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大腦迅速繪製高清地圖,深圳先進院參與完成世界首幅猴腦全腦圖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在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有一條特別的畫廊,陳列著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畫作。這些作品不是出自哪位藝術家之手,而是大腦的成像圖。科學家們利用磁共振、冷凍電鏡等技術,將這一經自然界億萬年進化的手筆還原,比藝術作品更多了一絲神秘。
-
科學家解析本能恐懼的腦功能聯接圖譜
科學家解析本能恐懼的腦功能聯接圖譜 2015-04-13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論文報導了此中科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團隊在解析腦功能聯接圖譜領域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原創成果,應用光遺傳學神經環路調控方法、多腦區活體電生理以及跨突觸病毒環路標記等技術,首次證實大腦中高度保守的皮層下神經通路中特定類型的神經元,能夠特異性檢測和快速處理不可預知視覺威脅刺激信號,導致動物產生非習得性恐懼樣防禦反應行為。
-
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探索腦科學「信息化」 致力基礎前沿研究
來源:深圳先進院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
深圳先進院與MIT共建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揭牌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MIT- McGovern Brain Institute)合作共建的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下稱腦所)正式揭牌。國際數據集團(International Digital Group,IDG)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先生,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MIT- McGovern腦研究所所長Robert Desimone教授,轉基因腦疾病動物模型及機理研究領域國際頂級專家、MIT教授、光遺傳學研究開拓者之一馮國平教授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等人出席並為揭牌儀式見證。
-
深圳先進院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三維結構
近日,深圳先進院的科學家在破譯大腦運轉密碼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最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同時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
中國學者構建高精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2017年12月18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題為「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和基底前腦膽鹼能神經元介觀投射組」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駱清銘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團隊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華中科技大學龔輝合作完成。
-
前沿:中國學者構建高精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2017年12月18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題為「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和基底前腦膽鹼能神經元介觀投射組」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駱清銘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團隊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華中科技大學龔輝合作完成。
-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暨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2020-12-04 自動化研究所 在腦智交叉平臺建設基礎上,為進一步打造腦智研究創新與產業鏈條、構建科技生態體系,自動化所將依託北京懷柔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成立「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實現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創新型」研發和科技成果的「導向型」轉化,為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提供保障,助力懷柔科學城發展。
-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2017年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1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該項成果,未來還將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
圖為結構封頂現場12月2日上午,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結構封頂,中科懷柔腦智創新產業研究院同步揭牌成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 戴彬彬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
-
中國啟動腦成像工廠:工業化方式繪製腦圖譜數據
腦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安安介紹說。神經科學家認為,這些神經元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在細胞形狀、大小和基因表達方面有很大的差異。科學家希望繪製出神經元結構以及它們如何互相作用,這將有助於揭示它們的功能。
-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深圳先進院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三維...
近日,深圳先進院的科學家在破譯大腦運轉密碼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最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同時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發展前沿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
-
哺乳動物大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分布圖譜繪出—新聞—科學網
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發展出了一種好方法,首次繪製出了哺乳動物大腦中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的全腦分布圖譜———原來,在小鼠的大腦中,一個小小的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細胞,其「觸手」可以跨越幾乎整個大腦!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未來,利用這種技術,科學家有望繪製出靈長類動物大腦的三維全腦圖譜。
-
腦功能區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健康一線(vodjk.com)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吳勁松教授領銜的團隊,探索建立了多項功能定位技術體系,實現腦功能區的精準保護,成功將腦功能區的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聯合速眠成立數字睡眠與腦科學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聯合速眠成立數字睡眠與腦科學實驗室 2020 年 7 月 24 日,首屆中國國際智慧睡眠發展高峰論壇暨數字睡眠與腦科學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辦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為了了解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因此,腦圖譜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腦結構和功能及腦疾病的重要手段。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上世紀初繪製出了第一份人類大腦皮層圖。據了解,這幅人腦皮層圖至今仍是比較大腦活動區域及其結構時最常用的參考資料。但由於技術限制,早期的腦圖譜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對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便捷劃分不明確、缺乏精度、與大腦很多區域最新的解剖和功能數據不匹配等。
-
首套完整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問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駱清銘、龔輝領銜的VBN團隊和中科院神經科學所研究員仇子龍團隊合作,基於VBN團隊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顯微成像方法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如今雖然國外有些實驗室試圖利用超薄切片技術、染色技術及顯微觀察技術,基於腦標本的超薄切片構建細胞構築概率腦圖譜,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細化布羅德曼分區,但由於仍是基於屍體標本的研究,不能針對特定個體進行腦區劃分;許多腦區劃分依據大體解剖標誌,許多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邊界不明確;而且構建周期長、耗時耗力,近20年研究僅完成70%腦區,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
產學研合作好案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為創新而生。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三方決定共建深圳先進院。深圳先進院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準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產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定位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工業建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