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傻三年?別再讓女性背鍋了,劍橋腦科學家揭秘腦的結構和功能

2020-12-04 Tracy囈語

「你腦子是進水了嗎?」

當我們遇到不可理喻的事情或人時,我們常常會用這句話來表達內心的感覺。

雖然我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吐槽的心情,但在腦科學家眼中,我們的腦子是真的會進水;除了腦子進水,我們的腦子還會面臨縮水。

英國生物學博士亞歷克西斯.威利特和神經科學家珍妮佛.巴內特採訪了劍橋大學的多位腦科學專家,將腦科學大咖們講述的有關腦科學的知識集結成書,給我們帶來了一本趣味性極強的大腦科普類書籍:《我們的腦子夠用嗎?》。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亞歷克西斯.威利特一直致力於將前沿的研究成果呈現在大眾面前,因此威利特叫上同畢業劍橋大學的珍妮佛.巴內特,借用巴內特是劍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名譽研究員的身份,採訪了多位腦科學專家,將腦的前世今生呈現在我們讀者的面前。

通過《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讓我們得以坐上腦的時光機,穿梭在腦的各個區域,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知曉腦的進化和受損、也展望一下腦的未來

在我們了解進入腦、探索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人腦的基本構造。現代人腦由許多關鍵部分組成,比如腦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比如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幹;再比如深入一點來說,腦包括枕葉、顳葉、額葉和頂葉,抑或灰質和白質。雖然現代神經科學已經探測到了人腦對人類的諸多影響,但在《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中,作者威利特和巴內特提到,人腦的功能依然尚待發掘,並且我們人類對腦的使用只有10%左右,一些腦組織受損雖然會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但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未受到影響,我們自己感受不到某些腦細胞的缺失。

(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作者威利特和巴內特還提到,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從微小的細菌進化而來,人腦也不例外。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化過程中會傾向尋找更有營養、更能規避風險的有機體;然後再不斷升級,腦的尺寸變得越來越大,形狀也發生了變化,功能也越來越高級,控制著人類的呼吸、心跳、體溫和平衡。雖然與最早的祖先相比,我們的腦足足擴大了3倍,但人腦並沒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繼續進化,而是出現轉折,在我們35歲左右開始,就開始慢慢萎縮了。

但大部分人並不能感知到腦的萎縮,《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認為,不管腦是在進化還是萎縮,我們都得接受現實,只能學會充分利用,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一孕傻三年?

某次大型節目的現場,某女性主持人將女嘉賓名字記混,並且連續兩次叫錯名字,讓吃瓜群眾議論紛紛。事後,該主持人發微博解釋當時情況、表達歉意,但最終將自己的行為歸結於自己懷孕生養寶寶,希望網友原諒這個「一孕傻三年」的自己。

原本落下帷幕的鬧劇又激起了千層浪,眾多女性不滿將任何錯誤都歸結於懷孕。雖然,很多媽媽都有感覺,自己在懷孕期間有過「孕傻」的現象,但《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卻提到,孕期認知功能的暫時性惡化,大部分只是表現在短時記憶上。此外懷孕期間,性激素的變化導致身體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導致黃體酮和雌二醇在身體和腦中大幅增加,影響媽媽的日常行為。

影響雖是必然的,但究竟是使媽媽們的認知功能變差還是變好,《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觀點:嚙齒類動物的懷孕讓伴隨自己記憶力和認知的能力提高,而不是惡化。由於人類和老鼠的大多數母體行為都很相似,並且都由大腦的相同部分控制,因而研究人員認為,並沒有出現生育會影響認知功能的證據。雖然女性孕期不可否置會出現某些狀況,但更多的是因為女性將關注力集中在了新生兒身上,再受到失眠、焦慮的影響,導致腦部灰質減少,讓旁人有了「一孕傻三年」的印象。

方向感分男女?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寫到,男女之間存在著許多牢不可破又不易察覺的差異,哪怕是腦的平均尺寸,男女也是有明顯差距的。有研究人員對15000人進行了數據分析,發現男性的腦體積平均比女性大11%;並且在觀察男女腦組織時,女性的腦灰質比重明顯高於白質,男性的灰質比重比女性高。

