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進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排頭兵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院)是中國科學院調整戰略布局之後,採取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形式,在珠三角地區新建的高起點研究機構。研究院下轄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工所)、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集成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計算所)等科研機構。目前,先進院由中科院與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共建,這個模式不僅整合了多方的優勢資源,使得年輕的先進院飛速成長,也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關注。

審視先進院的機構設置不難發現,應用科學研究是其發展的重點,而對於生物醫學工程的側重,也成為先進院科研工作的一大特點。除了醫工所之外,集成所、計算所的科研項目中也頻頻涉及生物醫學工程相關領域,而中國科學院生物信息與健康工程學重點實驗室、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和低成本健康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的設置,也都體現了先進院對生物醫學工程科研的側重。

三方共辦 整合優勢

由中科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學重點實驗室和先進院醫工所主辦的「國際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高峰論壇」已經舉辦了五屆,同期舉辦的「深臺港澳醫學與健康科技研討會」也舉辦了兩屆。今年,這個難得的學術交流活動與國藥勵展公司旗下著名展會品牌「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醫博會,CMEF)合作,今後的交流活動將借醫博會的平臺開展。

在今年的第五屆國際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高峰論壇暨第二屆深臺港澳醫學與健康科技研討會上,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教授吳安宇在了解了先進院的建設模式的時候,好奇中甚至帶有一絲興奮地說:「這是一個很新穎的模式,有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教學機構共同參與,做事情的時候能夠免除很多障礙。」的確,作為中國最大的科研機構,中科院的科研組織、領導能力不容置疑。深圳市政府作為地方行政機構,在先進院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先進院的科研工作,也帶動了深圳市的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作為中國中藥的國際交流中心,香港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有香港中文大學的參與,為先進院進一步走向國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中科院在深圳布局,就是為了整合華南地區的學術資源,而深圳正是一個首選的平臺和接口,因為它臨近港澳,從地緣上就為共建提供了條件。北京是中國的科研中心,但是讓港澳方面的學者頻繁往返是不現實的,而從香港來深圳,一個多小時就夠了。」醫工所副所長蔡林濤如是說。

以低成本醫療作為中科院進軍

醫療科研的切入口

「我們去年拿到了中科研低成本健康的項目,國家給我們以大力的支持。」蔡林濤介紹。現在通過先進院成功孵化的中科強華公司,醫工所的科研人員試圖將多種檢驗、監測項目集成在一張病床上,這樣不僅方便了病人檢測,也降低了檢測成本。與此同時,醫工所的研究人員還希望將檢測的數據轉化成電子病歷,通過伺服器和網際網路實現醫療機構之間的交互,這樣就能方便分析出地區內部人群的飲食習慣、健康狀況。「這也是一個類似HIS的系統,不過在我們的概念裡,H指的是Health,而不單單是Hospital。」醫工所醫療機器人與微創手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磊介紹說。

「低成本健康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健康』上。」蔡林濤說,「我們可以依靠早發現、早治療來實現降低患者醫療成本。我們也可以依靠高技術實現檢驗儀器成本上的降低。但是,我們用了大量的手段之後,老百姓的健康如何落實?」在蔡林濤看來,單單是早發現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現了疾病如何治療,以及治療之後如何康復。因此,先進院醫工所的科研工作形成了檢測、診斷、治療、康復的系統鏈條概念,這樣通過對疾病全程的關照,也有助於進一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王磊是中科院「十二五」低成本醫療健康裝備科研規劃組的負責人,他介紹說:「目前,中科院將對醫療方面的科研投入,主要聚焦在低成本醫療層面。從院裡的布局層面,我們希望在『十二五』期間,組織起高技術領域的30多個研究所共同參與低成本醫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這也標誌著,中國科學院以低成本醫療為切入口,集中優勢力量高調進軍醫學研究領域。也基於此種考慮,中科院接連成立包括深圳先進院醫工所和蘇州醫工所在內的兩個醫工方向的研究機構。

「現在,我們正在醞釀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恆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劉德培牽頭,組織一次中國科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峰會。」王磊說,「建立雙方的戰略結合,這樣也有利於低成本醫療項目的推動。」

首席科學家制

促諾貝爾獎牌贈與先進院

藉助香港中文大學的國際視野,先進院將國際最頂級的生物醫學工程學者招致麾下,成為先進院醫工所的首席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大部分擁有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高級會員(IEEE Fellow)的頭銜。特別是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目前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的生物醫學工程學會(IEEE-EMBS)的現任主席賀斌和候任主席梁志培都是先進院醫工所的首席科學家。

據王磊介紹,這些學者每年都會在先進院醫工所辦公數月,為醫工所乃至整個先進院把握學科方向。其餘時間,醫工所也與他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通過這些首席科學家,先進院的醫工科研領域就顯示出極強的人才優勢。也正是如此,醫工在所成立伊始就獲得了國家外專局與中科院合作的「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劃」項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醫工所下轄的醫學成像研究中心以世界核磁共振之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保羅·勞特伯命名。在勞特伯醫學成像中心主任、勞特伯先生的弟子梁志培和醫工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元亭的促成下,勞特伯夫人將勞特伯先生的諾貝爾獎獎牌贈與先進院保存。

