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憑記憶手繪紐約全景的自閉症天才
2009年,一位英國倫敦的自閉症天才畫家史蒂芬·威爾特謝爾(Stephen Wiltshire)在紐約上空飛了一圈之後,用畫筆將面積305平方英裡的紐約市全景精確繪製了出來。
這位畫家被稱為「人體照相機」,任何景色只要看上幾分鐘,就能完全憑藉記憶準確繪出。
02最強大腦的記憶表演
在央視最強大腦節目裡,也曾出現過一位類似的記憶挑戰節目,挑戰者黃金東要記住100多個手機號碼,並且記住其對應的100多個二維碼圖案,在規定時間裡從二維碼圖案上分辨對應的手機號。
許多家長在看到上面兩則報導後,都對照相記憶、全腦開發等名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覺得自己沒有搭上的這趟高鐵,無論如何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坐上去。於是四處尋找能夠培養孩子類似超能力的培訓班,很多培訓課程也應運而生。
許多宣傳材料都是這麼宣傳的:照相記憶是運用大腦「海馬照相記憶」功能及眼睛「錐狀細胞」成像功能,藉助科學系統的教學手段,達到快速成像、長久保持的效果,提升孩子記憶能力。
那到底這種神奇的照相記憶和全腦開發類課程是否靠譜,只有當事人可能知道。
03科學理解閱讀和記憶
今天我們就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下這裡面存在哪些問題。
法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教育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腦與閱讀》這本書裡,從腦科學的角度,糾正了人們存在於印象中的閱讀與記憶的認知錯誤。

04第一個就是:照相記憶不存在。
人眼和相機的根本區別,在於人眼的感知是有聚焦範圍的。就是說人眼看東西,只有視野焦點中心的附近這一小片區域是清楚的,其他區域都是模糊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餘光。所以眼睛不能看一眼就把所有的東西拍下來,而需要通過不斷地連續掃描視野裡的場景。除非是你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完完全全把視野裡的事物統統掃視一遍,你才能對你那一眼所見產生足夠的解析度。按照這種說法,就不能叫照相記憶,而應該叫錄像記憶了。
05第二個就是:一目十行不可信。
我們普通人進行讀書,是逐字逐句進行的,有些閱讀速度快的人能達到一行一行的閱讀。其原理是眼睛聚焦點地跳視。一般人一行字需要跳視4-6次才能讀完一行,有些人則只需要2個凝視點,一次跳視就讀完一行。並且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也要匹配,否則你僅僅是看完了,但是根本沒有理解那一行文字的具體意義。根據眼睛的構造,大多數人每分鐘能讀400多個英文單詞就已經接近極限。
所謂的一目十行,或者那種表演一分鐘翻完一本書並進行記憶和複述的,只能算魔術和雜技,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怎麼實現的,但是可以肯定,與照相記憶無關。
06第三個是:左右腦共同開發提高閱讀速度不科學。
閱讀學習的過程與腦部負責物體識別和語言迴路的部分直接相關,所有人類負責閱讀的腦區位置是一樣的,不存在有些人用左腦閱讀,有些人用右腦閱讀的區別。
市面上那些所謂通過左右腦開發提高閱讀速度的課程,其本質在於提高培訓對象的閱讀技巧。就像熟能生巧一樣,有些課程確實能提高閱讀速度,但是與左右腦開發無關。這些機構只是打著科學的口號,進行商業營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