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

2020-12-04 瀟湘晨報

圖為結構封頂現場

12月2日上午,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同步揭牌成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 戴彬彬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牟克雄主持儀式。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副主任姜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於慶豐,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麗霞,區政協主席劉久剛,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彭利鋒及市發改委、市科委領導出席。

圖為揭牌儀式現場

徐波在致辭中說,歷時7個多月的艱苦建設,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迎來主體結構封頂,這標誌著項目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勝利,為工程順利竣工、按時投入使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各參建單位精誠合作、協同配合,共建精品標杆工程,更期待各方眾志成城、群策群力,打造腦智研究科技創新新生態,為我國人工智慧和類腦智能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戴彬彬在致辭中說,作為懷柔區和中科院自動化所在新型研發機構體制創新的重要合作項目,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要著力成為懷柔科學城內「四個面向」的突出體現。同時,懷柔區廣大黨員幹部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進一步堅定推進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信心和決心,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懷柔智慧,並加大與中科院各院所聯繫,做好政府服務。希望中科院自動化所依託平臺項目和產業研究院,儘快產出科研成果,力爭成為全球創新鏈上的重要一環。

今年4月開工建設的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項目,是11個「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之一,法人單位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建成後,將為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進步提供技術和手段支撐。伴隨該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同步揭牌,該研究院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和懷柔區合作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點項目,將打造腦智研究核心儀器設施平臺、腦智研究共性技術開放平臺、腦智產業孵化集聚平臺,吸引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孵化和集聚一批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建設新興腦智科技產業示範園區,為以改革驅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探索和試驗。