相關焦點

  •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2019-11-13 21:58:06 先進院供圖   中新網深圳11月13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腦聯結解析與調控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成像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粵港澳人機智能協同系統聯合實驗室四大實驗室,落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  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合成所」)去籌儀式
  • 凱普生物與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籤約成立精準醫療聯合實驗室
    11月11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下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在會展中心舉辦《科學與中國》院士巡講暨重大項目籤約儀式,凱普生物(300639)董事兼副總經理管秩生受邀出席並籤約成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凱普生物「精準醫療聯合實驗室」。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DeepTech 發起首支合成生物產業基金
    在今日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信息與生物技術(IBT)之創新醫藥院士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北京演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DeepTech)就「星博生輝合成生物產業基金」(下稱「星博生輝基金」)項目進行籤約。
  • 【求學求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所基因組工程與...
    中心將匯集基因工程學、遺傳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的諸多人才,組建研究團隊。研究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及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展開,研究內容包括研發新型基因組工程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逆轉衰老及抗病毒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基因組工程與治療研究中心多個研究崗位...
    ▎學術經緯/報導 單位簡介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合成所」)成立於2017年12月,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第七個研究所
  • 深圳先進院召開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
    深圳先進院召開再生醫學及三維生物製造研討會 2018-08-30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再生醫學融合了生物學原理、工程方法和轉化醫學,是用來研究功能障礙或缺失組織器官修復以及組織器官再生與功能重建的學科;三維生物製造技術則是體外構造再生組織及器官的重要手段之一。三維生物列印技術是3D列印技術與醫療技術的深度結合。
  • 產學研合作好案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為創新而生。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三方決定共建深圳先進院。經過13年的發展深圳先進院已初步構建了以科研為主的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微創新體系」,由八個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聯合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建設啟動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建設啟動 攜手共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為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2020-11-20 前沿科學與教育局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報社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發起國內首支合成生物產業基金
    合成生物學是國際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既是認識生命奧秘的新鑰匙,又是下一代生物技術,在生物醫學、農業、工業、能源、環境、國防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前景。 為推動國內合成生物學快速發展,近日,在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信息與生物技術(IBT)之創新醫藥院士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北京演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DeepTech)就「星博生輝合成生物產業基金」(下稱星博生輝基金)項目進行籤約。
  • 2019年中國生物醫學與智慧醫療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生物醫學工程...
    會議由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協作組和全國智能醫學工程教育聯合體主辦,在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分會(IEEE-EMBS)的指導下,由南京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院、東南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等單位共同承辦。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2020年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於2006年2月共同建立,實行理事會管理,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瞄準國際一流工研院,致力於建設與國際學術接軌、與珠三角產業接軌的新型科研機構,定位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工業建立,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2021年開始招生,中科院所屬大學,有多難考?
    學校以理工科為主,設立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創意與藝術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和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學校設立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大科學中心。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自然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位列廣東省科研...
    央廣網深圳12月17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馮春)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自然指數網站近日公布了最新自然指數排名。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劉心元|劉陳立|南方科技...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示時間為8月11日至25日。據記者統計,今年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名單共300人,深圳有3人入選,他們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南方科技大學張政、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陳立。
  • 瀋陽渾南區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籤約
    9月24日,瀋陽渾南區人民政府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舉行籤約儀式,雙方將共建瀋陽健康工程技術研究院。瀋陽健康工程技術研究院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億元,力爭用3到5年時間,引進及培育高端人才65名,引進或孵化醫療器械項目10個,申請專利50個,設立研發單元5個,建設並運營1個醫療器械工程化服務平臺,建成後將進一步促進瀋陽生物醫藥與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成功吸引更多高質量人才匯聚瀋陽。
  • 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即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啟航
    面對種種未知與可能,12 月 19 日 - 20 日,首屆光明科學城・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將蒞臨現場,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2018年中國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學術年會—納米醫學分論壇圓滿結束
    9月20日-22日,逾千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青年人才齊聚鵬城,在「醫工交叉、融合創新」的主題下,共同探討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CBME2018開幕式現場 9月20日下午,CBME2018在深圳會展中心梅花廳盛大開幕,由大會聯合主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副院長鄭海榮研究員主持,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候任理事長及大會主席胡盛壽院士、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艾學峰同志、承辦單位代表、深圳先進院樊建平院長等領導相繼致辭,各位領導對此次大會高度重視,希望本次會議成為促進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
  •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11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驗收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副省長何權出席會議。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 2015年安徽省生物醫學工程年會暨學術前沿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6月6-7日,安徽省生物醫學工程年會暨學術前沿研討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召開。會議由安徽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中國科大生物醫學中心承辦,由伍小平院士擔任名譽主席、程京院士擔任會議主席。,中組部中科院人才計劃獲得者和我校兼職教授孫文全博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者和我校大師講席高大勇教授,我校大師講席高家紅教授,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劉靜教授,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顧寧教授,IEEE Fellow楊雄哲教授,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劉寶林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郭明洲教授,安徽省腫瘤醫院朱景德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趙世華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新研究員
  •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生命科學創業大賽順利舉行
    本次會議由深圳市、光明區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一同打造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創新交流平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艾學峰,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光明區區委書記、區長劉勝出席活動。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曾堅朋,深圳市光明區副區長姚高科,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成出席並致辭。