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

2020-12-05 前瞻網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怎麼騎自行車?原來大腦的記憶分兩種!

 Connor Feng • 2019-02-14 11:12:58 來源:前瞻網 E160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我們大多數人是在童年的時候學會騎自行車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中的許多人不再騎自行車了,我們把那些曾經鍾愛的自行車塵封在倉庫裡。多年後,當我們發現這些童年的老古董並且再次坐上去時,我們依然可以騎得兩耳生風,就好像從來沒有停止過騎自行車一樣。

這有點令人驚訝,因為我們的記憶在很多其他情況下讓我們失望太多次了,比如記住一個我們曾經認識的地方或人的名字,或者我們把鑰匙放在了哪裡。那麼,我們都這麼多年沒騎自行車了,我們怎麼還記得怎麼騎自行車呢?

事實證明,不同類型的記憶儲存在我們大腦的不同區域,我們的長期記憶分為兩種: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而陳述性記憶又分為兩種:對經歷的回憶,比如我們開始上學的那一天和我們初吻的記憶,這些就被稱為情景性回憶,這種類型的回憶是我們對發生的事件的解釋。另一種是事實性知識,它是語義記憶的一部分,如法國的首都。這兩種類型的陳述性記憶內容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知道這些知識,並且可以將這些記憶傳遞給其他人。

然而,像演奏樂器或騎自行車這樣的技能是固定在一個叫做程序性記憶的獨立系統中,顧名思義,這種類型的記憶負責表現。

揭示獨立記憶系統其中一個最著名的研究是一個叫Henry Gustav Molaison(又名H.M.)的癲癇病人。20世紀50年代,他接受了部分大腦切除手術,包括海馬體的大部分。手術後,醫生們發現,雖然病人癲癇發作的次數減少了,但H. M.卻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手術前的許多記憶也被抹去了。

為了進一步了解他的健忘症,神經心理學家對他進行了多項測試,其中一項是讓他在一張紙上描出一顆五角星,但同時只通過鏡子看著五角星和他自己的手(這意味著圖像是反的)。儘管H. M.在他完成這項任務的幾天裡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之後他從來都不記得自己曾經做過這件事。這項實驗意味著他可以開發出新的程序性記憶,但不能形成新的陳述性記憶。