【來源: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2020-12-04 自動化研究所    自動化所所長徐波表示,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的順利封頂標誌著項目建設工程取得了重要階段性勝利,為工程順利竣工並按期投入使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多個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田晨旭)12月2日,北京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當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
  • 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項目開工,打造科學城配套項目
    12月2日,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當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
  • 坐標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今天,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
  • 自動化所成立類腦智能研究中心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整體性啟動類腦智能研究。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將融合智能科學、腦與認知科學的多學科優勢,研究創新性的認知腦模型,實現類腦信息處理、類腦智慧機器人等相關領域理論、方法與應用的突破。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態感知、自主學習與記憶相關的認知腦模擬、類腦多模態信息處理以及基於神經機制的類腦機器人。
  • 【聚焦·懷柔科學城】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 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近日,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已封頂。>該平臺擬建設三大系統:大氣邊界層理化結構立體探測系統、大氣環境容量與能量交換觀測系統和大氣環境實驗分析和研究系統。
  • 先進院率先研發靈長類腦結構與功能圖譜技術
    腦科學被發達國家視為科研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紛紛推出各自的「腦計劃」,其中腦科學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成為本輪腦科學研究的重點攻關領域之一,腦結構與活動圖譜技術也由此獲得快速的發展。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路中華博士10月28日在中心書城舉辦的創新知行薈活動上透露,先進院課題組已研發出新一代的靈長類腦結構與功能圖譜技術,此項技術有望填補國內空白。
  • 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力類腦智能研究—新聞—科學網
    第一是訓練效率問題,必須有大量標註樣本訓練才能保證足夠高的泛化性能。第二是不夠魯棒,神經網絡可能把不屬於任何類別的模式非常自信地判別為某一類。而人腦學習模式只需要少量樣本,而且對不認識的模式可以很可靠地拒識。」劉成林指出,人工智慧面臨的局限,急需新的理論來突破。目前,人工智慧在圖像識別、語音處理上的精度難以進一步提高,且學習過程很不靈活。故此,急需從腦科學和神經科學尋找新的借鑑。
  • 懷柔科學城這16個科學裝置對人類有多大影響?
    分子材料與器件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將針對分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圍繞共軛分子體系的聚集態結構表徵、表界面化學成像、分子器件構築與功能測試,建立國際一流的分子材料與器件研究測試平臺。
  • 萬字長文 | 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第一個方面是網絡的拓撲結構;第二個方面是網絡的動態變化規律;第三個方面是不同的腦功能,如功能異常在網絡上是怎麼表徵的;第四個方面是一些特定的網絡。首先,需要有人的磁共振圖像以及結構像。如果要進一步定義連接模式,除了結構像以外,我們還需要用於定義解剖連接的彌散磁共振成像,以及可以定義功能連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 萬字長文|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下面再回到今天的主題,腦網絡組圖譜。我認為所謂的腦圖譜繪製,某種意義上就是圖像處理。它是在尋找具有不同特性的腦區之間的邊界,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圖像分割。最早的圖譜叫Brodmann圖譜。目前而言,該圖譜是腦認知及腦疾病研究中使用得比較多的圖譜。Brodmann圖譜主要是基於細胞構築進行繪製的腦圖譜。
  • 中國啟動腦成像工廠:工業化方式繪製腦圖譜數據
    腦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安安介紹說。神經科學家認為,這些神經元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在細胞形狀、大小和基因表達方面有很大的差異。科學家希望繪製出神經元結構以及它們如何互相作用,這將有助於揭示它們的功能。
  • 類腦智能國家實驗室落戶合肥
    其藉助的力量叫:類腦智能。昨天,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揭牌成立,這也是我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類腦智能是高階人工智慧  而今人工智慧已足夠強大,比如:語音識別錯誤率從23.6%下降到5.9%,已達人類聽寫水平;電視問答節目中,IBM沃森戰勝人類冠軍,還能10分鐘診斷罕見白血病;谷歌阿爾法狗在圍棋界已打敗諸多高手。  為何還需要類腦智能?「人工智慧在類腦方面尚有局限,比如類腦神經元的模型、網絡層次結構。」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影像數據技術讓繪圖更精準樊令仲說,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突破傳統腦圖譜繪製瓶頸,提出了「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思想。目前,腦網絡組圖譜已經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例如歐盟人腦計劃即將在其神經信息平臺公開發布該圖譜,國際神經信息學協調委員會已在第一時間在線發布了人類腦網絡組圖譜。此外,一些國際著名神經影像分析軟體平臺,如SPM、FSL等都將腦網絡組圖譜作為主要人類腦圖譜提供給用戶使用。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為了了解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因此,腦圖譜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腦結構和功能及腦疾病的重要手段。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上世紀初繪製出了第一份人類大腦皮層圖。據了解,這幅人腦皮層圖至今仍是比較大腦活動區域及其結構時最常用的參考資料。但由於技術限制,早期的腦圖譜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對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便捷劃分不明確、缺乏精度、與大腦很多區域最新的解剖和功能數據不匹配等。
  • 中科院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246個精細亞區
    目前雖然已經有一些基於磁共振圖像構建的腦圖譜,但是基本都是基於結構磁共振成像,在腦區劃分上主要基於溝回拓撲分布,而且腦區定義非常粗糙,甚至存在明顯的錯誤,很難與腦的功能解剖相對應。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突破傳統腦圖譜繪製的瓶頸,提出了「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思想。
  • ...人工智慧:與其坐等認知科學家「猜謎」,不如直接繪製大腦結構圖譜
    或者說怎麼去「類」腦?多數人理解的「類腦」是功能類腦,亦即先理解大腦智能的工作機制或原理,然後按照這個科學原理設計人工智慧系統。這種思路的基礎是認知科學,大眾都很容易理解;這種觀點也常常影響人工智慧的技術走向,但效果差強人意,很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專家甚至因此厭倦、反感認知科學乃至腦科學。為什麼會這樣?
  • 2018上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招聘...
    因此,在全腦尺度上解析結構和功能神經聯接圖譜是揭示腦工作原理的關鍵,同時也是突破現行智能技術瓶頸、構建非馮·諾依曼系統構架和計算模型的關鍵。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以腦認知功能神經基礎研究為主體,以腦重大疾病診治和類腦智能為兩翼。大腦神經聯接圖譜的研究則是揭示腦認知功能神經基礎的關鍵,也是即將啟動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的內容。
  • 推動中國腦科學研究領域核心自主可控!重磅科創平臺發布
    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今日重要性:✨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最新聯合發布「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據稱,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據介紹,項目搭建起了一個國際領先的多模態腦影像設備平臺,包括世界首創的既可用於科學研究、也可用於臨床醫療的5.0T超高場MR,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性能3.0T MR和全球技術最先進的一體化PET/MR,及高級腦功能研究應用及後處理軟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