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你的大腦儲存量不足1G,請儘快擴充!
01.
先來問你幾個問題:
每個人都有幾個大腦?
1個。
我們學習知識,看書,看電影靠什麼來記憶?
大腦。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答案。其實,這兩個答案只答對一半。我們擁有3個"大腦",大腦分工記憶。
從整體上來講,我們確實只有1個大腦,可是對這個大腦功能進行剖析,你會發現從功能上來說,人有3個"大腦"。
分別為:腦幹,大腦邊緣系統和大腦新皮質。
腦幹:位於最深處。它掌握人的生命活動,負責人的呼吸系統,體溫,自律神經等。腦幹如果出問題了,你離死亡也就不遠了。
其次,位於中央部分的"大腦邊緣系統"。控制人的欲望和喜怒哀樂。你看到路邊攤的燒烤,很想吃的;看一場電影,留下眼淚;跟心意的姑娘表白,成功了,很開心。這些感情都是由大腦邊緣系統控制的。
最後,在大腦最外側的是"大腦新皮質"。它負責人類五感,運動,語言,記憶等,它支撐人類智力活動的大腦。
在這三個"大腦"中,最最關鍵的是"大腦新皮質"。因為你工作,學習,生活中學習,說話都是依靠它。在生活中,我們會抱怨:我怎麼記不住呢?總是會忘記呢?這是因為"大腦新皮質"的腦容量儲存不夠了。記筆記就是為了彌補腦容量不夠這個缺陷。
02.
記筆記這件事情,往大的說是依靠"大腦新皮質",往小的說,是大腦新皮質裡的"記憶"功能在運動。
而記憶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陳述性記憶",一種是"動作性記憶"。
陳述性記憶:是用大腦來記憶。這種記憶方式會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給你舉個例子,假如明天要古詩詞考試,你今天晚上零時抱佛腳背誦,可是呢,背了前面忘了後面,背了後面忘了前面,反正捧著一本書,背了2.3個小時,卻沒記住多少內容。第二天考試,宛如一切沒有發生過一般,幾乎忘了,只能想起零散的詞語。
這種記憶方式就是"陳述性記憶",它是用大腦記憶的。當我們用大腦記某件事情的事情,大腦邊緣系統有一個驗收站,叫"海馬",它要對這個信息做處理,檢查一下,要判斷一下這事到底值不值的記住,要不要上傳到上面領導,也就是"大腦新皮質"保存下來。
也就是說,"海馬"體是你大爺,如果他驗收不通過,你在怎麼記也記不下來。驗收站不肯收。
03
那咋辦?這就需要用另一種記憶方式,也就是"動作性記憶",它是用"身體來記憶"。它不需要通過"海馬"來驗收,而是通過最深處的"大腦基底核"和"小腦"的神經迴路網來記憶。
通過動作記憶,印象會很深刻,很難忘記。小時候你學自行車就是靠動作記憶。
一開始你既不知道怎麼騎,也騎不好。這個時候你爸跟你說:"眼睛看著前方,兩腳相互交錯蹬,不要往下看"。你知道這個方法後,你爸又跟你說:"我在後面扶著你,你試試看"。剛開始騎的時候,你搖搖晃晃,總會摔幾次。
但是隨著練習越多,你就越能找到感覺。到了今天,你可以一邊騎自行車,一邊聽歌,也不會摔。甚至米一年,二年沒騎自行車,突然有一天讓你死,你也能立刻上手。
這個過程就是身體記憶。為什麼運動員要日復一日的練習,他們明明都知道方法,幹嘛還要每天練?因為腦子記住不如身體記住來的老靠。身體記憶記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像退役的體操運動員,即便幾年沒練了,但是看到機械後還是能做動作,只是慢了一點而已。這就是動作性記憶。
04.
記筆記,"記"這個字是用筆寫,然後再用心記。所以它首先運用的是身體記憶。
為什麼小時候學習識字,老師會布置抄寫作業,因為抄的過程,你的大腦就會留下印象,知道這個字怎麼讀,什麼結構。這才是抄寫的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聽老師,父母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好處很多,可是我們聽過看過,最後忘過。這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大腦是如何看待記筆記這件事?記筆記它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你只有明白它的內部操作,你才自己心甘情願去作筆記。
否則,無論別人跟你說多少次記筆記很好,記筆記多有用,你大腦中的海馬體會自動屏蔽這些內容
請相信,當你的大腦容量不足時,筆記可以幫你擴充容量,因為筆記是你的第二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