那麼這意味著程序性知識從根本上比陳述性知識更穩定嗎?事實證明,前者更能抵抗損失和創傷。

即使大腦受到創傷,程序性記憶系統也幾乎不會受到損害,因為負責處理非陳述性記憶的基底神經節位於大腦皮層下方的大腦中心,相對來說更受到保護。然而,除了大腦損傷之外,為什麼程序性記憶內容不像陳述性記憶那麼容易被遺忘目前還不清楚。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運動模式固定的區域,成年人可能會形成較少的新神經細胞。這些區域如果沒有這種神經的形成或持續重建的話,這些記憶被抹去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然而,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在很久以前內化的簡單動作序列,通常也會在我們的大腦保存一輩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為何人類會丟失3歲前的記憶?原來你的大腦,在搞這些「小動作」
    我們現在能回想起來的記憶,都是經過大腦篩選的,一些我們潛意識裡認為無關緊要的事情會隨著時間被遺忘,但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都丟失了3歲之前的記憶。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大腦在搞一些小動作,3歲之前的記憶很明顯屬於長期記憶。而人體的長期記憶其實是可以分為兩種的,一種是能夠清楚回憶起來相關信息的外顯記憶,比如做過什麼事情。另一種是無意識狀態的內隱記憶,比如騎自行車,綁鞋帶等等,我們3歲之前的內隱記憶沒有丟失,只是變成了一種潛意識,比如在嬰兒時期學走路,學說話等動作就算。
  • 記憶主要發生在大腦海馬區 科學家稱人不會遺忘
    (資料圖片)  記憶是怎麼回事?  人類的大腦,是我們至今仍無法理解的區域。從結構上來看,生命進化近40億年產生的智慧大腦,其實不比其他生物先進很多。在實驗室裡,我們可以用一個大烏賊來研究神經傳導模式,因為人類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和大烏賊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還可以用線蟲來研究多巴胺的代謝和傳遞,雖然它整個身體只有302個神經元,但是卻和最智慧最複雜的人類大腦擁有相似的工作模式。  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了我們記憶的自動擦除呢?難道真的有一個「橡皮擦」在我們的大腦裡麼?
  • 騎起來的自行車為什麼不會倒?
    筆者:扶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很多現象背後的原理並沒有過多關注,即便如今人類已經積累了大量理論依據,也很難確切描述出相關觀點。卻都不知道為什麼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從來不會倒。有觀點認為,自行車不會倒可能與操作者的熟練程度有關
  • 從功能上來說,人有3個「腦」,記憶靠的就是這個
    在生活中,我們會抱怨:我怎麼記不住呢?總是會忘記呢?這是因為"大腦新皮質"的腦容量儲存不夠了。記筆記就是為了彌補腦容量不夠這個缺陷。02.記筆記這件事情,往大的說是依靠"大腦新皮質",往小的說,是大腦新皮質裡的"記憶"功能在運動。而記憶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陳述性記憶",一種是"動作性記憶"。
  • 兒時的事情記不起來,我們的大腦對記憶做了什麼?
    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媽媽從柜子裡翻出一本厚厚的相冊,指出其中的一張照片對你說:「你看,這是你第一次出去玩的時候,我們給你拍的照片,你那個時候才兩歲。」媽媽講得繪聲繪色,而你卻盯著照片上的人,但是你試圖去搜索那段經歷的時候,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我們大家都一樣,很難想起很小的時候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那這種大量的記憶空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的大腦是不是在小時候生過病呢?
  • 為什麼人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記憶清零」究竟刪除了什麼?
    但6歲以後,我們的記憶似乎被「一鍵清零」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01海馬體和齒狀回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爭論始終在進行。美國愛埃默裡大學的帕特裡夏·鮑爾教授認為,6歲以前,我們並不是沒有記憶,而是那些記憶被「滯留」了,並沒有融入到6歲以後的成長經歷中。
  • 大腦的思維和記憶原理
    以前我也說過其實記憶最重要的環節不是記,而是憶的過程,我曾和很多孩子玩過一個記憶遊戲,帶著孩子來到一間屋子之後,只告訴他觀察一下這件屋子的物品擺放就可以了,然後離開,你可以隨便問她床上都有什麼東西,孩子會準確的告訴你,或者你也可以回想一下今天一天都見到了誰,說了什麼話,你會驚訝的發現,你居然都能記得,其實人類的大腦真的很厲害,只是我們不會利用罷了,所以記憶最重要的是憶,每個人都是天才,只能看我們到底會不會利用我們的大腦而已
  • 在杭州騎自行車真是太方便,有兩種自行車,帶你看看
    現在的城市都是重視綠色環保的,旅遊方面也都比較提倡綠色,杭州在這方面比較有地位,一般人不會明白一些更深層次的措施,從日常出遊的過程中,你就能看出杭州對綠色旅遊的尊重,對大氣環境的保護意識有多強。說說杭州的公共自行車吧,這裡不僅有近些年來流行的公共自行車,也有以前就有的,杭州一直提倡騎這種自行車出行的方式,杭州的道路提供了自行車專用車道,騎自行車去很方便,每天早晚上下班,騎車的人很多,是杭州的另一種風景,請不要擔心這裡永遠不會停泊,各辦公樓、百貨公司、商場都為自行車提供停車場,有很多人坐著,卻不佔行人人行道,這與北方的城市完全不同,非常進步。
  • 為啥記憶像電影?原來人類大腦中存在「時間細胞」
