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社會格局進入深度調整期,科學技術日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和興起,創新驅動發展是大勢所趨。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多次強調指出: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為創新而生。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三方決定共建深圳先進院。深圳先進院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準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產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定位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工業建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經過13年的發展深圳先進院已初步構建了以科研為主的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微創新體系」,由八個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聯合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先進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籌)],多個特色產業育成基地(深圳龍華、平湖及上海嘉定)、多支產業發展基金、多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新型專業科研機構(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深圳北鬥應用技術研究院、中科創客學院、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珠海先進技術研究院、蘇州先進技術研究院、杭州先進技術研究院、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山東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組成。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2018年底在深籤署《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協議書》,將依託深圳先進院及中科院在粵科研力量建設「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
深圳先進院一直以來緊貼創新發展的脈搏,擁有全球的高端人才和新穎的體制機制模式,具備紮實的科研實力。14年來,院累計承擔科研項目經費近60億元,累計申請專利8000餘件,專利總體價值、影響力位列全國科研院所第一方陣;累計發表論文超過1萬篇,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及《自然》系列共發文30多篇;累計孵化企業968家。
在創新驅動戰略和率先行動計劃的指導下,深圳先進院在高端醫療影像、低成本健康、醫用機器人與功能康復技術等「一三五」科研方向取得豐碩成果,重點培育領域城市大數據計算、非人靈長類腦疾病動物模型、先進電子封裝材料、腫瘤精準治療技術、合成生物器件關鍵技術等均取得重要突破。
深圳先進院現已成為國內海歸密度最高、國際化學術交流氛圍較好的新型科研機構。截至2019年6月,深圳先進院人員規模突破3000人(含學生),其中員工1595人,海歸近600人,累計吸引包括諾獎獲得者、發達國家院士、知名大學在內的百餘位教授在深開展兼職合作研究,累計培養學生逾7000人。
從成立之初起,深圳先進院不斷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已經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事業單位企業化、市場化運營的新型科研機構發展的道路。
採用理事會管理模式,開放辦院,需求牽引,動態定位目標。採用三方共建的模式,根據國際科技發展態勢,結合地方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的需求來定位發展目標和戰略方向,更加貼近世界前沿;主動拓展與國內外各界的互動,特別是與香港及世界一流大學的學術與科研合作;強調多學科交叉,鼓勵跨部門、跨單位、跨界創新;堅持學術與國際前沿接軌,產業化與區域經濟融合。
不拘泥於傳統科研機構的建設,通過13年的摸索,初步搭建了圍繞科研的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微創新系統」,這一做法大幅提高創新的效率與效益,高效地實現了創新鏈上下遊資源的共享與協同,且具有較好的延展性和可複製性,可以成為區域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
遵循「巴斯德模式」,形成學科交叉和集成創新的特色與優勢。深圳先進院強調由應用引起的基礎研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調研發與生活、市場的緊密連接,真正實現科技創造價值,帶動深圳產業跨越式升級。先期牽頭的深圳機器人聯盟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2006年全市機器人只有5億產值,2019年統計已經超過1000億。深圳先進院一方面立足源頭創新,面向科技前沿,培育新興學科,形成學科交叉和集成創新的特色與優勢,為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知識源頭」和「核心智慧財產權」;另一方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重大項目和前瞻性布局為牽引,實現重大科技創新突破,瞄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規模產業化。
形成雙螺旋產業化戰略,合力推動產業化跨越式發展。深圳先進院以智慧財產權引導科研方向,以市場需求引導產業方向。為增強開放研發機制,與企業攜手共進,推動產業化合作的「源頭對接」模式,合力推動產業化跨越式發展。在項目評價方面,加強產業化合作項目的績效比重。在項目管理方面,改變蜂窩煤式項目管理模式,實施動態矩陣式管理。
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圳先進院圍繞「人才強院」戰略、「質量先進院」戰略的實施,優化人才培育載體環境,加大高端人才吸引力度,完善人才服務手段為抓手,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培養系統工程實施,建設三級人才梯隊,促進人才優先發展。面向全球引才,建成「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和「國家引智示範基地」。國際化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環境的建設,為深圳先進院建設國際一流工研院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是黨中央賦予深圳新的歷史使命。作為在深圳成長了14年的國立科研機構,深圳先進院應該積極響應國家建立先行示範區的政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先行示範區要有先進的科研技術、培植創新的沃土以及完善的知識市場機制。深圳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深圳速度,創造深圳奇蹟,必然有其自身優勢,但這種優勢主要集中於政策機制和產業基礎等方面,源頭創新不足的短板勢必會影響進一步轉型和發展,需要高水平的大學為其發展作有力支撐。風物長宜放眼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先進院應該看到下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著眼未來開闢新域,全面提升創新的國際化水平。目前深圳先進院在IBT融合、腦科學與合成生物學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創新資源在不斷發生聚合反應,以後將發揮橋頭堡作用,打造合作的最佳樞紐平臺。據悉,深圳將以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三位一體」為重點,聯合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先進院地處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中,且牽頭建設的深圳市兩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未來都將落地光明。深圳先進院也將成為開放的「窗口」,搭建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的合作橋梁。在大力發展新型科研機構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基礎上,逐漸培育完善的「知識市場」,發揮市場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深圳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關鍵就是要充分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要想重現當年的企業發展盛況,繼續不斷湧現出「知識市場」中的華為和騰訊,首先要快速實現從工業經濟模式到知識經濟模式的換擋。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乘政策東風,揚創新之帆,劈波斬浪,一路向前。未來,深圳先進院將繼續瞄準國際前沿和市場趨勢,布局前沿學科方向,凝練高水平科研隊伍,立足深港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引導IT和BT科研力量的融合,為建設國內一流新型科研機構和國際一流大學不懈努力。
(來源:中國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