作者威利特和巴內特提到,海馬位於人腦結構的顳葉深處,除了對構建長時記憶非常重要以外,還會影響空間導航那部分的記憶,這樣的結構會導致某些人的方向感很強,走過一遍的路便會記得,又因為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男性身上,所以我們會有女性是路痴的可能性偏高的印象。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人腦會因為性別不同而存在差異,但生活中的我們已經形成了某些固定的不好的偏差,比如「馬路殺手」一定是女性、方向感弱也存在於女性。《我們的腦子夠用嗎》提到,過去存在的性別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會影響和態度驅使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過去的50年裡,女性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現在基本上趕上甚至超過了部分男性同齡人。

作者威利特和巴內特提到,就認知領域的心理旋轉的空間技能來說,成年男性確實勝過成年女性。但有科學家對3至5個月左右的嬰兒進行了視覺印象的研究,雖然男嬰和女嬰有存在不同之處,但並不能說明男女嬰兒之間的資質存在著性別差異,因為技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練習來改變或加強的,尤其在當下,現代社會休閒娛樂方式的選擇偏好在很大的程度上滋生了性別的差距。

我們到底要用多少腦子?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一書都在探討人腦的能力,但我們人類究竟能用到多少自己的腦子尚未有明確的研究說明。

正常情況下,腦會在受孕後的第三周左右開始發育,細胞開始分化,轉變成不同類型,最終形成複雜的結構;第七周左右,神經元開始出現,腦結構開始分化;隨後一直到出生之後,人腦仍處於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

英國牛津大學的西蒙.凱爾博士,一直研究臨床神經科學中睡眠與神經的關係,西蒙認為我們人類需要腦的全部,因為人腦會根據不同任務,使用到不同的腦區。

腦並不是一個靜止的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白質保持穩定的同時,灰質卻會逐漸萎縮,並且腦皮層也會逐漸變薄,隨之而來的就是腦逐漸收縮,體積越變越少。這樣一來,人的認知功能和記憶功能便會受到影響,影響老年人的阿爾茲海默病便有可能會出現。

不過,也有與西蒙博士意見相反的科學家,歐洲腦脊柱基金會前任執行長瑪姬.亞歷山大就認為,人類對腦的需求,不在於腦的大小,而在於確保腦中真正重要的部分能夠得到培養。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書中提到了一個大腦頂葉缺失的案例,科爾.科恩是一位作家,不僅擁有藝術碩士學位,還入圍過貝獎。科爾的智力雖然高於平均水平,但科爾依然存在學習障礙—無法判斷時間和空間,無法衡量時間的流逝、也無法感知車輛抵達身邊的時間。經過無數次檢查之後,科爾發現自己的左頂葉有個檸檬大小的洞,而頂葉正是擁有負責空間意識、感知物體和數學能力的能力。科爾的醫生認為,雖然頂葉有缺失,但科爾的額葉完好無損,不影響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所以生活沒有什麼大礙。

