,《舌尖上的中國》從橫空出世,到紅遍全國,讓國人邊看別咽口水的同時,卻也讓吃貨國度的豪情胸中激蕩。吃貨吃貨,可不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有資格叫的。廣東人除了板凳不吃的調侃更像是一種對吃的境界的炫耀。可如今,這樣的炫耀,在此次疫情面前,似乎不再合時宜。泱泱大國,難道只有吃的東西,拿得出手?

相信很多人都是帶著這些複雜的情緒來觀看這部國產海洋紀錄片的,但看過的人,大部分都會為這部製作精良的紀錄佳片點讚。作為吃力不討好的紀錄片製作,《蔚藍之境》的製作團隊,肯定不如像BBC這些大廠的資金雄厚,但他們還是熬了四年,熬出了這部具有國際水準的答卷。

海蛙是唯一可以在海水環境中生存的蛙類

這部紀錄片一共分6集,每一集都是由不同的導演攝製完成。無論從畫質,背景音樂、配音等硬性指標來看,這部《蔚藍之境》都達到了很高的製作水準,堪稱國內同類型紀錄片的頂峰之作。雖然離大廠的製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經大大超出了廣大網友的心理預期。

雖然《蔚藍之境》在豆瓣上的評分超高,但因為低調上線,缺乏宣傳,在國內的知名度還沒有上來。但相信隨著時間的發酵,這部良心之作肯定會有上頭條和熱搜的一天。接下來,我將自己的觀後感跟大家略做分享。

第一集:季節的輪迴

以四季為時間軸,從冰封的渤海灣到,盛夏北部灣的珊瑚礁,從小到臺灣的瓢鰭蝦虎魚,大到巨獸抹香鯨,都遵從季節的律動繁衍生息。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渤海灣的斑海豹。去年春節期間的渤海灣斑海豹幼崽偷獵事件,讓很多國人知道國內還有特有的海豹種群存在。因為種群數量的匱乏,公海豹要找到交配對象是非常困難的。而本集就向我們呈現了這一令人心酸的畫面。海豹媽媽一邊帶著小海豹,一邊拒絕堅持不懈的公海豹的追求。

母子倆就是甩不掉身後的公海豹

第二集:潮水的節律

在這一集當中,潮水分漲潮落潮的灘涂潮水和近海的潮流。灘涂作為連接大陸和海洋的中間地帶,藉助潮水帶來的海中有機質,灘涂也成為生命豐富多樣之地。海釣人最熟悉不過的沙蠶,外表醜陋似蜈蚣,所以又被稱為海蜈蚣。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生物,卻會為了繁衍後代拼儘自己的生命。它們也為很多路過灘涂的遷徙鳥類提供了繼續飛行的能量。近海區域,則是依靠潮流來完成生命的循環。沒有運動能力的海月水母,隨波逐流。數萬隻成片的海月水母更是被稱為浮遊生物的收割機。而收割它們的,則是另一種水母——白色霞水母。

沙蠶正在跳最後的生命之舞

第三集:溼地的競爭

濱海溼地,無論是蘆葦,紅樹林,還是鹽地鹼蓬都為各種動物提供了庇護和餐桌。特別是鹽地鹼蓬,特殊的抗鹽鹼能力讓它在灘涂無限蔓延。在深秋季節,它降低自身了葉綠素含量,減緩了光合作用,保留了更多的水分,整片的鹽地鹼蓬更是展現出火紅的壯觀景象。一種古老而簡單的軟體動物石磺,經過幾百萬年進化出了能夠與灘涂融為一體的表皮。在茂盛的紅樹林裡,誰是獵物,誰是獵手,都是未知之數。小型昆蟲殺手的大刀螳螂,一不小心就會被樹蜥終結。

火紅的鹽地鹼蓬

第四集:海灣的懷抱

海灣或者入海口是匯集陸地養分的黃金寶地,它既是人類的避風港,更是很多海洋生物的產卵地和育嬰室。在這些動物與人類交集最多的區域,動物的生存反而更加繁榮。在我國的北部灣,生活著我們水中的大熊貓——中華白海豚。珊瑚礁形成的淺灣是海洋中的五星級酒店,客戶眾多。鱟終生都生活在海中,每當繁殖季節,它總能準確地找到自己出生的海灣,並在那裡產下自己的後代。海灣最神秘的訪客——布氏鯨,在北部灣大口吞食前來產卵的小沙丁魚。

布氏鯨正在海灣裡捕食沙丁魚群

第五集:海島的空間

作為與世隔絕的獨立空間,孤島效應讓很多島嶼演化發展出了獨特的生態。蛇島,相當於中國的加拉帕格斯。雖然環境貧瘠,生存異常艱難,但蛇島蝮蛇卻頑強的挺了過來,並長期稱霸蛇島。因為食物匱乏,它們只能依靠路過的鳥兒為食,吃上一隻能抗一年。海南島東北部紅樹林裡的海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生活在海裡的蛙類。它們因為以螃蟹為食,又被稱為食蟹蛙。