    學習騎自行車會導致難忘的跌倒經歷,目前科學家指出,大腦「時間細胞」幫助我們在大腦中組織和封存那些經歷  如果你曾從自行車上摔落下來,就可能產生一段電影般的記憶:風吹過你的頭髮,道路上的鵝卵石,之後就是疼痛……  這種記憶被稱為情景記憶,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現已發現人類大腦中存在一種使記憶成為可能的細胞,該細胞被稱為「
  • 沒有最強大腦,怎麼訓練記憶力?
    記憶力可分為短期記憶力、中期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而我們都希望將自己學的東西變成長期記憶力,就好比學會了騎自行車之後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效果。但是大腦記憶要比肌肉記憶難得多了,所以要經過更加長期、持久的訓練才能見到成效。想想你學騎自行車還要幾天呢!訓練記憶力也是,不要急於求成,一口吃不成胖子。
  • 鸚鵡騎自行車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大家應該對鸚鵡騎自行車的精彩表演不陌生吧?那小小的鸚鵡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首先。表演用的自行車都是提前做過改裝的,自行車的兩側都安裝了掛腳鏈的鉤子,車把剛好能被鳥嘴銜接住,鳥爪剛好能踩到腳踏板上,開始訓練時,馴化者先把鸚鵡放在自行車上,兩隻腳在車上掛上腳鏈,兩腳踩在踏板上,鳥用嘴叼住車把,剛開始訓練時,因為這個動作讓它很不舒服,所以它不會太配合,也不會好好的踩在踏板上,所以選擇好訓練的時間段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選在鸚鵡已經非常飢餓的狀態下,因為這個時候的食物對它的誘惑力最大,這時訓練者可以把幾粒它平常喜愛的飼料放在車前引誘它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 我們的大腦與記憶機制
    這不是在說大話,是有科學根據的,只是你們缺乏對大腦的認知,不清楚它有什麼具體功能,不清楚它在記憶東西的時候是怎麼分工的,除了死記硬背,你別無其他辦法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記不住,記不久。大腦是分為左腦和右腦兩部分。左腦負責語言、文字、邏輯和分析等功能,右腦則負責圖像、聲音、想像力和創造力等。
  • 自行車為何不能倒騎?這些小知識都是正經...
    電影裡的車輪為什麼看起來是倒著轉的看電影時,大家不僅會關注劇情,還樂於找出各種穿幫鏡頭。經常有小夥伴會發現這麼一個「bug」——向前行駛的車輪怎麼是倒著轉的?實際上,這並不是特效出bug,反而是拍攝了真車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它還有個專用名——「車輪效應」,屬於頻閃效應的一種。
  • 《被偷走的那五年》:有些人,放在心底永遠不會忘記
    《被偷走的那五年》:有些人,放在心底永遠不會忘記如果,愛留在曾經如果,愛可以重來《被偷走的那五年》,開頭與目前偶像劇和愛情電影最愛用的梗一樣女主角何蔓失憶了失去了五年的記憶,只記得五年前和老公度蜜月的甜蜜回憶而失去記憶的她能和離婚的老公再愛一次嗎?
  • 新知 | 為何紅酒杯壁掛「眼淚」,騎自行車不會倒,冰面那麼滑?
    問題在我們騎自行車的時候,為什麼它能夠保持不倒?迴轉效應出現在當一個物體繞著軸高速旋轉時,「高速」 是這裡的關鍵詞,比如在桌面上旋轉的硬幣,只有速度足夠快才不會倒下。但這種說法可能並不正確。因為如果自行車的直立是由迴轉效應維持的,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次蹬上自行車就輕鬆上路。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研究者表示,事實上,早期研究表明,大腦的某種結構與工作記憶有關。」 「我們的新發現使我們對這些領域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切實的見解。」70年代和80年代的開拓性研究將工作記憶的神經基礎追溯到大腦的前額葉皮層。
  • 你三四歲前的記憶去哪裡呢?人類的幼年記憶為什麼會丟失?
    記憶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它是人類進行思維、想像等活動的基礎,這些記憶信息存儲在大腦神經元間的突觸。人類的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瞬時記憶就是人耳、眼等瞬間感受到的記憶,只在大腦中停留不到一秒鐘,只有被注意到,才會進入短期記憶。短期記憶保留時間通常不到一分鐘,只有經過重複複述,大量的刺激後,才會進入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如果長時間沒有使用,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遺忘,變成模糊零碎的記憶。你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長時間沒有使用會忘記,就是這個原因。
  • 催眠,能不能刪除我們大腦中痛苦的記憶?
    從人生的發展心理學來講,過去的所有記憶(無論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記憶),它們都是我們今後(以及當下)怎樣去很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的資源。過去那些痛苦的記憶可以讓我們在未來(包括當下)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過去那些快樂的記憶,同樣給我們提供一個「今後怎麼讓自己同樣快樂或者更快樂」的一個支持和保障。所以,所有的記憶,其實對於我們而言都是有用的。
  • 當大腦下起了「大雪」,我們怎麼溫暖這些老人記憶的寒冬?
    痴呆症是由腦損傷或對記憶、思維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的疾病引發的疾病的更廣泛術語,用於記憶喪失症狀,如健忘和困惑。痴呆症引起的變化會干擾日常生活。阿爾茨海默症就是痴呆症的一種,是一種進行性的痴呆症。所謂進行性,是指病程緩慢,呈進行性發展。它是一種慢性病,症狀會逐漸顯現,逐漸使大腦退化。據阿爾茨海默症協會稱,阿爾茨海默症佔痴呆症病例的60%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