瑪姬.亞歷山大女士說:「在每一個時代,隨著新機會、新技術和新環境出現,我們會失去一些腦功能,隨之獲得其他腦功能。例如,我們失去了地圖閱讀技能,卻獲得了使用衛星導航的能力。」科技的便利,不僅讓我們的生活發生改變,也讓我們的腦產生變化,以適應最新的生活環境。未來腦究竟會發展到哪個階段,我們尚不能知曉,但腦是一個會根據所處環境來塑造自己的器官,所以腦的未來依然可期,我們仍然可以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女人看不懂地圖?劍橋腦科學家科普來啦!
    當然啦,愛把「一孕傻三年」當擋箭牌使的絕不止朱丹一個,我以前有個同事也是,工作屢屢犯錯,因為她當時剛生完孩子還不到一年,所以每次犯錯,都愛拿「一孕傻三年」找補,當時作為未婚未育單身狗的我,實在是無力反駁。
  • 與劍橋腦科學家一起探索稀奇古怪的腦知識,原來大腦如此奇妙
    人腦就像一部精密儀器,內部構造複雜,體積只佔整個人體的一小部分卻統領著人的肢體活動、思維、情感、感覺等等。人腦像極了電腦的CPU,人工智慧不就是靠一個晶片去控制它的一舉一動嗎?讀完《我們的腦子夠用嗎?劍橋的9堂趣味科學課》(以下簡稱《我們的腦子夠用嗎?》)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我們的腦子不僅結構複雜,關於它的冷知識也很奇特。
  • 「一孕傻三年」的科學解釋來了,醫生一般不說,女性自己要知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一孕傻三年",生完孩子的母親好像就是會在做事情的時候迷迷糊糊的,反應力也沒有生孩子前這麼靈敏了。
  •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嗎?——聊一聊激素與認知的那些事
    「一孕傻三年」的定理似乎已是「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其中的道理卻並非人人皆知。懂得醫學知識的人可能會說,孕期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應該是激素對認知功能產生的影響。那麼,激素真的會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嗎?除了性激素外,其他激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效果?
  • 先兆子癇對腦結構和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因此,本文從腦結構和功能的角度分別對PE的神經影像學研究進展進行綜述。,這種變化根據報導是由妊娠期間胎盤、卵巢和大腦分泌的多種激素所引起的,這可能導致大腦結構的變化。 3.小結 綜上所述,儘管目前PE的神經影像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PE患者存在腦結構和功能的異常,這些改變可能是長期的。PE長期影響與生命後期的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有關。
  • 《大腦的奧秘》:腦科學家們的「燒腦」之作—新聞—科學網
    解開認知、思維、意識和語言之謎,是人類認識自然與自身的終極目標。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成為了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為此,美國、歐盟和日本先後啟動了大型腦研究計劃,而中國也並不打算落後,即將啟動自己的「腦計劃」。
  • 研究發現:「癮君子」腦功能腦結構異常
    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癮君子」腦功能和結構存異常  吸毒為禍個人、家庭與社會,這已經是共識,慢性藥物成癮同樣危害嚴重!「癮君子」服用的藥物到底如何作用於身體?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和華南師範大學的科研團隊耗時8年開展創新性研究,發現海洛因和止咳藥水真的會「改變」人的大腦,讓大腦「不正常」,異常主要集中在獎賞迴路、認知控制和決策相關的腦區。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腦的結構與功能
    教具準備:   腦的縱剖圖、腦模型、大腦內部結構圖、大腦中各神經中樞的功能示意圖。   教學內容設計思路   腦的形態結構→大腦結構與功能→小腦的功能→腦幹與腦神經。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從脊髓知識出發,提出:脊髓在結構上與腦相連接,在功能上受腦的控制,那麼腦的結構與功能是怎樣的呢?引出本節課題:腦和腦神經。   2、了解腦的形態結構:   教師出示腦的形態圖,並示腦模型請學生觀察。
  • 腦分享 | 腦結構、腦工作原理最詳細圖解
    一旦我們把其他部分都剝離下來,我們留下了這個傻孩子:他在課程開始問他的學生:「如果你需要知道的關於大腦的一切是一英裡,我們走了幾英裡?」他說,學生們給出了四分之三英裡、二分之一英裡或是四分之一英裡的答案,但他認為真正的答案是「大約三英寸」。
  • 戀愛腦,傻白甜,一戀愛就瘋狂倒貼的星座女
    本期我們要分享的是,戀愛腦,傻白甜,一戀愛就瘋狂倒貼的星座女。01獅子女沒錯,可能很多小夥伴看到獅子女上榜,會非常意外。可是,別懷疑,戀愛腦,傻白甜,一戀愛就瘋狂倒貼的星座女裡真的有獅子女。別看獅子女平時一副特別理智的樣子,教育起閨蜜來也是頭頭是道的,可是一旦愛情降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獅子女就會完全變成一個傻白甜,恨不得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對方!02金牛女金牛女能上這個榜單,可能很多人不會太意外。