海島蝮蛇是島上唯一的主宰

第六集:生存的挑戰

我國的海洋中,至少有兩萬多種生物,以殘酷為主旋律的自然環境,讓生物們不得不全力以赴來贏得生存的機會。作為脆弱生物的代表,連沙蟹都能威脅小海龜們的生命,但在它們面前只有衝向海洋這一條路可走。寄居蟹雖然有了貝殼的保護,但卻也抵不過強盜般的同類,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窩被人霸佔。絨杜父魚媽媽為了給自己的後代找一個合適的孵化點,拒絕講究,是在找不到合適的,就只能搶別人的。眼鏡蛇想搶鼩鼱的窩,卻敗下陣來,差點成為鼩鼱的晚餐。

倒黴的寄居蟹被同類霸佔了住房

原來,海洋在我們的摧殘下,各類生物仍在頑強求生,讓我們心痛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如果我們能夠儘快行動起來,海洋的繁榮則會長期持續下去,如果我們依舊不管不顧,大肆掠奪,我們終將會失去海洋這個人類最後的牧場。最後,強烈推薦每一個熱愛自然的人觀看。

相關焦點

  •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就知道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在講什麼了
    但這部紀錄片——《宇宙的構造》,用同通俗的語言和絢麗的畫面向大眾科普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普通人看完這部紀錄片,基本就能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主要講了些什麼。紀錄片共4集,第一集講空間;第二集講時間,第三季將量子力學,第四集講多重宇宙。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舉幾個典型的例子,看看格林是怎麼用畫面來講述狹義相對論的。
  • BBC頂級經典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這部自然紀錄片由BBC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大學聯合製作,耗時5年,豆瓣評分9.7。 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 這部記錄片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春、夏、秋、冬的每個季節,南北兩極都在展現著不同的風貌。
  • 送你一份紀錄片大餐!
    別急,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8部優秀科普紀錄片,即使不能出門,小夥伴們也要多多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1、《生命》《Life》(生命)是2009年由BBC製作的十集紀錄片。這部影片講述了地球上的各種生命形式,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脊椎動物,幾乎包含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種類。這部片子製作共耗時四年,全部以高清方式攝製。
  • 英國人有多愛扯淡,看這部 BBC 紀錄片就知道了
    原標題:英國人有多愛扯淡,看這部 BBC 紀錄片就知道了 西方哪個國家最喜歡相聲?ABCD 四個答案,肯定有一個是英國。說相聲是英國公務員的必備技能。他們硬生生地把下議院首相問答(Prime Minister Question)變成了英國德雲社。
  • 來看看這部BBC頂級紀錄片
    回答如下:邏輯學家A:「我不知道。」邏輯學家B:「我不知道。」邏輯學家C:「嗯,我們都要啤酒。」為什麼前兩個人都說不知道,邏輯學家C卻能直接判定三個人都要啤酒?關鍵字就在那個酒保問句中那個「都」上。如果前兩個人有誰不想喝啤酒的話,他們就會直接說不。以不確定的方式回應,是因為不知道剩下的人要不要喝啤酒。
  • 生物、地理老師自己刷完還要強烈推薦給學生們的紀錄片
    等到看完,最大的觀感是:如果植物會說話,應該就是這部紀錄片裡呈現的樣子。 今年9月,這部紀錄片同時在愛奇藝、咪咕視頻等平臺上線,堪比BBC製作水準的這首部國產植物紀錄片,確實每一幀畫面都美到沒朋友:
  • 《獵捕》:被這部拍「動物世界」的紀錄片看哭
    在這之前,看過的豆瓣評分最高的影視作品是9.7分的國產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講的是關於嘉靖年間的權謀政治鬥爭,最近電影最TOP的發條張策劃「劇TOP」欄目講的第一部影視劇就是它。當時看完後,還寫了篇文章《我為什麼不願意做公務員?》,因為借著劇情說了幾點對自己不願意當公務員的理由,在知乎上發表後,莫名的有了3萬多的閱讀量。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10部必看的BBC神級紀錄片推薦 好看的BBC紀錄片有哪些?
    最近有一部很良心的紀錄片,藍色星球第二季,又掀起一波紀錄片熱,你喜歡看紀錄片嗎?你知道紀錄片背後拍攝的故事嗎?今天,以脈動地球為例,帶你來看看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十一年前,榮獲艾美獎的BBC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帶領我們開啟了一次被譽為是 「地球生命終極寫照」的旅程。從最深的洞穴,到最豐饒的熱帶雨林,從海洋深處,到地球北極,這部影片成了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前所未見的世界。
