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腦開發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全腦開發,並且對其神奇的訓練效果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全腦開發課程體系中的『照相記憶』訓練體系,更是覺得非常神奇。那麼,究竟什麼是『照相記憶』?如何訓練出來呢?
『照相記憶』是運用大腦「海馬照相記憶」功能及眼睛「錐狀細胞」成像功能,藉助科學系統的教學手段,達到快速成像、長久保持的效果,提升孩子記憶能力。很多記憶類的書中都有提及『照相記憶』,但這些書中並沒有將其定位為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訓練,從而具備能力,而是把它視為一種特別的超能力。
而 一般人對於照相記憶能力的理解,大概就是擁有像照相機那樣的記憶方式,「喀嚓」一下,就立刻把一整頁書的內容拍下來,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隨時從大腦中調出來。
那麼,是否真的有人練成了這種能力呢?央視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就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談及自己之所以能夠有現在這樣的成績,和他所擁有的照相記憶這種能力是無法分開的,所以,照相記憶這種能力確實是存在的。
『照相記憶』有時也被稱為「直覺圖像」。「所謂直覺圖像,是這樣一種現象:過去的經驗不是單純的『被想起來』,而是從感覺上明晰地再現,並且按照其字面意義出現在眼前一定的位置上。」——《直觀像の心理》 大脇義一著1949.6
在對『照相記憶』的定義中,包括原先七田真先生在關於照相記憶訓練的書籍中所描述的那樣,照相記憶更準確的定義應該是『照相式回憶』。在這裡,程老師結合童教創始人曾冠茗老師課堂上所講,以及很多老師所闡述的訓練步驟,講述在照相記憶訓練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照相記憶不需要高等感知能力基礎
有很多老師認為在照相記憶訓練過程中,主要應該以黃卡、曼陀羅卡等訓練為主,等殘像達到相對比較穩定狀態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進行照相式記憶訓練,不需要高等感知能力(HSP、ESP、SSP等)作為基礎。
那麼,實際情況是如何呢?
當我們在進行照相記憶訓練過程中,由於大腦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對於能量的消耗遠遠大於平常的消耗,而如果缺失了能量補充性訓練,那麼維持的時間會大大降低,同樣在由短時記憶轉換成長時記憶的環節中就會出現缺失,影響最終的訓練結果。
很多老師越過HSP訓練,而直接進行照相記憶訓練,經常會出現訓練效果不穩定,在複述或者背誦環節中出現丟失部分或者整段文字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而對於HSP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訓練孩子本身的想像能力、同時也是對專注力、快速補充能量的訓練,同時還可以增加殘像的穩定度,而這是照相記憶訓練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環節。
誤區二、只需要進行視覺訓練,不需要進行聽讀訓練
大腦屬於一個完整的整體,對外界信息的接收,並且可以進行高速處理的感官,除了我們的視覺感官系統之外,還有我們的聽覺感官系統。
只有視覺系統和聽覺系統都可以快速處理所接收到信息,才能促進我們的大腦思維系統和記憶系統進行快速的協同作業,而對於單一信息的處理能力提升則不會在潛意識層面提升大腦自身的高度重視。
所以,單純進行照相記憶訓練,而忽視快速聽讀訓練是非常錯誤的。
那麼,聽讀訓練該如何進行呢?
現在的學習工具很多,尤其是有很多的在線課堂或者是讀書工具,比如得到,比如樊登讀書或者喜馬拉雅我們日常在休息的過程中,將播放速度調到1.5倍速或者2倍速,甚至更高倍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正常分辨、理解其內容的時候,那就說明訓練是有效果的。但需要注意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記剛開始就調到高倍速,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誤區三、只注意教授學生方法、技巧,而忽視了信念植入
在這裡,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全腦開發訓練並非單一的方法、技巧類的訓練,而是對接受全腦開發訓練學生身、心、腦三者全方位的訓練。
在全腦開發的所有訓練科目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對自己充分自信、對老師完全相信的孩子訓練效果都非常好,而對自己或者老師表現得不太自信的學生,雖然也會有一定的訓練效果,但整體表現方面還是會有比較明顯的差別,就像我們經常和學員說的那句話一樣「我們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所以,就像童教的全腦開發課程體系中,我們一般建議老師們每堂課開始之前都要帶領孩子一起大聲朗誦《用腦宣言》,堅固自己的信念,從而為後續的良好訓練結果打下基礎。
同時,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培訓老師和家長需要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讚美,而對於沒有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也要去發現他們在訓練過程中的辛勤付出,並給予適當的鼓勵,避免挫傷學習積極性。
全腦開發程老師:教育戰線的一名老兵,多年從事全腦開發師資培訓和家庭教育指導,期待與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全腦開發及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