  • 謝娜的記憶讓人哭笑不得,總是忘東忘西,真是一孕傻三年
    本文屬微微頤笑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如果喜歡請關注我導語:謝娜的記憶讓人哭笑不得,總是忘東忘西,真是一孕傻三年大家好,小編今天帶來的文章是一對甜蜜的夫妻俗話說得好一孕傻三年,這是所有女人避免不了的經歷,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女生,生了孩子之後就各種迷糊,往東往西的,我想這是正常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了,哪有心思想那麼多事。娜姐自生了孩子之後也走上了迷糊的道路上,我們來見證一下迷糊的謝娜。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脊髓和腦的結構及其功能
    脊髓的結構及其功能     脊髓位於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與第一腰椎下緣平齊。脊髓是腦與軀體、內臟之間的聯繫通道。     (1)脊髓的結構     從脊髓的橫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質和白質兩部分。灰質在中央,呈蝶形;白質在灰質的周圍。
  • 科學家解析本能恐懼的腦功能聯接圖譜
    科學家解析本能恐懼的腦功能聯接圖譜 2015-04-13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論文報導了此中科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團隊在解析腦功能聯接圖譜領域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原創成果,應用光遺傳學神經環路調控方法、多腦區活體電生理以及跨突觸病毒環路標記等技術,首次證實大腦中高度保守的皮層下神經通路中特定類型的神經元,能夠特異性檢測和快速處理不可預知視覺威脅刺激信號,導致動物產生非習得性恐懼樣防禦反應行為。
  • 別再期待腦控汽車了
    根據馬斯克的介紹,這塊晶片被替換成頭骨的一部分之後,將有助於人類恢復肢體功能,並有助於治療腦外傷、抑鬱症以及帕金森等腦部疾病。在發布會上,馬斯克也展示了植入晶片的實驗小豬,成功預測了實驗體的四肢運動步伐。作為同屬於馬斯克的公司,自然有人會把特斯拉和 Neuralink 聯繫在一起。在採訪中,馬斯克也透露未來通過腦機,人可以利用意念操控特斯拉。
  • 先進院率先研發靈長類腦結構與功能圖譜技術
    腦科學被發達國家視為科研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紛紛推出各自的「腦計劃」,其中腦科學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成為本輪腦科學研究的重點攻關領域之一,腦結構與活動圖譜技術也由此獲得快速的發展。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路中華博士10月28日在中心書城舉辦的創新知行薈活動上透露,先進院課題組已研發出新一代的靈長類腦結構與功能圖譜技術,此項技術有望填補國內空白。
  •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2020-12-04 自動化研究所    自動化所所長徐波表示,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的順利封頂標誌著項目建設工程取得了重要階段性勝利,為工程順利竣工並按期投入使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這魚傻頭傻腦,名字卻相當霸氣,小時候很常見,現在怕是絕種了
    這魚傻頭傻腦,名字卻相當霸氣,小時候很常見,現在怕是絕種了。我這個人非常喜歡釣魚,不管走到哪,後備箱永遠少不了釣魚的裝備,只要看到有水的地方,就忍不住想釣幾條魚,漁癮犯了攔都攔不住,但是現在很難找到適合釣魚的地方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 這應該是腦結構、腦工作原理最詳細的圖解了
    一旦我們把其他部分都剝離下來,我們留下了這個傻孩子:他在課程開始問他的學生:「如果你需要知道的關於大腦的一切是一英裡,我們走了幾英裡?」他說,學生們給出了四分之三英裡、二分之一英裡或是四分之一英裡的答案,但他認為真正的答案是「大約三英寸」。
  • 浙大科學家研發出活體繪製腦功能連接組的新方法
    大腦由一座座不同功能的「城市」和「大廈」組成,無數的神經連接就像「信息公路」將它們連接成網絡。基於大腦網絡,信息從感覺器官輸入,在腦內傳遞和處理,最終產生記憶、情緒和行為。然而,目前腦科學家們探索大腦奧秘,卻沒有完整的「大腦交通圖」可以參考。當地時間4月2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系統神經與認知科學研究所王菁教授(Anna Wang Roe)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了一項腦網絡研究方法的最新突破。
  •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
    圖為結構封頂現場12月2日上午,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同步揭牌成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 戴彬彬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