  • 看完這部電影,只想好好活著。
    是的,這部紀錄片的出品方是大名鼎鼎的BBC EARTH和SMG尚世影業。這部紀錄片跟之前幾部BBC EARTH的影片頗有淵源。首先,BBC EARTH在2006年的時候推出了一個叫做《地球脈動》的電視系列片。2007年,他們製作出了好評到炸裂的紀錄片電影《地球》。這部電影中非常多的畫面都是取自於《地球脈動》。然後2016年,《地球脈動》第二季推出。
  • 小時候以為這些動畫是國外的,長大才知道它們是國產!
    小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下面這些動畫片,筆者有的是看過的,當時還一致認為這些動畫片是國外的,等到長大後才知道這些動畫竟然是國產的。下面總共有五部,你對哪部印象最深?第五:《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小時候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時候,當時以為這部動畫片是日本的,因為它和《機器貓》有點類似,而且當時國產動畫片都是動物,看到這種人形的動畫只有在日本動畫裡見過。因此小時候一直以為這部動畫片是屬於日本的。
  • 9.9分,被這部紀錄片美哭了,BBC出品 必屬精品!
    每年,BBC都會為廣大觀眾奉上一部精心打造的紀錄片。不管從場 景、畫面、配樂、音效等各方面都堪稱精品,贏得一片叫好。 時隔四年,那個「只出神作」的男人回來了——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
  • 這部BBC的紀錄片,讓人懷念那些倒閉的街角小店
    BBC在今年新出了一個紀錄片,講的也是街角小店的故事。《時光倒流》(Back in Time for...)是BBC早在2015年3月就開始製作的系列紀錄片,每期都涵蓋一個懷舊主題。雖是科普類紀錄片,但在時光穿梭中,以旁觀者的身份反觀那些熟悉的日常流程,除了歷史的厚重感外,還帶有時間本身的懷舊感和陪伴感。
  • 這6部寶藏國產紀錄片,最高評分9.9,周末看了一眼就停不...
    小易經常在後臺收到一些留言,說咱們推薦的很多經典紀錄片幾乎都是國外的,能不能給家長推薦一些國內的經典的紀錄片呢? 誰說不是呢,今天小易就給大家安排上6部高分國產紀錄片。自從去年的《蔚藍之境》驚豔了國人後,來自國內的紀錄片良心之作也慢慢被大家看到和熟知。
  • 屍斑、屍僵、巨人觀……這部國產法醫紀錄片簡直打開了新世界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同時困擾影視創作者和觀眾的殘酷真相——公安探案題材的影片從來都是一場演員和導演的集體假high,辦案人員各個神機妙算,沒看完案發現場就對作案細節和案犯特徵了如指掌,讓人深度懷疑他們才是那個幕後黑手。普通觀眾看得一臉尷尬,公安幹警吐槽全是胡鬧。
  • 七部值得一看的國產恐怖片!這部竟然把人給嚇死了!
    恐怖片一直以來都是小編我的一大愛好,只是身邊的人敢看恐怖片的實在少得異常可憐,有時碰到好看的卻沒人分享,就是覺得可惜……今天小編在這裡給大家分享7部國產的恐怖片,相信你一定會喜歡的。
  • 跟BBC紀錄片團隊相比 狗仔都弱爆了
    ,最難拍的就是自然類紀錄片。這部榮獲艾美獎的紀錄片,就像一扇窗戶,從最深的海溝,到最高的高山,從最活躍的熱帶雨林,到最寒冷的北極,我們得以窺探這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2016年,《地球脈動2》歷時四年拍攝,帶著滿滿的誠意歸來。豆瓣9.9分,讓人嘆服的不僅是更先進的技術、4K高清畫面,還有不一樣的角度。
  • 9.2分豆瓣高分BBC紀錄片:《恆星七紀》Seven Ages of Starlight
    《恆星七紀》Seven Ages of Starlight導演: Gaby Hornsby主演: Rupert Graves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programmes/p00yb434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2-10-25片長: 90分鐘又名: 星光七紀元 / 恆星的一生每當太陽落山,夜幕降臨,坐在大地,仰望星空,就能看到一部史詩巨作在眼前上演,這部巨作擁有數十億演員——恆星。
  • 豆瓣9.8,僅1817人評價,開始追這部BBC最新紀錄片
    哪怕是每周一中午一個人一邊吃飯一邊看,也和追劇一般滿懷期待。 這部紀錄片由騰訊與BBC聯合打造,中國市場無疑是重中之重,所以同時釋出了多款大陸版海報,比如這張就是以神農架地區的川金絲猴為主視覺的海報
  • 企鵝爸爸:BBC紀錄片都知道,BBC專門為兒童拍的紀錄片你聽過沒?
    雖然隔三岔五我們都會分享一些頂級紀錄片。但是今天的很特別。因為它們都來自BBC、NHK的兒童頻道或教育頻道。換句話來說:這些片子就是專門為兒童拍的。和一般的紀錄片相比,這些片子有什麼特點?時長很短。每集5-30分鐘。插個縫隙就能看完。不用擔心孩子的看視頻的用眼問題。講解生動、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